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讀書日 安徽著名作家分享閱讀體驗

2020-12-15 安徽網

 

新安晚報 安徽網訊 4月23 日是世界讀書日,設立世界讀書日的建議是由西班牙提出的,其靈感源自西班牙加泰隆尼亞地區的一個傳說:美麗的公主被惡龍困於深山,勇士喬治隻身戰勝惡龍,解救了公主;公主回贈給喬治的禮物是一本書。從此書成為膽識和力量的象徵。」讀書日只是一個提醒我們閱讀樂趣的由頭,而閱讀並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如果這個世界上最重要的事件是兩個靈魂的相遇,那麼閱讀顯然是相遇前非常重要的準備工作。今天我們邀來了省內幾位著名的作家分享他們深度的閱讀體驗,基本上,閱讀已經和空氣和水一樣,成為他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季宇:讀思結合才能融會貫通

省文聯、省作協名譽主席 季宇

「一般來說,讀書可以增長知識,開闊眼界。但對我們今天來說,要想更好地生存,適應社會,提高修養,就必須讀書。否則就會落伍或被淘汰。」身處一個知識爆炸的時代,海量的信息讓人無所適從。季宇說,每當走進書店,眼花繚亂的圖書似乎應有盡有,但真正的好書卻很稀缺,「由於時間有限,如何在有限的時間裡實現閱讀效果最大化,選擇就變得十分重要。可靠的辦法是選擇閱讀經典。因為經典經過時間的考驗,是人類的寶貴遺產。」

「對於一些新書,我們還可以通過作者、書評和口碑來了解書的內容,然後再有的放矢去選擇。」不過季宇也直言,眼下有的書評充滿商業氣味,還有一些「友情評論」,著實不敢恭維,需要加以辨別。「口碑可能更可靠一些,因為不帶任何功利色彩。就文學而言,你比較喜歡讀什麼書,這類書可能就暗合了你的興趣和風格。你可以多讀。這話不是我說的,是汪曾祺先生說的。」

從小學四年級翻開大部頭的《方臘起義》並硬著頭皮讀完,閱讀改變了季宇的命運並讓他走上文學道路。長期從事編輯和寫作,讀書已經從他的工作需要變成了習慣,產生了樂趣,「目前,我國人均讀書量比較低,只有四點幾本,遠低於韓國和日本。要想改變這種狀況,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書讀得多只是第一步,季宇覺得,好的書要常讀、熟讀,以至其義自見,最好的習慣則是深讀,「所謂深讀,就是要思考,要領悟,要吃透。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閱讀最重要的是思考。思考的過程,實際上是一個消化、領悟的過程。如果我們把讀與思結合起來,久而久之,就會融會貫通,真正消化吸收,成為自己的東西。

「我以為紙質化閱讀只會小眾化,但不會完全消失。數位化閱讀只是載體不同,對閱讀本身影響不大。我本人更喜歡紙質閱讀,特別是篇幅較長的作品。」而說到《朗讀者》《見字如面》等文化節目,季宇覺得對於推動閱讀十分有益,「閱讀是可以培養的。中國人閱讀普遍欠缺,因此談不上回歸,不過會越來越好。」

□閱讀推薦

《博爾赫斯小說集》(阿根廷)博爾赫斯著

推薦理由:拉美魔幻小說的代表

《聊齋志異》(清)蒲松齡著

推薦理由:文言短篇小說的巔峰

《金陵五記》黃裳著

推薦理由:學者散文、文化散文的代表。

《萬曆十五年》黃仁宇著

推薦理由:別開生面的歷史學術性之作。

許輝:全民閱讀的路還很長

省作協主席 許輝

人為什麼要讀書?這是個看似簡單卻不太好回答的問題。在安徽省作家協會主席、茅盾文學獎評委許輝看來,書本裡充滿了知識和智慧,有趣的東西實在太多了。「因為迄今為止,人類的大部分顯性知識都儲存在紙本書裡,如果我們想要在獲取知識和智慧方面走捷徑,還得依靠紙本書。」許輝進一步解釋說,顯性知識靠讀書來獲取,隱性知識則需要通過實踐去感受。「隱性知識和思想難以明白地寫入書中,實踐可以讓我們把更多的隱性知識轉化成書本上的顯性知識。」

