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和新教

2021-03-04 聖誕的雪花

請點擊上方藍字關注公眾號

天主教和新教

 

2010年

陳紹光先生在大學裡信了新教。參加工作後,與信天主教的趙小敏小姐談戀愛。趙小姐的父母要求陳先生,若想娶他們的女兒,必須跟他們信天主教。陳先生感到很為難。這時他想起高中時同學高志明,目前是天主教神父。於是來見高神父,了解天主教對婚姻的規定,及天主教和新教的差別。以下是二位老同學的對話。

 

陳紹光  高神父,您好!

高神父  陳紹光,您好,多年不見,目前在哪裡工作?

陳紹光  高中畢業與你分別後,考入北京大學,在大學裡信了新教。大學畢業後,下海經商,辦了一個公司。半年前,與趙小敏小姐建立了戀愛關係。對方父母是信天主教的,要求我娶他們的女兒,必須跟他們信天主教。因此我想了解一下,這是不是你們天主教的規定。

高神父  天主教會為了保護教徒信仰,避免因信仰不同帶來家庭糾紛,和有利子女的信仰培育,規定天主教徒與非天主教徒結婚時,對方必須答應三個條件。

陳紹光  哪三個條件?

高神父  第一個條件是:你必須尊重趙小姐的的天主教信仰,不阻擋,不打擊,不刁難。你能做到嗎?

陳紹光  保證做到。還有呢?

高神父  第二個條件是:婚後所生子女先接受天主教洗禮。長大後仍可選擇隨母信天主教,或隨父信新教。

陳紹光  這個我也可以答應。還有呢?

高神父  第三個條件是,趙小姐必須努力勸導你信天主教。你自己也要學習天主教道理,了解天主教。如果你認為天主教好,願意進天主教,我們表示歡迎,但並不強迫你信天主教。

陳紹光  你這樣說,非常合情合理。但對方父母要我馬上跟他們信天主教,不然,就不許女兒與我談戀愛,這合理嗎?你能否替我做做他們的思想工作?

高神父  我儘量替你做工作。不過,萬一做不通,你也不用愁,天下漂亮、溫柔、聰明、能幹的女子多的是,你是大學本科畢業生,公司經理,又長得這麼帥氣,還怕找不到對象嗎?

陳紹光  我們先不談這些。人生在世最重要的是追求真理。我原來不信神。在大學裡接觸到新教,我認為這是真理,就放棄無神論,信了新教。現在我要了解天主教。如果天主教沒有比新教更真,我何必為了婚姻而放棄信仰呢?如果天主教比新教更真,我就信天主教。不是為了趙小姐,是為了忠於真理。

高神父  你這種追求真理,忠於真理的精神,令人敬佩!

陳紹光  我想請你給我談談,天主教和基督教有些什麼差別?我與你在高中讀書時,是無話不談的知心朋友,希望你只管直說。

高神父  天主教是耶穌親自建立的,至今已經有二千年歷史。「新教」是公元1517年,德國馬丁路德改革宗教時,從天主教分裂出來,另行建立的,至今僅500年歷史。他們自稱Protestants,直譯是抗議教(誓反教),也稱新教,傳入中國後自稱「基督教」。其實這個稱呼是不恰當的,因為在西方國家,基督教是天主教和新教的總稱

新教與天主教有許多相同的地方,都信同一位真神(我們稱天主,新教稱神或上帝),都靠耶穌十字架得救,都信同一本聖經。

但也有許多差別。其中最根本的差別是:天主教是耶穌立的,耶穌是神的兒子,他自己也是神。所以天主教是神立。新教是馬丁路德立的,馬丁路德是人。所以新教是人立。

陳紹光  教會是神立,或人立,這有什麼關係?反正都是教人信耶穌,得永生。

高神父  教會是神立或人立,有天地之差。天主教與其它宗教不同。其它宗教,如佛教、道教、印度教、日本神道教,不能使人進入天國,任何人可以建立。天主教是使人進入天國的機構,只有神有權建立。理由如下:

美國大使館是給去美國的人辦理籤證的機構。因此美國大使館必須有「籤證權」。這個「籤證權」只有美國政府才能給它。所以它必須由美國政府親自建立。

同樣道理,天主教是使人進入天國的機構(好比天國大使館)。因此,天主教必須有「使人進入天國的籤證權」(天國鑰匙)。這個天國鑰匙只有掌管天國的神才能給它。所以天主教必須由神親自建立。

任何人(例如張三)無權建立美國大使館。為什麼呢?因為張三要建立美國大使館,必須把「進美國的籤證權」交給大使館。張三哪裡有這個權。所以張三就無權建立美國大使館。即使建立起來,也是沒有「籤證權」的假美國大使館。

同樣道理,任何人(比方說馬丁路德)無權建立教會。為什麼呢?因為馬丁路德要建立教會(天國大使館),必須把「進天國的籤證權」交給教會。馬丁路德哪裡有這個權。所以馬丁路德就無權建立教會。即使建立起來也是沒有天國鑰匙的「人立教會」。(沒有「進天國籤證權」的「假天國大使館」)。

私人無權建立美國大使館,只能建立一些營利性的「民間中介機構」,為人們到美國留學、經商、移民,提供各種諮詢和幫助。民間中介機構是沒有籤證權的。

馬丁路德建立新教後,很快就產生分裂。到20世紀末,新教在全世界已分裂成一千多個教派(人立教會)。(見上海辭書出版社《基督教小辭典》50頁)。這一千多個「人立教會」,就好比私人建立的為人們到美國留學、經商、移民提供各種諮詢和幫助的一千多個沒有「籤證權」的「民間中介機構」。

要去美國必須到美國政府建立的美國大使館辦理籤證。同樣,要進天國必須信耶穌親立的有天國鑰匙的天主教。

去美國,如果不找美國大使館辦理籤證,光是找沒有籤證權的民間中介機構,將來坐飛機到了美國,由於沒有美國大使館的籤證,會被美國海關人員攔住,進不了美國。雖然還可以乘飛機回來,到北京美國大使館補辦籤證,但白白浪費許多金錢和時間。

同樣道理,去天國,如果不信耶穌親立的有天國鑰匙的天主教,而信沒有天國鑰匙的新教的一千多個「人立教會」。將來也會被攔阻在天堂門外,進不了天堂。即使依靠天主仁慈,最終進了天堂,也要費許許多多的周折,蒙受許許多多的損失。

所以信教一定要信真。一定要信耶穌親自建立的,有天國鑰匙的天主教。這是進天國最保險的途徑。所以我以老同學和知心朋友身份勸你,最好跟趙小姐信天主教。

陳紹光  請問耶穌是怎樣建立天主教的?

高神父  耶穌在猶太國三年傳道期間,揀選十二位使徒和七十位門徒作教會骨幹,委任彼得(伯多祿)作教會盤石(領導人),交給他天國鑰匙和管理教會的權柄。就這樣建立了天主教。

陳紹光  請問有何聖經證據?

