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雷打秋,一半收」,何意?雷打冬,是何場景?古人預測準嗎

2020-12-19 民俗大文化

自古至今,人們都離不開土地,人們更加熱愛生養自己的大地,常言道「民以食為天」,食物是充裕還是匱乏,都會極大的影響人的生產力,由於古時生產科技落後,面對變化無常的天氣,人們總是措手不及。然而為了能夠讓農耕作物有豐收的年景,人們「吃一塹長一智」,通過長期觀察,在其天氣有所變化之時,通過語言文字慢慢記錄總結天氣的好與壞,以便於後期的農耕種植與收穫。

作為與自然鬥爭抗衡了幾千年的勞動人民,通過自己的智慧,總結出關於天氣的預測方式,被稱之為二十四節氣,並且通過生動直觀的言語表達出來,諸如這句俗語「雷打秋,一半收」,講述的就是天氣變化對農作物產量的影響。那麼這句話是何意?秋天打雷真的會影響收成嗎?聽我道來。

這句話的意思表達得比較直觀,是說秋天打雷,收成會減少一般產量。為什麼這麼說呢?眾所周知,秋季是各種農作物的收穫季節,在其經歷冬眠至春日的萬物復甦,再經歷夏日的陽光滋潤,各種果實農作物都在極大吸收營養瘋狂的生長,經歷整個夏日的雲雨暴曬之下,到了秋季,冷空氣來襲,在自然界中萬物開始從繁茂成長趨向蕭索成熟。

而如若在立秋這天打雷下雨,那麼莊稼基本上大大的減產,雷雨的產生一般是對流雲和積雨雲等雲層之間因碰撞產生的大規模的放電現象,從而逼迫積雨雲產生雨水降臨,如果雷雨的出現,說明雨水頻繁,往往形成陰雨連綿天氣。而裝家農作物已經趨於成熟,根本不需多餘的雨水來滋潤,長時間雨水的降臨,植物果實由於雨水太過充足導致「落果」,墜落在地的果實,如大豆,會落在地上腐爛。還有一種情況是因為,空氣中含有氧氣和氮氣,化學反應後會變成二氧化氮,每逢雷雨會變成氨態氮,降臨農作物中,補充了農作物中所缺的氮元素,從而使莊稼根莖葉再次生長,果實發生「反青」現象,果實變得不再飽滿,而是乾癟發青,從而嚴重影響農作物的產量,甚至是延長農作物的收成日期,影響下季的再次深耕時間,所以也就有了「雷打秋,一半收」的來由。

而生活當中遇到雷打秋的現象也是比較少的,就如同「雷打冬」一樣,對於農民來說一樣寓意著不好的年景。為什麼這麼說呢?生活中有句俗語叫做「雷打冬,十個牛欄九個空」,從而可以想像這樣的極端天氣帶來的後果,意思是說,如果冬天打雷,多數天氣會變得非常的寒冷,甚至很多牛都會被凍死。從上面可以得知,雷雨天氣的形成多是因為冷暖氣流的交織而形成的,嚴重的時候會形成冰雹降落而下。說起來今年的冬天全國都比較奇怪,都已經進入冬天的三九時段了,天氣還暖的像春天一樣。安徽、河南等部分地區甚至出現了「下雪打雷」的極端天氣。而從天氣上可以得知,河南接下來的天氣最低氣溫都將跌破零下二十度,確實是十分寒冷。

總體而言,這句俗語還是有一定的意義的,時至今日「二十四節氣」不僅在農業生產方面起著重要的指導作用,同時還影響著古人的衣食住行甚至文化觀念,雖然現在的天氣狀況不同於古代,受氣候變暖的影響加劇,但是二十四節氣在我們農民心中依舊有著不可代替的作用。

以上就是為大家帶來的內容,大家對於這句俗語有什麼看法?你們那裡下雪打雷了嗎?你認為「雷打冬」,會是什麼年景呢?歡迎大家下方留言討論!喜歡的可以點擊關注!轉發!分享!