在許輝看來,讀書的好處是不言而喻的。「從閱讀中找到樂趣是從小就開始的,因為書本很神秘,知識太多,智慧太多,從任何其他地方都得不到。一旦你嘗到讀書的甜頭後,你就再也離不開書本了。」當然,閱讀的好處遠遠不止這些。「閱讀至少可以使我自靜、自信、自控、自愈、自享、自燃,也可以使我們看得清自己,認得出別人,可以知內心,可以知世界。」

身為作家,讀書、寫作是許輝的生活常態。而如何讓閱讀成為全民共同的需要,這條路還很長。「全民閱讀是個大題目,也是一個長期目標,不是一朝見效的事情。閱讀有一個特點,就是當你有一陣子不閱讀的時候,你就對閱讀沒有興趣了;當你始終在閱讀的時候,你就會覺得閱讀是同吃飯、睡覺一樣必不可少的事情。」許輝說,閱讀和學習一樣,是永無止境的。「如果能從讀書中找到樂趣,把讀書變成我們生活方式的一部分,這件事就不難了,就變成了一種享受。」

許輝一直提倡閱讀經典,對於讀者選擇什麼樣的書來閱讀,許輝表示,適合自己的就是好的。「只要能夠自然、有效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想法的讀本,都不會太差。」

□閱讀推薦

好書太多了,只好給讀者推薦一下自己的書了。皖版書中,安徽文藝出版社新近出版的一套《許輝散文典藏》和一套《許輝小說典藏》,也還值得一讀。

 

潘小平:一生都有書讀,是一種幸福

省作協副主席 潘小平

「人為什麼要讀書?這很難回答。人的生命很有限,要想在有限的時間裡獲得無限的知識和經驗、情感和感受,就需要藉助於書籍,從前人和他人那裡去獲取,這既是一種世俗的需求,也是一種精神的需求。」潘小平覺得,對於她自己來說,讀書是一種生活方式、生存方式和生命方式,「如同空氣和陽光,水和糧食。如果一兩天沒有書讀,我可以忍受;但如果三天沒有書讀,我可能就忍耐不下去了——而實際上,我這輩子從懂事起到現在,還從未有過這樣的窘迫。」

說到讀書,是潘小平引以為傲的一個話題,「前些天我們高中同學聚會,我同學的妹妹46 年沒見過我,不認識我了,但她記住了一個細節——她姐姐的同學去她家玩,所有的人都在說笑,只有我一個人,坐在她家的院子裡看書。我是那樣的喜歡讀書,衷心地以為,一個人能夠一生都有書讀,是一種幸福。」

好書的標準和閱讀的意義,在潘小平這裡非常明確。「我的經驗,好書就是可以反覆閱讀的書,比如魯迅。很多人吹捧周作人,但周作人是不能反覆閱讀的,梁實秋也是不能反覆閱讀的,不信你試試!寫作是我的職業,讀書當然是我的常態,而非職業寫作者,未必像我這樣讀書。但一個人無論你是什麼職業,讀書都是必須——閱讀使人優雅,使人高貴,使人深邃,使人豐富。更重要的是,閱讀使人與泥濘的俗世隔開來,獲得一定的精神生活和精神高度。」

本來潘小平沒有推薦書目,她說自己的讀書經驗是:多讀「無用之書」,少讀「有用之書」,不功利的意思。「我讀的最多的,是思想文化類和歷史哲學類的書籍,文學只讀一流作家的散文和小說。」

