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偉大的「牛津人」,基督作者劉易斯的信仰經歷

2020-12-20 日常錄

C.S.劉易斯的生平

C.S.劉易斯( Clive Staples Lewis;或譯路易斯,魯益師,魯易師等,1898-1963 ),英國20世紀著名的文學家,學者,最重要的基督教作者。

劉易斯生於北愛爾蘭一個有錢的清教徒律師之家,童年飽覽詩書,9歲時母親去世,被送往英格蘭的寄宿學校。劉易斯自13歲起著迷於北歐神話、希臘神話,這些對他後來的文學創作產生很大影響。為了準備牛津大學的入學考試,16歲起受學於私人輔導教師柯伯特黎克( William T.Kirkpatrick)達三年之久。在柯伯特黎克那裡,他學了希臘與拉丁文。柯伯特黎克崇尚叔本華哲學,尤其偏好理性思辨,這影響了後來劉易斯的文風:取譬精妙、析理透闢。柯伯特黎克還是一個無神論者,此時期的劉易斯在信仰上也受其影響。

1916年劉易斯考入牛津大學大學學院,1917年4月應徵入伍,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戰爭中被炸彈誤傷回國,次年1月入學牛津。劉易斯在軍隊的同室摩爾不幸戰死,劉易斯奉養其母直到1951年她去世。

1919年起,劉易斯在牛津大學度過了35年。劉易斯一直沒有獲得牛津教授的教席,只得到助教或研究員之類的職位。但劉易斯非常喜愛他在牛津的生活。1954至1963年劉易斯任劍橋大學中世紀及文藝復興文學教授。1956年58歲時同離過婚的美國婦女海倫結婚。卒於1963年11月22日。

因其在文學和學術方面的巨大成就及其對牛津大學的熱愛,劉易斯被譽為「最偉大的牛津人」。

二、C.S.劉易斯的信仰經歷

劉易斯的信仰經歷了曲折的過程。自13歲迷上了北歐、希臘神話以後,他曾經擱置了童年的基督信仰,而他的私人輔導教師柯伯特黎克的無神論思想也對他產生了很大影響。 1914年劉易斯雖然接受了教會的堅信禮,但他承認這是為取悅於他父親而作的,自己卻一直在信仰中掙扎。

由於早年的經歷,他並不真的信仰上帝。到牛津大學後,有兩個人影響了劉易斯的信仰生命:英國文學教授、基督徒柯格希爾和也是基督徒的託爾金。當時他在牛津大學附近的一個咖啡館參加了一個文學社團「淡墨會」( 1933- 1949 ),在那裡與在牛津大學教授英國文學的N.柯格希爾以及語言學教授、《魔戒》作者託爾金( J.R.R. Tolkien)結識,建立友誼。在這兩位朋友的影響下,劉易斯「痛改前非,承認上帝是上帝。我跪下,我禱告,那晚,我很可能是全英國最喪氣也最不情願但卻回頭了的浪子。

1.兩條戰線

劉易斯一生以三個名銜著稱:學者,奇幻文學作家,基督教演說家、作家。作為牛津大學以及後來的劍橋大學研究員和教授,他是一位文學研究學者。但是他最出名並為世人稱道的工作成果卻是文學寫作。與他的時代、教養、特長和天賦相結合,他的文學寫作主要在兩條戰線上展開。

第一條是對民眾的基督教傳播,最典型的是面對戰時英國民眾的BBC演講。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隨著歐洲大陸各國被希特勒德國佔領,英國成為反法西斯最後的堡壘,但也因此而成為民眾心理壓力最大的國家。德國對倫敦的經常性空襲以及大陸戰況的消息令民眾感到壓抑。劉易斯選擇了以他出眾的想像力和思辨能力,利用英國廣播公司BBC定期向英國聽眾傳播基督的真理。在每次約10分鐘的節目裡,劉易斯針對一一個理論選題深入淺出地講解,使用了分析、比喻、情節推演的方法,達到很好的效果。這些專題並不直接針對反法西斯戰爭,而是宣講純粹的基督理論,但正因如此,它們撫慰人心,加強了人們不屈不撓為自由而戰的內心力量。這些節目最後結集出版,成為劉易斯這方面最著名的一部著作《返璞歸真一純粹的基督教》。

第二條戰線是兒童文學。這方面最著名的作品是《納尼亞傳奇》。這是一部我們要重點閱讀的系列小說。在這部小說中,劉易斯用類似童話的方法講述了基督的故事,以小孩能夠接受的方式展示基督的魅力,為20世紀的奇幻文學增添了濃重的一筆。

