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故事來源、開頭、和結尾來聊一聊《短篇小說之所以短》

2020-12-09 Ailina聊情感

眾所周知,小說是四大文學體裁之一。他通過塑造人物形象,通過故事情節反應社會現狀。電影、電視業發展之後,很多優秀的小說都被改編後搬上屏幕,尤其是一些長篇小說,被改編成三、四十集的電視劇,看得讓人直呼過癮。

但是屈原《卜居》中曾說:"尺有所短,寸有所長」,說的就是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同樣小說也是,長篇小說有長篇小說的優點,短篇小說有短篇小說的特色。

尤其是看到《短篇小說之所以短》這本書後,更讓我深刻的學習了短篇小說的精華。

《短篇小說之所以短》這本書是英國作家凡妮莎.格比編輯的。

這本書的厲害之處是作者集結了26位英美作家從小說的開頭、結構、形式、場景、故事、風格、主題、結尾等各個方面探討了短篇小說的寫作方法。還對一些作品甚至是名家名作進行了剖析。讓我們知道,短篇小說雖然篇幅短,但非受制於此。

讀完本書,我們可以了解大家關心的小說寫作的話題:靈感從何而來?故事怎麼開頭?人物如何塑造?語言怎麼精簡?故事如何收尾?等等。

今天我們從故事來源、開頭、結尾三個方面聊一聊短篇小說之所以短。

短篇小說中的故事來源於哪裡?

都說藝術來源於生活,高於生活。甚至在新聞爆出一些毀三觀或奇特的故事後,大家會調侃一句「往往生活比電視劇更精彩」。可見我們的故事一定是來源於生活的。

而生活中的故事,無非就是自己的故事和別人的故事。

科幻小說家奧森.斯科特.卡德曾說過「每個人每天都會與上千個故事靈感擦肩而過,好的作家是那些能抓住其中五六個靈感的人,大多數人一個也看不到。」

因此,為了能夠源源不斷地創作出作品,我們需要去看,去觀察,去發現,去傾聽,去感受,去吸收你身邊的每個人,每件事。

任何一篇小說都需要有一個關鍵的人物。人物形象的塑造更是來源於我們平時的積累。

這些人物可能來自於我們身邊的親戚朋友,也可能在我們一次購物的商場超市,更有可能來自電視或網上。只要我們平時注意觀察,注意記錄,早晚有一天這些人物都會成為我們小說裡的主角。

一個人寫自己的故事的時候,能夠行雲流水,但是講別人的故事也許從公共道德方面,有的人覺得難以啟齒。

但是大作家艾略特曾經宣稱「平庸的作家藉故事,偉大的作家偷故事」。「偷」故事,從來不是為了剝奪屬於別人的想法,所以他並不是可恥的。更多的時候故事會引起主人公的共鳴。進入更深刻的思考。

短篇小說怎麼開頭

任何一篇文章開頭是至關重要的,小說,尤其是短篇小說更是如此。

他需要在開頭就要抓住讀者的欲望,這樣才願意繼續讀下去。

作者在書裡把小說和讀者這種關係比作「半掩之門」。

小說在門內,讀者在門外。小說的開頭,只有讓讀者產生了興趣,讀者才會呆在原地,繼續向門內探索。

如果只是看了開頭一眼就不感興趣,大概率的讀者是不會走進門內繼續讀下去。

文中作者舉了好多名家作品的例子。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彼得.奧納的《木筏》,它開頭寫道:

我祖父,在艾森豪第一屆政府時期,時不時的會短暫失憶,他把我叫到書房,能給我再講一遍,他以前從未對任何人講過的故事。

簡短的一句話,但是功能卻非常強大。其中的人物,時間,地點,人物特色,全部交代清楚。

最能吸引讀者繼續讀下去的是以前從未對任何人講過的故事。

讀者都是有好奇心的,讀到這裡他們就非常想知道這個故事到底是什麼?因此一定會追下去。

這樣的開頭一定會吧讀者帶進「半掩之門」

那麼這看似簡單的幾句話是怎麼寫出來的呢?

很多人會覺得短篇小說寥寥幾千字,是不是很容易創作?

