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頓與蘋果樹》——期待不落空,美好的再會

2020-12-27 凌宇晨

前言

由Laplacian所開發的GALGAME《牛頓與蘋果樹》是我期待了非常久的作品。本作日文版發售於2017年5月,緊接著英文版在2018年8月登陸了steam平臺。然而隨後Laplacian在推出中文版上似乎碰到了困難,雖然在2018年11月就早早的開通了微博並宣布開始籌備,但進展相當緩慢。直到2020年1月,他們與經驗豐富的中文本地化發行商SyawaseWorks達成合作後,事情終於走上了正軌。2020年8月7日,經過了漫長的等待,由SyawaseWorks代理發行的國際中文版終於在steam上面向大陸及港澳臺地區的中文語言玩家推出。

話題性十足但並不複雜的劇本

相比於其他GALGAME來說,《牛頓與蘋果樹》之所以吸引我,自然是因為其題材實在是很有話題性也很有吸引力。什麼,牛頓居然是女的?什麼,我居然要和牛頓談戀愛?先不考慮劇本的實際質量,但在2017年這樣的題材確實能夠吸引到很多路人玩家的關注,我也是如此。不過帶著這樣奇怪的興奮點進入遊戲後,我卻發現遊戲的重點其實不在此。與所想像的廢萌劇情不同,這是一場關於時空悖論的嚴肅探討。

主人公修二是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修一郎的孫子,雖然從小被寄予了厚望,但與青梅竹馬的一二三四五相比,他的天賦卻並不是那麼突出。因此他從喜歡科學逐漸變成了厭惡科學,轉行去玩起了音樂。只是某一天,四五與修二再度重逢,他們決定去英國找尋失蹤的修一郎。到達劍橋大學後,在參觀牛頓故居時他們意外發現了一部奇怪的機器,而修一郎留下的鑰匙正是開啟這部機器的工具。隨後他們莫名其妙的回到了牛頓生活的時代,而且不小心燒掉了牛頓的蘋果樹,打斷了正要思考出萬有引力定律的牛頓,這一下事情就大條了。為了不影響歷史進程、找到回去的道路,他們開始了一段被妹子所包圍的17、18世紀的學園生活。

本作共有5條路線,包括女僕在內的所有女主角們都是可以推的,就很贊。但正如上文所說,這並不是一部廢萌作品。除了四五以外,其他女主角都是「古人」,因此玩家就必然會面對或者改變歷史或者與女主角分離的困境。隨著劇情的推進,這種衝突會愈發的強烈,真是讓玩家在被餵糖的同時又被餵藥,真的是讓人心情複雜啊。所以本作雖然沒那麼多故弄玄虛的橋段,但這的確是一個不錯的劇本。

成功的人設,質量OK的立繪與CG

就人設來說,《牛頓與蘋果樹》是非常突出的。首先,女性牛頓的設計就很棒,正如很多玩家調侃的那樣,這一次我們不壓牛頓的棺材板了,改壓牛頓了。此外還衍生出了一些表情包,比如什麼「牛頓聽了想打人」之類的。從這個角度來看,本作的人設無疑是很成功的。

而此外,在其他女主角的設計上,製作組也玩了很多的梗,比如青梅竹馬的一二三四五,這個名字雖然很搞,但加入了「喜歡對各種物體進行測量」、「數學很好、生活白痴」的設定後,整個人物立刻就鮮活起來了。而同樣,製作組把牛頓的好友哈雷做成了一個日本女性留學生、把大化學家拉瓦錫做成了一個擅長科學與魔術的問題少女。最關鍵的是毫無違和感,在體驗完本作後,我已經想不起來他們原來長什麼樣了,滿腦子都是妹子們的可愛模樣,真是太可怕了。

而立繪的水準也算是OK,質量上大概處於業界中上。CG數量並不算多,但完成度都還不錯,有幾張比較驚豔。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本作的日常過場都是羊皮紙線稿畫風,當進入不同女主角路線後,則會固定為該女主角的線稿。看起來還是挺帶感的。

不過可能是經費有些不足的緣故,有些場景的重複度比較高。比如吃飯的場景,我起碼看了幾十遍,大家的姿勢基本都一樣,加一個人也就是在原圖上多畫一個人的立繪。不過這種小細節影響並不是很大就是了。

稍有些簡陋的系統與UI

作為2017年的作品,《牛頓與蘋果樹》的系統在如今看來著實有一些簡陋了。就選擇肢來說,本作就是最原始的那種,並不存在什麼路線圖之類的功能能夠幫助玩家快速前進至想要觀看的劇情。因此在進入不同路線時還是得在選項處及時保存,然後通過不同的選項搭配進入不同的路線。

