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從山西大槐樹移民河南,繁衍生息二十三代,尋根問祖續家譜

2020-12-20 影像滑州

睢姓,中國罕見姓氏。在《中國姓氏起源》書中說「睢,東周戰國時,晉國趙大夫因功受封於睢邑(今河南睢縣),子孫遂定居此地,並以地名命姓,乃成睢姓」。

睢姓家族,在漫長的二千多年歷史長河中繁衍生息,雖曾經貴為豪族望門,卻被視為冷僻姓氏而不在《百家姓》之中,其後裔也寥若晨星,迄今全國睢姓人口不足五萬人。

河南滑縣睢莊村就是睢姓一脈。睢莊,地處黃河故道,全村1721口人,其中睢姓為望族,佔1600餘人,另有潘姓和楊姓兩支族人,現在進行認祖歸宗,然而全國找到的宗親不足五萬人。他們從山西大槐樹移民河南,

根據睢莊的老輩人口傳,他們這個村始祖於明代洪武年間(約1387年前後),和其他姓氏一起由山西省洪洞縣大槐樹移民到河南滑縣定居,當時這裡稱為「滑州」,繁衍生息二十三代,現在尋根問祖續家譜。

當時滑州(滑縣)黃河泛濫,他們祖輩老弟兄3人在大堤旁選擇相對較高地塊,共聚一處,後來一脈發多支,自成村落,按照以宗親規矩,以姓氏命名地名命為「睢莊」,沿襲至今。

睢姓族人植根豫北平原,耕讀傳家,名人輩出。《滑縣誌》載:滑縣人睢讓曾於明初任太僕寺主薄;睢德曾任山西太原府正堂。

明代成化年間,舉人睢澤、睢淳、睢淵,皆出自滑縣睢氏一脈。睢淳(睢讓孫子)曾任山西浮山縣知縣,睢澤曾任山西長治縣知縣,睢溫曾任山西蒲州同知,睢祝(睢淳兒子)曾任山東定陶縣知縣。

睢氏宗親如星星之火遍布全國各省市,乃至港澳臺等地,他們居住地多還是多以睢姓冠之地名,念念不忘祖籍。睢氏家族成員介紹說,睢氏宗親開展了全國追根探源、認祖歸宗續族譜活動,讓大家明白家族的來龍去脈,建立良好的宗親關係,促進交流,協同發展。

近日,河南滑縣睢莊開展的中華睢氏宗親在續家譜活動,滑縣境內的北董固村、楊莊村、大屯村的睢氏群眾也積極前來參加,宗親們相聚一家親,他們看大戲,促膝長談,凝聚人脈,相互交流,鞏固良好的道德觀念。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客家人到河南尋根,現在河南人到山西大槐樹尋根?
    據歷史資料記載,河南是客家人最早的居住地之一,從中原地區走出去的客家人遍布世界各地,而且客家人講究根,所以才會來到河南來尋根。但是為啥河南人要到山西大槐樹尋根呢?不是說河南是中華民族的發源地之一,而且河南是很多人的故鄉嗎?
  • 問我祖先來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
    山西洪洞大槐樹移民遺址山西洪洞大槐樹,位於洪洞縣城西北二公裡的賈村西側的大槐樹公園內,這裡洪洞雖然沒有什麼宏偉的建築,但是不論嚴寒的冬天,還是酷熱的炎夏,遊客絡繹不絕,有的賦詩題詞第一代大槐樹遺址晉南是山西人口稠密之處,而洪洞又是當時晉南最大,人口最多的縣。據記載,明朝時在洪洞城北二華裡的賈村西側有一座廣濟寺,寺院宏大,殿宇巍峨,僧眾很多,香客不絕。
  • 樹高千丈不忘根 洪洞大槐樹「尋根祭祖」
    山西新聞網9月13日訊(記者 馮耿姝)「問我祖先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祖先故居叫什麼?樹下老鸛窩。」9月12日,正值初秋時節,景色如詩如畫,40餘家網絡媒體的記者們來到了聞名全國的明代遷民遺址----山西洪洞大槐樹。大槐樹不僅是人們旅遊嚮往處,也是海內外數以億計古槐後裔尋根祭祖的聖地。
  • 山西洪洞大槐樹移民傳說是假!反清復明動員才是真!
    但在數據利用後的結論上,就分出不同了:安介生《山西移民史》的最後結論是,洪洞大槐樹移民傳說是可能的!其他一些支持洪洞大槐樹移民傳說的學者,認為山西平陽府移民當時最多,所以力證山西洪洞大槐樹移民的真實性!
  • 山旅臨汾,第十站,洪洞縣——問我祖先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
    洪洞縣也是山西省重點旅遊縣,境內著名的旅遊景點有大槐樹、廣勝寺、蘇三監獄、溫家大院、興唐寺風景區等。尋根認祖:洪洞大槐樹「問我祖先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洪洞大槐樹是聞名海內外的明代遷民遺址,是千百萬大槐樹移民後裔「根」的所在,是所有移民後裔共同的老家。
  • 小腳趾的指甲分成兩半的人,他們究竟什麼來歷?說出來你別不信
    從明朝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至明朝永樂十五年(公元1417年),明朝一共進行了十幾次次大規模的移民,都是從山西向河南、河北、安徽等地移民。如洪武六年(1373年),從山西及河北正定府移民至安徽鳳陽墾荒,永樂二年(1404年)九月,從太原、平陽、澤、潞、遼、汾、沁移民1萬戶到北京。
  • 尋根祭祖,「大槐樹」記憶鄉愁
    半島記者 袁蒙「問我祖先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一首民謠在華夏大地上傳頌了六百多年。10月28日(農曆十月初一),「洪洞大槐樹己亥年寒衣節祭祖大典」在山西洪洞大槐樹景區祭祖廣場隆重舉行。來自海內外的大槐樹移民後裔、研學遊團隊以及來自全國各地的媒體記者齊聚一堂,共祭移民先祖,祈福國泰民安。據史料記載,從明洪武二年至永樂十五年,在移民的聚集地——山西洪洞大槐樹下發生了18次大規模的官方移民活動。其中洪武年間10次,永樂年間8次。主要遷往京、冀、豫、魯、皖、蘇等18個省市、536個市縣區。
  • 洪洞縣大槐樹上的鳥窩:到底是「老鴰窩」,還是「老鸛窩」?
    我國中部很多地方的民間,都廣泛流傳著這樣一首歌謠:「問我祖先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祖先故居叫什麼?大槐樹下老鸛窩。」其實在河南省北部的滑縣,很多兒童從大人口中聽到的不是「老鸛窩」,而是「老鴰窩」這是為什麼呢?圖為山西省臨汾市洪洞大槐樹尋根祭祖園內的大槐樹。
  • 山西大槐樹尋根祭祖景區看不到真正一代大槐樹,文化是主打
    洪洞大槐樹尋根祭祖園旅遊景區位於山西省洪洞縣,是全國以「尋根」和「祭祖」為主題的唯一民祭聖地,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根」字影壁是景區的標誌性景觀,這個「根」字是由我國原工藝美術學院院長、著名書畫家張仃先生題寫。
  • 揭秘山西洪洞大槐樹歷史:小腳趾甲不全真的是純正血統的漢人?
    當時山西的人口比較稠密,於是從山西移民,這些即將離開故土的移民都對家鄉難捨難分,其中山西洪洞縣大槐樹下聚集了很多移民,大家在官兵的監押下準備離開祖祖輩輩生活的土地,為了後世子孫認祖歸宗的時候有個證據,於是就在每個人的小腳趾甲上劃了一刀,小腳趾甲便一分為二了。
  • 大槐樹子孫十大習俗,知道3個的就是大槐樹子孫了
    
