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最常見的幾句諺語,過了七月半、人如鐵羅漢,到底是什麼意思

2020-12-22 志豪愛奔放

農村最常見的幾句諺語,過了七月半、人如鐵羅漢,到底是什麼意思

如你所知,我們的國家有幾千年的歷史。我們的祖先,通過他們一代又一代的經驗,通過簡單的鄉村諺語傳遞到現在。諺語通常只有幾句簡單的話,但每一個詞都包含著是世態萬象,以及豐富的人生哲學。這些都是我們的祖先,在實踐中總結經驗,在現代可以給我們很多的警告和參考。

這些說法的範圍也特別廣泛,可以說涵蓋了我們所能面對的所有問題。在鄉下,每個老人都會說幾句諺語。今天和大家分享幾句鄉村諺語。

第一句:孝子逢人矮三輩

這是一句鄉村俗語,是關於鄉村喪葬方面的,給孩子們的一句話。通常在鄉下,如果有親人在家裡死去,就會有「喪葬」的節。「報喪」的由死者的孩子(也就是農村人說「孝子」),披麻戴孝的去通知家裡的親人。當報告孝道時,喪親者通常在被報喪親人的院子裡,不允許他們進屋。無論誰收到這封信,都與收到信的人無關。孝子必須履行跪拜儀式。也就是說「孝子逢人矮三輩」的原因。

第二:窮不訪親、富不返鄉

這句話的主要意思是關於貧窮和財富之間的問題。所謂「窮人不拜訪親戚」是指如果家裡很窮,此時最好還是儘量不拜訪親戚,因為你去別人那裡會看不起你,而有錢的親戚會害怕去拜訪他們的家,因為害怕會向他們尋求幫助。所以很窮的人,應該有骨氣,親戚之間儘可能少,這個時候更應該努力工作。

但「有錢人不回家」其實是前一句話的延續,過去在農村貧窮時,飽受各種冷眼和嘲弄。當你通過自己的努力奮鬥,你就會變得富有,而此時你不想回家。回來肯定是之前所有鄙視你的親戚和朋友都會和你攀親戚,它會讓你感覺這個世界的所謂的「人情味」。如果你拒絕,這時候別人就會抱怨你。所以最好的辦法是不回家。

第三句:過了七月半、人如鐵羅漢

這句話也是對人體健康諺語說。在農村,「七月節」又叫「鬼節」,在農村,有句古話說,「七月半,半陰,半陽」,其實意味著這一是:也快到了熱氣節氣的尾聲。這時天氣開始慢慢降溫。當炎熱的夏日落入秋天,秋天補充脂肪是經常需要的。也就是說,當人們想要吃一些肉類的食物。因為在七月半之後,我們的身體開始恢復並變得更強壯。另一方面,七月也是季節變化的分界線,炎熱的夏天已經開始降溫,此時人們將開始為下半年的節能而奮鬥。