高神父  耶穌委任彼得作教會磐石和最高領導人分三步。

第一步。約翰(若望)福音1章42節記載,彼得(那時叫西門)初次見耶穌時,耶穌對他說「你是約翰的兒子西門,你要稱為磯法(磯法翻出來就是彼得)」。彼得翻成中文,就是磐石。耶穌把西滿改名為「磐石」,就是為以後委任他作教會磐石,寫下伏筆。

第二步。馬太(瑪竇)福音16章18-19節記載,耶穌對彼得說:「我還告訴你:你是彼得(磐石),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陰間的權柄不能勝過他。我要把天國的鑰匙給你。凡你在地上所捆綁的,在天上也要捆綁;凡你在地上所釋放的,在天上也要釋放」。

天國鑰匙好比進天國的籤證權。耶穌把天國鑰匙交給彼得,等於向大家宣布:「要進天國,必須信彼得(及繼位人)領導的天主教,因為我已經把天國鑰匙交給了彼得。」

陳紹光  「凡你在地上所捆綁的,在天上也要捆綁;凡你在地上所釋放的,在天上也要釋放」,這四句話是什麼意思?

高神父  捆綁是制訂法律約束人,或定人的罪。釋放是廢除法律使人得自由,或赦免人的罪。

耶穌的意思是說:「彼得,你是我的全權代表。你在地上制訂什麼法律,我在天上也制訂什麼法律;你在地上廢除什麼法律,我在天上也廢除什麼法律。你在地上定誰的罪,我在天上也定誰的罪;你在地上赦誰的罪,我在天上也赦誰的罪」。耶穌把這樣大的權力交給彼得,是為了使彼得能夠以「耶穌全權代表」的身份和權力管理教會。

陳紹光  馬太(瑪竇)福音18:18記載,耶穌也曾對全體門徒(包括彼得)說:「凡你們在地上捆綁的,在天上也捆綁;凡你們在地上釋放的,在天上也釋放」。可見耶穌把這些權柄不是交給彼得個人,而是交給門徒集體。與你的講法是否有矛盾?

高神父  沒有矛盾。耶穌把這些權柄,既交給彼得個人,也交給以彼得為首的門徒集體。因此全世界的主教在教宗主持下召開大公會議時,享有與彼得同等的立法權,廢法權,定罪權和赦罪權。

陳紹光  請你談談耶穌委任彼得為教會領導人的第三步。

高神父  耶穌雖然宣布彼得為教會磐石和領導人,但沒有叫他馬上管理教會,因為耶穌自己還在世。耶穌復活後,知道自己快要離世升天,因此吩咐彼得開始管理教會,牧養他的羊群。約翰(若望)福音21:15-17節記載:「他們吃完了早飯,耶穌對西門彼得說:『約翰的兒子西門,你愛我比這些更深嗎?』彼得說:『主啊,是的,你知道我愛你。』耶穌對他說:『你餵養我的小羊』。耶穌第二次對他說:『約翰的兒子西門,你愛我嗎?』彼得說:『主啊,是的,你知道我愛你。』耶穌說:『你牧養我的羊』。第三次對他說:『約翰的兒子西門,你愛我嗎?』彼得因為耶穌第三次對他說:『你愛我嗎』,就憂愁,對耶穌說:『主啊,你是無所不知的,你知道我愛你。』耶穌說:『你餵養我的羊。』」這裡,羊是指信耶穌的人。小羊是指平信徒。羊和羊是指門徒和使徒。這樣耶穌就把所有平信徒、門徒、使徒都交給彼得管理。

陳紹光  我聽牧師說,耶穌三次問彼得「你愛我嗎?」是要彼得賠補三次不認耶穌的罪。

高神父  不對。彼得在耶穌被捕那天夜裡,在大祭司衙門裡三次不認耶穌後,雞就叫了。彼得想起耶穌的話:「今夜雞叫前,你要三次不認我」,就出去流淚痛哭自己的罪,(太26:69-75瑪竇)彼得痛哭時,耶穌就寬恕他了。耶穌曾叫彼得對弟兄要寬恕七十個七次,他自己怎能在彼得痛哭悔罪後,還不寬恕他,仍牢記在心,在復活後向他算老帳呢?

陳紹光  彼得在世時,有沒有行使過教會最高領導人的權力?

高神父  有。略舉以下幾個例子:

①《使徒行傳》(宗徒大事錄)第1章15-26節記載,彼得吩咐眾人選舉一人為使徒,補叛徒猶大(如達斯)的缺。

②第2章14-41節記載,五旬節那天,彼得代表教會首次講道,使三千人進教。

③第5章1-11節記載,彼得對欺騙教會、欺騙聖靈的亞拿尼亞夫婦作了絕罰。

④第10章記載,彼得給哥尼流及全家施洗,開了吸收外邦人進教的先例。

⑤第15章記載,彼得宣布廢除割禮,平息了割禮之爭,維護了教會的合一。這段聖經特別顯示了彼得的耶穌全權代表和教會最高領導人的權力。

陳紹光  為什麼這樣說呢?

高神父  割禮是天主與亞伯拉罕立的約(創十七:10-14)和摩西律法。所有猶太男孩生下來第八天都要行割禮。但保羅(保祿)向外邦人傳福音時,只給信主的外邦人行洗禮,沒有給他們行割禮,這事引起猶太信徒的強烈反對。《使徒行傳》(宗徒大事錄)第十五章記載:「有幾個人從猶太下來教訓弟兄們說,你們若不按摩西(梅瑟)的規條受割禮,不能得救。保羅、巴拿巴(巴爾納伯)與他們大大的紛爭辯論,眾門徒就定規,叫保羅,巴拿巴和本會中幾個人,為所辯論的上耶路撒冷去見使徒和長老……。到了耶路撒冷,教會和使徒並長老都接待他們,他們就述說神同他們所行的一切事。惟有幾個信徒是法利賽教門的人,起來說,必須給外邦人行割禮,吩咐他們遵守摩西的律法。使徒和長老,聚會商議這事。辯論已經多了」。

當時爭論非常激烈,保羅堅持不需要給信主的外邦人行割禮,只要行洗禮。但法利賽教門的人堅持信主的外邦人除了行洗禮還要行割禮。雙方都堅持自己意見,針鋒相對,寸步不讓,教會眼看就要分裂。在這緊要關頭,彼得以耶穌全權代表和教會最高領導人身份站了起來,宣布廢除割禮,平息了紛爭。他說:「諸位弟兄,你們知道神早已在你們中間揀選了我,叫外邦人從我口中得聽福音之道,而且相信。知道人心的神,也為他們作了見證。賜聖靈(聖神)給他們,正如給我們一樣。又借著信,潔淨了他們的心,並不分他們我們。現在為什麼試探神,要把我們祖宗和我們所不能負的軛放在門徒的頸項上呢?我們得救,是因主耶穌的恩,和他們一樣,這是我們所信的。眾人都默默無聲」(徒十五:7—12)。

值得我們深思的是:保羅主張不給外邦人行割禮,受到眾人強烈反對。彼得把割禮廢除,眾人卻默默無聲。這是什麼原因?因為眾人知道彼得是耶穌的全權代表。耶穌曾應許彼得:「凡你在地上釋放的,在天上也被釋放」(釋放指廢除法律)。因此彼得宣布廢除割禮,等於耶穌廢除割禮。因此爭論立即停止,眾人默默無聲。

法利賽教門的人堅持要給外邦人行割禮,是擔心外邦人不行割禮進不了天國。現在既然掌管天國鑰匙的彼得說不必行割禮了,大家還擔心什麼呢?所以爭論立即停止,眾人默默無聲。看,彼得的權多大!