  • 尋根問祖|「江西填湖廣」「湖廣填四川」,先民們置身移民大潮,挽草落籍,開墾創垂,何其壯烈!
    湖南纂修最早的伍氏家譜,有史可查的是宋紹興二十七年(1157)所刻新化《伍氏族譜》。民國十四年(1925)新化《伍氏十修宗譜》序曰,伍子胥被賜死後,「其子度公隱武陵,後裔著滋,散處江浙閩粵川廣等省,雖各祖其祖,皆推本於武陵,別無所宗」。伍氏從今湖北監利發源,其後裔先後隱居今湖南常德,繁衍生息,武陵成為伍氏郡望之一。
  • 河南省獲嘉縣錢氏尋根問祖函
    河南省獲嘉縣錢氏尋根問祖函河南省獲嘉縣錢氏家族是明正統八年(1644年)始遷祖錢勝由江蘇省常州府無錫縣到寧山衛中所任千戶
  • 山西洪洞大槐樹100個古代遷民姓氏中,有沒有你的家族記憶?
    「問我祖先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這是一首流傳在華北地區、淮河流域很多地方的民間歌謠,一般唱完這首歌謠,還要脫襪默默地審視一下小腳趾。位於山西省洪洞縣的大槐樹是一個有名的尋根之地,自在1991年4月洪洞縣政府舉辦了首次洪洞大槐樹尋根祭祖節起,每年都有大型尋根祭祖活動,規模之大,涉及18個省份,500個縣市的812個姓氏。 為什麼大槐樹這個地方會成為一個尋根祭祖的地方呢?
  • 山西洪洞大槐樹真相
    ,在山東,在河北,在安徽……乃至大半個中國,廣為流傳著一首歌謠:「問我祖先何處來,山西洪洞大槐樹;祖先古居叫什麼,大槐樹下老鸛窩。」、潞州、澤州、汾州等地,中經山西洪洞縣的大槐樹處辦理手續,領取「憑照川資」後,向全國廣大地區移民。
  • 明初移民留下5個特徵,現代人佔其中3條,可能是移民後人
    人們喜歡尋根鬥轉星移,六百多年過去了,現代人誰的祖先是移民來到現代的居住地?有沒有辦法確定誰是移民之後?還真有辦法,因為移民留下了五個顯著特徵,只要符合其中三個特徵,基本是可以推斷為移民後人。山西洪洞廁所叫解手場特徵二:上廁所叫解手。移民中的一些不願意移民的男女老幼被反綁著雙手,在官兵的押解下上路了。路上需要大小便,就衝著押解的兵卒喊一嗓子:「解開手,我要方便。」時間一長,懶得多費口舌,只喊一聲:「解手。」
  • 【尋根問祖】全國尋根問祖信息十則(2019.1.30)
    這就是融入血脈中的眷念,是我們的來處,尋根問祖,尋找人生的來處,血脈的源頭... 尋根問祖請點擊→尋根問祖指南一、我是長寧縣人,祖上從江安縣(流兵場)(大巴山)遷出,因族譜被土匪燒了,以前的無從考證。二、我系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縣人。陳氏家族在該縣歷史悠久遍及廣泛,我爺陳氏輩份是"孝」字,父陳氏輩是"作"字,到我陳氏輩是"忠(長)"字輩。希望通過此平臺真正能達到尋根問祖弘揚陳氏文化源遠流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