而遊戲設定這一塊同樣比較簡陋,本作不支持調整解析度,除了在標題畫面外的遊戲設定外,其他可調選項實際上都不是集成在遊戲內的,玩家點擊後彈出個Windows選項框來進行調整,就真的感覺很復古。

而UI同樣如此,雖然製作組試圖營造出牛頓所處的文藝復興晚期與「天才的時代」所交織的那種歷史感,但羊皮紙式的選項框效果似乎做得並不是太好,從視覺角度來說看起來偏老舊,有點拖累了遊戲的整體美術格調。不過對話框就相對還好,整體走半透明簡約風,該有的各種功能都有,並且各種按鈕很好的融入其中也不顯得突兀。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本作的滑鼠圖標是羽毛筆,算是呼應了選項的羊皮紙效果,很用心了。

BUG修復及時,體驗不斷加強

在本地化移植過程中,碰到BUG是在所難免的。SyawaseWorks的程式設計師同學們也非常負責,他們在發售後加班加點的修復玩家們碰到的各種BUG,目前來說遊戲的體驗已經很不錯了。我在遊玩的過程中並沒有碰到什麼黑屏啊、閃退啊之類的問題,不過還是發現了一個小BUG。在win10系統下,選擇遊戲全屏並不會真的全屏,而只是將邊框拉伸至全屏,但是主體畫面就還是那麼一小塊,讓人有些哭笑不得。本作目前不支持解析度調整,而全屏又不能正常使用,使得玩家只能以小窗口的方式遊玩,有些影響體驗。不過在評論區已經有玩家反映了這個問題,相信很快就會得到修復。

另外本作也不支持F12一鍵截圖,玩家想要保存喜歡的畫面還得使用windows自帶的截圖工具或是其他第三方截圖工具,然後還要進行裁剪什麼的,就比較麻煩。希望後續更新時如果有可能的話。能加入F12截圖功能。

總結

富有話題性的題材、不複雜但有歡笑有眼淚的劇本,完成度不錯的人設、立繪與CG…即使站在2020年的時點上看,《牛頓與蘋果樹》依舊算是不錯的GALGAME。雖然國際中文版還存在著一些BUG,但SyawaseWorks正著手逐步修復,因此想要體驗的玩家可以放心購買,這場回到過去的體驗絕對值得。

綜合評分:7/10

推薦人群:GALGAME愛好者

文:莉莉西亞

關注我,獲取更多遊戲評測資訊,入手與否不再猶豫。原創不易,喜歡的可以點讚支持()

