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面要問好,碰到要叫人,這些中國式禮貌,會毀了孩子的未來

2020-12-16 寬哥撩育

父母總是希望把孩子培養成那個親戚朋友見了,都會誇"這孩子真懂事",那種大家眼裡別人家的孩子。

所以從小就不斷地教他們各種禮儀習慣,孩子之間吵架甚至是打架,不問清楚事情的緣由,永遠先去責罵那個年齡大一點的孩子。

逢年過節,親朋好友在一起吃飯的時候,勸孩子喝酒;無論見到誰,都要主動地打招呼,和人問好。

禮儀是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中遺留下來的一部分,我們的確從小就要教育孩子做個有禮貌的人,但是往往讓很多人對"禮貌""禮儀"這些詞語產生了誤解。

1.客人來了孩子也要敬酒

程家一向特別注意禮儀,所以對女兒、兒子的要求特別嚴格,誰來家裡了都要趕緊倒水、準備水果,這些看起來也沒有什麼太大問題。

可關鍵就是,只要家裡來了客人,不管是過節還是平日裡,家長陪著那些客人喝酒還不夠,還要求孩子也要依次敬酒,說一些恭維客套的話。

基本上周圍的鄰居都會說,你看看人家孩子多麼聽話呀,來客人了還知道在餐桌上敬酒,陪客人聊天。

首先這些孩子年紀還小,本就不能飲酒,家長不多加制止,反而還去鼓勵他們這樣做,周圍的大人也是一片誇獎,這不僅對孩子的身體發育造成傷害,還會給孩子樹立一種錯誤的思想。

孩子本來應該是無憂無慮、天真可愛,而爸爸媽媽卻讓讓他們學大人的那一套去接待客人,過早地給孩子灌輸成人交往方式。

2.無論什麼事情都要謙讓妹妹和弟弟

"孔融讓梨"的故事在學校老師講,在家裡父母講,基本上是從小聽到大,這本身是一個弘揚優秀傳統美德的故事,告訴我們做什麼事情都要學會"謙讓。"

故事本身沒有錯,錯的是很多父母總要去歪曲他原來的意思,爸爸媽媽總是會告訴我們,妹妹和弟弟年紀還小,你是家裡的老大,是哥哥、姐姐,所以要讓著他們,不能欺負妹妹。

當七歲的姐姐在寫作業的時候,五歲的弟弟跑過來搗亂,將姐姐正在寫的作業紙撕壞了,姐姐很生氣,忍不住訓斥了弟弟幾句,兩個人發生了一些爭吵。

在即將要動手之前,媽媽跑過來了,然後弟弟哇的一聲哭起來了,媽媽很心疼,大聲指責起姐姐,"你怎麼還跟弟弟吵架,你就不能讓著一點他呀,你怎麼當姐姐的。"

姐姐感覺到特別委屈,也忍不住哭了起來,不僅得不到安慰,有時候還會被媽媽說兩句,"你怎麼這麼不懂事啊,讓你讓著點弟弟,你就哭了,你有什麼好委屈的。"

本來你可以好好問一問前因後果的,但你卻偏偏一定要求大得讓著小的。

3.見到誰都要問好

父母從小就會教育孩子,見到人就要問號,男性就叫叔叔,女性就叫阿姨,嘴巴放甜一點,這樣才能招人喜歡。

所以每次過年過節、走親訪友的時候,家長總是跟孩子說:"這是李叔叔,這是劉阿姨,"遇到一個人就要告訴你,這個人該叫什麼,以後記住了。

甚至是在回家時,一起做電梯的叔叔阿姨,買東西時的服務生姐姐,也要讓孩子叫上兩句,這樣心裡才能舒服,感到滿意。

我認為目前"中國式的禮儀"是存在著很多的問題的,這些給孩子單方面灌輸的禮貌,並不是都對孩子的成長有好處的,家長一定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相關焦點