相關焦點

  • 大學生基督信仰調查
    周立不否認自己的信仰帶有某種需要,「我並不認為自己虔誠,至今還沒經受洗禮。」說起大三最難的那門專業課,周立把沒有掛科的理由歸結為向上帝禱告的緣故。  在大學生信仰基督原因中,調查結果顯示有9.7%的大學生基督徒選擇「希望上帝實現自己的願望」。 參與調查的學生孫鶴齡說,在書面調查中,大多數學生會選擇「追求精神價值去信仰基督」,而實際生活中有很多學生帶有功利性需求。
  • 基督信仰中國化的聖經基礎
    「基督教中國化」是近日叫得最響的口號,但在教會的一些牧者、長執及信徒中間仍有不少疑慮,甚至引起教會及社會分裂的意見。因為對不少信徒來說,中國化目的是否將基督信仰核心扭曲、改變信仰、教義甚至修改聖經?但是對於社會中的非信徒大眾來說,亦有人以為中國化的目的,是否使中國人更容易接受基督教信仰?是否幫助基督教的傳播?
  • 內容與形式:效法基督的信仰根基
    按照聖經字面的形式的解讀與按照聖經精義的內容的解讀,表達了效法基督的兩種彼此有別的最基本的形式,是效法耶穌基督時產生的教派撕裂,分析產生這種分裂的原因對於解經乃至重新認知基督信仰具有不可或缺的意義。基於此,本文擬就形式與內容的關係,作一個力所能及的分析。在本文中,解經、釋經、詮釋等概念視為同一含義。
  • 基督信仰的現代理由及其對於更新中國文化的意義
    聖經中有許多預言,應驗了的例子最著名的是舊約多處對耶穌降世救人的預言,巴比倫國覆滅的預言(《以賽亞書》11章和13章以及《耶利米書》50章和51章)和以色列三次被擄的預言(埃及、巴比倫、羅馬)的預言。聖經不是出自一個人的作品,而是跨越千百年,作者數十位,這樣的一部書如何能夠保持自身思想線索的前後一致以及與未來歷史事實的一致呢?
  • 宗教這麼多,為什麼選擇基督信仰?
    罪惡的問題對於沒有信仰的人本身就是一個難題。除聖經以外,沒有人可以給出合理的答案,在不信者的面前,沒有人會承認自己有罪,因為內心沒有醒悟意識。解決罪的問題在人看來是難的,在罪惡面前除了懲罰、嚴厲對待還會有什麼辦法可以應對?有許多人想要脫離罪以及罪惡的世界開始尋找一些所謂的正統教派,以此帶來安全感和消除罪惡感,或許很多人都在掙扎,在背負罪惡的痛苦裡徘徊。
  • 衛道士:到如今,不可將基督信仰妥協到民間信仰一般
    作者特地寫書呼籲所有的信徒,應當起來為那純正的信仰真道竭力的爭辯。這些異端假師傅都教導什麼呢?根據上下文,他們的教導主要有以下兩點:(1)不承認神的救恩,反以此作為放縱情慾的機會。是在恩典中的放縱。其背景是一種二元對立的思想。當時的人認為,肉體是低級的,而精神則是高級的。
  • 聖誕講章:基督偉大的降生
    因為聖誕節是耶穌的降生,而這是一次偉大的降生。一 、身份的偉大提前2:5因為只有一位 神;在 神和人中間,只有一位中保,乃是降世為人的基督耶穌。耶穌基督和基督耶穌有什麼區別?腓2:6 他本有 神的形像,不以自己與 神同等為強奪的,2:7 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像,成為人的樣式主角是基督,是神的兒子,是神自己。二、目的的偉大提前1:15「基督耶穌降世,為要拯救罪人。」這話是可信的,是十分可佩服的。
  • 偉大科學家牛頓的基督信仰丨他花在神學上的時間遠多於花在科學上的時間
    在2005年,英國皇家學會進行了一場「誰是科學史上最有影響力的人」的民意調查,在被調查的皇家學會院士和網民投票中,牛頓被認為比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更具影響力。今天, 全世界的許多科學家都應用他所發現的定理、定律和研究成果來思索和探索上帝創造的這個世界, 但是我們知道他的基督信仰嗎?
  • 有著偉大信仰的偉大的人民並不需要基督教文化
    難道不是世界上最懸殊的貧富差距才導致了美國社會治理的亂象嗎?又有人指出,因為基督教認為人永遠是上帝的僕人,人的權力永遠不能超越上帝。因此,這從思想深處限制了人的私慾的膨脹。這就使再大的官,也要對老百姓笑臉相迎;再有名的人,也不敢在公眾面前肆意妄為;再偉大的人也要檢點自己的行為,不得作有違上帝意志的事情。
  • 電影《沉默》描述當年日本逼迫基督徒歷史:被評為2016年基督信仰...
