欠幾十萬網貸被養母趕出家門 她改變消費習慣:現在更平靜自由

2020-12-13 海外網

前段時間,成都商報-紅星新聞報導了一名女護士李玫(化名)欠下幾十萬網貸,母親為其償還23.8萬元,但該女仍然繼續偷偷借貸。萬念俱灰之下,這位母親拿出領養證並說出一個殘酷的真相:李玫是領養的。之後,母親把她趕出了家門。

很多人都以為,李玫可能是掉入網貸騙局了,但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調查發現,她的借貸對象基本都是正規的貸款機構,她的債務基本也都是她自己的消費。

經李玫同意,記者看了她的帳單,發現她每月的消費,少的近兩萬元,多的三四萬元,但是她的月收入,也就在8000元左右。幾年下來,她便累積了幾十萬的債務。

那麼,每月數萬元的花銷,李玫都用在什麼地方了呢?說來有些讓人不敢相信:李玫既沒沾上賭博、毒品等東西;也沒有熱愛購買奢侈品。她追求的生活,不過是現在很多年輕人都嚮往的生活:精緻生活!

帳單上面,皆是豪爽

「瀟灑」

即便兩天的假期

也要買一張機票說走就走

再次與李玫見面,她穿了一件高領衣服,頭髮隨意紮起來,沒有像前幾次那樣化妝,手錶、項鍊都沒有戴。與記者交談時始終低著頭。

她的心情不好是有原因的:欠下的貸款天天被催債;跟母親哥哥生活了28年,突然被告之自己是領養的,然後又被母親趕出了家門;因為不想被同事議論最終辭去了工作……

在母親幫忙還掉了所有信用卡、小貸平臺共計60多萬元的貸款本息之後,李玫的生活也徹底改變了。她開始到銀行取現金支付消費,每天記帳,甚至刪掉了以前和自己一起玩耍的朋友的微信,休息日閉門不出。

這樣的生活,對在此之前的李玫來說,是不可想像的。

此前,只要有休息時間,李玫習慣和同事、朋友一起外出。「大家一起出去逛街,看到喜歡的東西,都會買。」她認為自己沒有和朋友攀比的心態,但看到朋友擁有一些漂亮的首飾、包包,心裡其實很羨慕,於是也為自己添加各種裝備。

只要有空,李玫就會約上朋友到外面吃飯,到酒吧喝酒,她自稱有時候請一次客費用接近千元。即便是周末兩天的休息時間,她也會與同事和朋友一起外出旅遊,「兩天時間,買一張機票飛過去,玩一天再飛回來。」在她看來,說走就走的旅行其實很輕鬆,過去幾年,她先後多次和同事利用兩天的假日到過雲南、重慶、青島等地倉促打卡。

儘管和父母一起居住,沒有住房和吃飯的壓力,但每月幾千元的工資,並不能支撐她平日的瀟灑。

「豪氣」

最多一個月花費4萬

翻看帳單都是「細水長流」

李玫的貸款,始於2014年。最初是信用卡,再到金融機構的分期貸款,再後來是小額網貸,「那個時候覺得錢不夠用,但又不好向家裡伸手要,於是就想到了貸款。」

李玫說,2014年信用卡一度欠款4萬元, 那段時間暫停了貸款,後來母親幫她還上了,然而,感覺無債一身輕的她又開始繼續貸款,「2017年後還款變得艱難,加獎金績效,我一個月工資有七八千,有時還完手中只剩幾百元,只能繼續貸款,或者找朋友借錢。」

翻閱著過去幾年的銀行流水記錄,李玫一頭霧水,錢像流水一樣通過微信、支付寶、銀行卡往外淌,如今回想起來大多數不知去了哪裡。

李玫在向記者細數過去幾年自己的生活狀態時說,每天上下班,只坐網約車,二三十元的車費是固定支出,中午吃飯叫外賣,只要路過星巴克都會買一杯三四十元的飲品,每天輕輕鬆鬆上百元固定開資。「只要是休息日,一般都和朋友一起到外面吃飯、唱歌、泡酒吧。」

李玫總是說,「只要看到喜歡的東西,就想買下來。」而母親葉雙說,近幾年,女兒愛往家裡買東西,烤箱、平衡車以及各式各樣的擺件,都不是生活必需品,買回來放在家裡,很快就無人問津。葉雙坦言,她沒見過女兒買什麼奢侈品,只是感覺有些大手大腳,現在想來,應該是積少成多。

