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新教應該向天主教學習什麼?

2021-02-13 去方濟各的空間看看

作者:放火的神父

一次,與一位牧師談話。我稱讚基督新教傳播得很快,讓我們天主教感到很慚愧。可是他卻連連搖頭,說:「我們的麻煩正是傳播得太快了,人越多,派別越多。因為每個人都可以拉一幫人,另立山頭。一開始我們只有十幾人的時候,靈性生命成長很快,也很團結。但後來請了兩位傳道人過來幫忙,結果,人是發展了,卻也分成了好幾個派別,搞得四分五裂,把人都拉散了。對教外人而言,無疑是個惡表,增加了傳揚福音的難度。」

雖然,基督新教的傳播速度比起我們天主教快得多,發展的人數也著實令我們汗顏,但這些現象並不是事實的全部。我們當然不是因為他們有矛盾或弱點而慶幸自喜,正如聖保祿宗徒說的:「那有什麼妨礙呢?無論如何,或是假意,或是誠心,終究是宣傳了基督。為此,如今我喜歡,將來我仍然要喜歡。」(斐理伯書1:18 聖經1829頁)只是我想把事實的真相剖析開來,以便我們取長補短,與所有主內的同道人更有效地傳揚這偉大的福音。

一、權威的必要:

天主教金字塔式的管理結構形成一座穩固的信仰建築。雖然梵二後的神學家更喜歡用「同心圓」來形容教會的管理結構,但有些人覺得這不過是金字塔結構的俯瞰。一些人相當反感教會的「集權制」:無論禮儀或倫理生活、解經或神學,都要服從教會最高權威的指示。這種對自由的限制似乎是制約教會發展的原因,而基督新教傳道最速度的原因是自由。

基督新教的每位信徒都可以自由的、用各種方法去宣講自己理解的信仰。不像我們天主教,一位平信徒想要傳教,首先會受到神職人員的監督與限制(也可以理解為指導的另一面)。甚至解經、聚會、小型的基督徒基層團體(基基團)也是隸屬於教會權威的領導之下。這似乎會極大程度地限制教會的發展。

權威與自由似乎是對立的。而實質上,卻恰恰相反。因為基督新教致命穴卻也正是過於自由:解經的自由、舉行禮儀的自由、確立信仰準則的自由。雖然聖經唯一是達成共識了,但解釋聖經的標準卻差之千裡。這也造成了基督新教內派別林立的現象。據統計,在2000年時,美國的基督新教已經達到兩三萬個教派。其中不免異端叢生,甚至變成邪教的。

一個沒有從天主而來的權威統一起來的教會,無異於在沙土上的房屋,越高越容易坍塌。所以把信仰建築於磐石上是必須的!主耶穌回答聖伯多祿說:「你是伯多祿(磐石),在這磐石上,我要建立我的教會,陰間的門決不能戰勝她。我要將天國的鑰匙交給你:凡你在地上所束縛的,在天上也要被束縛;凡你在地上所釋放的,在天上也要被釋放。」(瑪竇福音16:18-19 聖經1532頁)

對我們天主教而言,這磐石就是基督,及祂委以重任的聖伯多祿及其繼位者。而基督新教「因信稱義、聖經唯一」的主張,無疑是把每個信徒都立為權威。只要傳道員口才了得,自然可以打著聖經的旗號聚集一些追隨者,並自封為教主。分裂與走火入魔的結果比傳教慢而有序要嚴重得多。一位牧師朋友嘆息說:「如果我們也有天主教那樣一位絕對權威(教宗)就好了!如果那樣的話,就不會在教義、教派上形成現在這麼多的分裂了。」

二、制度的規範:

有句西方的基督新教名言說:「有多少個人就有多少種信仰。」因為每個人對信仰的理解不同,聖經雖然只有一本,可是有多少人就可能有多少種理解。如果沒有一定的制度與規範,人類不可能建立任何秩序。你不可能把一堆建築材料隨便堆在一起就說它是座大樓。對於真正的羊群而言,牧人與圍欄都是不可缺少的。

