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科院校的大學生,就應該過平庸的生活嗎?

2021-02-13 呂言教育專插本

呂言教育專插本讓關注的學生先考上本科

                  

如果你也因為學校、專業迷茫、無助、懷疑自我,請一定要認真看完這篇文章。我每天都會看大家在微博裡給我的留言,時常看到深夜,私信的,每一條都看。問的最多的一種問題,是這麼開頭的:我的學校不好……或者,我是一個來自專科學校的學生……我該怎麼辦?能考二本(三本)的學校麼?會不會有歧視?我不知道怎麼回答,因為我不覺得來自一個專科學校就應該過著平庸的生活。
◆心理學有一個非常著名的實驗,實驗者問了許多人,當你手上拿了一杯水,接下來需要做什麼?同一個問題,千百個答案:喝掉;倒了;洗把臉;給別人喝……可是,他們都陷入了一個怪圈:就是拿自己擁有的,去限制自己無限的可能,哪怕自己擁有的根本不好。

正確的答案是:想幹什麼,就幹什麼,你要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和那杯水無關。人不能因為擁有了一杯水,就放棄了自己喜歡的事情。很可能這杯水還不是純淨水,甚至苦澀、被汙染。而你呢,為了不丟掉這杯水,步步自封,躡手躡腳,過著二流的生活。其實你大可以把這杯水丟掉,或者放在一邊,接下來,你會發現世界很大,能做的事更多。輕裝上陣,永遠比大包小包的走的更遠。

這杯水,就是你的學校,你的專業,和你所擁有的,並不完美的一切。

大學專科的學歷只能證明高考的分數,表明高中三年的成績,那都是過去,而大學,又是一個重新的起點,你依舊可以捲土重來,回身再戰。我想你肯定又要抱怨,學校提供的資源太少,學校老師講的太差,學校連比賽、考試都經常不組織,講座請不到什麼名人,圖書館都是老書,學校什麼都沒有,你讓我怎麼背水一戰?

其實,不管你是專科院校還是本科院校,如果你不去努力學習,結果還是會一樣的不盡人意;相信很多剛上大學的同學會認為我只要上了大學,就可以不用學習了,等畢業了一可以找到好工作,然後一帆風順的過一生。

社會永遠都是殘酷的,都說大學是一個小社會,但當你真正出了社會,你才發現這個「小社會」是多麼的安逸,而現實中社會的殘酷你是無法想像的,就像一條食物鏈,弱肉強食,適者生存;你稍微不努力便會被淘汰,這時候那些在大學沒有虛度光陰的同學,他們早已取得了各種證書,這對剛出社會的他們來說簡直是如虎添翼,而此刻的你回想起來,腦海裡只有一片空白,還有那些曾經讓讓你引以為傲的無用社交。

專科學校怎麼了?不要讓「我讀的是專科」而成為你停滯不前的理由,只要你肯努力,我相信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你可以去插本,可以去專心搗鼓一門技術,更可以去考取各種證書,讓自己不斷成長,為考上本科做足準備,而不是在「混吃等死」。

小編畢業後當老師的幾年,見到了許多專科學校的學生,四六級考試比一本二本的學校的學生還要高。

後來一問,原因很簡單:因為他們丟掉了手中的杯子,去找了一個桶,然後,把水越裝越滿。我們團隊的小柯自學能力超強,交代給她做的很多事情,都是她第一次或者第二次做,時常,她看我做了一次就能迅速學會。有一段時間我讓她管理微信排版,她也做的非常好,後來我問她,是不是有老師教你啊?

其實她畢業於一所專科院校,可是,大學三年,她沒少折騰:參加各種地方的實習,蹭各個地方的講座,甚至找外校同學要別的老師課表,冒充本校學生學習,自己還創立了社團。最後她不負眾望的考上了本科,有一句話說的好,汗水它永遠不會背叛你。

所以,你可以抱怨學校不好,但如果你的青春,全部放在抱怨和開始自暴自棄上,那可就真的只配擁有平庸的生活了。

這些人的經歷讓我明白一些很有啟示的道理,如果學校沒有辦法給你提供想要的,為什麼不用雙手去創造一個呢?

