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劇《留聲》在京首演引反響:講述當代梨園子弟成長記憶

2020-12-22 中國青年網

2019年1月6日,話劇《留聲》在北京劇空間劇場結束了為期三天的首輪演出。作為一部講述當代梨園子弟成長的時代記憶作品,話劇《留聲》以獨特的視角向京城的觀眾展示了當代社會京劇傳承的獨特風採。

傳統戲曲版「大江大河」 一代梨園子弟青春記憶

話劇《留聲》聚焦當代的戲曲教育這一特殊的文化傳承領域,描述了面對時代浪潮的衝擊,年輕的梨園子弟和老一輩戲曲教育工作者們的抉擇與堅守。作品以詼諧幽默的方式勾勒了傳統戲曲一度式微的背景下,青年學子為弘揚傳統文化而做出的努力。

近年來,以戲曲為代表的中國傳統藝術形式迎來了發展的新機遇,在不同媒介、多種形式的傳播下,傳統戲曲正逐步回歸當下國人的視野。從昔日的式微到今日的再度復興,戲曲行業的從業者們伴隨著戲曲藝術的大起大落,見證了一個時代文化浪潮的劇變。今天活躍在舞臺上的青、中年戲曲演員,都不約而同的在其少年求學階段經歷過一段沉寂與徘徊的時期。話劇《留聲》正是以這些昔日的戲校少年和他們的老師為主人公,見微知著地勾勒出屬於戲曲藝術的「時代畫像」。

演出結束後,就有觀眾將這部話劇與正在熱播的電視劇《大江大河》聯繫在一起,認為都是由大時代下小人物的的成長軌跡展現時代浪潮。而《留聲》的特殊之處便在於將「梨園子弟的特殊經歷展示給了更多的觀眾」。

對此,本劇的導演王昊同樣深有感觸,少年學戲的經歷成為他創作這部作品的原始動力,他認為話劇《留聲》可以看做是「所有學戲少年們共同的青春回憶」。

最感人:兩代戲曲人的抉擇 最難忘:梨園行內趣事多

小劇場話劇《留聲》在位於西城區的劇空間劇場共演出三場,觀眾反響十分強烈。演出過程中,觀眾被劇中展現的戲曲行業特有的術語和習俗所吸引,並為劇中戲校學生們發生的各種趣事發出陣陣笑聲。而隨著劇情的發展,戲校老師為戲曲學校的保留而奔走努力的情節又令不少觀眾現場落淚。

在一出悲喜交加的作品中,令觀眾們最印象深刻的,是舞臺上所展現的戲曲領域特有的行業故事,這其中有不為觀眾所知的後臺趣事,也有特殊時代背景下的無奈與辛辣。許多從未接觸過戲曲藝術的觀眾在看完話劇《留聲》後發現戲曲藝術並沒有他們想像的那麼「老」,反而充滿趣味並值得年輕的觀眾去了解和探索。

除了獨特的行業趣事,話劇《留聲》最為打動觀眾的,是劇中兩代戲曲人的代表——梁氏父子之間的情感羈絆。劇中的父親梁雲山,也是留聲戲校的老師和戲曲名家傳人,一心想讓兒子繼承梨園文脈的他卻最終無奈地接受了兒子離開戲曲行業、追求個人夢想的現實。觀眾們感動於梁雲山對戲曲藝術的堅守,而對兒子梁伯坤放棄戲曲藝術的選擇有著各自不同的看法。有的觀眾為戲曲世家的傳承斷代而感到可惜,而更多的觀眾則認為老一輩戲曲藝術家能夠尊重年輕後輩的夢想,是一種開明的精神。

王昊表示,關於全劇的結尾處理,是主創群體多次討論的結果。他認為,無論是觀眾們感到惋惜或是欣慰,都說明作品的結尾引發了觀眾對於年輕的戲曲從業者所面臨抉擇的思考。本劇副導演滑國華介紹說,全劇的結尾處理正是現實的真實寫照:「戲校裡學習的孩子都會面對這種抉擇,這是戲曲傳承中必然要面對的問題,」同樣有過戲曲教育經歷的滑國華認為,引發觀眾的探討和思考,就是贏得大家對戲曲發展關注的一個重要一步,「相信以後戲曲再次『熱』起來了,年輕的學子會有更好的選擇。」