而且這些俗語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經常能見到,同樣說很貼近我們現代的社會間的關係。這些俗語可以說,都是我們先人總結出來的經驗。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過了七月半、人如鐵羅漢」到底是啥意思?有啥道理?
    農村俗語:農村俗語「過了七月半、人如鐵羅漢」到底是啥意思?有啥道理?大家都知道,我們國家有著幾千年的歷史。而我們的先人,把自己一代又一代的經驗,通過用簡單易記的農村俗語的方式,在民間流傳,一直流傳到現在。
  • 正月打雷到底是好是壞?幾句農村裡的老諺語,告訴你答案!
    摘要:正月雷二月雨,正月打雷到底是好是壞?幾句農村裡的老諺語,告訴你答案!目前正處於正月下旬,馬上進入到二月了,這打雷了,說明了什麼?會是倒春寒嗎?農民朋友應該怎麼辦?幾句春雷諺語告訴大家!對於正月打雷的說法,在我們農村裡那可是有很多老話的,例如這句「正月雷打雪,二月雨不歇」,說的就是正月打雷的跡象表明在二月份雨水會不斷,而且降溫的影響是不利於農耕進行的。
  • 農村老人常說:「不怕七月的鬼,就怕端午節的水」,是什麼意思?
    農村老人常說:「不怕七月的鬼,就怕端午節的水」,是什麼意思呢?農村老人就如行走在鄉間的百科全書一樣,能說出各種各樣看似毫無科學依據,實際上蘊含無窮道理的民俗民語,比如農村老人常說:「不怕七月的鬼,就怕端午節的水」,是什麼意思呢?
  • 俗語「七月棗八月梨,九月柿子掛滿集」啥意思?農村老人才明白
    時間一晃,就進入到了農曆七月,這不但標誌著一年過去一大半了,而且秋收也就即將拉開序幕了。那您可知道在農村裡,這個時節什麼水果最好吃嗎?其實,在農村裡的很多的小孩應該都聽說過「七月棗、八月梨,九月柿子掛滿集」這樣一句俗語,您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 農村俗語:「不怕七月半的鬼,最怕五月端的水」是啥意思?
    農村俗語是千百年來勞動人民的生活經驗總結,和人生體驗的結晶,有許多俗語說得既形象生動,通俗易懂,還活潑有趣,合轍押韻。關於節氣和節日的農村俗語也不少,比如「清明曬死柳,一叉打一鬥」等等,說得還是挺有道理的。那麼,俗語:「不怕七月半的鬼,最怕五月端的水」是啥意思?又有什麼道理呢?
  • 今年處暑,後一天是「七月半」,農村流傳的這些知道嗎?有禁忌!
    處暑,「處」通「出」,就是炎熱離開的意思,是二十四節氣之中的第14個節氣,時間點為公曆8月23日,太陽到達黃經150°。處暑只是味著即將進入氣象意義的秋天,並非馬上就是那種秋風瑟瑟的季節,關於處暑的氣溫,請參考先輩人給我們流傳下的這些諺語:三伏適已過,驕陽化為霖。
  • 農村俗語:「七月中,臘月半,老人過的心膽顫」說的是啥意思呢?
    歡迎關注煙雨濃,帶你領略不一樣的農村風情,每天都有新的農村事物分享給你,感謝有你的陪伴。 農村俗語:「七月中,臘月半,老人過的心膽顫」是啥意思呢?有道理嗎?在農村紅白喜事最忙碌的季節,莫過於是臘月最為忙碌,今天張家娶媳婦,每天李家嫁閨女,除了婚禮忙碌之外,臘月也是喪事頻發的季節,在臘月期間很多老人都會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沒有熬過年底,這也是一種多發的現象,也被稱之為七月中,臘月半,閻王不請自己看,這句老話說的有沒有道理呢?
  • 農村老諺語:「七月十五響雷公,大雨滿到平天溝」,說的啥意思?
    農曆七月十五剛剛過去幾日,對於多數農村地區來說中元節都是祭祖的日子,所以我們老家人們又稱中元節為鬼節。中元節次日,小編恰好碰到了鄰居廖大爺,老廖一見我就打開了話匣子,笑道:「昨兒七月十五豔陽高照,今年秋天咱們的收成不會差啦!」
  • 農村諺語「驚蟄聞雷,穀米賤如泥」啥意思?如今還適用嗎
    大家好,歡迎關注「談談侃三農」文章,每天從不同角度分享農村和農民新鮮事,探討農村種植和養殖項目。如果想了解更多三農之事,請點擊上方兩字「關注」,謝謝!今天分享的主題:農村諺語「驚蟄聞雷,穀米賤如泥」啥意思?如今還適用嗎?
  • 農諺說,「六月立秋趕死牛,七月立秋慢悠悠」這是什麼意思
    農村中真的有很多稀奇古怪的事情,小編覺得最難懂的就是農村的諺語了,不好好揣摩,真的是看不太懂啊。今天我們就來了了解一下農村的諺語,「六月立秋趕死牛,七月立秋慢悠悠」。現在大暑季節已經過去了一半了,過不了多久就要立秋了,立秋了就代表了秋天的的到來,一般來說立秋的時間在八月上旬,看了今年的日曆,立秋在八月七號,但是農曆上立秋出現的時間差別很大,這也是區分立秋早晚得標準。
  • 七月十四殺鴨子,中元節吃什麼鴨子菜譜過七月半鬼節