作為悠久歷史文明古國之一的中華民族,在其經歷五千年風雨磨礪,洗儘自身鉛華後,從而變得低調而不奢華,內斂而不張揚,對外鏗鏘有力,對內張弛有度。

相關焦點

  • 古人說:「二月沒九,餓死豬狗」是何意?老祖宗預測收成的辦法
    我國的俗語民諺都是廣大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在此小編向大家推薦一本《諺語大全》同時還附帶一本《歇後語大全》,想了解更多諺語俗語和歇後語的朋友們可以直接點擊下方橫條進行購買~↓↓↓04俗話說「臘月忌尾,正月忌頭」,是何意?
  • 俗語「五樹不進宅,家家樂開懷」,何意?古人住宅也講究!
    俗語「五樹不進宅,家家樂開懷」,何意?古人住宅也講究!眾所周知,中原文化博大精深,作為流傳至今的文明古國之一的中華民族,時至今日也依然是世界各國學習的典範。從醫學藥典到文人墨客筆下的詩詞歌賦,從完美的房屋構造到牢不可破的橋梁建築,無一不體現出我們古人的聰明才智。說到房屋建築,我們古人不僅要求精美實用之外,對於房屋的風水格局也是有一些講究的。說到這裡,我們今天所要講到的俗語「五樹不進宅,家家樂開懷」,也和風水有一定的關係。下面就聽我給大家一起講下這句俗語所表達的觀念是什麼。
  • 農村俗語:北辰三夜,無雨大怪,古人預測天氣,說得準嗎?
    農村俗語:北辰三夜,無雨大怪,古人預測天氣,說得準嗎?我們都知道,天氣對人們的日常生活有著莫大的影響,幾乎每個人每天都會拿出手機看看當天的天氣預報,根據天氣來決定今天要不要出行遊玩,要不要帶傘出門,或者其他事項。
  • 俗語「逢人減歲,遇物加錢」,何意?古人為人處世之道!令人讚嘆
    俗語「逢人減歲,遇物加錢」,何意?古人為人處世之道!令人讚嘆!人活一世,有一種方式一定要學會,那就是為人處世。而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一句俗語叫做「逢人減歲,遇物加錢」,也是教大家為人處世的方法,希望這句話能給大家帶來一定的提醒和思考。首先來看前一句話「逢人減歲」。這句話是說遇到別人,可以把歲數說小一點。其實這句話有兩層意思,一種是說面對年長的人,無論男女都非常害怕年齡增長,上了年歲之後,容顏身體都會變得衰老。
  • 農村俗語「好人不長壽,壞人活千年」是何意,老人的話有道理嗎?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農村俗語「好人不長壽,壞人活千年」是何意,老人的話有道理嗎?在大城市生活久了,就會想念農村的生活,農村沒有城市的喧鬧,沒有城市的爾虞我詐,簡單是可以稱為是世外桃源。現在想想小時候的生農生活,真是令人懷念,小時候的自由,和小夥伴們一起玩耍,那個時候就是快樂的時光。
  • 俗語:空中魚鱗天,不雨也風癲,古人觀天象,準不準?
    俗語:空中魚鱗天,不雨也風癲,古人觀天象,準不準?在我們生活中,就有那麼一種俗語,主要講一些天氣的變化,或者是根據一些天象,來預測未來的天氣變化,這到底準不準呢?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其實通過觀天象,來預測天氣變化還是很準的,諸葛亮說過:「觀今夜天象,知天下大事。」這裡的知天下大事,是指先知道天氣變化,然後做出準備,獲得先手機會,輸贏的勝面就大了,草船借箭這種神話般的故事,就是基於這個原理。而我們今天要說的俗語是:「空中魚鱗天,不雨也風癲」。
  • 小孩出生時間有何說法?古人總結了兩句俗語,你認為有道理嗎?