潘小平覺得,紙質化閱讀是優雅閱讀,數位化閱讀是實用閱讀,兩者並不矛盾,但經典是一定要「捧讀」的——「一卷在手」,才會有靈魂的交流。

□閱讀推薦

餘華《活著》

推薦理由:新時期文學最好的文本

李佩甫《羊的門》

推薦理由:好過他獲茅獎的《生命冊》

畢飛宇《推拿》

推薦理由:與王安憶的《妹頭》、《富萍》同為最經典的小長篇

金宇澄《繁花》

推薦理由:新時期長篇小說,提供了全新的敘事經驗。

許春樵:真正的閱讀給人自由和力量

 

省作協副主席 許春樵

「人類幾千年的文明全都沉澱在書中,而不是在某些精英的個人經驗和演講中,布羅茨基說,一座圖書館遠比一個國家強大。你要想做個文明人,你要想強大起來,必須讀書。」

談閱讀,在許春樵看來一點都不俗,不過對於圖書市場的現狀,他覺得也得警醒。「現在出書沒有門檻,所以當下圖書的權威性已大打折扣,圖書的地位也不是很高貴。」許春樵認為,如果從多元閱讀立場來看,所謂的好書就是自己想要和想讀的書;而從精英立場來看,能夠揭示出時代精神文明標杆的書才是好書。

作為讀書和寫書的人,閱讀是許春樵的「毒癮」,「現在閱讀其實也是全民化的,只是人們不讀紙質圖書,不讀經典類人文圖書。因為閱讀方式變化太快,所以人們全都撲到了數字閱讀和快餐閱讀上,也許風水輪流轉,最終人們還會回到傳統而經典的人文閱讀上來。」許春樵覺得,碎片閱讀已經讓許多人感到疲憊,「我以為真正的閱讀應該帶給人自由和力量,而不是刺激與疲憊。」他表示,就像自己源自童年的閱讀興趣,可以讓自己在很小的時候就實現時空穿越,「 進入到了一個不在場的完全陌生、無比神奇的世界。這個世界使我在荒涼的童年徹底忘記了貧窮、飢餓和寒冷,無比享受,十分幸福。」

「閱讀除了為你打開外面的世界,同時還讓你在無邊無際的漫遊中提升你的想像力和創造力,與語言不停頓地耳鬢廝磨極大地強化了你的語感和語言表達的水準,閱讀趣味最終會轉化為一種個人的能力。」

科技改變了人們的閱讀方式,但更好的讀書方式是「可以往返的」,「因為數字閱讀是那種不方便重複往返的閱讀,更不好做眉批與註解,影響經典閱讀的質量和成效,是一種局限性。但從整個趨勢來說,這兩種閱讀將是雙軌並存的閱讀,就像烤燒餅,電烤箱是一種,炭爐子也是一種。」

□閱讀推薦

推薦兩部小說:託馬斯·哈代的《德伯家的苔絲》,菲茨·傑拉德的《了不起的蓋茨比》

推薦理由:這兩部英美小說揭示了時代性的靈魂危機,在故事中撕開了人性的善惡與掙扎,振聾發聵,力透紙背。

 

李云:白紙黑字是有生命的

《詩歌月刊》主編 李雲

談及自己對閱讀的興趣,安徽省作家協會秘書長、《詩歌月刊》主編李雲說,其始於自己的初中階段。「1980 年代是一個傳統和現代交替的轉型期,當時的年輕人需要大量的閱讀來面對撲面而來的古今中外文化的衝擊。當時的媒體不夠發達,最好的學習就是閱讀。閱讀讓我有了文化的儲備,也培養了我的思考和判斷力。」明人生之真理、發精神之愉悅,這是閱讀帶給李雲最大的樂趣。「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苦苦思考以後通透的快樂,到現在我還能記得那些讀到好書之後難眠的興奮。」