「最傳統」與「最年輕」 傳統戲曲題材出自80後主創之手

關注當下,關注年輕戲曲從業者的發展,是話劇《留聲》與眾多戲曲題材文化作品最大的區別。這部以「熱血青春校園」為特色的「另類」戲曲題材舞臺劇,不僅因聚焦當代的現實主義角度而在同類作品中突顯而出,更因帶有明顯的青春烙印而更容易為年輕的觀眾群體所接受。

「之前看過一些戲曲題材的話劇作品,大多都是民國背景的,」看完話劇《留聲》演出後,一位80後觀眾表示這部作品的確令他「眼前一亮」,「這個戲其實是發生在我們同齡人身上的故事,但是他們的青春經歷又跟我們不太一樣,他們是最年輕的戲曲守望者。」

青春既是話劇《留聲》的最大亮點,也是該劇主創群體的真實寫照。作為一部聚焦傳統戲曲題材的話劇作品,《留聲》的創作者們竟是一群80後、90後們。眾多主創裡有在戲劇行業深耕多年的「老人」,也有剛剛登上舞臺的年輕人,而無論新老,他們中的大多數都是有過戲曲教育背景的「行內人」。正是少年時期與戲曲藝術邂逅的特殊經歷,使得大家對「最傳統」的戲曲題材有著「最青春」的思考角度。最終打造出這部風格獨特的話劇作品。

據悉,話劇《留聲》在本次首演結束後,將在未來計劃開啟全國巡演之旅,這隻年輕的創作團隊將繼續努力把戲曲藝術的獨特一面展現給更多觀眾。而本劇的製作人樂波娟也表示,今後還將繼續創作更多與戲曲藝術有關的舞臺劇作品,呼喚古老藝術進入當代觀眾視野。