帳單證實了葉雙的判斷。雖然每次支出的錢並不多,但頻率很高,大多數時候,一天都是幾百上千元。以2018年6月1日至7月3日33天帳單為例,除去還貸款支出,她仍舊花費了4萬多元,其中較大的三筆為網購7091元,微信支付寶轉帳2.79萬,微信零錢充值3580元。

「精緻」

代購各種化妝品、手錶

心儀的東西必須買回家

其實,李玫很早前就感受到,每天在手機上付款,根本不會感覺心疼,也不會有任何猶豫和計劃,但偶然看到自己一周或一個月的消費記錄,才會猛然發現,竟然用了這麼多。

綜合算下來,其實代購佔據了李玫絕大部分的消費,她把記不清楚的每天上千的轉帳記錄,幾乎都算作是代購開支。今年5月,母親幫她還完了23.8萬元的貸款,但當月她的網購消費仍然有4079元,同樣用於代購,其中一套化妝品就3000多元。

一說到代購,立馬就進入了李玫所熟知的領域,她熱衷於韓國相對便宜的各種化妝品、項鍊和手錶。「只要看到喜歡的東西,無論如何都要把它買下來,這幾年大概買了十幾塊手錶,平時就換著戴。」

她承認,這種消費已經成了一種習慣,耍手機時不知道幹什麼,就逛淘寶、小紅書,看到推薦的美食就去吃,看到心儀的東西就去買。

「沒有想過貸款多了以後還不上嗎?」「沒想過這些,等到時候再說吧。」李玫說。

過去幾年,李玫唯一省錢的一段時期,是在談戀愛期間。她承認,男朋友會給她買一些東西,不用自己花費,也遇到過正在接觸的男性朋友請自己吃飯,送禮物,但每次都會回請和回贈,「可能是因為好面子,我不想欠誰的。」 李玫說,自己沒偷沒搶,也不願意為了錢走上歪道,而是用了自己真實的信息,辦理了合法的貸款。這一切,讓她心安理得。直到催債的人找上門來……

帳單背後,滿是空虛

假精緻背後 是虛榮以及對物質過分的崇尚

根據360消費調查顯示,我國90後在借貸市場中佔比高達49.31%,位居亞洲同齡人首位,其中有28.57%的人使用消費貸款,是為了償還其他貸款。《2017年輕人消費生活報告》顯示,在中國近1.7億90後群體中,開通花唄的人數超過4500萬。即平均每4個90後就有1個使用花唄,而在購買手機時,76%的年輕用戶會選擇分期付款。

很多年輕人熱衷這樣的生活:出門,非汽車不坐;包包,非奢侈品牌不背;手機,非蘋果不用;家電,非戴森不買……但自身並沒有達到這樣的消費水平。

心理學家劉樹林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偽裝的精緻背後,實質是人的虛榮以及社會對物質過分的崇尚。在普通人狹義的理解中,精緻是有身份、層次和財富的人的特權,因此很多人將物質和消費作為了精緻生活的標準和寄託,但其實自身的能力並不能滿足這一點,因此只能選擇最容易的貸款的方式去實現。

劉樹林說,從貸款消費的角度講,當想要滿足某種欲望時,很多人選擇了即時滿足,哪怕是貸款欠債,而貸款往往又不用馬上償還,這種即時滿足和延時償還,並不會帶來現實的壓力,因此加劇了他們選擇借貸,從而養成這樣的習慣。

自律和充實 可以填補這種可怕的空虛

今年6月,人民日報官微就一篇名為《被假精緻掏空的年輕人》的文章說,「精緻,不全是物質堆砌出來的。年輕人偶爾超越自身能力高消費,無需杞憂。然而活得精緻,往往不是體現在消費高端,而是體現在精神高貴;不是體現在錦衣玉食,而是體現在心靈豐盈。與其奔波於物質搭配的圈子裡,徜徉於別人的陽光之中,不如使人生更有價值。

有網友在評論中說道,有時候除了自身對物質的欲望,商家、網絡傳達的各種「物質至上」概念,向年輕人瘋狂「種草」,擾亂了他們的消費觀念和習慣。「現在的很多借貸廣告,通過觸碰年輕人的痛點,讓他們覺得提前消費才是常理,只有這樣才對得起自己。而這種負債的精緻背後,實質是自己內在的一種空虛,自律和充實可以填補這種可怕的空虛。」