其實當年馬丁路德在進行宗教改革後不久,就發現事實上並不能用「聖經唯一」來保持信仰的純正性與統一性。對於脆弱而有罪的人性而言,制度還是很必要的。聖經中的長老、監督、執事仍有保留的必要,基督也需要藉著在世的代表——神職人員來維持教會的秩序。正如頭需要肢體來完成工作一樣,基督也需要教會形成一個真正的「基督妙身」來完成救世工程。

我曾聽到過許多人抱怨天主教的規定過於繁瑣:無論是信仰真理、倫理生活、聖事禮儀、堂區管理都有非常詳細的制度。而一部《天主教法典》居然有1752條,可謂包羅萬象。曾有一位牧師向我討要過《天主教法典》,因為他所在的教會發生了嚴重的分裂,關於教會的奉獻與管理方面實在缺乏一套可以作為依據的制度來正規化。我也問過一些牧師如何看待天主教的制度,結果我發現有些意見是相同的:天主教雖然傳得很慢,但有一點是基督新教所羨慕的,就是只要有人領了天主教的洗禮,就算基本上不進教堂,可至死也不會輕易改信別的宗教。而基督新教雖然領洗的人數令天主教望塵莫及,但流失的速度與數量實在也很驚人。因為天主教的團體歸宿感很強,這要歸功於完備的制度。

如果把基督新教與天主教比作部隊的話,基督新教就好比步兵:機動性很強、行動靈活、便於利用地形迅速發展攻勢。可是要想守住陣地,或遇到強烈的炮火,就顯得比較脆弱了。而天主教有如坦克,行進不如步兵靈活,相對笨重緩慢,可是抵抗攻擊的能力很強,進一步是一步。所以基督新教可以採用各自的遊擊戰術,迅速發展其教會的陣地。可是抵抗異端、邪教的能力就不如天主教更強。從目前傳教形勢來看:天主教似乎更善於守,而基督新教則善於攻。我們缺乏基督新教的傳教熱誠,而基督新教缺乏天主教的規範制度。

三、禮儀的神聖:

有許多人把教會傳教緩慢的另一個原因歸過於禮儀的繁瑣:繁多的禮儀規定、繁多的瞻禮、慶日、紀念日、節日、冗長的四旬期禮儀與種種聖事禮節……我個人也以為:天主教會的確把過多的精力與時間花費在了禮儀之上,而忽略了這些禮儀指向的目標。教會的禮儀本來是為更好地說明、註解信仰的內容與本質,就像我們常常用講寓言故事的形式來說明某種真理一樣。只可惜,如果這個故事講得太長、太長了,反而讓人搞不清你到底想講什麼。與一些司鐸弟兄談及此事時,皆有同感。是不是說我們應該向基督新教那樣把禮儀越簡化、越平民化越好呢?

一些基督新教朋友的觀點恰恰相反:其實相當一些基督新教的教派一直在學習天主教的禮儀(彌撒)。當鄉村牧師穿著西裝革履或便服主持聖餐時,簡直覺得像是一種過於隨意的宴會。後來,許多地方仿效了天主教的全套禮儀,制定了各種禮服、禮儀的次序。特別是聖公會,連他們的一些牧師也說:「就差一點點,我們就成為天主教了。」

我可以大言不慚地說:其實沒有一個宗教比我們天主教的禮儀更為莊嚴神聖。當管風琴奏出的音樂與歌詠團的歌聲,在羅馬式或歌特式的教堂穹蒼裡迴蕩時,相信任何一個人都會受到心靈深處的震撼。我不止一次聽到過有教外的朋友說過類似的話:「當我進入寧靜的教堂裡,當神聖的歌曲繚繞在靈魂上方時,眼淚居然沒有理由地掉了下來……」或者,我們應該重新審視的,是自己如何去做這些禮儀。或者,許多地方教會缺乏的,其實是禮儀的靈魂。

四、獨身的優勢:

「我願你們無所掛慮:沒有妻子的,所掛慮的是主的事,想怎樣悅樂主;娶了妻子的,所掛慮的是世俗的事,想怎樣悅樂妻子:這樣他的心就分散了。」(格林多前書7:32-33 聖經1776頁)相當一些人將天主教會發展相對緩慢的原因之一,歸過於神職人員的獨身制度。我並不這樣認為,因為有史為證:無論是教會初期還是中古世紀,為保存信仰、傳揚福音貢獻最大的,正是那些真正獻身的隱修士、主教或神父。難道偉大的教父、聖師、傳教士中有拖兒帶女的嗎?