相關焦點

  • 話劇《成長的季節》在長春大學首演
    原標題:展現當代大學生青春風採   經過近一個月的緊張排練,日前,由國家一級編劇於傑導演的大型青春成長勵志話劇《成長的季節》在長春大學進行了首演。演出展示了當代大學生開展志願服務的時代精神,展示了他們的青春風採,受到長春大學師生的熱烈歡迎。
  • 中文話劇「金色少年營」美國首演 講述華二代故事
    話劇「金色少年營」美國首演。(美國《世界日報》/唐嘉麗 攝) 中國僑網8月28日電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近日,美國近400名華人在麻薩諸塞州Foxborough鎮Marilyn Rodman劇院欣賞中文話劇「金色少年營」首演,為來自麻薩諸塞州、加州、康州九個中文學校的青少年演員的精彩演出歡呼喝彩。話劇「金色少年營」講述一位名校畢業的華裔二代毅然辭去華爾街高薪、投身教育。
  • 營口:話劇《傳禮之城》首演
    營口:話劇《傳禮之城》首演 作者:徐鑫 2019-09-06 09:23   來源:遼寧日報     話劇《傳禮之城》8月31日晚在營口遼河大劇院首演。
  • 話劇《深海》廣東首演 講述「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故事
    6月14日晚,以「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為故事原型的大型話劇《深海》在廣州首演。這部劇是在中共廣東省委宣傳部、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指導下,由廣東省話劇院全新創排,也是2020年廣東省藝術院團演出季重點劇目。  黃旭華原籍廣東揭陽,出生於汕尾,曾在汕頭就讀中學。
  • 大型原創話劇《三灣,那一夜》新聞發布會在京舉行
    劇組合影12月21日下午,由武警部隊政治工作部宣傳文化中心、中國國家話劇院聯合出品的四幕歷史劇《三灣,那一夜》在京舉行新聞發布會,並將於明年1月初在北京國安劇院進行首輪演出。編劇王寶社接談創作過程該劇取材於1927年9月29日至10月30日,以毛澤東同志在江西永新縣三灣村領導「三灣改編」這一歷史事件為背景,聚焦於三灣那一夜的會議,以寫實的藝術手法,講述了毛澤東同志深刻認識到當時軍隊存在的問題、創造性地提出了「黨指揮槍」「支部建在連上」「官兵平等」等一整套嶄新治軍方略
  • 小劇場話劇《風險英語》將在成都書吧首演
    (記者王嘉)一出由美國導演執導的小劇場話劇將在成都上演。昨日記者獲悉,本月19日北京頑皮猴子戲劇社的最新話劇《風險英語》將在成都某書吧進行首演。有意思的是,該話劇由一位叫ElyseRibbons,中文名字為柳素英的美國導演執導,別樣的話劇形式將帶給觀眾不一樣的視覺體驗。
  • 話劇版《甄嬛傳》 用古代故事講述現代寓言
    話劇版《甄嬛傳》 用古代故事講述現代寓言 來源:人民網-娛樂頻道  2015年01月09日15:08 人民網1月9日電(楊萌)1月7日,話劇《甄嬛傳》在保利劇院首演成功。觀眾們在演出結束後依然沉浸在戲劇的氛圍之中。早在首演前2天,話劇《甄嬛傳》首場演出票就已售罄。
  • 方旭六度改編老舍作品 郭麒麟首登話劇舞臺 話劇《牛天賜》首演
    12月25日晚,由方旭、陳慶、崔磊編劇,方旭導演,郭麒麟、閻鶴祥領銜主演話劇《牛天賜》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首演,本輪首演將持續至29日,之後將開啟全國巡演。劇照 攝影:張睿老舍先生的長篇小說《牛天賜傳》講述了一名剛剛出生的嬰兒被遺棄路邊,被本無後嗣的牛家收養,取名「天賜」。牛天賜的養父牛老者一心想把牛天賜培養成一個精明的商人,承繼自己的家業;養母牛老太太一心想把牛天賜培養成為一個「官樣」的兒子,以完成自己未竟的心願。卻事與願違,牛天賜的成長道路與牛老太太的期待截然相反。
  • 話劇《牛天賜》今日首演 北京現代音樂研修學院表演系師生與郭麒麟...
    12月25日-29日,為紀念老舍先生誕辰120周年,方旭導演,郭麒麟、閻鶴祥領銜主演的話劇《牛天賜》將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首演,北京現代音樂研修學院表演系師生在話劇中出演20多個不同角色。話劇《牛天賜》改編自老舍先生小說《牛天賜傳》,講述一名剛剛出生的嬰兒被遺棄路邊,被本無後嗣的牛姓家庭收養,取名「牛天賜」。牛天賜的養父牛老者,是個有著若干店鋪和房產的商人;養母牛老太太,則是出身官宦之家的婦人。牛老太太一心想把牛天賜培養成為一個「官樣」的兒子,以完成自己未竟的心願。卻怎料事與願違,牛天賜的成長道路與牛老太太的期待截然相反。
  • 《四世同堂》臺北首演 臺灣觀眾愛上「京片子」
