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劉垠 操秀英
中國網 董寧
在21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科技部副部長徐南平介紹了科技界「做什麼」、「誰來做」、「怎麼做」、「做到哪一步」等問題。
徐南平說,一是明確「做什麼」。按照「可治、可防」的目標要求,面對疫情防控的迫切需要,確定了病原學和流行病學、檢測技術和產品、藥物和臨床救治、疫苗研發、動物模型構建等五大主攻方向。
二是明確「誰來做」。聚焦主體任務,發揮中國科學院、軍事科學院、中國醫學科學院、中國疾控中心等主體研究力量的作用,廣泛動員全國高校、院所和企業參與,與一線醫療機構緊密互動,組織精銳力量,全國科研一盤棋,全力推進科技攻關。
三是明確「怎麼做」。在中央應對疫情工作領導小組和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的統籌下,劉鶴副總理靠前指揮,明確要求以結果導向、實戰應用為出發點,堅持科研與臨床救治、防控實踐相結合,按照「戰時管理」,設立專班,掛圖作戰,責任到人,爭分奪秒,全速推進藥物篩選、疫苗研發等主體任務的實施。部門協同,研審聯動,特事特辦,合法合規,加強服務,主動對接和協調解決科研一線的實際問題。
對於大家關心的「做到哪一步」,徐南平介紹道,在病原學和流行病學方面,第一時間分離鑑定出病毒毒株並向世界衛生組織共享了病毒全基因組序列,為診斷技術的快速推進和藥物疫苗開發奠定基礎;持續深化病毒傳播途徑研究,為防控策略的優化提供科技支撐。
在藥物和臨床救治方面,加快推進「三藥三方案」研究,中醫藥在阻斷輕型患者向重型患者發展方面取得積極成效,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案納入了第三版新冠肺炎診療方案;磷酸氯喹用於輕型、普通型患者的抗病毒治療納入了第六版診療方案;針對重型患者治療採用的恢復期血漿治療納入了第五版診療方案。
在疫苗研發方面,多路線部署並行推進研發,預計最快的疫苗將於4月下旬左右申報臨床試驗,就目前而言,我國各類技術路線的疫苗研製都基本與國外同步。
在檢測試劑研發方面,在疫情之初迅速推進完成核酸診斷產品開發的基礎上,加快推進靈敏度高、操作便捷的快速檢測產品開發。
在動物模型方面,完成了小鼠、猴感染新冠病毒的動物模型構建,為藥物篩選、疫苗研發以及病毒傳播機制的研究提供支撐。
來源:科技日報
編輯:範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