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提醒我們端午來臨的並不是放假安排日曆,而是奶奶包的粽子。
在多湖街道西盛村居家養老服務中心,金小東見到了正在包粽子的項寶君老人。
項寶君回憶說,小時候,儘管家裡條件艱苦,但端午節總是會包粽子。買不起肉,有時候只有小小的一個粽子,但大家還是吃得很開心。
母親會早早地把糯米泡上,把粽葉煮好,準備好餡料,集中放在一個非常大的竹扁中,幾個人圍坐著一邊閒聊,一邊包粽子,要是趕上天氣好,全家就圍坐在自己院子裡包粽子,粽葉在手中飛,歡聲笑語在農家小院飄揚。
「現在端午節村上會組織各式各樣的活動,今天婦聯組織我們包粽子要送給村上的老人,大家一起過端午,熱熱鬧鬧的。」項寶君說。
這可不就是新生活裡的滿滿儀式感麼。
新城裡,還有獨一份兒的儀式感。在北京工作的盛楊就在金華萬達廣場一家店鋪買了頗具地方特色的烏飯粽。「烏飯粽讓我同時吃到了兩種家鄉的味道,感受的是雙倍的幸福。」盛楊說。
金小東追隨著烏飯粽來到了這家店——禾睦餐廳。店面裝修清新自然,環境乾淨舒適。當然,最吸引金小東的還是他們家特有的烏飯粽,它的座右銘是:黝黑的膚色掩蓋不了我內心的美,品嘗一口,瞬間成功俘虜了我的味蕾。
烏飯粽營養價值極高,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做成傳統的美食粽子,既有糯米的米香,又有烏稔的草香,油黑透亮,吃起來芳香綿柔、沁人心脾。
來自孝順的何麗娟是禾睦餐廳的合伙人之一。「我們家的烏飯粽,採用的食材都是純天然的。糯米是從外地直接運來的胚芽米,南燭葉是老奶奶清早摘了送過來的,鴨蛋是海鴨蛋,豆沙也是自己煮的紅豆。」何麗娟說,梅乾菜肉餡、豆沙肉餡、蛋黃肉餡……全是用烏飯做的。
包粽子看著簡單,其實也不簡單。何麗娟告訴金小東,製作烏飯粽的步驟會比較繁瑣些,粽葉和糯米都是需要提前幾天就泡好並清洗乾淨。然後把南燭葉搗碎,瀝掉葉渣後倒入洗淨的糯米浸泡一晚上,等到被浸泡的糯米徹底變了樣,就可以開始準備製作烏飯粽了。
每個粽子的餡料和糯米的比例都是嚴格控制的,讓每一個出品的粽子都能有品質保障。
金華本地特有的梅乾菜
加上新鮮的土豬肉
口味新穎
遠遠地就可以聞到
梅乾菜裡裹著竹葉的香氣
記憶中家鄉的味道
還沒開吃就已經忍不住流下了口水
香甜細膩的豆沙與糯米相結合
濃濃的豆沙與竹葉的清香
豆沙中加入紅糖甜而不膩
海鴨蛋和肉的組合
愛吃的朋友很愛吃
粉糯的海鴨蛋與肉質細嫩的土豬肉
純天然的食材碰撞出的火花
情如粽葉,越煮越香
文字:徐冠瑩 鮑莉
設計:鮑 莉
編輯:徐冠瑩
責編:吳奕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