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劉易斯的生平
C.S.劉易斯( Clive Staples Lewis;或譯路易斯,魯益師,魯易師等,1898-1963 ),英國20世紀著名的文學家,學者,最重要的基督教作者。
劉易斯生於北愛爾蘭一個有錢的清教徒律師之家,童年飽覽詩書,9歲時母親去世,被送往英格蘭的寄宿學校。劉易斯自13歲起著迷於北歐神話、希臘神話,這些對他後來的文學創作產生很大影響。為了準備牛津大學的入學考試,16歲起受學於私人輔導教師柯伯特黎克( William T.Kirkpatrick)達三年之久。在柯伯特黎克那裡,他學了希臘與拉丁文。柯伯特黎克崇尚叔本華哲學,尤其偏好理性思辨,這影響了後來劉易斯的文風:取譬精妙、析理透闢。柯伯特黎克還是一個無神論者,此時期的劉易斯在信仰上也受其影響。
1916年劉易斯考入牛津大學大學學院,1917年4月應徵入伍,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戰爭中被炸彈誤傷回國,次年1月入學牛津。劉易斯在軍隊的同室摩爾不幸戰死,劉易斯奉養其母直到1951年她去世。
1919年起,劉易斯在牛津大學度過了35年。劉易斯一直沒有獲得牛津教授的教席,只得到助教或研究員之類的職位。但劉易斯非常喜愛他在牛津的生活。1954至1963年劉易斯任劍橋大學中世紀及文藝復興文學教授。1956年58歲時同離過婚的美國婦女海倫結婚。卒於1963年11月22日。
因其在文學和學術方面的巨大成就及其對牛津大學的熱愛,劉易斯被譽為「最偉大的牛津人」。
二、C.S.劉易斯的信仰經歷
劉易斯的信仰經歷了曲折的過程。自13歲迷上了北歐、希臘神話以後,他曾經擱置了童年的基督信仰,而他的私人輔導教師柯伯特黎克的無神論思想也對他產生了很大影響。 1914年劉易斯雖然接受了教會的堅信禮,但他承認這是為取悅於他父親而作的,自己卻一直在信仰中掙扎。
由於早年的經歷,他並不真的信仰上帝。到牛津大學後,有兩個人影響了劉易斯的信仰生命:英國文學教授、基督徒柯格希爾和也是基督徒的託爾金。當時他在牛津大學附近的一個咖啡館參加了一個文學社團「淡墨會」( 1933- 1949 ),在那裡與在牛津大學教授英國文學的N.柯格希爾以及語言學教授、《魔戒》作者託爾金( J.R.R. Tolkien)結識,建立友誼。在這兩位朋友的影響下,劉易斯「痛改前非,承認上帝是上帝。我跪下,我禱告,那晚,我很可能是全英國最喪氣也最不情願但卻回頭了的浪子。
1.兩條戰線
劉易斯一生以三個名銜著稱:學者,奇幻文學作家,基督教演說家、作家。作為牛津大學以及後來的劍橋大學研究員和教授,他是一位文學研究學者。但是他最出名並為世人稱道的工作成果卻是文學寫作。與他的時代、教養、特長和天賦相結合,他的文學寫作主要在兩條戰線上展開。
第一條是對民眾的基督教傳播,最典型的是面對戰時英國民眾的BBC演講。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隨著歐洲大陸各國被希特勒德國佔領,英國成為反法西斯最後的堡壘,但也因此而成為民眾心理壓力最大的國家。德國對倫敦的經常性空襲以及大陸戰況的消息令民眾感到壓抑。劉易斯選擇了以他出眾的想像力和思辨能力,利用英國廣播公司BBC定期向英國聽眾傳播基督的真理。在每次約10分鐘的節目裡,劉易斯針對一一個理論選題深入淺出地講解,使用了分析、比喻、情節推演的方法,達到很好的效果。這些專題並不直接針對反法西斯戰爭,而是宣講純粹的基督理論,但正因如此,它們撫慰人心,加強了人們不屈不撓為自由而戰的內心力量。這些節目最後結集出版,成為劉易斯這方面最著名的一部著作《返璞歸真一純粹的基督教》。
第二條戰線是兒童文學。這方面最著名的作品是《納尼亞傳奇》。這是一部我們要重點閱讀的系列小說。在這部小說中,劉易斯用類似童話的方法講述了基督的故事,以小孩能夠接受的方式展示基督的魅力,為20世紀的奇幻文學增添了濃重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