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一粒粽,滿滿儀式感!你的假期,吃得好麼?

2021-02-17 更金東

小時候,提醒我們端午來臨的並不是放假安排日曆,而是奶奶包的粽子。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舊俗方儲藥,羸軀亦點丹。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詩句裡描繪了關於端午最傳統的節日習俗。

在多湖街道西盛村居家養老服務中心,金小東見到了正在包粽子的項寶君老人。

項寶君回憶說,小時候,儘管家裡條件艱苦,但端午節總是會包粽子。買不起肉,有時候只有小小的一個粽子,但大家還是吃得很開心。

母親會早早地把糯米泡上,把粽葉煮好,準備好餡料,集中放在一個非常大的竹扁中,幾個人圍坐著一邊閒聊,一邊包粽子,要是趕上天氣好,全家就圍坐在自己院子裡包粽子,粽葉在手中飛,歡聲笑語在農家小院飄揚。

「現在端午節村上會組織各式各樣的活動,今天婦聯組織我們包粽子要送給村上的老人,大家一起過端午,熱熱鬧鬧的。」項寶君說。

這可不就是新生活裡的滿滿儀式感麼。

新城裡,還有獨一份兒的儀式感。在北京工作的盛楊就在金華萬達廣場一家店鋪買了頗具地方特色的烏飯粽。「烏飯粽讓我同時吃到了兩種家鄉的味道,感受的是雙倍的幸福。」盛楊說。

金小東追隨著烏飯粽來到了這家店——禾睦餐廳。店面裝修清新自然,環境乾淨舒適。當然,最吸引金小東的還是他們家特有的烏飯粽,它的座右銘是:黝黑的膚色掩蓋不了我內心的美,品嘗一口,瞬間成功俘虜了我的味蕾。

烏飯粽營養價值極高,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做成傳統的美食粽子,既有糯米的米香,又有烏稔的草香,油黑透亮,吃起來芳香綿柔、沁人心脾。

來自孝順的何麗娟是禾睦餐廳的合伙人之一。「我們家的烏飯粽,採用的食材都是純天然的。糯米是從外地直接運來的胚芽米,南燭葉是老奶奶清早摘了送過來的,鴨蛋是海鴨蛋,豆沙也是自己煮的紅豆。」何麗娟說,梅乾菜肉餡、豆沙肉餡、蛋黃肉餡……全是用烏飯做的。

包粽子看著簡單,其實也不簡單。何麗娟告訴金小東,製作烏飯粽的步驟會比較繁瑣些,粽葉和糯米都是需要提前幾天就泡好並清洗乾淨。然後把南燭葉搗碎,瀝掉葉渣後倒入洗淨的糯米浸泡一晚上,等到被浸泡的糯米徹底變了樣,就可以開始準備製作烏飯粽了。