  • 別讓「中國式禮貌」毀了你的孩子
    很多家長都是從小教育孩子要做一個懂禮貌、有素質的人,所以對孩子的教導也是很上心。但是有時候家長自己認為很有禮貌的行為,由於家長一些認識上的偏差,可能會對孩子的成長造成一些負面影響。比如說生活中有些很常見的「中國式禮貌」,看似孩子學著做這些行為對成長是有利的,實則是恰恰相反。下面列舉3種「禮貌性」的錯誤,看看家長們是不是正在做。
  • 別讓這四種「中國式禮貌」毀了孩子的自尊心
    有時候我發現某家的孩子從幼兒階段開始,就懂得跟鄰居長輩打招呼。如今已是高中生的他,不論是同乘電梯或進出一樓大門,總是很自然的向人問好。每次碰到他,都有一種如沐春風的感覺,微笑自然掛上嘴角。然而,你的孩子是否只是「中國式的禮貌」?一:和叔叔阿姨打招呼?要懂禮貌!
  • 「中國式禮貌」讓父母有了面子,卻慢慢毀了孩子,這些行為要改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中國是禮儀之邦,在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浸染下,中國人大多講究謙虛有禮貌。父母也從小就教導孩子要懂禮貌,然而有時候強迫性的「中國式禮貌」,讓父母有了面子,卻慢慢毀了孩子。
  • 這些「中國式禮貌」正在毀掉孩子的未來,家長還在暗自竊喜麼?
    我國是一個禮儀之邦,從古至今都是一個非常講禮儀的國家,見面問好寒暄這已經成為了禮儀的基礎,所以現在的父母都會要求孩子做一個講文明懂禮貌的好孩子。當然這樣的教育方法我們是沒有任何爭議的,但是這種中國式的禮貌如果被父母強加於孩子身上,那麼就顯得有些強人所難了。
  • 常見的「中國式禮貌」,正在逐步毀掉孩子,家長們還在引以為傲?
    平常如果碰到親戚或認識的長輩都會很禮貌的向他們問好,長輩們也常常誇脈脈是個優秀的孩子,父母也很少會為了孩子的事情操心。脈脈其實沒什麼特別的愛好,除了學習,唯一感興趣的事情就是看動漫,最喜歡的動漫人物就是柯南,經常會讓父母給他買周邊手辦。父母也許諾孩子,只要成績達到目標就可以滿足他的願望。
  • 怎麼教導孩子懂禮貌,並且主動的和鄰居,長輩問好呢?
    怎麼教導孩子懂禮貌,並且主動的和鄰居,長輩問好呢?後來,記者又來到一所中學,當時正值早上上課前,記者發現,大多數學生見到老師會主動問好,但也有極少數同學遠遠看見老師就繞道而行了,還有的同學乾脆騎著車子一路飛馳,根本不會停下來和老師打招呼,有的同學是低著頭挨著牆邊快速走過去,也有的同學是老師叫到他的名字時他才回應說「老師好」。
  • 孩子不叫人就是沒有禮貌?
    這樣子是沒有禮貌的!「經常聽到一些家長當著孩子的面討論:」我家孩子就是不喜歡叫人,不主動和人打招呼,真的沒一點禮貌!你看人家小朋友多有禮貌……「你著急,可孩子就是」金口難開「,對於你的叫喊不理不睬……過年過節的時候,這些場景,你肯定很熟悉。
  • 過猶不及的「中國式禮貌」,你還在強迫孩子做嗎?
    這些過猶不及、令人不適的「中國式禮貌」,是不是也曾經發生在你或者孩子的身上呢?為此小S偷偷跟大S講:小孩應該到了會叫人的年紀了。其實每個孩子的性格不同,主動叫人是有禮貌的表現,但不主動叫也不代表沒禮貌,吹鬍子瞪眼的地說孩子,反而更會引起孩子不適和不安。
  • 見面不願"喊人"的孩子,不全是害羞、不禮貌,這2種情況要多留意
    、小夥伴打招呼、叫人呢?如果父母能做到對待他人有禮貌、主動打招呼,孩子久而久之就會在父母的潛移默化的影響下,孩子自然會養成見面問好打招呼的習慣。在日本人的家庭裡,孩子要向父母鞠躬,弟弟要向哥哥鞠躬,孩子向長輩或社會地位比較高的人鞠躬時,要等對方抬頭以後才能把頭抬起。過馬路時,日本孩子給讓路的司機鞠躬表示感謝。
  • 「中國式禮貌」裡,學興趣班為在人前賣弄,這禮貌你還要繼續?
    一、「中國式禮貌」其實很久之前「中國式」流行起來但是似乎並不是什麼好詞。這次流行的「中國式禮貌」仿佛也並不怎麼好。泱泱大國五千年,作為禮儀之邦的我們非常注重禮儀,這也是我們優良的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之前也有漫畫,一位外國小朋友誇讚中國小朋友很好看,但是中國小朋友卻過分謙虛說沒有沒有,但外國小朋友如果聽到別人的誇獎會說謝謝,而並不是過分去謙虛。像這類「中國式禮貌」並不少,對孩子成長其實是非常不利的,甚至會毀了中國孩子。
  • 孩子不愛叫人不是她沒禮貌,是你的問題。
