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關係的亂局下,留學生該如何做出選擇?

2020-09-03 普加斯留學

2020年如果要入圍「史上最糟糕年份」的話,想必應該沒有人會有異議。

隨著疫情的爆發,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狀況接連不斷。在如今極其不穩定的形勢下,美國通過一系列的騷操作,不斷把自己推上了國際「熱搜」上,中美之間的關係也在眾說紛紛中掉進了「中美關係惡化」的坑中。

近期有很多家長跟學生來諮詢,美國最近頻繁的舉動,讓大家的擔憂顧慮不斷上升,原本的申請計劃也開始搖擺不定了,甚至有些打起了退堂鼓。

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到底是否值得繼續赴美留學?當前的局勢對學生的留學衝突有多大?

簡單地說,從目前的情況看,除非發生重大突發事件(如斷交等低概率事件),否則赴美留學是不會受太大影響的,美國擁有著世界一流的教育水平,仍然是值得學生去留學深造的。

現狀衝突

近期跟美國相關的報導可以說是應接不暇,國際生籤證政策和限制入境、中美互相關閉領事館、蓬佩奧的公開演講等,這些事件似乎不斷將留學的形勢推向更為嚴峻的地步,同時也是讓大家感到焦慮的問題所在。

那麼這些事件的發生釋放了什麼樣的信息,是否真的有我們想像中的那麼糟糕?

領事館的關閉

大家首先需要了解大使館和領事館這兩個不同的概念:

大使館代表整個國家的利益,全面負責兩國之間的關係,其首要職責是代表派遣國,促進兩國的政治關係;

領事館是一國駐在他國某個城市的領事代表機關的總稱,主要負責管理當地本國僑民和其他領事事務,通常會分布在大城市以及本國僑民分布較多的城市。

兩者最大的區別就在於,如果兩國斷交了外交關係,那麼一定會撤銷大使館,但不一定會撤銷領事館。

其實在歷史上,國家之間相互驅逐外交官,關閉領事館並非是什麼新鮮事,美國也曾經關閉過其他國家的領事館,而最終也沒有發生什麼大事情。

美國在中國總共設了五個總領事館,關閉了一個並不影響其他領事館的正常運轉。另外,相比領事館,一旦關閉了大使館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斷交,那時候就必須要警惕了,不過這是低概率事件。

因此,關閉領事館的象徵意義是遠大於實質意義的。換句話說,即便今天關閉了領事館,過段時間再重新談妥了,互相派遣外交官就又會重新開張了,並不是什麼難以解決的大問題。

蓬佩奧的公開演講

7月23日,蓬佩奧在美國尼克森總統圖書館以《共產主義中國與自由世界的未來》為題,發表了一場公開演說。在這場演說中,蓬佩奧不僅再次對中國的體制和執政党進行了抨擊,還對中美建交以來美國的對華戰略進行了全盤否定。

這場演說被視為是對邱吉爾「鐵幕演說」(1946年3月)的效仿,被外界稱為是美國想要發起新冷戰的一個信號。不過現在蓬佩奧要搞一場21世紀的新冷戰,恐怕沒有那麼容易。

畢竟現在的中國也早已今非昔比,巨大的中國市場在國際上是各國必爭的,川普在任期中的最大重心就是在「美國經濟」,直接脫離中國市場必然會對美國經濟有所影響。另外,從特斯拉在中國的工廠,以及蘋果等品牌在中國的佔有率,美國的資本在很大程度上並不會輕易放棄中國市場。

即便美國真的鐵了心要搞冷戰,歐盟的其他國家也不會像70年前那樣沒底線地跟隨,最起碼不會出現一邊倒的情況,因為他們需要掂量掂量中國現有的巨大市場。

國與國之間的關係,說白了其實就是人與人之間關係的宏觀版。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美國和中國,談不上朋友,但也談不上是敵人,就像小平同志曾經說過的,好也好不到哪去,但壞也壞不到哪去。