我曾經讀過《你以為你在合群,其實你在浪費青春》,文裡談過,英雄,永遠是孤獨的,只有小嘍嘍才扎堆;二八定理適用於每一個角落,尤其是當你在一個專科學校時。別人打遊戲,別人談戀愛,別人追韓劇,跟你有什麼關係?寢室是墮落的開端,總是在寢室裡,尤其是離床近的地方,再給你一根網線和一個外賣電話,基本上一學期就能全部廢掉。大學裡面這種人真不少,甚至到處都是。茫然導致頹廢,頹廢導致更茫然。要知道,多數室友很難發展成朋友,朋友是陪你共同進步的,這樣的人,要去找。大學生活最可怕就是沒有目標,沒有短期目標,人走著走著,就迷茫了。馬拉松運動員從來不認為自己跑了40公裡,他們都認為自己跑了40個一公裡,每一公裡,都是一個短期目標。很多學校,除了期末考試和四六級,幾乎不給學生設立目標,後來我也明白了,都大學了,為什麼還讓學校給你設立目標呢?人有目標是幸福的,因為當目標被實現時,或階段性被實現時,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而追尋目標的緊張感,能讓人逐步提升,變成更好的自己。無論你在哪讀書,多麼不滿意自己的學校,多麼不喜歡自己的專業。只要你一直在努力,肯放下那杯水去努力。會有一天,別人不再問你是哪個學校畢業的,因為你已經強大到有更權威的標籤貼在了自己的身上。這個標籤,足夠掩蓋自己不被人看好的學歷,和高中三年,並不得意的結果。

我們都知道要去追求自己喜歡的生活,可是,如果生活奪走了自己想要的,為什麼不用自己的雙手搭建一個呢?

參加呂言培訓班

和與你一樣努力的插本人一同進步

 

                           

                                掃下方二維碼報名

                                          ↓↓↓

                 

補錄的同學可以加群互相討論交流

↓↓↓

  (群滿了可以加雷老師微信OK666123321)