雖然獨身並不是基督的命令,但確實是全然奉獻的標誌。固然獨身的挑戰越來越嚴峻,但並非獨身本身拖慢了福傳的腳步。因為獨身制度是在教會發展的歷史中被提純出來的。基督新教早已發現了獨身的優勢。據我所知:在他們的傳道人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全然奉獻的。但在全然奉獻時,他們才發現最大的困難卻正是自己的家庭。在離家傳道中,兩者之間的取捨常常使傳道人感到極其苦惱。

反省:在我對比基督新教、分析天主教會福傳緩慢的原因時,我發現真正核心的問題其實只有一個:缺乏聖德。不客氣地說:自神職界到平信徒都缺乏聖德——信、望、愛。而缺乏聖德的原因是因為平信徒對神職界太「尊重」了!而我們的教友也太依賴、太寵愛神職界了!所以神職人員的「飯碗」就太「鐵」了。

在某些教會的一些主教府裡,主教或神父差不多每次彌撒結束後都會有教友請吃,這當然是一種尊敬。可是如果被邀請的神職人員一周就有那麼多次去吃請的話,會不會影響到自己的福傳工作與聖德呢?大家尊重神職人員的原因當然沒有錯,可是,我們的神職界正因為那麼衣食無憂、養尊處優地活著,所以獨身的精神才正在死於安樂!

我並無意挑起平信徒與神職人員之間的相互指責,只是想喚醒大家:我們都醒醒吧!捫心自問:我有沒有在教會中做好我的小角色?是不是一個言行一致的基督徒?還有沒有信、望、愛三德?及使徒當有的聖德?


2014年8月15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韓國大田世界盃體育場主持聖母升天節彌撒,帶領基督徒共同祈禱!

溫馨提醒:

為了讓更多的網友(特別是教外的朋友)能看到這篇圖文,而能點擊進入空間,看看空間裡豐富多彩的信仰內容,而能使他/她們信從福音、悔改更新、彼此相愛、共融合一、靈魂得救、生活蒙福。在此謝謝每一位分享、轉發或複製連結的弟兄/姐妹,因你順從聖神、幫助耶穌、與主同工,願上主天主祝福你和你的家庭。阿們!