    小孩出生時間有何說法?古人總結了兩句俗語,你認為有道理嗎?在農村生活過的人都知道,村裡的老人和長輩經常在閒坐聊天時,嘴裡就蹦出幾句俗語。這些俗語通常琅琅上口,通俗易懂。它是古人從生活中,一點點的積累而成的經驗,或者說是人生智慧。在科學文化不發達的年代,世代口耳相傳,指導著人們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小孩出生時間有何說法?不得不說,古人對小孩的出生時間是很在意的,甚至形成了「生辰八字」這樣的一套理論。在以前,人們嫁娶前是要請算命先生看生辰,算八字的。
  • 俗語「五十拜一,六十拜九,一百藏零」何意?老祖宗的話在理嗎?
    不過在農村生活,讓我影響最為深刻的卻是,和長輩們在一起暢聊場景,大家經常你一句,我一句的說說笑笑,其中還不乏一些精彩的俗語。俗語之所以被大家銘記在心並經常掛在嘴邊,是因為它和我們的生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比如說俗語「三追不如一底」,農民從中就學習到,種植莊稼底肥是關鍵,只有把底肥施足了,施好了,莊稼才能長的好,產量高,底肥一定不足,即使再施追肥也無濟於事。
  • 俗語:七年難逢九月閏,百年難逢初一春,是何意?19年能碰上嗎?
    俗語:七年難逢九月閏,百年難逢初一春,是何意?19年能碰上嗎?2018已經過去了,隨著一月一日零點鐘聲的敲響,我們換上2019的日曆,進入了新的一年。因為古代時期還沒有現在的天氣預報,所以無法預測天氣的好壞,為了知道天氣狀況,古代勞動人民根據自己的智慧和長期經驗將一年中的四個季節劃分為24部分,這便是24節氣的由來,所以24節氣也是農民生產農作物的指南手冊。在科技並不發達的時代,人們還不能夠提前掌握天氣情況,農民也能夠準確及時的了解天氣的變化,這就要講到我們熟知的二十四節氣了。
  • 俗語: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軟,是何意?老祖宗教你為人處世
    俗語: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軟,是何意?老祖宗教你為人處世生存於世,就逃不過人情二字。人情是你有求於人助手,也可能是軟肋。如果日常生活中你是一個熱情且樂於幫助他人的人。那麼別人在不知不覺之中就會踏你不少人情。你犧牲自己的時間去幫助別人,別人都會記住的。
  • 農村俗語「三不問,四不吃,五不摸」何意?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
    導語:農村俗語"三不問,四不吃,五不摸",何意?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農村俗語是老祖宗世世代代相承流傳下來的積累經驗,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易被農民接受,它雖語句粗糙,但內函深奧,有一定的生活哲理,是祖輩們的智慧結晶,濃縮著他們的聰明才智,對後人的生活和為人處事有一定的指導作用,俗語"三不問,四不吃,五不摸",就是其中之一,那麼如何理解其語意呢?
  • 俗語「雷打驚蟄前,生意莫作忙做田」,啥意思?今天驚蟄不妨一看
    俗語「雷打驚蟄前,生意莫作忙做田」,啥意思?今天驚蟄不妨一看驚蟄,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大家知道它的來龍去脈嗎?作為幹支卯月的起始,正是仲春之月,卦在震位,乃生發之相也。有俗語稱:「雷打驚蟄前,生意莫做忙做田」,可見在驚蟄這一天還有很多講究。近一段時間,我國很多地區因為冷空氣的影響迎來了大範圍的降溫,甚至很多地區好不容易享受到了溫暖的陽光,結果沒幾天又迎來了降雨和降雪。雖然早就過了立春節氣,但從現階段溫度層面來說,依然屬於冬天的範圍。
