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值四月,站在蓮青山上登高遠眺,沃野平疇上,田成方,地成塊,路相通,渠相連,土地整治與生態文明建設緊密結合,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和諧景象。而帶來的這些變化,得益於山東滕州市大力實施的土地綜合整治工作。如今,在滕州市東郭鎮土地綜合整治項目的引領下,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正成為滕州農村的「標配」。
去年以來,滕州市搶抓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重大機遇,在東郭鎮北部山區實施了棗莊市第一個引入社會資本進行市場化運作的土地治理項目。這是滕州市委市政府著力改善區域農業生產條件和生態環境、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助力鄉村振興的一次有益探索,也逐步摸索出了一套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三豐收」的滕州樣本。
科學規劃 打造精品工程
4月20日,在滕州市東郭鎮小黨山村,機械轟鳴、車輛穿梭,數十臺挖掘機緊張作業,100餘名工人在壘築護坡,北部山區土地綜合整治項目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
小黨山村耕地多分布在丘陵與山坡上,這些山坡地因塊小、坡大、無路,是典型的「三跑田」。像小黨山村這樣的村莊在東郭鎮還有34個,亂石溝、零散荒坡制約了村民們的農業耕種,「土坡地,白費力,一年到頭沒收益」是耕種山坡地的真實寫照。
面對嚴峻的形勢,如何充分盤活現有的山坡地?調動農業生產的積極性?實現地力提升、農民增收、助力脫貧的目的?對此,滕州給出了積極回應。
「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並舉,全力抓好農業結構調整、森林防火、文化旅遊等工作,努力讓東郭鎮的農業強起來、農村美起來、農民富起來。」滕州市委書記劉文強擲地有聲的話語,為東郭鎮土地綜合整治工作指明了方向。
經過深入調研、討論,去年11月,總面積3.5萬畝,涉及東郭鎮34個村、3萬餘名群眾的土地綜合整治項目順利上線。整個項目完成後,山區將形成層層梯田化、旱澇保收、穩產高產、生態友好的優質農田,一改過去山區只種一季花生或地瓜的歷史,真正讓「三跑田」變成了「豐收田」。
順應民意 滿意率百分之百
農村土地綜合整治是一項惠民工程,為把土地整治項目這件好事辦實,滕州市始終堅持 「以切實維護農民權益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的要求,始終把維護農民權益放在首位。
「在項目申報的初期,我們通過實地踏勘和深入走訪了解到,項目區所在地的農民才是實實在在的專家。」東郭鎮黨委書記顏丙磊說,「鄉村的每一塊田地、每一處通道、每一條溝渠,當地農民心中最有數。只有真正按農民的想法上項目、做設計,才能實現項目利益的最大化。」
在項目施工第12標段現場,東郭鎮黨委委員、副鎮長鄧榮迎給記者算了比「土地增效」背後的經濟帳。他說,項目竣工後,可使大部分耕地質量至少提升0.6個等別,年可新增糧食產能400餘萬公斤,綜合增產效益達到872萬元。3.5萬畝的山區土地經過綜合整治後可新增耕地面積3100畝,全部歸村集體所有。
土地綜合整治工程是一個投入較大的項目工程,實施一個項目動輒幾千萬元,甚至上億元的投入,既要慎重考慮「投入」與「產出」的比重,更要考慮更為科學的「投入」方式。東郭鎮土地綜合整治項目通過實行公開招標、國有公司監管、社會資本投資的方式,走出了一條有特色、有成效的「政府主導、社會投資、互惠共贏」的土地開發新路子,可為滕州貢獻佔補平衡指標3100畝,將有效緩解耕地保護壓力,對實現耕地總量動態平衡起到積極促進作用。同時,也為今後吸引更多社會資本參與水利工程、環保項目等作出了有益探索,形成了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和模式。
富民強鎮 路子越走越寬
土地整治不僅整出了一塊塊肥田,也整出了鄉村新面貌。東郭鎮谷山村地理位置偏僻,村容村貌差,基礎設施落後,「空心村」現象極為嚴重。全村394戶1380人,其中貧困人口25戶49人,通過實施水源井配套、塘壩清淤等工程,該村700多畝丘陵山地變成了高標準農田,為種植馬鈴薯、毛芋頭等高產高效作物、提高群眾收入、穩定實現脫貧增收打下了堅實基礎。
生產生活條件變好了,村民張偉也是一臉笑意,「最近村裡的變化確實很大,基礎設施越來越完善,我們種地不用像以前一樣用牛耕,家家戶戶出門很方便。」
家住蔣莊村的80後杜莉莉快言快語,「過去種地掙不了幾個錢,我們年輕人都外出打工,村裡的田好多撂荒。」她說:「現在不同了,村裡田值錢了,土地流轉金由每畝500元漲到了近千元,農民還有種地打工的收入,掙錢顧家兩不誤,很多外出的人紛紛回來了。」
有了平整肥沃的土地,村裡就有了發展的基礎。不少村不僅規劃建設了萬畝中藥材基地、萬畝優質花生地瓜基地、萬畝林果基地,還吸引外商來投資發展觀光旅遊業,給村民們帶來更多盼頭。「土地整治地多了、路寬了、水到了、鄉村變美了,農民的收入也提高了。以前是我們給農民做工作,現在是農民主動要求實行土地整治,鄉村振興就在我們眼前。」小黨山村村書記賀成寶如是說。
如今在滕州很多農村,水泥道路縱貫四方,車輛穿梭其間;農田平整規範,水利溝渠交錯;路兩旁,綠化成林……一幅幅現代化的鄉村美景撲面而來。滴水藏海,正因為中國大地上這每一筆細小的筆觸,鄉村振興的畫卷才越展越寬,綠水青山間的鄉愁才越走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