在母親幫忙還完了60多萬元的貸款本息之後,李玫開始到銀行取現金進行消費,並且每天在Ipad上記錄當天的開支。她卸載了之前手機上所有的貸款軟體,她不想生活在同事的議論中,於是從原來的單位辭職,「現在每天的消費不超過60元錢。」

她說,與過去用貸款來維持的「精緻生活」比起,她更喜歡現在。「最近可能工作太忙,休息時間都沒怎麼出門,除了吃飯幾乎沒有多餘的開支,雖然沒有再像以前那樣消費,但感覺現在更平靜和自由。」

視/角/

感官上少了刺激

線上支付讓消費更容易

絕大多數的開支,李玫不知用在了哪裡,有時甚至連一件東西的價格都回想不起來。「支付寶和微信支付,花錢的速度確實更快了,而且花錢時不心痛。」

手機支付時代所帶來的便利,同時也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國人的消費方式和習慣。有心理學者認為,在經濟行為中,人們會受到心理帳戶的影響,現金和電子貨幣在人心裡是兩個帳戶,現金帳戶會把它作為來之不易的「血汗錢」而倍加珍惜,現金支付會去真實感受失去錢的這一過程,對於電子貨幣來說,具有虛擬性,使人們對於它的價值相對於現金的價值看得更低,會人為降低門檻給它放行。

對此,劉樹林談到,過去在消費付款的過程中,我們心裡知道要付多少錢,並且需要用手數著一摞錢給人家,才能換來商品,是理性和感性的雙重刺激,如今錢變成了數字,感官上少了一樣刺激,因此消費變得更容易。同時,如今的小額網貸層出不窮,門檻很低,所有流程均在線上完成,也降低了年輕人貸款的心理防線。「不過,這並不能成為過渡消費甚至鋪張浪費的理由,是可以通過自律和計劃做到理性消費的。」(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逯望一 鍾美蘭 實習生 程琦果 攝影報導)