中美兩國會不會打冷戰或者小規模的衝突,這個我們不去做預測,但是大家需要了解的一點就是,一旦有衝突,最後肯定都是會勞民傷財的,中國不是阿富汗伊拉克,美國當年花費多少人力物力也沒從阿富汗上佔到便宜,更何況是面對國力更強的中國,美國是不會輕舉妄動的。

退一萬步講,川普腦袋一熱,提議說要打,美國的參眾兩院大概率是不會跟著他集體胡來的。畢竟真要跟中國打,最終也未必能打贏,雖然中美軍事實力確實不在一個水平上,但無論是冷戰還是衝突,最終看的還是國家的綜合國力,以及誰站在正義的高點。

美國高校態度

此前的文章中有多次提及過,美國的教育系統是獨立於美國政府的,並不受美國政府的直接幹預和管控。從ICE之前發布的新政策「全網課的國際生不得入美」,到最後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聯名起訴,並且撤銷政策來看,美國的教育系統並非是完全跟隨美國政府走的,他們擁有自己的想法和決策。

根據2019年OpenDoors發布的數據顯示,2018-19學年留學國際學生人數為1,095,299人,其中中國留學生為369,548人,佔比33.7%。中國連續十年成為美國最大的國際生生源國。也正因此,在中美之間摩擦不停的情況下,美國高校始終願意為留學生爭取最大的利益。

國際學生每年對美國經濟的貢獻是大約是410億美金,其中接近30%-40%是中國學生。除了這些最直接的經濟因素,國際生同樣是美國高校的一大組成部分,保證了校園文化的多樣性。而這些學生也是學校未來的校友,也是提高學校形象學校、增強學校實力的重要人才。

要知道,美國高校與社會聯繫緊密,每年學校都會向合作企業輸送大量人才,為美國社會創造巨大價值。一旦脫離了國際學生,美國大學將面臨比現在更嚴重的危機,這也正是美國高等教育屆和各大企業不願看到的場景。

總而言之,國際生對於美國高校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沒有了國際生的存在,無論是在學校的發展上還是經濟上,對於美國高校來說都是百害無一利。

留學報告

近期,QS就疫情影響的留學形勢對全球近3萬多名準留學生進行了調研,分析了疫情對國際留學生心態與決策的影響。此次全球調查的範圍主要針對來自中國、歐盟、印度和北美的留學生。

在調查關於留學計劃是否受疫情影響時,有57%的受訪者明確表示他們的計劃受到了影響。尤其是2-3月,表示受影響的人數出現了激增。其中,中國留學生表示受影響的百分比最高,佔到66%。

在調查關於是否會推遲學業,或更改留學國家,或取消留學計劃時,47%的受訪者表示打算推遲留學,13%的受訪者打算出國留學,僅7%的受訪者不再想出國留學,人數佔總人數比例不到一成。其中,中國留學生決定放棄留學的僅佔4%。

而根據此前BBC的一項調研結果也顯示,只有1%的中國留學生因疫情決定放棄出國計劃。

從留學調查的結果可以知道,今年受疫情影響的國際生處境都是一樣的,雖然留學環境不太穩定,但這並沒有動搖太多學生的留學想法。尤其對於國內的留學生,放棄出國留學的佔比是最小的。

總結

大家都清楚,中美之間的矛盾和摩擦並非是這一天兩天的事。而近期川普頻繁搞出的一系列針對中國的小動作其實可以不用太較真,其歸根到底主要是為了今年11月份的美國大選,那麼在大選之後,不管最後是誰上臺,修復和中國的關係都將成為下一屆總統擺到日程上的事情。

另一方面,導致今年留學大環境如此動蕩的一個最大因素就是疫情的爆發,對比2003年的非典,在當年各國家的留學人員減少了50%-80%,而美國因為其他的一些因素,導致赴美留學的人數減少了80%以上。不過在2006-2009年之間,留學海歸的人才受到各大企業瘋搶,從而導致了2009年的留學熱再次達到一個頂峰。

由此可見,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後,留學行業必然會開始回暖、回歸正軌,到時候的留學人數也必然會出現一個巨大的反彈,這也將使得疫情後的留學申請難度加大。相同的條件,可能今年能申請進TOP30,但之後可能只能進TOP50了。