網際網路時代讓紙質書市場受到衝擊,數位化閱讀逐漸成為一種趨勢,這種轉變會妨礙我們閱讀經典嗎?李雲給出了否定的答案。「電子閱讀的確具有快捷和互動的優勢,這種優勢我認為不但不會威脅閱讀的質量,反而會是對傳統紙質閱讀的一個很好的幫助,相信隨著電子閱讀的發展,紙質閱讀也會得到很好的提升,因為紙質閱讀也有自身的獨到之處,二者會相得益彰。」不過,李雲坦言,自己還是鍾情於紙質閱讀。「因為白紙黑字是有生命的,掩卷開卷它都生動地在那裡,不像開機和關機只剩下一絲操縱機器的冰涼和生硬。」

時下,《朗讀者》、《見字如面》等文化節目的熱播,實體書店的回暖,似乎發出了樂觀的信號,閱讀會重新回歸甚至越來越好。李雲說,需要透過現象看問題。「所謂回暖只是一種表面現象,真實的情況是,更多實體書店經營舉步維艱,只有政府在政策層面給予關照支持,才能使讀書熱持久不降。比如,設專項資金扶持實體書店,稅收上減負等,根本的是讓書價降下來,讓人讀得起書。出版人再少點條條框框,再多點自由度,讓人讀到好書。」

□閱讀推薦

經典書單:《史記》《紅樓夢》《老殘遊記》《神曲》《百年孤獨》《荒原》《芥子園畫譜》《書法清口》《魯迅文集》《白鹿原》等。

推薦理由:除了要讀自己喜歡的書和自己的工作和生活需要的書,也要讀經過時間證明的經典之作。想要推薦的書單應該很長,可是我覺得精品意識是我的主要考慮。

何冰凌:閱讀是需要心境的

《安徽文學》副主編 何冰凌

「讀書宜博雜,書讀多了,時間久了,自然就有了甄別能力。」《安徽文學》副主編何冰凌說,沒有書是不能讀的,好書更是常讀常新。「我認識的一位著名作家,她每年都要重讀一遍《論語》,讀了大半輩子。她有一個理論,每個人都要有一本救命之書。」何冰凌說,讀書應該緣自人類的好奇心。「對過去、未知以及別處生活的嚮往和追索,是人們閱讀的不竭動力。書本,引領著我們通往生命、世界的各個方向。」

回憶起自己幼年的讀書經歷,何冰凌說,閱讀帶給自己的是無限的心靈安慰和快樂。「小學二年級時因病休學一年,這一年都被禁錮在家裡,不能出去玩,也沒有小夥伴,很孤獨。認得的字也不多,但是我捧起了書本,讀字典,讀哥哥的課本,讀家裡僅有的幾本書,比如《西行漫記》《老殘遊記》《野火春風鬥古城》等。」從小就是「書痴」的她,至今還對當年的經歷念念不忘。「那時條件差、書少,難得,得到一本便如獲至寶,確實稱得上是如饑似渴,蠶食鯨吞。比如第一次讀《城南舊事》,我被這本書深深迷住了,我徹底地沉浸在英子的世界裡,久久不能自拔。」

何冰凌坦言,自己每年都要買很多書,但很多書都沒有讀完。「很慚愧,太忙了,沒有時間。時間都去哪裡了呢?刷微博、微信去了。現在在公交或地鐵上,已經很難見到一個人捧著一本書在安靜地讀了,男女老少都在低頭看手機,也包括我自己。」何冰凌說,自己內心呼喚閱讀的回歸,但同時並不感到樂觀。「在如今這個信息碎片化時代,人人都是發射器同時也是接收器,處在信息過量狀態裡,隨時可能爆炸、崩盤。而閱讀是需要心境的,在偌大的中國,有一間安靜的書齋,獨守黃卷青燈,更需要一份非凡的定力。」