每個粽子的餡料和糯米的比例都是嚴格控制的,讓每一個出品的粽子都能有品質保障。

金華本地特有的梅乾菜

加上新鮮的土豬肉

口味新穎

遠遠地就可以聞到

梅乾菜裡裹著竹葉的香氣

記憶中家鄉的味道

還沒開吃就已經忍不住流下了口水



香甜細膩的豆沙與糯米相結合

濃濃的豆沙與竹葉的清香

豆沙中加入紅糖甜而不膩



海鴨蛋和肉的組合

愛吃的朋友很愛吃

粉糯的海鴨蛋與肉質細嫩的土豬肉

純天然的食材碰撞出的火花

情如粽葉,越煮越香

文字:徐冠瑩 鮑莉

設計:鮑    莉

編輯:徐冠瑩

 責編:吳奕靜

相關焦點

  • 雙節同至,滿滿儀式感!華東師大帶你這樣過節!
    雙節同至,滿滿儀式感!華東師大帶你這樣過節!明燈三千 花開滿城光華書院中秋國慶遊園會「明燈三千·花開滿城,光華與你共度中秋」主題活動在書院學生社區舉辦。傳聲筒、擠眉弄眼、乾坤大挪移、字裡行間等小遊戲趣味十足,同學們在充滿歡聲笑語的活動中感受到來自書院大家庭的滿滿愛意。
  • 桂林市各小學開學典禮滿滿儀式感
    特警在匯通小學向孩子們展示武器裝備 9月6日、7日,我市中小學新學期開啟,各學校都為孩子們準備了各具特色的開學典禮:為一年級新生量身定製「入學禮」;將文明、節儉新風尚融入「開學第一課」;以親子互動的形式為孩子們開啟新的學期……滿滿儀式感的背後
  • 小小一個星冰粽就要22元,真是「與粽不同」
    畢竟這粽子那麼好吃,而且最重要的還是這端午節的假期吧。咱們中國的粽子歷來就非常出名,有著無數種口味,比如肉餡、豆沙餡還有潮汕的雙拼粽子都非常有特色。星巴克也出粽子了?小小一個星冰粽就要22元,真是「與粽不同」。
  • 端午小假期去臺灣吃粽子,選擇南部粽還是北部粽呢?
    端午節就要到了,你喜歡鹹粽子還是甜粽子呢
  • 選擇一件時令感的Teddy外套,為迎接寒冬的到來增添滿滿儀式感
    選擇一件時令感的Teddy外套 , 為迎接寒冬的到來增添滿滿儀式感 。女人天生對這種毛茸茸的東西都沒有抵抗力。可駕馭鮮甜連衣裙 也同樣可以比襯休閒西裝及大衣 ,簡言之 如果你的風格更傾向於中性論調boyish的時髦 , 那一定要入手它。
  • 張若昀唐藝昕公開戀情三周年,夫妻倆先後發博配合默契,滿滿儀式感
    不得不說,張若昀雖然還在劇組拍戲,但是一個曬老公視角健身視頻,一個曬美食,不知道的還以為張若昀為健完身的唐藝昕做美食吃,夫妻倆配合的相當默契。其實,在同一天先後上線營業的夫妻倆並不是巧合。關注小兩口的人都知道8月2日是兩個人公開戀情三周年。由此看來,在這樣特殊一天小兩口雖然不能在一起慶祝,但都沒有忘記這個紀念日了,滿滿儀式感。
  • 小小打工人!幼兒園設崗位給小朋友發工資,滿滿儀式感
    上崗前,孩子還參加了崗前培訓,之後便成了一名合格的小小打工人,兢兢業業地工作在自己的崗位上。 有儀式感地發工資 孩子們很開心 網友盛讚幼兒園很有創意,能調動孩子勞動的積極性,還能鍛鍊孩子動手和協作能力,最後又能帶來小小成就感。也有一些較真的網友竟上升到了「剝削」的高度,大可不必。
  • 開學走紅毯 滿滿儀式感 觀山湖區外國語實驗中學南校區200餘名一年級新生入學
    新生與家長手牽手走紅毯  開學走紅毯,滿滿儀式感。
  • 吃完 62 只粽子,這份「買粽指南」讓你有個美好的端午
    62 個粽子,交出了糯米感滿分的吃粽報告。蛋黃小小一塊,存在感不強,但與糯米融合較好。醬油味和味精味較經典鮮肉味重一點,不過看在料的份上原諒它。油感倒是蠻恰當的。看配料表的時候發現兩種肉類都加了白酒,的確有為肉味添彩。五穀雜糧粽7.2 分
  • 耗費49小時製作的高湯粽,你吃過?
    原因是,如果你買粽子想送人,短保粽子時間上有點太趕了……而長保粽子,確實可以放上幾個月,但糯米質感受影響,肉也容易乾柴。這就很奇怪。在考慮送人之前,為啥不先考慮讓自己吃得爽呢?粽子買到了就儘快煮了吃啊!
  • 潮汕雙拼粽,鹹香甜美,口感飽滿,令人回味無窮,你吃過嗎?