相關焦點

  • 蘋果並沒有砸到牛頓的頭 可這並不影響 「牛頓蘋果樹」全球開枝...
    文 潘卓盈 艾薩克·牛頓坐在蘋果樹下,突然有個蘋果掉下來砸在他的腦袋上,於是就獲得了發現萬有引力的靈感。這是小學生都知道的科學傳奇。在英國,長在牛頓老家、林肯郡伍爾斯索普莊園的這棵蘋果樹因此聲名大振,被叫做「肯特郡之花」。 不久前,牛頓基金(上海)頒證暨「牛頓蘋果樹」揭幕儀式在上海科學會堂舉行。
  • 砸到牛頓頭的那棵蘋果樹,如今350歲了,現狀如何?
    小學課本中有篇課文:大科學家牛頓在樹下休息時被一個下落的蘋果砸中,於是靈光一現,援疑質理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那麼,這故事是真的嗎?那個砸到牛頓頭的蘋果樹,現在如何了?350歲的蘋果樹如何?事實上,當年牛頓大大並沒有被蘋果砸到頭,傳言中的蘋果是他散步時看到路邊的,1678年,萬有引力定律被牛頓發表時完全沒有提及蘋果樹,直到幾年後,他才和幾個好朋友聊起此事。總的來說,萬有引力定律的發現還是和蘋果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的。
  • 造就牛頓的樹,一開始並不是那棵蘋果樹
    在老家的第二年,某一天,他在姐姐家的蘋果樹下沉思的時候,一個蘋果掉了下來,由此驚動了樹下年輕的大腦,從此之後也驚動了整個世界。人們讚嘆這顆蘋果改變了牛頓的一生,也改變了世界的發展。 可對牛頓而言,這顆不明所以的蘋果樹不過是一個意外的偶然,真正決定他不平凡的一生的是另一棵樹。
  • 牛頓蘋果樹第4代今天落腳臺灣武陵農場(圖)
    武陵農場很適合蘋果樹生長  中國臺灣網5月20日消息激發物理學家牛頓發現地球萬有引力的蘋果樹第4代分株,在臺灣隔離防疫一年後,長得十分茁壯,日前更完成相關檢疫程序,確認沒有病菌;今天起移往臺中武陵農場種植
  • 砸中牛頓的那一顆蘋果樹,真的存在嗎?原來我們從小就被「騙了」
    小時候從兒童讀物上我們就知道,著名偉大的物理學家牛頓有一天坐在蘋果樹下,結果被落下的紅蘋果砸中了腦袋,進而發明了萬有引力定律,奠定了力學基礎,但事情真的是如此嗎?牛頓真的被蘋果砸中過腦袋?
  • 砸中牛頓的那棵蘋果樹:仍健在,已400歲高齡,並已被嫁接到全球
    為什麼不像月亮一樣高?他對自己說,如果像月亮一樣高,那必然影響它的運動,並且可能將它留在它的軌道上。牛頓也向其他的友人講述過他關於蘋果的思考。在另一本關於牛頓生平的回憶錄中,作家威廉·斯蒂克利在1752年出版了一篇關於他與牛頓的對話的文章:我們走進花園,在一些蘋果樹的樹蔭下喝著茶,只有他和我自己。他告訴我,萬有引力的概念進入了他的腦海。 「為什麼那個蘋果總是垂直地落在地上?」「蘋果成熟時,為什麼它不橫向或向上掉落?
  • 北航種下牛頓蘋果樹,系劍橋那棵樹的種子太空漫遊育成
    這是一棵栽種在北航校園裡的蘋果樹,別看它平平無奇(季節原因有點光禿禿),其實並不是一棵尋常的樹!想來很多我航小夥伴都不知道,故事還要從牛頓說起... ...牛頓:我要出場了!三百多年前的一天,一名英國青年坐在樹下讀書,當他冥思苦想行星繞日運動的原因,突然,樹上掉下了一顆蘋果,落在年輕的艾薩克·牛頓的腳邊。於是,他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學過初中物理的小夥伴,都知道這顆著名的蘋果。但……這和北航的樹有什麼關係?...... 難道 ?!!!
  • 世界最洋氣的蘋果樹:曾因砸過牛頓而聲名大振,如今已移栽至全球
    凡是有點價值的樹木,總是因為兩點緣故,要麼是樹齡太長,使得樹木本身具備了高價值,要麼是珍稀物種,全世界也找不著幾棵。然而在英國卻存在著這麼一棵樹,它既不具備歷史價值,也非什麼名貴樹木,而僅僅是一棵普通不過蘋果樹。
  • 砸中牛頓的那顆「蘋果樹」:現已400歲,還被嫁接到全球
    砸中牛頓的那顆「蘋果樹」:現已400歲,還被嫁接到全球其實據有關記載,牛頓和朋友說過,自己確實是在思考問題的時候,看見過蘋果在地上,但是至於真相是什麼,有關於牛頓的記錄並沒有什麼記載,所以我們也無從得知。後來據相關人士透露,和牛頓有關係的這棵樹到底在哪裡呢?
  • 假如當初牛頓沒有在蘋果樹下,物理學會怎麼走?
    牛頓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科學家,他的偉大超出了物理和數學的範疇,也超出了國界和時代的限制。很多人也許沒有學過微積分,甚至不會寫萬有引力定律表達式,但或多或少聽說過關於牛頓的一些故事。小學生就聽過牛頓把懷表當成雞蛋煮掉的故事,也知道牛頓和蘋果樹的故事。