□閱讀推薦

《巨流河》齊邦媛

推薦理由:引柴靜推薦語:一部反映中國近代苦難的家族記憶史;一部過渡新舊時代衝突的女性奮鬥史;一部臺灣文學走入西方世界的大事記;一部用生命書寫壯闊幽微的天籟詩篇。

《愛與黑暗的故事》阿摩司·奧茲

推薦理由:當你靜下心來慢慢閱讀的時候,你會發現奧茲確實是一個能夠進入人的內心的作家,他能夠去捕捉家庭內部人的情感,以及人在社會命運之中內心的一種破碎。

《梵谷傳》歐文·斯通

推薦理由:被譽為傳記小說之父的美國現代作家歐文·斯通,在梵谷還默默無聞的時候便寫出了這部文學傳記。一本勵志之書。

《青鳥故事集》李敬澤

推薦理由:一本奇書,非常好玩,有趣,一種跨文體的寫作。一本微妙、精妙、絕妙的智者之書。

新安晚報 安徽網記者李燕然 蔣楠楠

相關焦點

  • 著名兒童文學作家曹文軒線下分享閱讀寫作課
    9月5日晚,著名兒童文學作家、中國首位國際安徒生獎獲得者、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曹文軒做客學而思網校,與40多位網校小學員線下分享了一堂閱讀寫作課——《曹文軒帶你走進閱讀寫作》,該課程的視頻將於9月17日上線,屆時將有百萬學員在線觀看。
  • 世界讀書日聚「雲端」共品書香 我市在線上舉行各類主題閱讀活動
    為迎接即將到來的世界讀書日和五四青年節,4月20日,蜀山區南崗鎮團委舉辦系列青年讀書分享會。 周瑩瑩 記者 蘇玲 攝本報訊 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受疫情影響,今年我市各類主題閱讀活動紛紛「搬到」線上舉行,熱愛讀書的市民不妨關注一下,開啟一次全新的閱讀體驗。合肥市圖書館邀請讀者共赴一場「雲端」全民閱讀盛宴。活動包括免費贈書、免郵快遞,抗疫線上雲朗誦、創意配音、悅講座、伴讀會等內容豐富的線上互動,部分活動將持續至4月底。
  • 瑞典著名作家:生命 因讀書而不朽
    劉仲華 攝 世界讀書日19年,讓我們聆聽來自海內外的聲音—— 世界讀書日前夕,人民日報記者走近瑞典著名作家、諾貝爾文學獎評委會前主席謝爾·埃斯普馬克,感受他的讀書世界。 「讀書讓人永恆。」談起讀書,謝爾·埃斯普馬克開門見山,一語中的: 「通過讀書,人們可以進入他人的人生,感受他人的情感。
  • 世界讀書日的來歷 世界讀書日背景知識普及
    「世界讀書日」全稱「世界圖書與版權日」,又譯「世界圖書日」,最初的創意來自於國際出版商協會。1995年正式確定每年4月23日為「世界圖書與版權日」,設立目的是推動更多的人閱讀和寫作。  199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4月23日為「世界讀書日」。1616年4月23日是西班牙著名作家塞萬提斯、英國著名作家莎士比亞和中國著名戲劇家湯顯祖的辭世日。
  • 著名作家趙麗宏走進鳳二小與小學生分享閱讀經歷
    暖陽充溢校園,處處是期待與驚喜,9月11日上午,鳳二小的校園裡來了一位儒雅的伯伯,他叫趙麗宏,是著名作家、散文家、詩人,多篇作品入選小學教材,他通過一場講座,和同學們分享閱讀,帶同學們走進創作的殿堂。講座中,趙麗宏老師根據自己的人生經歷,用生動的語言、詳實的事例,讓大家明白了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可以使人受益終身。
  • 兒童文學作家安武林走進海口校園 分享讀書樂趣