    糕媽理解這位媽媽的焦慮,尤其是孩子本來願意叫人的,長大之後反而「金口難開」,心裡就出現了落差,有可能還會覺得孩子「退化」了。但是,這樣的標準對於孩子來說是適用、恰當的嗎?孩子突然不願意打招呼,其實是有很多原因的。隨著長大,他會逐漸明白「我」是獨立的,也有了自己的意見和想法。想要讓孩子見人主動打招呼、問好,可不能靠訓斥孩子幾句「沒禮貌」、逼著他喊人來培養。
  • 孩子不愛叫人不是她沒禮貌,是你的問題
    想要讓孩子見人主動打招呼、問好,可不能靠訓斥孩子幾句「沒禮貌」、逼著他喊人來培養。要知道孩子的待人接物、言行舉止,都是通過對父母的言行進行觀察模仿,再「實踐」出來的。所以孩子見到人的表現如何,往往都反映出平時父母是怎麼做的。並且性格的內向外向、遇到的人是熟悉或陌生,都會讓他有不同的對待態度。
  • 這4種「中國式禮貌」,可能會影響孩子心理,家長卻還在引以為豪
    但是,有一些常見的「中國式」禮貌並非有益,它可能會慢慢地毀掉你家孩子。這樣做只會傷害孩子的內心。遇到人要主動問好!但是,孩子遇到陌生人或不熟悉的人,他們可能就會膽小,不敢主動問好。各位寶媽、奶爸,你們覺得這4種「中國式禮貌」值得孩子遵循嗎?快來說說你們的看法吧。
  • 見面打招呼、當眾表演節目「中國式禮貌」傷了孩子父母卻還很得意
    如果一個孩子嘴甜懂事又外向的話,做父母總感覺在人前「倍有面子」,還會認為自己對孩子的教育很成功。但對個別做不到這些的孩子來說,真的是煎熬啊。尤其是以下這3種「中國式禮貌」,真的不要再強迫孩子做了。強迫打招呼打小的時候,爸爸媽媽就這樣教我們遇人要懂得打招呼。以至於當在外面老遠的看見有熟人時,內心總是要做一番掙扎。
  • 別被禮貌誤傷到您的孩子
    作者:寶寶知道 我是小扒扒中國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素有「禮儀之邦」之稱,中國人也以其彬彬有禮的風貌而著稱於世。禮儀文明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中國社會歷史發展起了廣泛深遠的影響,其內容十分豐富。但有一些常見的中國式禮貌,對孩子的成長卻是有害的。
  • 這些中國式禮貌,正一步步毀掉孩子,許多家長卻還沾沾自喜
    古往今來,我國留下了許多禮儀方面的傳統,家長在教育小孩時也常常告訴他們做人一定要有禮貌,但家長們教小孩懂禮貌的方法都正確嗎?李女士平時工作比較忙,所以工作日的時候小孩都是奶奶在帶,到了周末李女士也會主動把小孩接回家。
  • 這3種「中國式禮貌」,影響孩子成長,很多家長中了卻不自知
    有教養的人,一定是個有禮貌的人。中國的家長都希望自家的孩子是一個有禮貌的孩子。於是一直耳提面命的要求孩子講禮貌,見到人要問好之類的。也還用中國古代很多關於禮節的故事來教育孩子,比如「孔融讓梨」「漢文帝親嘗湯藥」等故事來教育孩子,要尊老要愛幼。
  • 這些中國式禮貌成為孩子「絆腳石」,家長卻引以為傲,別再坑娃了
    我國是「禮儀之邦」,尤其小孩子們從小就被教育,無論待人亦或者是接物時都要懂禮貌。這雖然是件好事,但如今卻有不少家長誤解了一個「禮貌」。殊不知,這些所謂的中國式禮貌將成為孩子們的「絆腳石」,但父母們卻引以為傲,大家可別再坑娃了。不問清楚,要求孩子一定要謙讓有的時候家長帶著孩子出去玩,如果看到孩子和其他小夥伴之間產生了爭執,甚至都不問清楚情況,就利用別的孩子年齡小或者是女孩等原因責令孩子一定要謙讓,以此來顯現出自家孩子是多麼的懂禮貌。
  • 這些「中國式禮貌」,正一步步毀掉孩子,許多家長卻還沾沾自喜
    哪些「中國式禮貌」會毀掉孩子?1、主動要求孩子打招呼小朋友在外面如果碰到親朋好友的話,大人一般都會主動把小孩推到面前,讓他們打招呼。有時候小孩連這些人是誰,應該怎麼叫都不知道,記不住別人的稱呼其實也很正常。
  • 「中國式禮貌」,是推孩子步入深淵的元兇,你是「中國式家長」嗎
    「中國式禮貌」,是推孩子步入深淵的元兇,你是「中國式家長」嗎典型的中國式禮貌有4種,這幾種中國式禮貌看似是對孩子的教育,實則是把孩子推入深淵的元兇。➽ 第一種中國式禮貌——打招呼主動和長輩打招呼是一種基本的禮貌行為,不管是長輩還是前輩,不打一聲招呼就感覺特別粗魯無禮。每個孩子性格都是不同的,有熱情開朗的孩子,自然也有害羞內斂的孩子。媽媽帶著孩子面對陌生人的時候,孩子有可能不願意開口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