相關焦點

  • 成績剛過本科線的高考生,三本和專科院校應該怎麼選?
    實際上,每年都有很多考生高考分數只能剛過本科線,通過跟這些考生和家長的接觸,我們發現大家最糾結的一個問題,不是應該報考哪個學校,而是在本科院校和專科院校之間到底應該怎麼選擇。接下來我們就從幾個方面分別對比一下三本院校和專科院校之間的區別:1.學歷層次的差別其實現在隨著各省份陸續實行批次合併,一二三本都慢慢合併成本科批次,所以三本的概念也會逐漸淡化,而且在畢業證書上三本和一二本同樣都是本科,看不出有什麼區別。
  • 大專生可以稱為大學生嗎?大學生應該是什麼樣子的?
    很多「專科院校」高考錄取分數線比「本科院校」還要高!很多「本科生」在工作和生活中,如果遇到了「大專生」,很多人都會在心理產生一種油然而生的「優越感」。覺得自己的學歷比別人高!覺得「大專生」高考的時候一定是只考一兩百分的人!可現實情況。
  • 大學生生活應該怎樣過?你是這樣做的嗎?
    大學生活如果想過的不後悔的標準可以用一句話描述:生活多姿多彩而富有意義。大學生活時期應該是一個人最美好的年紀,這個時候我們是最陽光朝氣的時候。出了校園大門就絕不會再有第二次機會給你讓你可以肆無忌憚的玩和揮霍時間了。
  • 沒有夢想的生活是否平庸?
    然而,我們似乎從未想過這樣一個問題—是不是人都必須有夢想,沒有夢想的生活是不是平庸的?★沒有夢想的生活是平庸的★無論我們的生活有沒有目標,都將到達終點,那個終點教死亡。然而當死亡成為你人生中唯一達成的一個目標,活著等死的生活是平庸的。當我們只顧忙忙碌碌的去完成一個又一個目標的時候,你可能並未意識到這樣的生活是沒有夢想的生活,這樣的生活是平庸的。
  • 過了本省定的專科分數線,能報考外省的專科院校嗎?
    過了本省定的專科分數線,能報考外省的專科院校嗎?這個是肯定可以的。不過,外省的專科院校在本省的招收人數有限,也就是說數量不多。所以過了本省的專科分數線,選報外省專科院校,要謹慎。一是招生人數少,二是專業是否有名額,三是分數線不定。要參考所報院校往年在本省的錄取分數線,才能決定。
  • 專科生在學歷、就業上頗為尷尬,選擇讀專科院校的實用性高嗎?
    曾經專科生是學習好的代表,能考到專科院校,在外說出來倍有面子,在學歷、就業上頗具優勢。如今不行了,如果在外跟人提及,自己考上專科院校,可能有不同的情況發生,除非是考上一些特殊類型的專科院校,如提前批專科警校等。專科生成為了學習不好的形容詞,本科學歷成為求職基本門檻,專科生拿什麼去拼呢?
  • 大學生生活應該兼職嗎?別再當「韭菜」任人採割了
    作為今年的準大一學生,面對即將到來的大學生活,內心肯定充滿著躍躍欲試。大家的心情也就是學姐當年的心情,時間一晃而過,轉眼間即將畢業了,今天就和大家一起來討論一下:「大學,應該兼職嗎?」上了大學之後,我們的課餘時間變得充沛起來,在校大學生不再滿足簡單的校園生活。
  • 蔣方舟:你必須非常努力,才能勉強過上平庸的生活
    ,不再是原本以為的平庸生活,而變成了大家都苦苦追求的,很有安全感、很奢侈的生活。你必須要麼非常努力,要麼非常聰明,你才能勉強過上一種平庸的生活。形形色色的人們,拼盡全力地生活,為什麼還都如此平庸?:你現在的收入,能讓你過上怎樣的生活?
  • 父母不能接受孩子「平庸」?其實最成功的人生,是用自己的方式過
    也有另一種可能便是,受夠了自己現在平庸的生活,害怕自己的孩子以後也和自己一樣,也過得普通而平庸,期待孩子能走上更高的一個階層,過不一樣的人生。可見,大部分人都會成為一個平庸的人。那麼,既然大部分的人都是平庸的,他們就是失敗者了嗎?當然不是,能把自己的生活經營好,實現自我的價值,其實也是一種成功。畢竟,要做一個普通人,需要更加廣泛的努力和技能。
  • 父母不能接受孩子"平庸"?最成功的人生,莫過於用自己的方式過
    人最大的成功莫過於用自己的方式,按自己的理想過完一生。很多人的一生並不是為自己而活,他們的人生追求說到底,不過是他們父母的願望。這麼一個例子,孩子的理想是當個廚師,父母聽後反問道,"廚師?"孩子沉默了,父母告訴孩子,你應該做一個科學家,那是更偉大的夢想,自此孩子的夢想變成了科學家。
  • 平庸的一生,卻過得很幸福