    南海網、南海網客戶端海口5月9日消息(南海網記者 陳望)為了推動校園閱讀有序開展,讓孩子們養成多讀書、讀好書的習慣,第十屆海南書香節期間,著名兒童文學作家安武林受邀來瓊開展「閱讀改變人生」校園閱讀推廣活動。5月9日下午,安武林走進海口市英才小學,與孩子們交流讀書經驗,分享讀書樂趣。
  • 喜閱文化助力世界讀書日 開展高校共享健康閱讀體驗
    喜閱文化助力世界讀書日 開展高校共享健康閱讀體驗 2018-04-開展高校共享健康閱讀體驗  在世界讀書日到來之際,杭州喜閱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喜閱文化」)作為高校健康數字閱讀領域的開拓者聯合浙江、北京等各地高校開展校園讀書活動,學生們通過演講、競賽、閱讀馬拉松等各種方式參與到世界讀書日的活動中。
  • 世界閱讀日是幾月幾日?關於閱讀的名人名言名人讀書的故事
    或許,你也想通過閱讀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你也想擁有更有趣的靈魂,你也想做到「腹有詩書氣自華」,但面對如白駒過隙的閒暇時光、面對琳琅滿目的各類書籍,你可能會發現,在讀書這件事上,自己有些力不從心、茫茫然不得其法。  今天是第24個世界讀書日,文藝星青年精選八位名家的讀書心得,希望通過他們的讀書方法,能讓每一位讀者都實現「開卷有益」。
  • 安徽繁昌:分享閱讀、分享成長,兒童文學女作家商曉娜走進圖書館
    為了讓更多的小朋友體驗閱讀的樂趣,近日,安徽蕪湖,繁昌圖書館請來了著名兒童作家商曉娜,與孩子們一起「分享閱讀 分享成長」。在講座中,商曉娜老師結合自己的成長經歷,與師生們分享了她的閱讀體驗、寫作心得。對於閱讀,商曉娜說閱讀不一定要從名家之作開始,只要孩子能讀進去,在閱讀過程中有收穫,並且得到快樂,就是一本好書。讀自己最喜歡的書可以培養閱讀興趣,久而久之就變成了閱讀習慣,所以,「閱讀是最美的姿態」。
  • 世界讀書日 「人民好書雲書展」開啟「書事」新體驗
    「悠悠萬事,閱讀為大。」4月23日世界讀書日之際,人民網文娛部聯合中國出版集團舉辦春風十裡·書香如你「雲端」讀書沙龍,邀請單霽翔、朱永新、曹文軒、蒙曼、李洱、郎朗等多位文藝名家「線上」暢談讀書心得,帶網友「雲」遊網紅書店和知名出版社,「人民好書雲書展」平臺也在當日同步上線。
  • 世界讀書日|用心閱讀,世界因你而美!
    讀書日  知識潤澤心靈,智慧點亮人生。瑞士德語作家凱勒說過:「一本書像一艘船,帶領我們從狹隘的地方,駛向生活的無限廣闊的海洋。」「靜對好書成樂趣,閒看雲卷與雲舒」,校長何濟文在本次活動講話中倡議同學們愛讀書、會讀書、讀好書,在閱讀中體味人生,陶冶情操,健全人格。他說:「只有熱愛讀書,勤奮好學,才能豐富自我,強大自我,創造更好的條件去看看世界,實現人生最大的價值。」
  • 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你準備讀書了嗎?
    人間四月天,正是讀書好時節。現在由於智慧型手機的普及,很多人閒下來就捧著個手機。雖然手機也可以讀書,但還是缺少那種讀書的韻味,讀書的感覺。在讀書日,我們應該好好的看看書,重拾讀書的感覺。在安靜的閒暇時間裡,一杯清茶,一本書,細細地品讀,靜靜地回味,在閱讀中洗滌內心的浮躁,收穫一份寧靜。
  • 著名作家王蒙與臺灣清華大學學子分享閱讀寫作心得