其實對於是否要選擇出國留學,最重要的一點是要清楚明白自己當時選擇赴美留學的根本性原因是什麼,是否因為近期的一些情況發生了改變?如果並沒有發生改變,那麼建議原來的選擇是怎樣的,接下來也還是堅持相同的選擇。

美國很多大學都是有百年歷史的,從這段時間學校發布的公告和舉措來看,它們對國際生是持有非常歡迎的態度,無論是出自學校教育發展的需要,還是財務利益上的需要,美國高校能清楚了解優質的生源對於它們意味著什麼。而美國要重新回到孤立主義的狀態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不過有一點需要大家特別謹慎思考的是,美國目前的疫情不僅沒有得到有效控制,反而確診人數在不斷地上漲,這對於赴美留學的人來,在健康安全上的風險是比較大的,需要格外慎重。要時刻關注美國疫情的發展,在疫情未得到有效控制前,儘量選在家上網課,或者根據一些學校的大學合作計劃,選擇在國內大學暫時入讀,避免徒增不必要的風險。

對於打算申請留學的學生來說,如果對赴美留學存在疑惑或者擔憂,那麼可以選擇美英聯申或美加聯申等,起碼可以讓自己有多個選擇,不至於一條道上走到黑。而且做好了充分的留學申請,也能夠確保自己在疫情結束後,能夠有能力和有實力去跟別人競爭,否則當申請恢復正常時,會發現已經被其他人遠遠甩在身後。