責編:周璇

31594544,.欠幾十萬網貸被養母趕出家門 她改變消費習慣:現在更平靜自由,.2019-07-18 06:57:13,.204301,.周璇

相關焦點

  • 周某賭博成癮被老公趕出家門,做保姆又盜劫東家219萬輸光
    周某賭博成癮被老公趕出家門,做保姆又盜劫東家219萬輸光找個花瓶做保姆不會做事也好看,被盜219萬全用於手機賭博周某,女,嫁了一個有錢的老公。老公很會賺錢,家裡有豪華高檔住宅,老公還給她買了一隻上萬元的高級手機。周某隻是長的好看,啥事不會做,不過她老公會賺錢,不需要她幫忙,叫她在家帶好兩個孩子就可以。周某閒得難過,就用手機上網玩遊戲,網上賭博,老公給的錢不夠賭,就網貸。她最常去的賭博網站是「雲彩」賭博網,一次充值就是好幾十萬,很快欠下幾百萬的債務。
  • 欠網貸平臺的錢太多?法律規定,欠這些錢不用還!最好告訴身邊人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國人的消費觀念逐漸改變,越來越多的人迷戀上了提前消費,正所謂花明天的錢圓今天的夢,很多年輕人都是這樣做的。過去,人們如果需要借錢只能通過銀行或者一些專門的放貸機構,但是現在不同於過去了,由於大眾對金錢的需求越來越多,大家開始嘗試借貸消費,這就催生了巨大的借貸市場。於是一些p2p網貸平臺出現了。
  • 如果欠了網貸,也欠了信用卡,那麼應該先還哪一個?
    雖然很多人都說中國人骨子裡十分的傳統,但是隨著社會不斷進步,絕大多數人對於很多事情的看法都改變了,特別是消費觀。借錢消費已經成為當下一種十分流行的趨勢,現在借錢的渠道已經變多了,所以借錢也變得比之前簡單許多。以前要想借錢,只能找親朋好友,去銀行借錢也需要抵押物才行。
  • 26歲女生欠網貸25萬,她是如何上岸的?
    很多老哥說自己欠了這麼多網貸,太難還清了,覺得人生實苦,生活太難了,助小妹想說的是哪有誰的人生是一帆風順的,很多的苦不過是當下生活給你的難題
  • 隨身空間文,被繼母陷害趕出家門,獲個黑土空間,靈泉寶石數不盡
    導讀:隨身空間文,被繼母陷害趕出家門,獲個黑土空間,靈泉寶石數不盡哈嘍,又到了麗擇與你分享快樂的時光,各位讀者朋友大家好啊,今天呢小編為小夥伴安利四本好看的小說,今天本文概括:一個被養母陷害的又醜又胖女生,丟掉工作,在被趕出家門。
  • 年輕人千萬不要碰網貸:克制消費欲望,對自己摳一點不丟人
    花唄的回應大意是,調整部分年輕用戶的額度,是為了倡導更理性的消費習慣。年輕人剛剛步入社會,需要藉助金融工具錢周轉,但他們也需要考慮還款能力,所以現在降低了額度。降額的理由說的很堂皇。但實際上,這絕對是迫不得已的。眾所周知,最近那些搞「網際網路金融」的日子不好過。
  • 情侶吵架鬧分手,她把男友趕出家門,卻遭到男友各種騷擾
    準嶽父說,女兒的男朋友今年40歲,比女兒大8歲,現在女兒和男友鬧分手不睡一起了,但男友每天爬窗戶進到女兒房間,對女兒做夫妻之間的事,女兒受不了,把男友趕出家門並把鎖換了,卻遭到男友的各種騷擾……5年前曉峰在上市公司上班,1次出差,萌萌搖一搖加了他
  • 超前消費網貸和網D的七百多個故事(上)
    為了更快賺錢,又網貸炒期貨。最後聽到他消息,是沒讀書了,欠了一百多萬,不知所蹤。再後來就去年吧反正又超前消費欠了幾十萬,這下子家裡也沒錢了,我爸做生意還倒欠好多呢,就只能她自己還說是抑鬱症,只有花錢才好受 @耶啵的橘色眼影:本科有個同學,女生,抑鬱症前期甲亢,一天能吃10碗飯,吃到吐了她還說她好餓她要吃。
  • 月光族變月欠族 別讓「透支消費」毀了年輕人!
    商家狂轟濫炸的消費廣告及信貸機構鼓勵消費的刻意引導以及借貸機構較低的審核門檻,都讓借貸變得非常容易,無不助長了年輕人負債消費的欲望,不僅「月光」還「月欠」。@蔡清流隨心筆記:說真的千萬不要網貸,真的害死人,多掙多花,少掙少花,網貸當時爽了,但是帶來的後續後果真的難受,千萬別網貸。同時,還有網友表示,年輕人必須要樹立合理的消費觀念,改變「超前消費」觀念,學會理財。@雨昕姐姐:還有很多大學生,攀比心嚴重,消費高,超前消費嚴重。
  • 玩彩票欠了網貸和信用卡一共40萬,現在無力還款了該怎麼辦?
    本期話題:玩彩票欠了網貸和信用卡一共40萬,現在無力還款了該怎麼辦?首先要明白,天上不可能掉餡餅,買彩票確實有可能會中大獎,但是中大獎的概率太小太小了,而且中獎的那個人,幾乎不可能會是你。信用卡和網貸一共欠了40萬,並不可怕,首先把上徵信的網貸都列出來,優先償還信用卡以及上徵信的網貸。一些高炮違法的套路帶,暫時不還款。除此之外,要想盡一切辦法擴大自己的收入。如果平常有抽菸喝酒的不良習慣,把這些不良習慣都戒掉,在工作之餘可以兼職跑跑外賣,跑跑滴滴,擴大自己的收入。踏踏實實的去賺錢,總有一天能把債務還清的。