其實任何作品都是需要生活經驗和不停的練習。

不像文章的作者,曾經想寫一個雕像和一個女士的故事,結果卻花了幾年的時間來寫小說的開頭。從文字字面上來看,也許很簡單,幾分鐘就能把它寫完。

就是當你讀的時候,你會發現一直有陰影籠罩在周圍,這個開頭並不是你想要的。那樣的小說只是文字拼湊,而不是小說自己流動出來。

成功的開頭,必須要把自己帶入進來,讓作者看起來故事正在發生,不停問「這裡發生了什麼」?這時作者只需要把發生的東西記錄下來,小說就會自己生長。

短篇小說怎麼結尾

小說這種文學體裁的初衷還是想表達對社會現象的一些看法,或者是能反映一些作者的想法。

因此小說的結尾一般都會升華主題。關於小說的結尾,表現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常見的有開放式,頓悟式,反轉驚奇式和共鳴式。

頓悟式結尾頓悟式結尾是指主人公對內在真理的猛然洞見。在故事的高潮中,揭示故事的含義,使主人公重獲新知。主人公獲得高光時刻。

但是這些頓悟並不是客觀的真理,不具有普適性,只是書中人物的當時感受。

因此在寫作中,我們要注意不要寫一些不必要的頓悟,以免造成過度頓悟,使作品看起來陳舊又俗套。

2.反轉驚奇式

反轉用的太頻繁,就會成為單次濫調驚奇用的太頻繁,就會成為離奇。因此在寫作的過程中,我們要讓反轉和驚奇表現的水到渠成,你為了反轉和驚奇而去反轉和驚奇。

愛麗絲.門羅的小說《浮橋》中就將這個技巧絕妙地體現出來,既讓讀者保持了期待,又讓人物符合境遇。

3.共鳴式結尾

顧名思義,這種結尾就是讓讀者產生共鳴,這種是故事結尾的最高境界。

因為真正的共鳴是隱喻、場景、情感、物體、思想和意向的巧妙融合。故事中的一切將你帶到結尾。而你也隨著故事走到結尾。

總結

將開頭,故事來源和結尾,貌似一篇小說的基本框架都有了。其實這還差的很多,像故事場景,語言風格,藝術需要等等,這都是一篇小說不可或缺的內容。

因此只有仔仔細細的把本書讀完,才能夠了解短篇小說的內涵。能夠了解短篇小說與長篇小說的區別。

這本書對初學者是一本學習手冊,對已經發表過一些作品的作者是一本可以打通上升渠道的「武功秘籍」。每讀一遍都會有一些新的收穫。

在這個萬物日益膨脹的時代,短篇小說完美的契合了當今時間匱乏的世界。

相關焦點

  • 《短篇小說之所以短》丨篇幅的長短只是小說差別的冰山一角
    《短篇小說之所以短》這本書是由凡妮莎·格比,伊莉莎白·貝恩斯等26名英美當代作家、編輯、寫作指導老師等的創作集合而成。本書每個章節是通過編輯與作家之間的對話進行的,有種採訪式的感覺。這本書既是初學者的速成手冊,也是專業者的進階參考。 1.
  • 如何寫好短篇小說,寫好框架很重要
    很多人會覺得小說越長越好,比如現在網絡上連載的一些小說,大家看完一章就催更作者,覺得長篇小說才是現在的主流,但是事實上,短篇小說也有其優勢和特色,尤其是當我看到了《短篇小說之所以短》這本書,感覺我的世界開始變得豁然開朗,相比長篇小說,短篇小說更加讓人意味深長。
  • 英語作文這4種開頭和結尾,深受閱卷老師喜愛,得高分很簡單
    英語作文雖然不像語文作文那樣要求高、分值高,但是想要寫好卻不怎麼容易,但是很多同學在寫英語作文時,要麼結構混亂,「一短到底」,要麼寫出來的作文乾巴巴,沒有節奏感,能拿到一定的分,卻拿不了高分。英語作文通常是開頭—正文—結尾這樣的三段式,於是,好的開頭和結尾就顯得很重要,今天,小星就來和大家聊一聊英語作文開頭和結尾怎麼寫。審題列提綱抓住題目要點,在稿紙上列個小提綱,確定文體、各段落句子的人稱和時態,大致考慮一下要用到的單詞、詞組和句型,劃分段落。
  • 中考作文開頭結尾技巧淺淡
    在這裡,我們就文章的開頭和結尾來談談關於行文中的一些技巧。  文章的開頭,是一篇文章的臉面,這張臉孔是否漂亮,直接關係到讀者對整篇文章閱讀的興趣。  關於文章的開頭,有許多的技巧和方法。例如,開門見山--於開篇段落就把自己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說出來。