今年或許是最糟糕的一年,但也會是留學申請上機會和危機共存的一年。

相關焦點

  • 留學生該何去何從?中美高等教育交流展望會議回顧
    哈佛中心執行董事王頤、斯坦福中心執行董事程嘉樹以及耶魯北京中心董事總經理李恩祐等人出席,針對關於中國學生該如何應對美國留學前景的不確定性、在讀留學生未來如何以及學成的留學生又該何去何從等重要問題做出回應。美國大選之後,新任總統拜登上臺,中美關係的變化和全球疫情的發展給中美之間的學術交流帶來的挑戰仍在持續,不過,留學生或準留學生們不必對此過多憂心。
  • ...中美關係該如何期待?——專訪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
    【中國焦點面對面】大變局「進行時」 中美關係該如何期待?   【中國焦點面對面】大變局「進行時」 中美關係該如何期待
  • 中美關係惡化,在美留學生能做些什麼?
    Yu:如果沒有執念,可以考慮下留在國內讀研或者去別的國家,比如歐洲、加拿大、澳大利亞和日本的科研也都不錯。如果有特別喜歡的美國學校或者導師,那我還是覺得應該追求夢想。畢竟美國科研實力不容小覷,美國學校出身的學生也可能更受國內僱主青睞。其中利弊還得根據自己的情況來考量。問:當下緊張的中美關係會對科學界產生哪些影響?
  • 中美關係「新冷戰」?對赴美留學生沒啥影響
    ,近來受到哈佛大學、MIT、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等全美各大高校聯合起訴,而迫於強大的輿論壓力下,ICE終於鬆口,對該新政進行了部分修改。說明留學生還是「贏了」。修改後的規則如下:身在美國境內的國際留學生,不能全部選擇上網課;身在美國境外的國際留學生,可以在當地選擇上網課;沒有回美國返校,但仍上網課的學生,學生身份仍然有效,只需要在SEVIS中保持激活狀態。麻省理工學院校長瑞夫在通知師生的信中強調,該校絕對歡迎國際學生。他說,「麻省理工學院的優勢是人——無論來自何方。」
  • ​中美關係惡化,在美留學生能做些什麼?| 返樸
    Yu:如果沒有執念,可以考慮下留在國內讀研或者去別的國家,比如歐洲、加拿大、澳大利亞和日本的科研也都不錯。如果有特別喜歡的美國學校或者導師,那我還是覺得應該追求夢想。畢竟美國科研實力不容小覷,美國學校出身的學生也可能更受國內僱主青睞。其中利弊還得根據自己的情況來考量。問:當下緊張的中美關係會對科學界產生哪些影響?
  • 川普治下的中美關係何以至此?
    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 單珊去年是中美建交40周年,明年是基辛格秘密訪華50周年。在這些頗具歷史意義的時間節點前,美國國務卿蓬佩奧本周正式宣告美國對華接觸政策"失敗",鼓動"自由世界"聯手對抗中國。中美關係,何以至此?這要從美方近年來對中國外交極限施壓的連續動作說起。
  • 外交部回應美大學驅逐我國公費留學生,留學家庭應該如何應對?
    據報導稱,美國北德州大學8月26日宣布切斷同中國「國家留學基金會」的合作關係,要求撤銷領取基金會補助的公費研究人員籤證,要求他們1個月內離境。並且蓬佩奧放出口風:川普正在考慮限制中國留學生赴美! 只要把國內的矛盾上升到中美關係,民眾不在關注疫情,那麼局勢就對川普政府有利了。
  • 面對國際亂局,中國如何應對挑戰?
    新華網北京12月24日電(記者劉怡然 閆婷)2015年的國際局勢亂象叢生,烏克蘭、敘利亞危機持續發酵;美俄博弈難解難分;「伊斯蘭國」毒瘤坐大;美日菲圍繞南海問題小動作不斷……面對這樣的亂局,中國應如何繼續推動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構建新型國際關係?
  • 驅逐留學生只因公派,中美交流再起波瀾
    據美國德克薩斯州當地媒體《登頓紀事報》8月31日報導,在美國北德克薩斯州大學與中國國家留學基金委員會中斷關係後,15名受到後者資助的中方留學人員被要求離開美國。  在這一回應中,依然沒有就學生和教職員工提出的為何要驅逐這些中國的公派訪問學者做出任何解釋。因此,校方的這一回應,反而讓關注此事的人都覺得更加憤怒了。  後來,該校發言人吉姆·伯舍伊特(Jim Berscheidt)也通過電子郵件回復了有關這一決定的採訪請求。
  • 中國焦點面對面:大變局進行時 中美關係該如何期待?
    來源:中國新聞網@中國新聞網「中美不但沒辦法『脫鉤』,而且經濟聯繫越來越緊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中美關係被認為是對全球未來影響最大的關鍵變量之一。深度交融的兩大經濟體在過往幾年陷入雙邊關係40多年來的最低谷,一波三折的美國大選後,中美關係是否會迎來轉圜?中美應如何面向未來建立建設性雙邊關係並推進全球治理? 中國著名經濟學家、著名智庫專家、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陳文玲接受中新社「中國焦點面對面」專訪,做出權威分析。