    七月十四殺鴨子,中元節吃什麼鴨子菜譜過七月半鬼節又是七月半了,這個俗稱的鬼節七月半十四,豬豬只能在深圳做一隻加班狗,沒辦法,為了生活勞碌奔波。因為一直屌絲從未成就過,加班就加班吧,然鵝,微信朋友圈裡看著大家各種聚餐曬吃,形形色色不少...我的心呀,蹦蹦的...你家的鬼節吃什麼,七月半少不了大餐吧?明天就是中元節了,菜譜呢?
  • 農村老話「七月齊,八月空,九月十月滿冬冬」是指什麼意思?
    農村老話所說的「七月齊,八月空,九月十月滿冬冬」,指的是什麼意思?也許很多人都聽說過,雲南十八怪中有一怪叫:「三個蚊子一盤菜」。從這一怪中說明一個道理,雲南人有好吃蟲子的習慣。如果你是雲南人,或者是到過雲南的外省的朋友,蜂蛹這種美食應該都不陌生,甚至都嘗過蜂蛹的美味。我們這裡可以吃的蜂有很多種,但一些主要吃蛹,一些主要是吃蜜。象我們這裡常見的大黑蜂,葫蘆蜂,土夾子,草蜂,長腳杆蜂吃的都是蜂蛹。
  • 農村老人常說:七月半,鬼亂竄,有什麼事情要注意?
    在過一天,就是中元節了,我們都知道這是一個農村傳統的節日,在那一天,家家戶戶都會祭祀先人,一般來說這種日子農村的規矩一般都非常的多,要注意很多的東西,雖然說沒有什麼科學依據,但是我們還是要遵循老傳統,對先人要有敬畏之心。
  • 七月半很快到來,詳談農曆七月半該做些什麼
    七月乃吉祥月、孝親月,七月半是民間初秋慶賀豐收、酬謝大地的節日,有若干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該節是追懷先人的一種文化傳統節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盡孝。七月半民間又稱為鬼節一、七月半的忌禁進入七月中元節期間,半月內互相不請早安或不作常規的問候。
  • 農村俗語「不怕七月的鬼,就怕端午節的水」,啥意思?有道理嗎?
    在農村裡面,有一些關於古老的民間傳說,通過俗語的形式慢慢的流傳下來,即使到了今天,仍然發揮著不可估量的作用。我們經常聽到這樣一句俗語,叫做「不怕七月的鬼,就怕端午節的水」。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我們今天就來一起聊一聊,看看他到底是不是封建迷信,還是說事實是根據。
  • 俗語:最怕端午節的水,不怕七月半的鬼;啥意思,有根據嗎?
    俗語:最怕端午節的水,不怕七月半的鬼;啥意思,有根據嗎?文|海豐說歷史農村的俗語有不少和節氣,氣候有關,而莊稼和天氣可是息息相關,一旦天氣紊亂,對種植的作物可是會造成比較大的影響的。最怕端午節的水,不怕七月半的鬼: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七月半是我國的傳統鬼節,相傳陰氣極重,太陽落山之後最好不要在外面逗留,有可能生病或者發生一些不好的事情,而端午節的水是指在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前後的較大降水,這個時候下大雨以來會影響到端午節本身的賽龍舟活動,二來會對莊稼的生長造成影響,嚴重程度甚至大於七月半的鬼。
  • 農村老話:「七月半沒事別往河邊站」是什麼意思?中元節有啥講究?
    七月半是中元節的一個稱呼,因為這一天是七月十五,所以人們把它稱為七月半,不同的地區稱呼也有所不同,有著祭祖節、盂蘭盆節等多個稱呼。七月半,沒事別往河邊站,的說法是主要源於道教的文化內容傳播,既然有了鬼節的說法,人們自然會聯想到河邊的水鬼會在這一天抓取走在河邊的人作為替身,來達到轉世從新做人的目的。
  • 俗語「七月中,臘月半,閻王不請心也顫」,老祖宗的話,啥意思?
    這對於許多農村人而言,前往田間地頭的灌溉除草依舊刻不容緩。 現在正值農曆七月初六,明天就是傳統節日的七夕;這也被不少年輕人成為「情人節」,甚至商家也會以此作為噱頭來進行宣傳賣貨。但是七月份還有一個重要的節點,那就是「七月十五」,也被稱為七月半。在農村,有這樣一句關於「七月半」的俗語「七月中,臘月半,閻王不請心也顫」,老祖宗的話,啥意思?
  • 農村諺語:寒門生貴子,白屋出公卿是什麼意思?窮人家易出才子?
    學生其實是來自於農村的諺語:寒門生貴子,白屋出公卿。那麼這個諺語究竟是啥意思呢?是說窮人家容易出才子嗎?您聽小編來給您解釋解釋。那麼這農村的諺語:寒門生貴子,白屋出公卿。在咱們現在還有意義嗎?這千年流傳下來的諺語說的準呢,還是這人們現在的經驗所得準呢?窮人家真的容易出才子嗎?
  • 農村俗語「七月蜂,八月蛇,九月黃鱔惹不得」,什麼意思?
    一轉眼2019年已經過去了一半,現在就已經進入7月了,隨著各個學校陸續開始放暑假,農村也要逐漸熱鬧起來了,雖然夏天的太陽很大,可孩子們還是會趁著這幾個月在外面撒開了玩,大人們也要忙著下地幹活,所以農村的朋友都免不了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