彼得後來去羅馬傳福音,在尼祿皇帝迫害教會時被捕,判處死刑,被倒釘十字架(頭朝下)殉道,他的繼位人理諾接替他的職位,繼續領導教會。後來理諾為主殉道,阿納格肋多接替他的職位,繼續領導教會。後來阿納格肋多也為主殉道,格肋孟接替他的職位,這樣代代相傳。當今教宗本篤第十六世是彼得的第246位繼承人。全世界十一億天主教徒,受四十多萬位神父的領導。四十多萬位神父受四千多位主教的領導。四千多位主教受教宗本篤第十六世的領導。教宗的一元化領導使天主教二千年來組織統一,教義統一,聖經解釋統一。

陳紹光  我信了新教後,感到的最大困惑是新教教派別太多。天主教這樣統一,原因在哪裡?

高神父  天主教的合一,是耶穌在最後晚餐中向天主聖父求來的。約翰(若望)福音十七章11節,20-23節記載,耶穌祈求聖父說:「從今以後,我不在世上,他們卻在世上,我往你那裡去。聖父啊,求你因你所賜給我的名保守他們,叫他們合而為一,像我們一樣。……我不但為這些人祈求,也為那些因他們的話信我的人祈求,使他們都合而為一。正如你父在我裡面,我在你裡面,使他們也在我們裡面,叫世人可以信你差了我來。你所賜給我的榮耀,我已賜給他們,使他們合而為一,像我們合而為一。我在他們裡面,你在我裡面,使他們完完全全合而為一,叫世人知道你差了我來,也知道你愛他們如同愛我一樣。」

耶穌在臨死前的短短禱詞中,一連說了五次合而為一,可見耶穌為教會合一禱告得何等懇切,真是聲聲是淚,句句泣血。耶穌臨死前的祈禱,特別感動天主聖父。天主聖父接受了耶穌的禱告,保護了天主教。使天主教二千年來,組織統一,教義統一,教規統一,聖經解釋統一。

陳紹光 我聽牧師說:「信耶穌,得永生」。 『信耶穌』三個字就是進天國的鑰匙。因此,任何人,只要信耶穌,就能進天國得永生,並非一定要信天主教。

高神父 「信耶穌,得永生」,這話要正確理解。什麼叫做信耶穌?信耶穌就是:

1、信耶穌是天主的兒子;

2、信耶穌口中說出的一切話。

耶穌既然是天主的兒子,他的話就絕對不能錯,必須句句相信。如果有一句不信(認為耶穌這句話講錯)等於否認耶穌是天主的兒子,等於不信耶穌。

耶穌在建立天主教,委任彼得為教會磐石和領導人,把天國鑰匙和教會管理權交給彼得時,曾對彼得講了許多話。

馬丁路德要推翻天主教,另立新教,他和新教徒必然不相信耶穌對彼得講的這些話:

(一)耶穌對彼得說:「你是彼得(磐石的意思),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陰間的權柄不能勝過他」。耶穌這三句話的意思就是:

1、我在世時,親自建立了一個教會;這是世界上唯一的「神立教會。

2、彼得是教會的磐石,我把教會建造在彼得這個盤石上,就是把教會全盤交託給彼得,由他領導管理。

3、我的教會建造在磐石(彼得)上,與彼得(磐石)是分不開的。因此,世界上只有彼得(或彼得的繼位人)領導的天主教,是我親自建立的教會。

4、陰間的權柄不能勝過這個教會,所以任何人不能以天主教已經不行了為藉口,推翻天主教,另立教會。

馬丁路德要推翻天主教,另立新教,他和新教徒必然不承認以上四點。

不承認這四點,等於不信耶穌上面三句話。如果不信耶穌這三句話,還算什麼信耶穌?還怎能說信耶穌得永生呢?

(二)耶穌對彼得說:「我把天國的鑰匙給你」。耶穌這話的意思是:

1、我已經把天國鑰匙(進天國籤證權)交給了彼得。

2、要進天國,必須信仰彼得(及繼位人)領導的天主教。

馬丁路德要推翻天主教,另立新教,他和新教徒必然不承認這二點。不承認這二點,等於不信耶穌對彼得講的「我把天國鑰匙給你」這句話。如果耶穌這句話不信,還算什麼信耶穌,還怎能說信耶穌得永生呢?

(三)耶穌對彼得說:「凡你在地上所捆綁的,在天上也要捆綁;凡人在地上所釋放的,在天上也要釋放。」耶穌這四句話的意思是把管理教會的四個權柄:立法權、廢法權、定罪權、赦罪權,都交給彼得(及彼得繼位人)。

馬丁路德要推翻天主教,推翻彼得繼位人的領導,他和新教徒必然不承認耶穌把立法權、廢法權、定罪權、赦罪權交給彼得。必然不信耶穌這四句話。

不信耶穌這四句話,還算什麼信耶穌,還怎能說信耶穌得永生呢?

(四)耶穌在復活後升天前,分三次對彼得說:「你餵養我的小羊」,「你牧養我的羊」,「你牧養我的羊」(約廿一:15-17 ),把信他的人,包括平信徒、門徒、使徒,全部交給彼得(及彼得繼位人)管理。

馬丁路德要推翻天主教,推翻彼得繼位人的領導,另立新教,他和新教徒必然不信耶穌這三句話。不信耶穌已經把管理「小羊、羊、羊(即一切信耶穌的人)」交給彼得管理。

如果不信耶穌這三句話,還算什麼信耶穌,還怎能說信耶穌得永生呢?

(五)耶穌在復活那天晚上顯現給門徒時,對他們說:「你們赦免誰的罪,誰的罪就赦免了。你們留下誰的罪,誰的罪就留下了。」非常清楚地把赦罪權交給了門徒(以後傳給主教、神父)。但馬丁路德和所有新教徒都不信耶穌這四句話。不信耶穌把赦罪權交給門徒,不信天主教有赦罪權。

耶穌這四句話不信,還算什麼信耶穌,還怎能說信耶穌得永生呢?

要真正信耶穌,就要信耶穌上面講的這些話。如果信耶穌這些話,就要信天主教。所以,信耶穌同信天主教是分不開的。

陳紹光  既然耶穌把天國鑰匙給了天主教,沒有給新教,那麼新教徒將來是否都要下地獄?

高神父  那也不會。因為新教的弟兄姐妹雖然信了沒有天國鑰匙的「人立教會」——新教。但他們信得很認真,很虔誠,愛心也非常好。為了照顧一個非親非戚的窮苦病人,除了替他們禱告外,還在經濟上幫助他,有的甚至自帶柴米住到病人家裡服侍他。所以新教徒也是天主的好兒女,天主怎能叫他們下地獄呢?

陳紹光  新教徒死後,地獄下不了,天堂又升不上,那他們怎麼辦呢?

