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兩顆最偉大的蘋果,一顆是世界風靡的蘋果品牌,手機和電腦被它摁上標籤,以此顛覆了網絡流通社會的傳奇。
另一個蘋果則是在1666年,碰巧因為瘟疫而關閉的劍橋大學譴送各位學生回家,其中就有一位睿智不凡的青年。
在老家的第二年,某一天,他在姐姐家的蘋果樹下沉思的時候,一個蘋果掉了下來,由此驚動了樹下年輕的大腦,從此之後也驚動了整個世界。
人們讚嘆這顆蘋果改變了牛頓的一生,也改變了世界的發展。 可對牛頓而言,這顆不明所以的蘋果樹不過是一個意外的偶然,真正決定他不平凡的一生的是另一棵樹。
和很多的學者一樣,牛頓小時候出生在一個農民家裡,在他兩歲的時候父親去世了,母親因而改嫁給他的繼父,可不幸的是,沒過幾年他的繼父也去世了。
在資本主義底下,經商無疑是一個人走上人生巔峰的必經之路。在當時,許多人因為炒的一手好股票而金錢滿貫、擁擠於上流社會,得萬人羨慕。
他的母親沒有別的依靠,滿心滿眼的自然是想如何將牛頓培養成一個算得一手好帳,賺得一筆好錢的人,而至於學校這種東西,作為農夫的母親根本不在意。
輟學,成了牛頓必須做的選擇。哭鬧未果、抗爭未果,14歲的牛頓毫無辦法,只能跟著家中的一個老僕人前往農產品的市場,去做一些算帳之類的活計。
值得慶幸的是,這位老僕人還算是有經商頭腦的,也算是通情達理,牛頓每次便讓老人單獨前去,而自己找一個地方安靜的讀書。
去集市的路上,剛好就有一個籬笆欄,他便在這些樹下開始自己的學習,後來日子一久,牛頓乾脆把經商的事情拋到腦後,安安靜靜的就在這個地方讀自己的書。
可事情不久之後便敗露了,他的舅舅偶然經過籬笆攔,看見在樹下讀書的他,不僅大發雷霆,責怪他沒有聽從母親的吩咐行事,同時也埋怨牛頓將自己的人生大事拋之腦後。
他怒不可遏的搶過牛頓的書,卻驚訝的發現書上密密麻麻寫滿了數學公式,舅舅此時受到了觸動,他並沒有再阻止牛頓,反而是對他進行了一番鼓勵。
這棵樹也就成為了牛頓人生的轉折點,假使牛頓的舅舅不理解他,或者繼續逼他去經商,世界就不可能會出現牛頓這樣一個科學家。
偶然或許會造就一時的靈感,也會帶來了不起的創造,但真正的基礎是從年幼的時候積累而起的,除了不間斷的努力和學習,這其中也穿插著一些偶然,家庭的支持、家人的理解,才能讓未來的蘋果樹成長發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