    所以很多父母都會注重孩子的學習成績,但李玫瑾教授卻相反,她曾經說過,她寧願自己的女兒考不上名牌大學,也一定讓她生活的快樂。而現在她的女兒已經成為了一名音樂老師,雖然平庸,但卻過得很幸福。平庸就意味著教育失敗嗎?看到李玫瑾教授女兒的現狀,不少人提出了質疑,有網友說到:"自己女兒考15分還有臉教育別人怎麼當父母。
  • 上專科院校後,你逐漸明白了什麼道理?
    然而很多考上專科院校的學生就此甘於平庸,專科在讀期間放縱自我。混到專科文憑後,走出社會,隨便接受一份工作繼續混日子。面對著社會越來越大的競爭力,擁有更高目標的專科生開始思考自己的規劃。在追求目標的路上,他們逐漸明白了一些道理。
  • 千萬別迷戀平庸的生活?
    「你們難道沒有夢想嗎?」我問。「為什麼需要夢想呢?」學生們聳聳肩,這樣回答我。我現在在北京四中教書。四中是北京最好的中學之一,我的學生是北京城裡最優秀的學生中的一部分。我曾在多倫多一所很好的中學讀書,然後去了美國耶魯大學。所以在我的生活中,周圍都是勤奮而有才華的學生。
  • 大學沒有意義的3件事情,非常浪費時間,還讓自己變得平庸!
    有人說過這麼一句話,你十年後的生活是怎麼樣的?那就要看你大學期間是怎樣度過的。這句話聽起來有一定的道理,言外之意就是十年之後的生活過得好不好,那就要看你在大學期間所做的事情是否具有意義和價值。其實大學階段對於我們以後的發展起著一個潛移默化的作用,在大學期間以一種積極的心態去應對,那麼未來應該會收到好的結果。但是如果你荒廢時間,碌碌無為,做一些沒有意義的事情,也許十年之後的生活就會比較平庸。大學沒有意義的3件事情,你做過哪些?
  • 高考分數比本科錄取分數線多幾分,報考專科院校特色專業可行嗎
    所以,大部分高考生的最終選擇是二本、三本、專科院校。而且,有部分考生的高考分數比較尷尬,就比本科錄取分數線多幾分,要說讀本科,肯定選不了好專業。於是,就有考生認為,可以報考公辦專科院校的特色專業。這樣報考可行嗎?從就業的角度來說,可行性蠻高。
  • 廣漂:我非常努力,卻只能勉強過上平庸生活
    在《圓桌派》中,蔣方舟曾經說過一句話:你必須非常努力,才能勉強過上一種平庸的生活。  好想要一步到位,以後不用苦於置換;好想要住進一所舒適的大房子,對得起自己努力過的「那些年」;好想要打破平庸,找到生活的另一種方式。  而現在,廣漂們的機會來了。  有一個項目,要打破這種「平庸的生活」。  它要讓廣漂們知道,只要花剛需盤的錢,也能夠享受到豪宅版的生活質感!  它就是越秀·星匯瀚府。
  • 你平庸嗎?
    所以只有平庸的人才會滿足自己的現狀。✨其實我步入大學以來,真的覺得大學就是一個大的回鍋爐,不管你以前是好鐵、壞鐵,又或者說得不好聽點是塊石頭,你也可以通過這段時間重鍛自己。高考固然重要,但我覺得大學四年的經歷要比高考更為重要。現在過的舒服,將來你早晚會收到生活的「回報」。
  • 考上二本值得慶祝嗎?學費太貴,無奈選擇專科院校!
    然而,每年能夠考上重點高校的考生真的是鳳毛麟角,絕大多數的考生都將讀一所普通本科或者專科院校。隨著高考改革的不斷深入,全國多數地區逐漸地將二本和三本合併為「二本批次」,也就是高考錄取批次只剩下:一本批次、二本批次和專科批次。因此,二本批次的考生人數增加了很多,填報志願時的競爭壓力也大了很多。雖然很多考生考上了二本,但命運真的改變了嗎?
  • 多想在平庸的生活擁抱你 「順其自然,隨遇而安」
    多想在平庸的生活擁抱你隔壁老樊「世界上有很多的東西,你生不帶來,死不帶去。」......這首歌好聽嗎?說句實話,老樊的歌裡,我最喜歡這首。多想在平庸的生活擁抱你啊。人最幸福的就是你抱著你愛的人時,他把你抱的更緊吧。可像歌裡那樣,「無力,是我們最後難免的結局。」
  • 孩子甘於平庸嗎?
    甘願平庸,大概也是發現了無法成就大事之後的無可奈何吧。 這些孩子,他們通常剛開始的信心滿滿,保證如何如何,過不了多久,自己沒能達到所謂的名次結果時,內心就開始畏懼,行動上表現為畏首畏尾。而現實生活中一旦有這樣的機會,他們也多半願意參與其中。 他不是不追求進步,甘於墮落,而是因為他們的優越感錯誤地建立在了其他不被認同的領域上了而已,可以理解為跑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