相關焦點

  • 基督新教應該向天主教學習什麼
    雖然,基督新教的傳播速度比起我們天主教快得多,發展的人數也著實令我們汗顏,但這些現象並不是事實的全部。我們當然不是因為他們有矛盾或弱點而慶幸自喜,正如保祿宗徒說的:「那有什麼妨礙呢?無論如何,或是假意,或是誠心,終究是宣傳了基督。為此,如今我喜歡,將來我仍然要喜歡。」
  • 天主教和基督新教的區別(完整版)
    成義,天主教和基督新教的分歧有很多方面,但根本上都是從成義這裡衍生出來的。詳細區別:天主教與基督新教有共同點及相異點。願眾人都合而為一,願他們在我們內合而為一,如同你在我內,我在你內,使他們完全合一」( 若17:21-23) 有些基督新教人,因對天主教了解不夠,看天主教恭敬聖母。遂產生誤解,當人問起基督教與天主教有什麼不同時,他們便答覆說:「基督教拜上帝、拜基督,天主教拜瑪利亞,天主教是瑪利亞教。」這種誤解答覆,引起一些教外人的相信,也引起更多教外人的質疑,遂向天主教提出此問題,尋求解答。
  • 天主教、東正教、基督新教傻傻分不清?
    世界基督徒人口百分比(2014年皮尤研究中心的資料)▼基督宗教屬於世界上三大宗教之一,也是全球擁有信徒最多的超級宗教。「基督」一詞含義是「救世主」,指的就是耶穌。基督宗教分布廣泛,有著眾多的派別。主要分三大教派:天主教、東正教和新教(中國將新教直接譯為基督教)。其中,新教因反抗天主教而產生,兩者差別巨大。
  • 天主教和基督新教的區別(最完整版,請耐心閱讀)
    成義,天主教和基督新教的分歧有很多方面,但根本上都是從成義這裡衍生出來的。詳細區別:天主教與基督新教有共同點及相異點。願眾人都合而為一,願他們在我們內合而為一,如同你在我內,我在你內,使他們完全合一」( 若17:21-23) 有些基督新教人,因對天主教了解不夠,看天主教恭敬聖母。遂產生誤解,當人問起基督教與天主教有什麼不同時,他們便答覆說:「基督教拜上帝、拜基督,天主教拜瑪利亞,天主教是瑪利亞教。」這種誤解答覆,引起一些教外人的相信,也引起更多教外人的質疑,遂向天主教提出此問題,尋求解答。
  • 【百日探索】第一一六課 天主教與基督新教的區別
    在今天的節目當中,我要和諸位聽眾朋友的分享是談到宗教改革,就不能不問到一個問題,那就是天主教和基督新教到底有什麼差別?這點是非常重要的。哪怕是天主教教友,多年受過洗的教友,對這個問題也了解不多,當教外人問到這個問題的時候,常常是啞口無言。所以今天就借著這個短短的時間,做一個簡單的介紹。
  • 東正教、天主教和基督新教到底是怎麼來的?
    基督教其實是對信奉耶穌基督為救世主的所有教派的統稱。公元1世紀,基督教誕生於羅馬帝國統治下巴勒斯坦地區的猶太人中,最初被認為是猶太教的一個分支,信徒基本為猶太人,但由於教義和禮儀等方面與猶太教的不同,逐漸從猶太教中分離出去,形成基督教。基督就是彌賽亞,即救世主,也是耶穌的尊稱。
  • 基督新教
  • 天主教/東正教/新教究竟啥區別
    引子基督宗教是天主教、新教和東正教的統稱。1054年,基督宗教發生第一次大分裂,正式分為天主教和東正教。新教教堂裡立的十字架上沒有耶穌基督被釘的受苦難的像;教徒祈禱時也不在胸前劃十字。新教教堂內外的裝飾是最簡潔、最樸素的,雕塑和壁畫一般都沒有。當然,聖公會除外。聖公會在很多方面都是接近天主教的,特別是其中的上層教派——「高教會派」。除了聖公會高教會派外,其它新教各派都沒有修道院和修會制度。
  • 概念史視野中的晚清天主教與新教
    「天主教」之辨:涵義的轉換明末天主教傳教士來華之後,對於選擇什麼中文詞語來對譯基督宗教的Deus這一概念,曾有多種意見,無論在耶穌會內部,還是在耶穌會與其他天主教修會之間,都有激烈的爭論。
  • 天主教和新教
    陳紹光  對這些進不了天國的新教徒,你有些什麼猜想?高神父  以下是個人猜想,不代表天主教。第一種猜想。那些在世沒有全部相信耶穌的話的新教徒,天主將讓他們到一個過渡地方,在那裡由天使帶領他們重新學習聖經。天使將向他們詳細講解耶穌所講的全部話,特別是耶穌在建立天主教委任彼得作教會磐石,把教會管理權和天國鑰匙交給他時所講的話。
  • 猶太教和基督教有什麼區別?天主教、東正教、新教你能分得清嗎?