  • 以「結尾寫作法」守著一個理性的自我,讓情節奔流而來
    我並不想走進原型故事,我知道,如果這樣的結尾是唯一的,那麼導致它的人性邏輯,仍會千差萬別,我就沒有必要只依賴原型故事。一來這些故事過分聚焦利益,對結尾的詮釋比較簡單,涉及的人性表現也淺表,二來現實故事固然頗具魔幻色彩,但早已套路化,這些套路來自社會機制對事件產生的潛在影響。我會快刀斬亂麻,把道聽途說的故事或新聞,砍得只剩一個結尾。好了,我打算自編一個故事或數個情節,來搭配剩下的結尾。
  • 聊一聊桃李麵包:短保賽道上的長跑冠軍
    但凡事都不能一棍子打死,無論在哪個地區,好企業總還是有的。作者:小北讀財報來源:雪球今天再把它拿出來聊一聊,先把結論擺一擺:1.研究桃李麵包先要把短保麵包賽道搞懂。2.短保麵包的產品屬性決定了企業護城河將是渠道建設。3.超市自營麵包以及新興烘焙店將是桃李渠道擴張與未來發展的阻力。
  • 《氣球》的誕生僅僅是一個意象,我們和萬瑪才旦聊了聊影片背後的故事
    在萬瑪才旦導演的新片《氣球》上映之際,鈦媒體和他聊了聊影片背後的故事,以及他一直致力於傳遞的文化。萬瑪才旦,是在這個文化不斷更迭、價值觀激烈地瓦解和重塑的時代裡,藏文化堅定地守衛者。電影《氣球》背後《氣球》的故事,發生的背景是上世紀九十年代的藏區。
  • 一本繪本《人山》,聊一聊生命的出發和告別
    《人山》是以爺爺和孫子最後的告別為切口的一本繪本,但是,卻引發了無數的哲思,藉由這本繪本,我們不妨來聊一聊生命的那些出發和告別。故事的人物設置本身就很發人深思。孫子是一個小男孩,而爺爺則是頭上、身上背負了世界上所有山的巨人。他額頭的皺紋裡刻著所有走過的路,聲音裡藏著大地的低吼,眼睛裡看得到海水的奔騰。他們的談話卻是讓人憂傷的告別。
  • 如何寫出成功的短篇小說?
    在《小說的藝術》一書中,約翰·加德納寫道,「小說的原理是,在讀者的腦海中創造一個鮮活而持續的夢。」故事,不論是短篇還是長篇,都在於要在讀者的腦海中造夢。約翰·厄普代克認為故事就應該做到鳳頭、豬肚、豹尾。意思是,故事在開頭要使人感到驚奇,寥寥數語引人入勝;在中段得到深入展開;然後在結尾處給出富有意義的完滿闡述。
  • 寫作課:以「結尾寫作法」守著一個理性的自我,讓情節奔流而來 | 此刻夜讀
    一來這些故事過分聚焦利益,對結尾的詮釋比較簡單,涉及的人性表現也淺表,二來現實故事固然頗具魔幻色彩,但早已套路化,這些套路來自社會機制對事件產生的潛在影響。我會快刀斬亂麻,把道聽途說的故事或新聞,砍得只剩一個結尾。好了,我打算自編一個故事或數個情節,來搭配剩下的結尾。這種寫法頗像做數學證明題,結論在前面等著你,就看你能否從假設出發,自圓其說演繹出結論。
  • 「做夢、好夢」來聊一聊關於夢的那些事!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語法詞彙>詞彙指導>正文「做夢、好夢」來聊一聊關於夢的那些事!只是有些印象深刻,醒來還能回憶起其中的細節,有些夢境很淺,早起一醒來就會忘記。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關於夢的那些事吧。   1. 做夢—— have a dream (about sth.) / dream about sth. /   (1). I had a dream about my uncle who had left us last winter.
  • 聊一聊欠了好久的一本好書——《夜鶯》
    鳴哥上次看書落淚,還是在火車上看《活著》這是鳴哥在Mingo布克上寫的第二十六篇辣雞,聊一聊《夜鶯》,一本好書。鳴哥為之動容。其實剛開始看的時候並不覺得有多吸引我,第一印象感覺這本書就像《島》一樣,內容無法撐起整個被時間拉長的故事。