高神父  基督徒(包括天主教徒和新教徒)死後,除少數帶有嚴重大罪,不能得救,要下地獄外,其餘的都屬得救(這裡「得救」是指從地獄火坑中救出)。得救的基督徒地獄不會下了,但要進天堂,還須過以下三個關:

1、耶穌的話必須全部相信。耶穌是天主的兒子,他的話必須句句相信,這是天主的不能改變的意志。因此,一個基督徒雖然信了耶穌,如果在世時,對耶穌講的話還沒有全部相信,還有幾句不信。耶穌就不會允許他進入天堂。

2、必須信仰純正,沒有異端思想。真理來自天主,異端來自魔鬼。天主是真理之源,與異端水火不容。因此,一個基督徒雖然信了耶穌,如果他在世時所信的是異端教派,腦子裡還有與天主水火不容的異端思想。耶穌就不會允許他進入天國。

3、必須靈魂聖潔,沒有罪汙。天主是聖潔之源,與罪惡水火不容。帶有輕微罪惡的人,也不能進入天堂。

先講得救的天主教徒如何過這三個關。

天主教徒過第一關是不成問題的。因為天主教對耶穌講的話全部相信,沒有一句不信。

過第二關也沒有問題。天主教的教義是最純正的教義,在天主教的嚴密組織中,異端根本無法存在。因此天主教徒不會有異端思想。

只有第三關,天主教徒不是人人能過。因為靈魂非常聖潔,沒有一點罪汙的人不多。大多數得救的天主教徒,靈魂上都帶有或多或少的輕微罪汙。這樣,這些天主教徒就過不了這一關,進不了天堂。

對這些因輕微罪汙進不了天堂的天主教徒,天主將讓他們到一個過渡地方「煉獄」(Purgatorium 淨化處),讓他們在那裡受苦,在痛苦中懺悔自己的罪,淨化自己的靈魂。當靈魂淨化成為聖潔後,就可以升天堂。

再講得救的新教徒。所有新教人都過不了第一關。因為他們受馬丁路德影響,對耶穌在建立天主教,委任彼得作教會盤石,把教會管理權和天國鑰匙交給彼得時對彼得講的話,他們都不相信。因此過不了第一關,進不了天堂。

再講過第二關。新教有一千多派,教義各有不同。真理只有一條。在相反的二種教義中,只能一種對,一種錯。在錯誤的教義中,有些屬於異端。例如,新教中的「加爾文宗」及屬下的各個教派,「認為基督受死以行救贖,不是為全體世人,而只是為上帝所特選的將被救贖者;世界一切皆決定於上帝的旨意,人是毫無能力的,尤其無能力解救自己;誰被上帝選召,誰被棄絕,都與各人本身的行為無關,而完全由上帝預先規定」(《基督教小辭典》53、387頁)。這就是異端。

再例如新教中的「一位論派」,認為「上帝不是三位一體,而只是一位。視耶穌只是一個偉大的神聖人物而不是神,不是三位一體中的第二位」(《基督教小辭典》65頁)。這就是異端。

再例如新教中的再洗禮派、摩拉維亞弟兄會等,主張「諸靈最後復原論」。認為「一切靈性實體,包括天使、人類的靈魂和魔鬼,最終都將得到上帝的恩寵而回復原來與上帝和好的地位」(《基督教小辭典》387頁)。這也是異端。所有帶有異端思想的人,都不能進天國。

陳紹光  這些過不了關的新教徒,地獄下不了,天堂又升不上,耶穌將如何處理他們呢?

高神父  這是一個難題目,是一個謎,誰也無法給出一個確切的答案。最多只能作一些猜想。

陳紹光  對這些進不了天國的新教徒,你有些什麼猜想?

高神父  以下是個人猜想,不代表天主教。

第一種猜想。那些在世沒有全部相信耶穌的話的新教徒,天主將讓他們到一個過渡地方,在那裡由天使帶領他們重新學習聖經。天使將向他們詳細講解耶穌所講的全部話,特別是耶穌在建立天主教委任彼得作教會磐石,把教會管理權和天國鑰匙交給他時所講的話。使他們正確理解耶穌這些話,相信耶穌親自建立了天主教,相信彼得是教會的磐石和領導人,相信耶穌已經把天國鑰匙交給了彼得,相信耶穌已經把所有信他的人,包括平信徒(小羊)、門徒(羊)、使徒(羊)都交託給彼得管理,相信只有信天主教才能進天國。當新教徒正確理解並相信耶穌對彼得講的話,也就等於在死後「補信天主教」,成了耶穌親立的天主教成員,獲得了進天國的籤證。

那些頭腦裡帶有異端思想的新教徒,包括加爾文宗的各個教派信徒, 「一位論派」信徒,再洗禮派信徒,摩拉維亞弟兄會信徒等等異端教派信徒,天主將安排他們到一個過渡處,在那裡由天使帶領他們重新學習聖經。天使對他們所信仰的「上帝預定論」、「一位論」、「諸靈最後復原論」等異端,進行詳細分析,指出這些異端與耶穌道理的矛盾,務使人人認識異端的錯誤真面目,人人表示悔改,把一切異端思想從腦子中徹底清除。

至於那些因帶有輕微罪汙的新教徒,同天主教徒一樣,也要到煉獄裡受一定的苦,在痛苦中懺悔自己的罪,淨化自己的靈魂。

得救的新教弟兄姐妹在天使帶領下,通過重新學習聖經,達到耶穌的話句句相信,異端思想徹底清除,思想完全同耶穌一致;那些帶有輕微罪汙的新教徒,在煉獄的痛苦中懺悔了自己的罪,靈魂也得到了淨化。這樣他們就具備了進天堂的資格。天使才帶領他們進入天堂。但他們的天堂位置和所享受的榮耀等等都要打一個折扣。為什麼要打折扣呢?理由如下:

人是靠「因信稱義」的。信非常重要。什麼叫做信?當死亡尚未來臨,靈界奧秘尚未揭開,就相信耶穌是天主的兒子,相信耶穌講的一切話,這叫做信。這樣的信才有價值。好象學生在考試尚未結束,答案尚未公開之前,憑自己真才實學考出的成績才是真成績。當考試已經結束,答案已經公開,才把公開了的答案抄在試卷上,就算不得成績。新教徒正是這樣,在世時對耶穌講的許多話不信,直到死後在淨化處,經過天使的教導才信。(好比考試已經結束,答案已經公開,把公開了的答案抄在試卷上)這種「信」,在因信稱義的天平上已毫無份量,毫無價值。因此,他們的天堂位置必須打折扣。特別是那些信了高級異端的新教徒,必須打很大很大的折扣,只能是天堂的角落的角落。以上是第一種個人猜想,不代表教會。

第二種猜想。也有人認為(這是別人猜想,不是我的猜想),新教徒死後,屬於得救的,由於耶穌的話未全部相信,和帶有異端思想,都進不了天堂,只能先進入樂園,在那裡等待耶穌拯救。

樂園是舊約時代得救的人(亞當、亞伯拉罕、以撒、雅各、摩西、以利亞……等等)等待耶穌拯救的過渡處。那裡也相當幸福,但不能與天堂相比,不及天堂萬分之一。

得救的新教人,將在樂園裡,在天使帶領下重新學習聖經,相信耶穌所講的一切話,清除異端思想。並在那裡等待到千禧年後,最後審判前,耶穌親自來拯救他們。

以上都是個人和某些人的猜想,絕不代表教會。

得救的新教徒,由於未信耶穌講的全部話,和帶著異端思想,進不了天堂,天主將如何處理他們,還是一個未解開的謎,誰也拿不出一個有依據的確切說法。所以我以老同學和知心朋友身份勸你,最好跟趙小姐信天主教。信天主教是一條到天國最保險的途徑。

陳紹光 天主教的神父怎麼有權赦人的罪?

高神父 約翰(若望)福音20章19-23節記載,耶穌在復活那天晚上顯現給宗徒們時說:「願你們平安!父怎樣差遣了我,我也照樣差遣你們。」說了這話,就向他們吹一口氣說:「你們受聖靈(聖神)吧。你們赦免誰的罪,誰的罪就赦免了;你們留下誰的罪,誰的罪就留下了。」耶穌就這樣把赦罪權交給了宗徒。所以宗徒有赦罪權。以後宗徒把這個赦罪權交給繼位人——主教和神父,所以主教和神父都有赦罪權。

陳紹光  我覺得不理解,只有上帝能赦人的罪。神父是人,人怎能赦人的罪呢?