    日本著名作家、日本信仰文學的先驅遠藤周作的《沉默》被譽為「代表日本20世紀文學高峰」,電影也被選為2016美國電影學會十佳電影。該片已於12月23日登錄北美院線,國內院線暫未定檔,可能要等到明年2月,中國觀眾可以屆時觀看。該片由好萊塢著名導演馬丁·斯科塞斯指導, 他早在20多年前就開始籌備,但整個過程經歷重重困難。
  • 耶穌基督寶血的十字架
    主耶穌只活了33年,但有誰敢說我做的工作比他更偉大呢?(詩90:12)2、耶穌基督的死成為很深的憾,是悲痛的   分享:耶穌基督的死從歷史現實來看,就是死刑犯被處決了,是明明發生的真實的歷史案例。但耶穌基督的死不是簡單的死,對於信仰中的你我,耶穌基督的死是代贖,將人從罪惡中拯救出來,尤其對於信仰中的我們,這要進入我們的血液、骨髓、細胞。對於相信耶穌基督的人,耶穌是名字,是拯救,基督是頭銜,是受膏者。每一次念耶穌基督四個字,都是我們信仰的告白。猶太人日夜盼望的王來了,但為什麼失敗了呢?
  • 【新生命課程】(王恩)第一講、我的信仰歷程(請見作者信仰歷程,第二講、為什麼需要信耶穌,第三講、什麼是信耶穌?
    【新生命課程】(王恩)第一講、我的信仰歷程(請見作者信仰歷程,第二講、為什麼需要信耶穌,第三講、什麼是信耶穌?
  • 聖誕教堂是基督教信仰中最神聖的地方,也是耶穌基督的誕生地!
    令人驚嘆的修剪整齊的花園不僅是巴哈伊宗教社區的中心,同時也是行政中心,它擁有巴哈教信仰奠基人的墳墓,米爾扎·阿里·穆罕默德。Bahai神殿和花園是海法的主要旅遊景點之一,受到巴哈教信仰以及世界各地不同信仰的啟發。海法的黃金圓頂體現了這一觀點,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米爾扎·阿里·穆罕默德在十九世紀因為宣稱他是通往上帝的門戶而從波斯流亡; 他被稱為巴布。
  • 趙曉: 有基督的文明與無基督的文明
    通讀傅峻《西方文明的歷程》一書,帶給我們的最重大啟示就是:人類的文明,其實可以簡要地分為兩種:有基督的文明與無基督的文明。 與此同時,一個關鍵問題當然就是:你認可並選擇何種文明? 限於篇幅,我只對「有基督的文明與無基督的文明」這個總結性主題陳述三點。
  • 偉大科學家的信仰(2):史託克、高斯和赫希爾
    他幾乎要惶惑地終身流浪在諸神的殿宇中了,直到有一天發現:「聖經上所說的救贖像是一把鑰匙,開了自我禁錮的心門,猶如射進黑夜中的第一道光芒,使我心不再需要痛苦的掙扎,從今以後,耶穌基督在哪裡,我就在那裡。」他也經歷過一段長時間的信仰危機。他出生在牧師家庭中,人們對他的要求比別的孩子高。似乎牧師的孩子天生就該聽話懂事。
  • 基督徒,信仰路上的這五個階段,你是哪一個?
    對於基督教信仰而言,其核心自然是拿撒勒人耶穌。我們探討信仰最可靠的方法,除了完全真實可靠的歷史角度——就是那些令無數人相信、依靠,進而敬拜的歷史證據之外,我們還需要去觀察那可見的極致良善。耶穌是誰?曾經是誰?如今又是誰?耶穌傳道三年後,即將離開時還在問:「你們說我是誰?」有無數人這麼問過?這並不是一個無聊的問題。
  • 德魯克:信仰要經歷絕望
    德魯克的信仰告白 德魯克1909年出生於匈牙利的猶太人,從小隨家裡是形式上的路德宗信徒,直到30-40歲時,在絕望時真正轉向基督,把信仰與其管理理論結合,創造了管理學的革命並祝福了無數企業。 早在半個世紀之前他就從社會、信仰和人性的視角來看待組織和管理。
  • 「水知道答案」能作為基督信仰的依據?那麼異教呢?!
    小護衛只想借本文告訴大家:即使江本勝的實驗是真的,「水知道答案」也不能證明基督信仰有什麼過人之處!為什麼?因為在江本勝的實驗中,異教和異教的音樂、經書,也能讓水產生美麗的結晶。小護衛倒要問問那些把「水知道答案」信以為真,認為它能作為基督信仰依據的人:難不成在你眼中,「水知道答案」同樣能夠證明佛教,佛教音樂,佛教經書的真實性?表明他們是積極的正能量?難道在你眼中,佛教和基督信仰沒有本質上的區別?
  • 基督新教應該向天主教學習什麼?
    作者:放火的神父 一次,與一位牧師談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