  • 四大名著的開頭和結尾,竟暗藏天機!
    做任何事情最重要的大概就是開頭和結尾了,人們常說,做事要有始有終,寫文章也是這樣,過去老師總是講,文章要首尾呼應,這樣看上去就顯得高級很多,這樣的道理連我們普通人都知道,那四大名著的作者怎麼會不知道呢,可是有幾個人會認真的把開頭語和結束語看完呢,四大名著的開頭和結尾都是非常精彩的,
  • 今天的醇鮮然就來和大家聊一聊羊奶的好處
    其中的奧秘又是什麼~ 今天的醇鮮然就來和大家聊一聊羊奶的好處。 口感細膩很貼心 鮮羊奶和鮮牛奶在外觀上看,羊奶比牛奶稍發黃一些,這是因為羊奶的脂肪、蛋白質含量比牛奶高,乾物質含量也高,是這些物質本身發黃所致
  • 聊一聊逗號粘連和流水句
    逗號粘連具體是指使用逗號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可以獨立成句的結構連接起來,這裡所指的「可以獨立成句的結構」是指含有主語和謂語的結構,比如上面BBC的句子中,"we know screens are extremely addictive too"以及"they shape our children’s minds in ways we are now slowly starting to understand
  • 跟女生微信聊天第一句開頭如何聊,說什麼比較好?
    網上加了女生的微信,那麼,跟女生微信聊天第一句開頭如何聊,說什麼比較好?你們還很陌生,請不要著急想要拉進關係。有很多男生,在聊天一開始就特別急,三句離不開那些話。有些人陷於一見鍾情,或者擔心有其他人捷足先登,每天猛聊,這是完全錯誤的方式。首先要降低自己的需求感,心態調整好,隨心地和女生微信聊天。跟女生微信聊天第一句開頭如何聊?
  • 短篇小說之王, 歐·亨利
    大家應該都很熟悉語文課本中的短篇小說《麥琪的禮物》,今天就來聊一聊它的作者,歐亨利。 歐·亨利與契訶夫和莫泊桑並列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巨匠,曾被評論界譽為曼哈頓桂冠散文作家和美國現代短篇小說之父,他的作品有「美國生活的百科全書」之譽。 1865年,母親因結核病而去世。歐亨利與父親搬到祖母家裡居住,並在姑姑所開辦的一所私立學校讀書。在這裡,姑姑啟發了他對文學的喜愛。
  • 來聊一聊數據表都有哪些常見的約束
    一、前言當我們創建一個數據表的時候,經常需要對裡面的欄位加以約束。約束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它能防止往數據表中插入錯誤數據,維護資料庫的完整性。下面我們就聊一下數據表中的常見約束。需要注意的是,唯一性約束和普通索引(NORMAL INDEX)之間是有區別的。唯一性約束= 一個約束 + 普通索引,目的是保證欄位的正確性。而普通索引只是提升數據檢索的速度,並不對欄位的唯一性進行約束。
  • 賞讀《莫泊桑短篇小說》:沒有主題的故事
    這本集子收錄了作者的179篇短篇小說,其中《項鍊》《我的叔叔于勒》《西蒙的爸爸》《羊脂球》最為經典。 他的語言幽默,善用比喻,隱喻和明喻用的恰當又貼合人物性格,諷刺和誇張的語言恰到好處地穿插在故事裡,起到點睛之筆。比如:「四條腿短得跟沒有似的,身子像鱷魚,腦袋如狐狸,尾巴長似身子,像軍帽的羽翎高高翹起。」
  • 繪本推薦 | 今天,我們來聊一聊生死
    作者:寶寶知道 懂事兒媽周末又做了一個長長的夢,夢的結尾,是我回到了爺爺奶奶的老房子。 爺爺奶奶在睡覺,廚房很亂,我開始收拾家。 然後奶奶醒了,端著便盆出來說要去洗便盆, 奶奶因為腦淤血,在床上癱了十年, 夢裡的她,能自己走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