  • 英國劍橋大學擁有著如此深厚的歷史氛圍,看到牛頓的那棵蘋果樹
    蘋果樹的後面是牛頓曾住過的臥室,看上去和蘋果樹一樣不引人注目,從外面只看到厚實的牆壁中間有個不大的窗口。左看右看,竟沒有找到參觀的入口標誌,陪同的人告訴我,現在不能參觀,因為這間臥室還有人住呢。 數學考得最好的學生就可以住進牛頓這個房間,他可以每天站在牛頓臥室的窗前看著蘋果樹,這可是劍橋人莫大的榮譽啊!
  • 亂挖草坪還「捆綁」牛頓蘋果樹 英環保示威者在劍橋引眾怒
    示威者挖開了三一學院內的草坪,其中一人還用鐵鏈將自己捆綁在著名的牛頓蘋果樹下表示抗議。據稱,這棵蘋果樹是從當年啟發牛頓的蘋果樹嫁接而來。遠處的一位示威者將自己捆在了蘋果樹下(圖片來源:《每日郵報》)據了解,該團體的相關活動均得到了劍橋警方的許可,也沒有任何示威者被逮捕。
  • 雲耕周記①:一棵蘋果樹的期待
    雲耕周記第①期記述:王海萍一棵蘋果樹的期待是什麼?大約就是發芽,成長,開花,結果,循環往復,自然生長,經曆日出日落,星辰流轉,最後果實纍纍。那麼,一個果農的期待是什麼呢?就是看著滿園子的蘋果樹都變得果實纍纍,生活也跟這果實纍纍一樣,充滿甜蜜。
  • 如果牛頓沒有坐在蘋果樹下被蘋果砸中,還會發現萬有引嗎?
    牛頓真的是因為坐在蘋果樹下,被蘋果砸中後發現的萬有引力?莫要被這種故事所調侃,這個故事本身就不是真的,從歷史記載資料來看,牛頓確實受到了蘋果落地的啟發,但如果說「牛頓發現萬有引力是因為他被蘋果砸中了」就太誇大其詞了!事實上,牛頓與蘋果落地的故事並不重要,因為單純地看到蘋果落地是不可能發現萬有引力的。
  • 珍惜離別,期待下一次的再會
    周圍噤若寒蟬,我心裡很不自在,甚至感覺到心臟在不停地顫動著。   我也不知道我到底要幹什麼,什麼事也沒做,什麼話也沒說,只希望車來得越晚越好,節奏越拖沓越好,在當時,我真願意用千金換一刻。   「轟轟……」一陣微小而低沉的聲音悄悄靠近,那是汽車發動機的聲音,我知道我該走了。「留戀處,蘭舟催發。」
  • 牛頓被蘋果砸,發現萬有引力定律的那棵蘋果樹,就在三一學院門口
    牛頓被蘋果砸,發現萬有引力定律的那棵蘋果樹就在三一學院門口。學院裡的萊恩圖書館還珍藏著小熊維尼的手稿!很多知名學者如牛頓、培根等都來自三一學院。可以想像它是劍橋規模最大,最有錢的學院啦。嘆息橋在聖約翰學院裡,是威尼斯嘆息橋的高級仿版。有點像廊橋,有上、中、下三層,中層是一條拱形長廊,過橋需要上下坡。
  • 劍橋裡砸到牛頓的蘋果樹真的這麼小嗎?
    我們放下行李就趕往數學橋,這裡聚集了眾多遊客,不僅因為這是牛頓設計建造的,還因為這裡停靠的許多長蒿船隻。快到三一學院我們就下船了,繞著小路走到學院門口,沒有看到一點牛頓的影子,就連門前那棵著名的蘋果樹也被我們貼上了不夠大的標籤。仿佛能把牛頓砸到的科學之樹就應該冠大蔭濃、碩果纍纍,而不是像一株公園裡的龍爪槐。
  • 牛頓是一個怎麼樣的人?
    (下圖就是他家後院的蘋果樹,有興趣可以去那等著被蘋果砸一下)牛頓家的蘋果樹歷史就是這樣的巧合,微積分的發現也是和萊布尼茲神同步,以至於微積分的發現一直都沒有講清屬於誰,微積分中的一個重要公式都是以兩人的名字共同命名的,牛頓萊布尼茲公式.
  • 當年砸牛頓的蘋果樹,如今依然挺拔!幾百年來吸引遊客無數!
    相信不論中外,大多數人都認識牛頓吧?他是世界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尤其是在物理學和數學方面。我們在學生時代,總是繞不開要與他打交道:物理上的牛頓三大定律,數學上的微積分等等,每一項都讓學生黨叫苦不迭!可是儘管如此,還是有很多有志青年夢想著自己能成為像牛頓一樣的人!
  • 蘋果砸中牛頓的故事是真的嗎?
    17世紀60年代的某一天,牛頓坐在家裡的蘋果樹下深思。這時,一個蘋果忽然從樹上掉落,正好砸在牛頓的頭上。牛頓受到蘋果落地的啟發,隨後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2010年,為了慶祝英國皇家學會成立350周年,皇家學會把一部分科學著作原稿的電子版上傳到網上,其中就包括古文物研究者威廉·斯蒂克利於1752年出版的關於牛頓生活的回憶錄。在這本回憶錄裡,斯蒂克利還原了牛頓與蘋果的故事真相。書中記載:「午餐後,天氣很暖和,我們走進花園,在蘋果樹的陰涼下品茶聊天。當時只有牛頓和我兩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