高神父  約翰福音9章1-7節記載耶穌遇到一個胎生瞎子。耶穌用唾沫和泥抹在他的眼睛上,對他說:「你往西羅亞池子裡去洗一洗」。他去一洗,就看見了。西羅亞池水本身並沒有治瞎眼的能力。但耶穌有治瞎眼的能力。因此當那個瞎子懷著信心,照耶穌吩咐去西羅亞池洗時,耶穌就利用西羅亞池水把他的眼睛醫好了。

宗徒和神父本身並沒有赦罪能力(好象西羅亞池水本身並沒有治瞎眼的能力)。但耶穌有赦罪能力。因此當罪人懷著信心,遵照耶穌的吩咐,發出真心痛悔,到神父那裡認罪時,耶穌就利用神父把他的罪赦免了。

耶穌沒有直接醫好瞎子,叫他去西羅亞池,讓池水醫治他,是對瞎子的信心、謙卑和順服的考驗。

耶穌把赦罪權交給宗徒,讓宗徒赦人的罪(基實是耶穌利用宗徒赦人的罪),也是對基督徒信心的考驗。

新教否認天主教的赦罪權,是非常嚴重的。耶穌在復活那天晚上顯現給宗徒時講得非常清楚:「你們赦免誰的罪,誰的罪就赦免了」。新教徒說宗徒(及宗徒繼位人,主教和神父)是人,人不能赦人的罪,等於說耶穌講謊話。這是對耶穌最大的侮辱。

陳紹光  天主教相信馬利亞(瑪利亞)生耶穌前是童貞女,懷孕耶穌時是童貞女,生了耶穌後,仍然是童貞女。但新教說馬利亞生了耶穌後,不再是童貞女,又生了其他子女。他們的聖經依據是馬太(瑪竇)福音13:55,馬可(馬爾谷)福音6:3。這二段聖經都說耶穌有四個兄弟:雅各、約西、西門、猶大,和妹妹們(至少二個)。請問耶穌到底有沒有親兄弟?

高神父  猶太人把親兄弟、堂兄弟,表兄弟都混稱為兄弟。馬太福音和馬可福音所記載的雅各、約西、西門、猶大都是耶穌的堂兄弟或表兄弟,不是親兄弟。例如,第一個弟兄雅各就是亞勒腓的兒子,耶穌的堂兄弟。理由如下:

保羅(保祿)在加拉太(迦拉達)書1章18-19節說:「過了三年,我才上耶路撒冷去見磯法,和他同住了十五天。至於別的使徒(宗徒),除了主的兄弟雅各,我都沒有看見。」這段聖經說明:耶穌的兄弟雅各是一位使徒。在馬太福音10:2-4,馬可福音3:16-18,路加福音6:13-16記載的使徒名單中有二位雅各,一位是西庇太的兒子雅各(約翰的哥哥),一位是亞勒腓的兒子雅各。耶穌的兄弟雅各就是指亞勒腓的兒子雅各。雅各的父親既然叫亞勒腓,就不可能是耶穌的親兄弟。這個雅各由於被耶穌收為使徒(宗徒)比另一個雅各(約翰的哥哥)遲,所以又稱小雅各。

馬可福音15:40記載:「還有些婦女遠遠地觀看,內中有抹大拉的馬利亞,又有小雅各和約西的母親馬利亞,並有撒羅米。」說明約西同小雅各一樣,也是亞勒腓的兒子,耶穌的堂兄弟。

陳紹光  除了上述理由,還有其它理由嗎?

高神父  還有二個理由。路加福音2:41-50記載:耶穌的父母每年逾越節,都帶耶穌上耶路撒冷過節。耶穌十二歲那年,他們又按慣例帶耶穌上耶路撒冷過節。過完了節,耶穌獨自留在耶路撒冷,他的父母沒有察覺,找了三天才把他找到。

如果耶穌下面有四個弟弟和二個妹妹,他們的年齡應該是:雅各十歲,約西八歲,西門六歲,猶達四歲,大妹妹二歲,小妹妹可能還在肚子裡,那麼聖母和約瑟(若瑟)就不可能帶這什麼多幼小孩子,步行三天路程,上耶路撒冷過節,更不可能拋下這些孩子,單獨帶耶穌一人上耶路撒冷過節。摩西法律只規定離耶路撒冷一天路程的成年男子(不包括婦女),有義務上耶路撒冷過節。拿撒勒離耶路撒冷有三天路程,因此約瑟沒有上耶路撒冷守節的義務,聖母是婦女,更沒有義務。因此,如果耶穌下面有四個弟弟和二個妹妹,若瑟和聖母就不可能「每年逾越節上耶路撒冷過節。」

約翰(若望)福音19:25記載,耶穌在十字架上臨終時,把母親託給約翰(若望)。從那天起,約翰就把聖母接到自己家中。更加證明耶穌沒有親兄弟。理由如下:

1、耶穌如果有四個親弟弟,就不會把母親託給約翰瞻養。

2、耶穌如果有四個親弟弟,這四個親弟弟絕對不允許約翰把自己母親接走,免得自己被人戴上「不孝之子」的帽子。

3、聖母如果還有四個兒子,絕對不肯到約翰家裡接受他們的贍養。

4、聖母如果還有四個兒子,約翰家裡的人也會反對約翰把聖母接到自己家中瞻養。

陳紹光  新教徒說「天主教拜馬利亞」,究竟是怎麼回事?

高神父  天主教非常尊敬聖母瑪利亞,因為她是耶穌的生身母親,應該受到尊敬,並請她在天父和耶穌跟前替我們禱告。新教弟兄遭到疾病、患難時,常請地上的弟兄姐妹替他做禱告,並且特別喜歡請禱告大有能力的弟兄姐妹來做禱告。聖母瑪利亞在耶穌面前一句禱告,勝過我們十句、百句,是禱告大有能力的姐妹。天主教人請她在天父和耶穌前替我們禱告是十分合理的。但是我們絕對不把聖母當天主拜,只把她當耶穌的母親來尊敬。

陳紹光  天主教稱瑪利亞為「天主之母」是否欠妥?

高神父  只要正確理解,就不會欠妥。天主聖子曾降孕在聖母胎中,與聖母發生了母子關係,使聖母成為「天主聖子的母親」。因為聖子也是天主,因此聖母就獲得了「天主之母」(即天主聖子之母)的光榮稱號。

聖母雖然得了「天主聖子之母」或「天主之母」的光榮稱號,但是:

1、天主聖子(或天主)在未有聖母之前,就已永恆存在,不是聖母把他生出來的。反過來說,聖母還是天主把她創造出來的。

2、聖母雖然得了「天主之母」的稱號,但沒有比天主聖子(或天主)大。聖母只是天主創造的「受造物」,受造物與無限的天主相比,只是一個零。

陳紹光  新教徒說:耶穌從來沒有稱呼馬利亞為「母親」,都稱她「女人」,在迦拿婚宴上,甚至對她說:「女人,我與你有什麼相干?」說明耶穌從來不承認馬利亞是他的母親。

高神父  耶穌稱聖母為「女人」,是榮耀聖母。《創世記》3章15節記載,原祖犯罪後,天主對魔鬼(蛇)說:「我又要叫你和女人(指聖母)彼此為仇;你的後裔和女人的後裔(指耶穌)也彼此為仇。女人的後裔要傷你的頭,你要傷他的腳跟。」耶穌稱聖母為「女人」,意思是說,聖母就是天主所應許的女人,自己就是這個女人的後裔。