    10月30日晚,在臺北「國父紀念館」大會堂內,一幅老北京胡同的圖景徐徐展現,話劇《四世同堂》在臺北正式開啟首演大幕。  儘管老舍先生筆下的人物語言是不折不扣的「京片子」,但輔以現場字幕的提示,現場的臺灣觀眾並無「聽不懂」的感覺。特別加盟臺灣首演、扮演劇中說書人的孫紅雷已經10年沒有演話劇了。  他從觀眾席中出場走向舞臺,通過互動將全場的氣氛在開場時就變得異常熱烈。  話劇《四世同堂》在臺北完成三場演出後將赴深圳演出,隨後展開大規模的全國巡演。
  • 淚中帶笑揭開五十年歷史畫卷 海派原創話劇《金家花園》滬上首演...
    (東藝供圖)    東方網記者桑怡9月20日報導:從今晚至9月22日,海派原創話劇「弄堂」系列之一《金家花園》將於上海東方藝術中心首演,隨後開啟全國巡演之旅。這也是東藝2019/2020演出季海派文化板塊的重頭戲,標誌著東藝邁出由「節目引進」到「節目製作」的關鍵一步。  《金家花園》講述了時代背景下,兩朵雙生花金婉瑩與盧水娟跨越50年的故事。
  • 開夜市引新店,京通羅斯福競逐梨園商圈
    7月23日,北京商報記者走訪通州京通羅斯福廣場發現,該商場地下一層的美食街進行了品牌置換,同時下沉廣場將打造成「夜市」,未來還將有連鎖餐飲品牌進駐。不過,夜經濟是通州消費的主要發力點,眾多商場都在圍繞夜經濟做文章,京通羅斯福廣場想要從梨園商圈中突圍,仍需要作出更多努力。
  • 翟宇佳跨界首演話劇《素敵小魔女》 全新嘗試好評不斷
    前日,演員翟宇佳現身經典家庭音樂劇《素敵小魔女》首演舞臺,解鎖話劇演員身份,再度嘗試不同表演形式。與眾多經驗豐富的話劇演員同臺飆戲,奉獻出了一場精彩絕倫的視覺盛宴。《素敵小魔女》講述了關於生命、尊嚴、友情和勇氣的故事。作為一部家庭音樂劇,引人入勝的劇情不僅讓成年人喜愛,也啟發了孩子對善惡的辨別。
  • 于洋孫莉聯袂登臺 國家大劇院新製作話劇《基督山伯爵》首演
    國家大劇院新製作話劇《基督山伯爵》首演《基督山伯爵》是國家大劇院在2020年末推出的年度大戲,是國家大劇院製作的第94部劇目,第18部話劇作品,體現著國家大劇院經典製作的延續性和持久性。在保留原作經典故事線和人物設置的基礎上,話劇《基督山伯爵》創造性的將男主角愛德蒙·鄧蒂斯分為三個不同時期,由兩位演員分別飾演。當晚的首演開場,伴隨著巨大的海浪聲,兩位鄧蒂斯分立舞臺中央,他們一個是由于洋飾演的年輕鄧蒂斯,一個則是由趙嶺飾演的34號囚犯鄧蒂斯,年輕鄧蒂斯是「法老號」的大副,他意氣風發,馬上要晉升船長,還有一位美麗的未婚妻美茜苔絲。
  • 中文希臘語雙語話劇《阿伽門農》在國家話劇院首演
    ­  前晚,由中國國家話劇院和希臘國家劇院聯合製作的中希雙語話劇《阿伽門農》在國話劇場首演。這部融合了戰爭、正義、男權、復仇、回歸等元素的世界經典劇目,在中希兩國主創人員的合作下,以簡潔的舞台風格、極具爆發力的表演、震撼的聲效,帶領中國觀眾回歸戲劇的源頭古希臘。­  「火光!」
  • 話劇《莊嚴的審判》西北政法大學首演
    11月20日,話劇《莊嚴的審判》在西北政法大學首演。11月20日,話劇《莊嚴的審判》在西北政法大學首演。西部網訊(記者 李媛)11月20日,由西北政法大學師生自編、自導、自演的話劇《莊嚴的審判》在長安校區首演,吸引了校內外500餘觀眾觀看。
  • 抗疫話劇《飛向春天的鴿子》將於7月首演
    現代快報訊(記者 王子揚 李鳴)三十多歲還在家啃老的「詩人」、自尊心極強脾氣火爆的小保姆、新婚前夜奔赴前線的女醫生、因家庭矛盾而焦頭爛額的老企業家……7月7日,大型原創抗疫話劇《飛向春天的鴿子》將在江蘇大劇院首演,講述疫情之下小人物的悲喜故事。
  • 中山大型抗疫題材原創話劇《窗外的鳳凰木》17日晚在廣州首演
    文、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林翎 通訊員 曾毅峰 李多輝 9月15日中午,中山大型抗疫題材原創話劇《窗外的鳳凰木》在廣東藝術劇院舉行首演新聞發布會。
  • 《狂人日記》再登話劇舞臺 用廢墟隱喻現代文化
    時隔四年,話劇《狂人日記》再次在京演出,將於4月17-19日、24-26日登陸蘭境藝術中心。為此,記者採訪了話劇《狂人日記》的導演李建軍。  話劇將打通過去與現實  說起排《狂人日記》的緣由,李建軍說:「中學時家裡有幾本人民文學的魯迅全集,讀了讀,只記得小說的氣氛非常恐怖,不理解,也不喜歡。
  • 本周話劇推薦:74歲馬德華首演話劇,化身小官僚演「面子」那點事
    今年是老舍誕辰120周年,這一次,86版《西遊記》中飾演豬八戒的著名表演藝術家馬德華化身老舍筆下的國民黨小官僚,演繹關於「面子」那點事兒,這是74歲的馬德華首次登上話劇舞臺,值得期待。27日 地點:國家大劇院戲劇場 票價:100-680元央華戲劇《新原野》#推薦理由#《新原野》是由當代著名編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