  • 疫情或致全球2400萬學生輟學 教育災難下留學生該如何選擇?
    該組織對此表示擔憂,並呼籲儘可能保持學生學習的連續性,特別是那些來自社會最弱勢群體的孩子。gap year(間隔年)的朋友,辦了澳大利亞打工旅行籤證在澳大利亞準備邊旅行邊打工一年,按照計劃今年6月籤證就到期了,該回國了,受疫情影響現在遲遲沒辦法回國,現在還在澳洲逗留著。
  • 「下一階段」中美關係前瞻:拜登會與川普大不同?|北京觀察
    王毅表示,會爭取使下一階段的中美關係重啟對話、重回正軌、重建互信。」分析認為,從王毅講話的上下文中顯然可以看出,「下一階段」指的是白宮新政府上臺之時。據《參考消息》援引俄羅斯《獨立報》報導,王毅選擇向這些聽眾表明中方立場並非偶然。
  • 部分英國留學生可減免學費,中美大學聯手助留學生秋季國內開課!
    來源:Unsplash其中英國倫敦最受中國留學生青睞,從申請地區來看,中國學生更傾向於選擇倫敦地區的高校,其佔比遠遠高於其他地區,這與倫敦院校數量大、就業機會多、經濟活躍度高有密切關係來源:Washington Post目前,該政策遭到越來越多的反對。美國的59所大學,包括七所常春藤盟校,已經提交了一份簡短的摘要,以支持上周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提起的訴訟。
  • 部分英國留學生可減免學費,中美大學聯手助留學生秋季國內開課
    來源:Unsplash其中英國倫敦最受中國留學生青睞,從申請地區來看,中國學生更傾向於選擇倫敦地區的高校,其佔比遠遠高於其他地區,這與倫敦院校數量大、就業機會多、經濟活躍度高有密切關係。來源:Washington Post目前,該政策遭到越來越多的反對。
  • 專家深入解讀中美關係:留學前景長期仍向好,關鍵看我們怎麼做
    「中美關係已不再像從前一樣,造成目前這種變局的原因有諸多方面。美國在變,中國也在變。」這位留學生在與媽媽的電話中表達了自己的觀點。而就在剛過去的8月,也有北德克薩斯大學的一些中國學生和研究人員收到了學校的「逐客令」,該大學突然宣布要求所有受中國國家留學基金委員會資助的公派訪問學者和留學生,在一個月內離境。
  • 中美交換生與常規留學生的區別在這裡!
    中美交換生與常規留學生的區別【1】因為學校中國學生少,交換生需要入住當地傳統家庭,語言學習環境比較好;一般留學生就讀的語言或預科學,校裡90%以上都是中國學生。【2】交換生需在管理方面由基金會監管並定期向家長匯報學習和生活情況;一般留學生留學期間要獨立面對學習和生活中以及思想和心理上的很多問題。【3】交換生以文化交流為目的;一般留學生以完成學業取得學位、證書、文憑為目的。
  • 【洞見】蘇格:中美關係巨輪該如何調整航向
    「  中美關係是當今世界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之一,不僅事關雙邊,更關係到亞太地區乃至世界的和平穩定與發展繁榮。中美建交40多年來,在雙方共同努力下,兩國關係持續發展。但令人遺憾的是,近來中美關係一直呈螺旋形下跌,正面臨建交以來最為嚴峻複雜的局面。將什麼樣的中美關係推進到21世紀中期和後期,是一個重大命題。我們必須登高望遠、力排乾擾,確保中美關係這艘已經航行了四十多年的巨輪保持正確的前行方向。
  • 美國一大學將驅逐公費中國留學生,留學生該如何應對?
    中美兩國沒有比此時此刻關係更為緊張和不確定性。如果說過去幾年中美還算處於蜜月期,那麼現在就好像是處於鬧脾氣,變扭期!而現在國與國之間的關係有類似於此。一場疫情,觸發蝴蝶效應,將本就不滿的情緒發揮的淋漓盡致,這就好比在傷口上散了一把鹽,瞬間引爆火爆脾氣,這個的衝擊力直接衝擊了周圍無辜群眾,輻射範圍之廣,殺傷力之強大!這不去他家友好交流,學習先進技術的廣大留學生們就成為了中招者!!近期美國一所大學就毫無徵兆的發布了一則消息:讓中國公派留學生在一個月內離境!
  • 崔天凱大使接受央視《新聞1+1》欄目專訪,談新冠疫情與中美關係
    白巖松:在這種疫情下,是不是中美關係基本處在冰凍和停擺的狀況?以您在大使館的日程來說,中美之間現在具體交流狀況如何?此外,中美之間的航班會不會在疫情情況下全面復航?或者說更大範圍的復航遙遙無期?第三個是管控分歧的清單,有些問題不是雙方在短時間內可以解決的,客觀上的差別可能長期存在,我們如何把這些分歧和差別管控好,不要讓其影響總體關係的發展,特別是不要影響雙方開展合作的事項。如果把這三個清單理順了,中美關係的脈絡就會比較清楚。中美關係該往哪個方向走,有哪些著力點,有哪些抓手,都會比較清楚。我認為這是非常具有建設性的建議。
  • 美國這次選擇對中國留學生下狠手
    編輯:淺陌審核:樂一中美兩國對峙,美國不斷地打壓中國,讓兩國關係到達了一種前所未有的惡劣局勢。美國此前已經對孔子學院有所動作,這一行為嚴重破壞中美兩國人民正常文化交流。近日,美國北得州大學於8月26日與中國國家留學基金會斷絕合作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