在迦拿婚宴上,耶穌對聖母說:「女人,我與你有什麼相干?」這是新教的誤譯。這話的英文是:「Woman, what concern is that to you and to me ?」翻譯如下:「Woman(女人), what concern is that(這事有什麼相干)to  you (對於你)and(和) to me(對於我) ?」聯起來就是:「女人,這事對於你,對於我,有什麼相干?」或:「女人,這事與你我有什麼相干?」

耶穌說這話的意思是:「他們的酒沒有了,這是管酒席人的事。與你我有什麼相干?」

聖母的請求雖然被耶穌拒絕了。但聖母知道耶穌非常孝順,如果自己堅持要他行神跡,他會行的。於是吩咐僕人說:「耶穌叫你們作什麼,你們就作什麼」。耶穌對聖母非常孝順,當他知道母親一定要他行這個神跡時,他就順了聖母的意思,行了變水為酒的神跡。這個神跡說明聖母在耶穌面前說話大有能力。

陳紹光  上帝十誡禁止雕刻和敬拜偶像。但天主堂裡卻供奉著耶穌像和天使像。這不是違背上帝十誡嗎?

高神父  給人造像,只要造得準確,是好事。例如人們給偉大人物,著名科學家造像,使人紀念尊敬他們,這是好事。但如果把偉大人物、科學家造成狗頭人身或人頭獸身的像,就變壞事了。古代人就是這樣,常常根據自己想像,把他們所敬拜的邪神鵰刻成狗頭人身,或人頭獸身的偶像,並向這些偶像叩頭敬拜。這就不對了。因此天主十誡禁止雕刻和敬拜偶像,天主定這條誡命的目的是:

1、禁止人們雕刻狗頭人身,或人頭獸身的邪神的偶像;禁止人們敬拜這些偶像。

2、禁止人們給天主造像。因為天主是看不見的神。人們如果給天主造像,就會根據自己想像,把天主造成獸頭人身或人頭獸身的偶像(出32:1-6記載:亞倫正是用金子鑄了一個牛犢當作天主供人們敬拜)所以在舊約時代天主禁止造像。邪神的像不許造,天主的像也不許造。

但也並非絕對。《出谷記》25章18-20節記載,天主命令摩西「用金子錘出兩個基路伯天使,安在施恩座的兩頭。二個基路伯要高張翅膀,遮掩施恩座。基路伯要臉對臉,朝著施恩座。」

耶穌降生後,情況發生了變化,天主聖子道成肉身,成了有血有肉的人。這樣,人們如果給耶穌造像,就會造成人的式樣(不是獸頭人身,或人首獸身的式樣)。這種把耶穌造成人的式樣,供人紀念尊敬,是好事,與天主十誡的精神沒有違背,因此天主教允許給耶穌造像。

陳紹光  天主教舉行崇拜儀式時,常常點蠟燭,豈不是同佛教一樣?

高神父  天主教在崇拜的形式上可以與佛教及其它宗教相同,這並不影響天主教的「真」。例如佛教點佛燈,舊約教會有七燈臺,也點燈;佛教殺豬殺羊祭菩薩,舊約教會也殺牛殺羊祭獻天主。佛教求菩薩時,跪在地上,或俯伏在地;我們向天主祈禱時,也跪在地上,或俯伏在地。和尚做道場時,吹奏樂器,敲鑼打鈸;我們唱詩歌讚美天主時,也彈鋼琴、拉小提琴,甚至打爵士鼓。

陳紹光  天主教為什麼在崇拜儀式中點蠟燭?

高神父  天主教傳到羅馬不久,尼祿皇帝派人把羅馬舊城燒了,想再造一座新城。當憤怒的群眾追究責任時,尼祿為了逃避責任,誣陷基督徒放火燒羅馬城,於是下令迫害天主教,使基督徒遭受持續三百年的大屠殺。教友為了逃避追捕殺戳,在鄉間偏僻處挖掘地道(catacumba),在地道裡聚會舉行崇拜儀式。地道裡非常暗,必須人人手裡都拿一支蠟燭。公元325年羅馬皇帝君士坦丁皈依天主教,宣布信仰自由,教友從地下轉到地上,仍把點蠟燭的習慣延續下來。(現在東正教舉行宗教儀式時,仍保留人人手中拿一支臘燭的傳統)。蠟燭是基督的象徵。第一,蠟燭會發光,光照眾人,象徵基督是光照人類的光;第二,蠟燭為了光照別人燒盡了自己;象徵基督為拯救人類犧牲了自己。

陳紹光  新教說,人死後不是升天堂,就是下地獄。天主教人卻說,在天堂和地獄之外還有一個煉獄。煉獄到底有沒有?

高神父  煉獄是有的。先讓我講個比方。某國的國王定了非常嚴厲的法律:老百姓不管犯了什麼罪,一律殺頭。那些殺人犯、放火犯、搶劫犯要殺頭,那些偷了人家一百元的,甚至只偷了人家一個雞蛋的,都一律殺頭。人家一定會說:這個國王真是暴君、瘋子,殺人狂。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基督徒雖然不會殺人放火,但犯些輕微罪是免不了的。例如夫妻爭吵;分家產時與父母兄弟姊妹爭吵;背後說人家壞話;做生意結帳時,多算了人家幾元;見了婦女心中起了邪念;拿公家一本信紙等等。一個基督徒犯了這些輕微罪,來不及悔改突然死亡(例如遇到車禍)是常有的事。

如果只有天堂和地獄,天主該如何處理這些基督徒呢?如果叫這些人都下地獄,那麼天主為了背後講人家幾句壞話,為了做生意時多算人家幾元錢,為了見到婦女心中起了一個邪念,為了私拿公家一本信紙,就罰他下地獄,那麼天主同那個為偷一個雞蛋而判人殺頭的暴君有什麼區別呢?所以天主不能叫這些人下地獄。

如果只有天堂和地獄,天主不給這些人下地獄,就得讓他們升天堂。天堂是無限聖潔之地,不容許有一絲罪惡。如果天主讓這些帶有罪汙的人進入天堂,破壞天堂的聖潔,天主就變成糊塗的天主——昏君。

這樣,如果只有天堂和地獄,天主就會左右為難。叫這些人下地獄,會變暴君,叫這些人升天堂,會變昏君。

於是天主為這些人預備了一個煉獄,讓他們在那裡受一些痛苦,在痛苦中懺悔自己的罪,和淨化自己靈魂。當靈魂完全淨化,沒有罪汙了,再讓他們升天堂。(好像各國法律,除了死刑和釋放外,還有一個有期徒刑,讓那些夠不上殺頭的人,在監獄裡吃幾年苦頭,刑期滿後,再放他們出來重新做人。)

陳紹光  你這樣講法非常合情合理。關於煉獄的存在,是否有聖經依據?