  • 古人說:「有事鍾無豔、無事夏迎春」,是何意?道盡「男人」本性
    古人說:「有事鍾無豔,無事夏迎春」,是何意?道盡「男人」本性在中國這個文明的社會,我們可能會聽到各種各樣的俗語。俗語作為一種文化遺產,通過口口相傳的方式,世世代代流傳下來。它講述的可能是生活哲理,也可能是對人性的剖析,亦或是對世人的警醒。
  • 俗語「娶妻不娶顴骨高,嫁漢不嫁連眉梢」有道理嗎?如今適用嗎?
    其實,古代面相學也是十分複雜的,會將人的氣質分成五行,同時也伴隨著不一樣的命運,其中正有一句時常聽到俗語也是關於面相學的,這就是「娶妻不娶顴骨高,嫁漢不嫁連眉梢」,那麼這話可信嗎?下面就和大家一起來探討一下吧。
  • 俗語:「男凹女凸,不寡就孤」,古人這麼說有何道理?
    俗語:"男凹女凸,不寡就孤",古人這麼說有何道理?在中國古代,俗語有著無可替代的地位,因為俗語通俗易懂,所以在當時得以廣泛流傳。在那個年代,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人接受過教育,所以人們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和詩歌辭賦什麼不同的是俗語道理淺顯易懂,大多都是由當時的百姓們生活中的例子總結而出。根據今天學者研究發現,流傳下來的俗語數量根本無法計量,而且通過研究俗語還能夠發現很多古人的生活習慣。"
  • 古人講:「腿長腳瘦,家財必漏」,啥意思?應該怎麼理解?
    當時想要跟隨孔子學習,孔子看到了他的體態直接否定了他,但是本著有教無類的原則還是收了他。後來,子羽通過自己的努力證明了自己。出師後,他致力於遊學,到了長江一帶之後,他的弟子就已經有了300多人,備受人們愛戴稱讚。孔子知道了子羽的事跡後,內心頗有感慨,沒想到子羽竟然可以成事,更沒想到自己因為相貌判斷出了錯。
  • 俗語「春分陰雨天,春季雨不歇」何意?春分下雨好不好
    俗語「春分陰雨天,春季雨不歇」,意思是說如果在春分節氣前後下雨的話,那麼在整個春天中,降雨次數會很頻繁,如果在春分節氣前後沒有降雨的話,那麼便意味著整個春天的降雨次數很少,那麼這句俗語靠譜嗎?一、春分下雨好不好春分節氣後,隨著氣溫的不斷升高,農作物也進入到快速生長階段,關於春分節氣的俗語有很多,比如「春分陰雨天,春季雨不歇」,那麼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春分下雨好不好呢?
  • 俗語「母在不慶生,父在不留須」,何意?古人孝道令人感動!
    正如民俗文化當中這樣的一句俗語「母在不慶生,父在不留須」,講述的是作為子女所盡孝道的一種體現。那麼這句俗語是何意?有沒有道理呢?且聽我一一道來。來看前一句「母在不慶生」。這句話其意思很好理解,是指母親還在人世,作為子女不應該慶祝生日。為何這樣說呢?
  • 民間俗語:「立秋無雨是空秋,萬物由來半邊收」,啥意思?
    比如俗語「立秋無雨是空秋」,其實還有下半句,那就是「萬物從來僅半收」,意思指的是,立秋期間倘若沒有降雨,那麼,地裡的莊稼會歉收!當然,對於這句俗語的解讀,很多人認為,只要立秋這天有雨,意味著莊稼能豐收! 立秋無雨是空秋 「立秋無雨是空秋」啥意義,立秋下雨不好?
  • 俗語「早酒晚茶五更色,勸君千萬要不得」,何意?你這樣做過嗎?
    導語:俗語「早酒晚茶五更色,勸君千萬要不得」,何意?你這樣做過嗎?因為我們的國家素有禮儀之邦的稱謂,從古至今更是茶的故鄉,所以說也是茶文化的發源地,而現如今中國的茶文化已經有4700多年的歷史了,並且長盛不衰,已經傳遍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