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小說是四大文學體裁之一。他通過塑造人物形象,通過故事情節反應社會現狀。電影、電視業發展之後,很多優秀的小說都被改編後搬上屏幕,尤其是一些長篇小說,被改編成三、四十集的電視劇,看得讓人直呼過癮。
但是屈原《卜居》中曾說:"尺有所短,寸有所長」,說的就是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同樣小說也是,長篇小說有長篇小說的優點,短篇小說有短篇小說的特色。
尤其是看到《短篇小說之所以短》這本書後,更讓我深刻的學習了短篇小說的精華。
《短篇小說之所以短》這本書是英國作家凡妮莎.格比編輯的。
這本書的厲害之處是作者集結了26位英美作家從小說的開頭、結構、形式、場景、故事、風格、主題、結尾等各個方面探討了短篇小說的寫作方法。還對一些作品甚至是名家名作進行了剖析。讓我們知道,短篇小說雖然篇幅短,但非受制於此。
讀完本書,我們可以了解大家關心的小說寫作的話題:靈感從何而來?故事怎麼開頭?人物如何塑造?語言怎麼精簡?故事如何收尾?等等。
今天我們從故事來源、開頭、結尾三個方面聊一聊短篇小說之所以短。
短篇小說中的故事來源於哪裡?
都說藝術來源於生活,高於生活。甚至在新聞爆出一些毀三觀或奇特的故事後,大家會調侃一句「往往生活比電視劇更精彩」。可見我們的故事一定是來源於生活的。
而生活中的故事,無非就是自己的故事和別人的故事。
科幻小說家奧森.斯科特.卡德曾說過「每個人每天都會與上千個故事靈感擦肩而過,好的作家是那些能抓住其中五六個靈感的人,大多數人一個也看不到。」
因此,為了能夠源源不斷地創作出作品,我們需要去看,去觀察,去發現,去傾聽,去感受,去吸收你身邊的每個人,每件事。
任何一篇小說都需要有一個關鍵的人物。人物形象的塑造更是來源於我們平時的積累。
這些人物可能來自於我們身邊的親戚朋友,也可能在我們一次購物的商場超市,更有可能來自電視或網上。只要我們平時注意觀察,注意記錄,早晚有一天這些人物都會成為我們小說裡的主角。
一個人寫自己的故事的時候,能夠行雲流水,但是講別人的故事也許從公共道德方面,有的人覺得難以啟齒。
但是大作家艾略特曾經宣稱「平庸的作家藉故事,偉大的作家偷故事」。「偷」故事,從來不是為了剝奪屬於別人的想法,所以他並不是可恥的。更多的時候故事會引起主人公的共鳴。進入更深刻的思考。
短篇小說怎麼開頭
任何一篇文章開頭是至關重要的,小說,尤其是短篇小說更是如此。
他需要在開頭就要抓住讀者的欲望,這樣才願意繼續讀下去。
作者在書裡把小說和讀者這種關係比作「半掩之門」。
小說在門內,讀者在門外。小說的開頭,只有讓讀者產生了興趣,讀者才會呆在原地,繼續向門內探索。
如果只是看了開頭一眼就不感興趣,大概率的讀者是不會走進門內繼續讀下去。
文中作者舉了好多名家作品的例子。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彼得.奧納的《木筏》,它開頭寫道:
我祖父,在艾森豪第一屆政府時期,時不時的會短暫失憶,他把我叫到書房,能給我再講一遍,他以前從未對任何人講過的故事。
簡短的一句話,但是功能卻非常強大。其中的人物,時間,地點,人物特色,全部交代清楚。
最能吸引讀者繼續讀下去的是以前從未對任何人講過的故事。
讀者都是有好奇心的,讀到這裡他們就非常想知道這個故事到底是什麼?因此一定會追下去。
這樣的開頭一定會吧讀者帶進「半掩之門」
那麼這看似簡單的幾句話是怎麼寫出來的呢?
很多人會覺得短篇小說寥寥幾千字,是不是很容易創作?
其實任何作品都是需要生活經驗和不停的練習。
不像文章的作者,曾經想寫一個雕像和一個女士的故事,結果卻花了幾年的時間來寫小說的開頭。從文字字面上來看,也許很簡單,幾分鐘就能把它寫完。
就是當你讀的時候,你會發現一直有陰影籠罩在周圍,這個開頭並不是你想要的。那樣的小說只是文字拼湊,而不是小說自己流動出來。
成功的開頭,必須要把自己帶入進來,讓作者看起來故事正在發生,不停問「這裡發生了什麼」?這時作者只需要把發生的東西記錄下來,小說就會自己生長。
短篇小說怎麼結尾
小說這種文學體裁的初衷還是想表達對社會現象的一些看法,或者是能反映一些作者的想法。
因此小說的結尾一般都會升華主題。關於小說的結尾,表現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常見的有開放式,頓悟式,反轉驚奇式和共鳴式。
頓悟式結尾頓悟式結尾是指主人公對內在真理的猛然洞見。在故事的高潮中,揭示故事的含義,使主人公重獲新知。主人公獲得高光時刻。
但是這些頓悟並不是客觀的真理,不具有普適性,只是書中人物的當時感受。
因此在寫作中,我們要注意不要寫一些不必要的頓悟,以免造成過度頓悟,使作品看起來陳舊又俗套。
2.反轉驚奇式
反轉用的太頻繁,就會成為單次濫調驚奇用的太頻繁,就會成為離奇。因此在寫作的過程中,我們要讓反轉和驚奇表現的水到渠成,你為了反轉和驚奇而去反轉和驚奇。
愛麗絲.門羅的小說《浮橋》中就將這個技巧絕妙地體現出來,既讓讀者保持了期待,又讓人物符合境遇。
3.共鳴式結尾
顧名思義,這種結尾就是讓讀者產生共鳴,這種是故事結尾的最高境界。
因為真正的共鳴是隱喻、場景、情感、物體、思想和意向的巧妙融合。故事中的一切將你帶到結尾。而你也隨著故事走到結尾。
總結
將開頭,故事來源和結尾,貌似一篇小說的基本框架都有了。其實這還差的很多,像故事場景,語言風格,藝術需要等等,這都是一篇小說不可或缺的內容。
因此只有仔仔細細的把本書讀完,才能夠了解短篇小說的內涵。能夠了解短篇小說與長篇小說的區別。
這本書對初學者是一本學習手冊,對已經發表過一些作品的作者是一本可以打通上升渠道的「武功秘籍」。每讀一遍都會有一些新的收穫。
在這個萬物日益膨脹的時代,短篇小說完美的契合了當今時間匱乏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