  • 大年夜被父母趕出家門,女兒上門索要解釋被拒,父親:不知悔改
    大年夜被父母趕出家門,女兒上門索要解釋被拒小馮是一名家庭主婦,如今年紀也是不低了,正好30歲,一個月前和自己的父親發生了矛盾,隨後便帶著自己的丈夫賭氣離家出走,本來一個屋簷下的家人吵架很正常,離家出走相信也有不少小夥伴都幹過,過了這段時間基本上就沒事了。
  • 網貸8萬,兩年後還欠100多萬!讓年輕人深陷網貸的鍋,誰背?
    去年,武漢一名女大學生因欠網貸 6 萬去賣卵,兩次手術均無麻醉,共催卵並取卵 29 個。2017 年,武漢一位 19 歲的女大學生為了買一些化妝品和衣服,通過一家網絡平臺找一名男子借了 3000 塊錢。後來,為了還這筆款,拆東牆補西牆,陸續借了 100 多筆款,結果欠下 12 萬。
  • 網貸8萬,兩年後還欠100多萬!讓年輕人深陷網貸的鍋,誰背?
    平日使用網絡平臺作為日常消費的大學生們,往常依靠兼職或者生活費作為償還網貸的唯一方式,"猝不及防"就會"爆雷"。去年,武漢一名女大學生因欠網貸 6 萬去賣卵,兩次手術均無麻醉,共催卵並取卵 29 個。
  • 「媽,被你趕出家門後就已陌路」
    現在的男孩子結婚成本真的非常高,動輒大幾十萬,很多家庭根本承擔不起。張剛對他的母親劉翠說,「媽,我也知道現在結婚需要花很多的錢,這樣吧,我儘量去找一個結婚時要求不太高的女孩子,這樣的話你就可以省下很多的錢給我弟弟張浩結婚用了」。劉翠對張剛說,「對,你一定要找一個結婚時不要房不要車,並且彩禮要得非常少的女孩子」。
  • 照片遭醫院盜用上不孕廣告 女子被丈夫趕出家門
    「我現在是跳進黃河都洗不清!」家住九龍坡區楊家坪的小思(化名),因為一本街邊免費發放的廣告雜誌,平靜生活掀起軒然大波,還被丈夫趕出家門。  雜誌上究竟寫了些什麼?小思又經受了怎麼樣的委屈呢?  小思說,她和老公原本關係還不錯。8月5日,同事突然神神秘秘地把她拉到一邊,問她看沒看過路邊發放的雜誌。「可能她也不好說,支支吾吾的,後來還是告訴我了。」同事說,她的照片被登在南坪某民營醫院的不孕廣告雜誌上了。  知道廣告內容後,小思氣憤不已!「我差點沒氣暈過去。」小思說,她當時感到頭昏腦漲,羞辱難當。
  • 姐姐被丈夫趕出家門,親妹妹成為第三者,妹妹:只是要回我的錢
    小麗的妹妹小珍在新加坡打拼有三十幾萬的積蓄來到廣東後和姐夫走得很近,也被借去30萬,但小麗卻被趕出家門的妹妹小珍卻搬了進去。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小麗自從被趕出家門以後,一個人在街頭流浪,赤腳坐在路邊的長凳上面,而此時小麗的身上只剩下500元。小麗的老公在出軌後經常打他,但他全身都留下了疤痕。
  • 欠了網貸不還?借款人有3大影響,其中一個讓大多數人都頭疼!
    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消費習慣都發生了比較大的改變。購物、出行、支付、通訊等都因為網際網路變得更加方便簡單。最近幾年,網際網路金融的出現改變了人們的貸款方式,讓提前消費和借貸消費走進了很多人的生活。即使沒有錢,也可以通過透支的方式提前買單自己喜歡的東西。
  • 欠網貸和信用卡,應該先還哪個?
    有網友提問——「欠網貸和信用卡,應該先還哪個?」,現在已經進入了信用消費時代,也就是依照個人的信用,申辦信用額度,提前進行消費,因此現在透支消費和負債現象已經非常普遍了。適度的負債和透支的確能夠拉動經濟的增長,但是假如是身負了信用卡以及網貸等債務,出現資金困難時,應該怎樣進行還款比較好呢?
  • 家庭主婦刷抖音迷上毒雞湯,一月被騙34萬,婆家將其趕出家門
    家庭主婦刷抖音迷上毒雞湯,一月被騙34萬,婆家將其趕出家門!孩子是父母全部的寄託,為了給孩子最好的生活和教育環境,現在不少家長都自己帶小孩,因為他們覺得老一輩帶小孩的觀念不夠科學,會影響孩子的發展。重慶的周女士就是這麼一個人,她總覺得丈夫心於工作,沒有時間陪她聊天,根本就不重視她,而她為了個家付出了一切,卻沒有人理解她。久而久之,周女士對丈夫生出了不滿,而丈夫也慢慢的發現了周女士的異常,為了緩解周女士的情緒,丈夫也會偶爾帶她和孩子出動散散心。但丈夫示好的舉動並未減輕周女士的不滿,因為她已經認定了丈夫不重視自己,現在做的只是表面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