    著名作家王蒙與臺灣學子分享寫作心得。 張茜翼 攝  中新網臺北5月7日電 (記者 張茜翼)「有人說文學即將消亡,光看電視就行了,我沒有那麼悲觀。只要母親還給孩子睡前講故事,只要還有親子之愛、信仰、回憶,文學就永遠消亡不了。」7日下午,大陸著名作家王蒙與臺灣新竹清華大學學子,就「文學為誰而寫」進行對話。
  • 安徽首家自助智能K書中心開業 除了讀書還能體驗科大校友分享會
    私享讀書空間風靡港臺的私享讀書空間,咱合肥也有了。4月22日上午,安徽首家自助智能K書中心在合肥女人街開業。在這裡,市民不僅可以在私屬的空間讀書,還可以聽聽來自科大老師、在各行業工作的科大傑出校友的專場交流和學習經驗分享會。》》》探訪安徽首家智能化自助K書中心(組圖)關鍵詞:會員制 高效率安徽首家自助智能K書中心與圖書館、讀書吧不同,最大的優勢在於為閱讀者提供一個高效率的讀書氛圍。
  • 千人齊聚國文社2015年讀書分享會,與名家許輝共度文化周末
    千人齊聚國文社2015年讀書分享會,與名家許輝共度文化周末2015-12-17 17:40:24 來源:  中國網    12月12日,由國文社主辦、華夏國際茶博城承辦的「傳承文化,閱讀經典」暨國文社2015文化藝術交流節第二場活動在全國最大茶業聚集地合肥市華夏國際茶博城盛大開幕,吸引了來其全國各地近千位讀書愛好者們參與活動
  • 世界讀書日,一起來看看作家們的書房
    今天是第23個世界讀書日,我們一起來看看作家們的天堂吧,他們筆下的動人文字都是在這裡產生的。如果讓你們在這樣的環境裡讀書寫字,不知道你們的興趣會不會變得濃鬱一些。之前因為油膩一詞大火的馮唐,他的書房在北京後海的一座清幽老宅裡,裡面的藏書量驚人。馮唐喜歡給來家裡做客的朋友點香泡茶,不愧是學醫出生的作家,十分懂得養生了。
  • 書香潤童心 臺灣著名作家走進西安航天城第一小學
    『我是世界上最棒的』.....林老師和廖老師聲情並茂,講的太好了,把我們帶進繪本故事的海洋裡,扮演著各個角色,闡明書中的大道理,讓我們深刻的認識到閱讀的重要性。」西安航天城第一小學二年級學生李小早高興地說。
  • 世界讀書日:愛上閱讀,從走進圖書館開始!
    4月23日,我們迎來第25個「世界讀書日」,為學生培養多讀書、讀好書的興趣和習慣,九寨溝縣第四小學與縣圖書館聯合舉辦世界讀書日活動,40名小學生走出課堂,走進圖書館,在「行走的課堂」裡體驗不一樣的閱讀 第四小學教師楊建蘭介紹說:「今天是世界讀書日 我希望孩子們能通過今天的這次活動,能主動地走進圖書館愛上閱讀,我希望對他們來說今後的每一天都是讀書日。」
  • 合肥:世界讀書日書香滿城 展現愛「閱」之城風採
    日晚上七點,「4.23世界讀書日,讓閱讀點亮生活」大型活動「閱讀之夜」在合肥新華書店三孝口店一樓精品館舉行。  活動當晚,秦明、陳更、許諾晨三位作家蒞臨會場,為「4.23世界閱讀日,讓閱讀點亮生活」代言,並且作家們在現場與作家劉政屏共同進行品書論壇,與在場讀者分享了自己成長中的讀書心得。
  • 世界讀書日|讓孩子愛上閱讀,關於書和圖書館的十種繪本
    編者按:本書單由臺灣兒童文學作家、譯者餘治瑩,國家圖書館少兒館館長王志庚,悠貝親子圖書館創始人林丹和慢學堂創辦人李一慢聯合推薦。澎湃新聞經授權發布。艾登·錢伯斯曾說過:「繪本是閱讀新鮮人進入文學世界最自然的一個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