    那麼猶太教和基督教到底有什麼區別?天主教、東正教,新教和它們又是什麼關係?天主教、東正教,新教之間又有什麼區別呢?簡單說,公元前的猶太人都是信奉猶太教的,在耶穌基督誕生之後,基督教才從猶太教中分離出來。之後,基督教傳到西方,因為對《聖經》的不同理解,逐漸發展出三個較大的基督教派:即天主教、東正教和基督新教。
  • 天主教與基督新教《聖經》的不同
    亞歷山大裡亞城(即亞歷山大城)位於埃及,城中人士多操希臘語,很少人懂希伯來語,此城的猶太人在耶路撒冷有他們自己的會堂(宗/使6:9),他們在此會堂應該是誦讀70賢士譯本,住在巴力斯坦的猶太人亦沒反對他們用此譯本,可見在耶穌時代,巴力斯坦的猶太人並沒排斥70賢士譯本(這一點也反映出舊約書目在當時可能還未完全定型)。c.
  • 路德宗正統的勝利,標誌著基督新教的誕生
    那麼,這一新的宗派的建立,對德國來說、對宗教來說意味著什麼呢?一起來看看吧!菲利普派與路德宗嚴格派在籤署《協和信條》之前爆發了爭論,然而,下一代路德宗神學家卻開始調和路德與梅蘭希頓兩個人的教導。這種調和精神在《協和信條》和它的主要起草者馬丁·開姆尼茨那裡就已經顯而易見,他在神學上接受了路德宗嚴格派的許多命題,但是,他的神學方法卻接近於梅蘭希頓的方法。
  • 天主教、東正教、新教,這些基督教教派到底有什麼差別?
    但是基督教內部其實也是教派臨立,在現代社會至少還可以被分成新教、天主教、東正教以及東方正教會等幾個大類,而這些教派的形成,其實也跟基督教歷史上幾次大分裂密切相關,那麼當時是什麼導致了這些教派的分裂?他們之間最大的不同點又是什麼呢?
  • 從基督新教到基督正教,我經歷了什麼?
    我2015年在中國大陸信仰基督教新教,隨即進入市兩會舉辦的神學培訓班,讀了2年,2017年考入了位於鄭州市管城區的河南神學院專科學院,原計劃學習三年,卻在2019年6月份退學,離開了這所新教神學院,隨後,於2019年10月20日在中國香港加入正教會(東正教),從一個新教徒轉變為一個正教徒。至於我為什麼會作出這一看似不顧一切的選擇?還要從我信仰的起始說起。
  • 英美新教國家為何比天主教國家強大
    但更深一點的原因是,英國是加爾文新教國家,他們接受了改革後的新教商業倫理,不受羅馬教廷的威權約束,後來又把新教帶到他們的殖民地;而西班牙與葡萄牙是天主教國家,他們沒有接受新教改革,繼續按照羅馬教廷規制的等級秩序組織社會與經濟,就這樣,他們的拉美殖民地也繼承了天主教傳統。新教國家和天主教國家怎麼差別這麼大呢?
  • 基督教、天主教、猶太教、伊斯蘭教的淵源、區別與衝突(四)
    三、天主教、東正教、基督教(即指基督新教)的主要聯繫和區別 天主教是基督宗教的一個分支
  • 韓國因神秘教會疫情擴散 基督宗教何以在韓紮根?
    一、 現代韓國建立以前:基督宗教與民族主義相伴相隨韓國基督宗教一直自詡是「由韓國人自己引入的宗教」,某種意義上確實如此。1784年天主教最早進入韓國,是通過在中國信奉了天主教的朝鮮人李承燻回到朝鮮半島後開始生根發芽。李承燻父親為李氏朝鮮王朝派遣往清朝的使臣,李在隨父居住北京期間領洗進教,回到朝鮮半島後就開始向當地人傳播天主教。
  • 世界天主教國家一覽,值得一看!
    波蘭 波蘭是中歐國家,波蘭95%的人口信奉天主教,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就是波蘭人。其餘的5%人口屬於東正教或基督新教。德國人34.2%信仰天主教,34.5%信仰基督新教。 美洲 北美的墨西哥、古巴、瓜地馬拉、宏都拉斯、貝里斯、薩爾瓦多、多米尼加、蘇利南、哥斯大黎加等,南美的阿根廷、智利、秘魯、哥倫比亞、烏拉圭、巴拉圭等國都是虔誠的天主教國家,整個南美洲幾乎完全是天主教的世界。
  • 基督教會的分裂:從此天主教和新教同時存在的歐洲國家中
    這個教會,隨著時間的發展變得越來越世俗化;很多教會頭領越來越關注金錢、奢侈和權勢,而不再是耶穌基督的學說和人的靈魂。教廷也需要大量錢財供日益奢侈的生活開銷,當教皇利奧於十六世紀初要修建一座世界還從未見過的大教堂時,就必須開闢新的財政來源。於是就出現了一個狡猾的計劃:「贖罪券交易」。教皇派出傳教士去告訴人們,只要花錢購買「贖罪券」,一切罪孽就可以得到寬恕,不再受煉獄之火的煎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