    粒粒晶瑩的糯米包裹著微炒入味的香菇、白果,搭配蒸熟的蓮子,而後嵌入一顆如落日般的鹹蛋黃,鹹鮮中帶著鬆化,有時還會加上一粒Q彈脆爽的蛋黃。雖然是兩種口味的融合,但是用料卻沒有混合在一起,吃起來鹹甜分明,給味蕾帶來不一樣的體驗。
  • 辣粽、蜂蜜粽、枕頭粽……這些粽子你見過幾種?
    北派甜粽你pick哪一種?為力求每一個粽子的完美,汨羅人包粽子採用優質的本地「三粒寸」糯米為原料,紅棗、紅豆、鮮肉作內餡,並採用純手工的方式,巧妙的運用手指和手掌的力道,讓每一粒米充分的碰撞,增加糯米的甜度和水分。與其他地方的粽子不同,汨羅粽子一定是牛角粽,因為古時牛角用於祭祀,粽子便以此為形。
  • 「粽」有新「億」 光之頌億為你奉上獨角獸式小長假指南
    (原標題:「粽」有新「億」 光之頌億為你奉上獨角獸式小長假指南)
  • 萬水千山「粽」是情,奶茶粽、植物肉粽、榴槤粽,你會選擇哪一款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即將來臨,全國各地的慶祝方式因風俗而各異,但總體來說都離不開兩大重要環節——賽龍舟、吃粽子!今年受疫情的特殊影響,全國多個地方停止划龍舟活動,由於疫情的反彈,政府也不建議市民聚眾出遊,那麼,吃粽子無疑成了今年的重要內容。
  • 有線條,才出「粽」—假期吃多也不怕,姿美堂有妙招
    都說假期一過胖三斤。端午節小長假愉快地度過了,結束了"逛吃逛吃"的旅程,你如今是不是開始為陡然增加的體重煩惱了?的確,中國的節日都與食品有關,端午節裡吃粽子是必不可少的環節。但這款美食可是有很高的熱量,以北方粽子蜜棗粽為例,一個粽子大概有200克,吃一個蜜棗粽會產生446卡的熱量,相當於48克的脂肪,甚至超過一碗米飯的熱量;更不用說包裹著豬肉的鹹肉粽了,產生的熱量更多。當然,過節不可能只吃粽子,端午節假期不管是宅在家,還是出門遊玩,我們都會吃到各種各樣的美食,比如炸雞,燒烤,火鍋等。
  • 小說 | 外婆家的紅豆粽
    除了天氣熱,奇奇不愛過端午節的另一個原因,是外婆家的端午節,總吃不到肉粽。每年端午節前後,同桌小婧的早餐都是油滿肉大的鹹肉粽,檸黃髮亮的鹼糯米,一粒一粒緊緊包裹著肥瘦相間的醃肉,咬一口,滿嘴油香米甜。吃到肉芯,還時常伴著縷縷醃雪裡紅,配上鹹鴨蛋,就成了人間極致美味,讓趴在課桌上的奇奇豔羨不已。
  • 自熱粽、人造肉粽、酸菜魚粽……特色粽,你食過未?
    廣東七大特色粽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劉春林)端午佳節即將來臨,你選甜粽還是鹹粽?昨日,「廣東粵菜學院」在廣東省輕工業技師學院增城校區舉行了「粵廚閃耀 粵粽飄香」活動。廣州鹹肉粽、東莞道滘粽等廣東各地的7種特色粽子亮相,粵菜點心大師還為部分學生、粵菜愛好者展示了廣州鹹肉粽、臺山扭角粽的製作工藝。
  • 端午至,吃粽子!心心念念的傳統順德鹹肉粽,今天做給你吃>>
    端午習俗冬至的湯圓,端午的粽子,中秋的月餅…我們總喜歡把節日和吃食聯繫起來用色香味俱全的人間煙火將節日實體化一樣樣吃過來這些特別的日子變得更生動立體過的這一年才算圓滿而臨近端午順德的大街小巷都會飄著陣陣粽香家人提前包好一鍋蕉葉粽或柊葉粽等待孩子們回家團聚一起品嘗
  • 教你做粵式鹹肉粽!
    粽!子!從準備工作到包粽子,再到上大鍋蒸到能吃,得花大半天的時間,所以吃粽子的時候都覺得倍感珍惜這份來之不易的美味~現在,奶奶走了,上了年紀的親戚們也越來越「動不得」,現在幾乎沒有人會端午自己包粽子了。
  • 這塊小小的糕粽,留住了溧陽百年前的味道!
    今天,溧陽市融媒體中心記者帶你走近楊樹清糕棕製作技藝,與傳承人一起共品人生滋味。中國人熱衷於將對美好生活的寄託賦予食物。千百年來,包糕、粽、團、圓的風俗盛行不衰,結婚、生子、做壽……件件喜事都能看見各類糕團熟食,一年四時八節裡,也總要品一品這其中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