高神父  舊約《瑪加伯傳》下12章32-45節記載,猶太人與依舍默雅的總督哥爾基雅作戰,許多人陣亡了。在收斂屍體時,發現死者內衣下面都佩有雅木尼雅偶像的符錄,這是摩西律法所嚴禁的。於是大家籌集了二千「達瑪」銀子,送到耶路撒冷,請司祭為陣亡者舉行贖罪祭。聖經說:「這實在是一個聖善而虔誠的思想。為此,為亡者獻贖罪祭,是為叫他們獲得罪赦」。這個在死後還能獲得罪赦的地方,就是煉獄。

路加福音12:58記載,耶穌說:「你同告你的對頭去見官,還在路上,務要盡力地和他了結;恐怕他拉你到官面前,官交付差役,差役把你下在監裡,我告訴你,若有半文錢沒有還清,你斷不能從那裡出來。」人家告你,不一定「你錯,他對」,也許是「他錯,你對」,為什麼官就會把你交付差役投在監裡呢?顯然耶穌不是講地上的事,是講屬靈的事。這個法官就是天主。我們都欠天主的債,所以一見天主的面,就會被投入監裡(煉獄)。只有我們真心愛仇,與仇敵和好,天主才能免去或減輕我們煉獄的刑罰。這個還清最後一文錢還可以出來的監獄就是指煉獄,不是指地獄(進了地獄就永不能出來)。

馬太福音12:32記載,耶穌說:「凡說話幹犯人子的,還可得赦免;惟獨說話幹犯聖靈的,今世、來世總不得赦免。」言外之意是「來世還有一個能夠赦免的地方」,就是煉獄。

陳紹光  新教舊約聖經裡怎麼沒有《瑪加伯傳》?

高神父  舊約原有46卷。馬丁路德在宗教改革時,把其中7卷包括《瑪加伯傳》,都刪掉了。

陳紹光  《啟示錄》13章18節說:「在這裡有智慧,凡有聰明的,可以算計獸的數目,因為這是人的數目,他的數目是六百六十六。」我曾看過一本安息日會的書,裡面說:這個「獸666」是指天主教教皇(教宗)。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高神父  許多歷史考證學家都認為「獸666」是指羅馬皇帝尼祿。這是一位殺人不眨眼的暴君,天主教傳到羅馬時,他派人在夜間到處點火,把羅馬城燒了,企圖另建新城。當羅馬城在大火中焚燒時,尼祿在高處飲酒作樂,欣賞火景。事後人們追究責任,尼祿竟誣陷是基督徒放火,並下令迫害天主教,使天主教遭受三百年大屠殺。「尼祿」二字按照希伯來字母順序相加,正好是666。(參見《基督教小辭典》571頁)。

安息日會說這個「獸666」是指天主教的教宗。這是一種污衊。天主教雖然教義與安息日會不同,但大家都是相信耶穌的人,應該互相尊重,怎能罵人家是獸。歷史學家早就說獸666是尼祿皇帝,而尼祿殘殺了那麼多的基督徒,也的確與獸666相符合。那就好了。安息日會何必挖空心思,硬說彼得的繼位人教宗是獸666呢。耶穌曾對彼得說:「我還告訴你:你是彼得(磐石),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陰間的權柄不能勝過他。」試想,如果「獸666」是指彼得的繼位人教宗,那麼耶穌創立的天主教就落在獸666手中,被陰間權柄所戰勝,耶穌對彼得的應許:「陰間的權柄不能勝過他」就落空了。耶穌的應許如果落空,耶穌就不是天主的兒子,那麼安息日會又何必信耶穌呢?

世界上名字符合666的人多得很。中國百家姓中的孫、朱、呂、任,都是六劃,以下的字也都是六劃:光、慶、守、芝、安、達、如、紅、仲、興、華、偉、權、喬、貞、同、倫、軍、剛、廷,等等。可以拼出許多666,如孫仲興、朱興華、呂安達、任偉光、朱守慶、呂權倫。中國13億人口中,姓名筆劃符合666的起碼有幾萬人。同樣,外國人中,姓名字母相加等於 666的,同樣會有千千萬萬,難道他們都是獸666?

陳紹光  天主教既然這樣真,為什麼發展速度比不上新教?在我的老家村裡,有一個天主教堂,人數很少,大都是老人。

高神父  新教在中國發展比天主教快,我們天主教應該好好向新教學習。但「教會發展快」與「教會真」是二回事。世界上發展最快,人數最多的是伊斯蘭教,現在已達13億,超過了天主教(11億),更遠遠超過新教。這種快,並不說明他們真。

你們村裡的天主教堂雖然人數不多,是些老人,但卻是耶穌親立的真教。「真」最要緊。一張百元舊鈔票,儘管又髒又皺又破,但它是人民銀行印的真鈔票,仍然值一百元。一張百元假鈔票,雖然又光鮮又漂亮,但它不是人民銀行印的,不值一百元。

天主教雖然在中國人數比新教少,但在世界範圍內仍然遠遠超過新教。據天主教2006年《宗座年鑑》公布的數字,2005年全世界天主教徒人數是11億1千5百萬。全世界新教徒大約是5-6億。

陳紹光  請問高神父,天主教與新教的分岐應該如何解決?

高神父  兩教各有特點:天主教是耶穌親自建立的「神立教會」,有天國鑰匙,道理真,但發展速度慢;新教發展速度快,但是教會是人立,道理不全真,沒有天國鑰匙。

最好辦法是互相取長補短,二教合一,教會前途無可限量。但兩教合一非常困難。因為雙方都認為自己所信的是真教,誰也不肯向對方靠攏。

目前能夠做的是兩教互相溝通,雙方正視自己的不足,虛心學習對方的長處。天主教應該學習新教弟兄的傳福音精神,勤讀聖經精神等。新教應該學習天主教的真,多研究天主教道理。對那些能夠想得通的道理,儘量馬上接受(將來天堂位置可以少打折扣)。例如煉獄存在的道理,聖體中有耶穌真體、真血的道理,耶穌沒有親兄弟的道理,等等。有些道理目前還不能接受的,要表示尊重。例如新教不能像天主教那樣恭敬聖母,但至少應該尊重聖母,不說蔑視、貶低聖母的話。在講道和寫文章時,避免一切反對天主教和攻擊教宗的話。在聖誕節、復活節,雙方教友共同舉行一些慶祝活動(如聖詩大合唱,聖劇演出)。使兩教逐漸縮短距離,向合一方向靠攏。耶穌曾說:「我另外有羊,不是這圈裡的;我必須領它們來。它們也要聽我的聲音,並且要合成一群,歸一個牧人了。」(約10:16)我們盼望這個日子能夠早日到來。

陳紹光  今天談話到此為止,謝謝你的指教。以後有什麼想不通的問題,再來向你請教。

高神父  你的追求真理的精神非常令人敬佩。今後如有問題,我非常歡迎你來問。

陳紹光  再見!以馬內利!

高神父  再見!以馬內利!

