睢姓,中國罕見姓氏。在《中國姓氏起源》書中說「睢,東周戰國時,晉國趙大夫因功受封於睢邑(今河南睢縣),子孫遂定居此地,並以地名命姓,乃成睢姓」。
睢姓家族,在漫長的二千多年歷史長河中繁衍生息,雖曾經貴為豪族望門,卻被視為冷僻姓氏而不在《百家姓》之中,其後裔也寥若晨星,迄今全國睢姓人口不足五萬人。
河南滑縣睢莊村就是睢姓一脈。睢莊,地處黃河故道,全村1721口人,其中睢姓為望族,佔1600餘人,另有潘姓和楊姓兩支族人,現在進行認祖歸宗,然而全國找到的宗親不足五萬人。他們從山西大槐樹移民河南,
根據睢莊的老輩人口傳,他們這個村始祖於明代洪武年間(約1387年前後),和其他姓氏一起由山西省洪洞縣大槐樹移民到河南滑縣定居,當時這裡稱為「滑州」,繁衍生息二十三代,現在尋根問祖續家譜。
當時滑州(滑縣)黃河泛濫,他們祖輩老弟兄3人在大堤旁選擇相對較高地塊,共聚一處,後來一脈發多支,自成村落,按照以宗親規矩,以姓氏命名地名命為「睢莊」,沿襲至今。
睢姓族人植根豫北平原,耕讀傳家,名人輩出。《滑縣誌》載:滑縣人睢讓曾於明初任太僕寺主薄;睢德曾任山西太原府正堂。
明代成化年間,舉人睢澤、睢淳、睢淵,皆出自滑縣睢氏一脈。睢淳(睢讓孫子)曾任山西浮山縣知縣,睢澤曾任山西長治縣知縣,睢溫曾任山西蒲州同知,睢祝(睢淳兒子)曾任山東定陶縣知縣。
睢氏宗親如星星之火遍布全國各省市,乃至港澳臺等地,他們居住地多還是多以睢姓冠之地名,念念不忘祖籍。睢氏家族成員介紹說,睢氏宗親開展了全國追根探源、認祖歸宗續族譜活動,讓大家明白家族的來龍去脈,建立良好的宗親關係,促進交流,協同發展。
近日,河南滑縣睢莊開展的中華睢氏宗親在續家譜活動,滑縣境內的北董固村、楊莊村、大屯村的睢氏群眾也積極前來參加,宗親們相聚一家親,他們看大戲,促膝長談,凝聚人脈,相互交流,鞏固良好的道德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