請長按二維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相關焦點

  • 天主教和基督新教的區別(完整版)
    成義,天主教和基督新教的分歧有很多方面,但根本上都是從成義這裡衍生出來的。詳細區別:天主教與基督新教有共同點及相異點。為答覆此問題,首先敘述基督新教的創始和派別,繼則說明天主教與基督新教有什麼不同,最後述說天主教雖然恭敬聖母瑪利亞,但並非瑪利亞教,而是名正言順的天主教。
  • 天主教/東正教/新教究竟啥區別
    、東正教和新教關係的好文。1517年,德意志神甫和神學家馬丁.路德發表《95條論綱》,要求廉儉化教會,回到聖經,由此引發宗教改革風暴,很多國家和地區的教會從天主教脫離出去,另立新教。到1648年三十年戰爭結束的時候,天主教和新教各自在歐洲的勢力範圍大致上確定了下來。
  • 概念史視野中的晚清天主教與新教
    徐繼畬在《瀛環志略》中已對天主教和新教有所區分,但他用的詞彙主要是「洋教/西教」和「公教/修教」。 「洋教」和「西教」之分雖為晚清部分士人所沿用,但從字面上看類似於同義替換,並不利於記憶和區別。 同期,梁廷枏在1844年寫成的長文《耶穌教難入中國說》中,則使用了後來較多見的另一組名詞:「天主教」和「耶穌教」。
  • 天主教和基督新教的區別(最完整版,請耐心閱讀)
    成義,天主教和基督新教的分歧有很多方面,但根本上都是從成義這裡衍生出來的。詳細區別:天主教與基督新教有共同點及相異點。為答覆此問題,首先敘述基督新教的創始和派別,繼則說明天主教與基督新教有什麼不同,最後述說天主教雖然恭敬聖母瑪利亞,但並非瑪利亞教,而是名正言順的天主教。
  • 東正教、天主教和基督新教到底是怎麼來的?
    公元395年羅馬帝國分裂東西教會大分裂——基督教分裂為天主教和東正教公元395年,宗教改革運動——公教分裂為天主教和新教1517年10月31日,修士馬丁·路德張貼了反對贖罪券的九十五條論綱,引發了宗教改革運動,公教再次分裂。
  • 英美新教國家為何比天主教國家強大
    但更深一點的原因是,英國是加爾文新教國家,他們接受了改革後的新教商業倫理,不受羅馬教廷的威權約束,後來又把新教帶到他們的殖民地;而西班牙與葡萄牙是天主教國家,他們沒有接受新教改革,繼續按照羅馬教廷規制的等級秩序組織社會與經濟,就這樣,他們的拉美殖民地也繼承了天主教傳統。新教國家和天主教國家怎麼差別這麼大呢?
  • 基督新教應該向天主教學習什麼?
    我也問過一些牧師如何看待天主教的制度,結果我發現有些意見是相同的:天主教雖然傳得很慢,但有一點是基督新教所羨慕的,就是只要有人領了天主教的洗禮,就算基本上不進教堂,可至死也不會輕易改信別的宗教。而基督新教雖然領洗的人數令天主教望塵莫及,但流失的速度與數量實在也很驚人。因為天主教的團體歸宿感很強,這要歸功於完備的制度。
  • 基督新教應該向天主教學習什麼
    這種對自由的限制似乎是制約教會發展的原因,而基督新教傳道最速度的原因是自由。 基督新教的每位信徒都可以自由的、用各種方法去宣講自己理解的信仰。不像我們天主教,一位平信徒想要傳教,首先會受到神職人員的監督與限制(也可以理解為指導的另一面)。甚至解經、聚會、小型的基督徒基層團體(基基團)也是隸屬於教會權威的領導之下。這似乎會極大程度地限制教會的發展。
  • 天主教、新教、東正教的神職人員能結婚嗎?
    基督教有三派——天主教 新教 東正教天主教:規定神職人員不能結婚,只能獨身,天主教堂中一般有聖母、耶穌、聖徒等塑像。天主教教職人員均為男性。主教、神甫、修士、修女,必須獨身。新教(我們中國常指基督教新教叫基督教):在中國,基督教則專指「新教」,又稱為「福音教」或「耶穌教」。基督教不接受教皇的領導權,沒有自己的權力中心,廢除了天主教的教階制,認為教徒無需神職人員即可與神直接交通。基督教《聖經》只有66卷,《舊約》中有7卷未收入。基督教堂中一般沒有塑像,只掛一個十字架。基督教的教職人員是主教、牧師、傳道員。
  • 天主教、東正教、基督新教傻傻分不清?
    主要分三大教派:天主教、東正教和新教(中國將新教直接譯為基督教)。其中,新教因反抗天主教而產生,兩者差別巨大。而天主教和東正教的差異相對來說較小。接下來,螺螄君帶大家簡單了解下這三大教派。天主教(拉丁語:Catholicismus)是基督宗教最悠久的宗派,其拉丁語本意為「普世的」。
  • 猶太教和基督教有什麼區別?天主教、東正教、新教你能分得清嗎?
    所以,對於一些影響力較大的主要教派有一些基本的了解和區分是很有必要的。那麼猶太教和基督教到底有什麼區別?天主教、東正教,新教和它們又是什麼關係?天主教、東正教,新教之間又有什麼區別呢?簡單說,公元前的猶太人都是信奉猶太教的,在耶穌基督誕生之後,基督教才從猶太教中分離出來。
  • 冷歷史:天主教為何追殺新教教徒?新教說信上帝不用交錢
    以君士坦丁堡為首都的東羅馬帝國和以羅馬為首都的西羅馬都想把對方吞併,怎奈兩國的實力不相上下,因此都未能如願。國教基督教雖未分裂,但羅馬已經分為兩半,教會的教徒必定也會有兩國的不同跟隨者。慢慢的,隨著時間的推移,昔日的基督國教被劃分成了兩部分,分別為號稱包容天下人的西羅馬帝國教會天主教和以正版自居的東羅馬帝國教會東正教。
  • 天主教、東正教、新教,這些基督教教派到底有什麼差別?
    當然這類細節差異還能舉出很多,但本質上這次東正教與天主教的分裂還是可以說成是領導權之爭。雙方分裂之後,仍然是以地理劃界,波蘭和匈牙利以東地區成為東正教地區,從波蘭和匈牙利開始的中西歐則成為了天主教地區。新教與天主教的分裂其實新教與天主教的分裂歸根結底也還是一次領導權之爭。公元14世紀歐洲在天主教會的神權統治下爆發了曠世瘟疫黑死病,導致整個歐洲在很短時間內有差不多40%的人病死。
  • 【百日探索】第一一六課 天主教與基督新教的區別
    在今天的節目當中,我要和諸位聽眾朋友的分享是談到宗教改革,就不能不問到一個問題,那就是天主教和基督新教到底有什麼差別?這點是非常重要的。哪怕是天主教教友,多年受過洗的教友,對這個問題也了解不多,當教外人問到這個問題的時候,常常是啞口無言。所以今天就借著這個短短的時間,做一個簡單的介紹。
  • 基督教會的分裂:從此天主教和新教同時存在的歐洲國家中
    很多人都對此感到歡欣鼓舞,終於有人公開指出了天主教教會的弊端,而且是用一種清晰易懂的語言。路德很快就贏得了很多信徒,和他一樣要求對教會進行改革。這當然不會受到教會頭目的歡迎;教皇要求路德「撤回他的錯誤觀點」,否則他將被教會開除。但路德卻毫不動搖。對他來說,聖經中的話比教皇更為重要,他甚至稱教皇為「反基督教徒」。
  • 一把捋清:天主教,東正教,新教和猶太教的錯綜關係
    基督教內部又有天主教,東正教和新教三大教派,外部跟猶太教還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今天咱就把樓上四個的關係從頭捋清楚。最早,只有亞當和夏娃,因為他們偷吃房東的水果,被趕了出來。天主教和東正教公元395年,羅馬分裂成了東羅馬和西羅馬,誰也不服誰。
  • 天主教、東正教和新教傻傻分不清?其實一句話就能夠說清楚
    天主教、東正教和新教傻傻分不清?其實一句話就能夠說清楚!
  • 值得收藏:天主教與新教常用譯名對照
    十架真愛」關注公眾號天主教與新教常用譯名對照——————雅各若望———————————約翰巴乃熱——————————半尼其(耶穌對雅各伯和若望的稱呼,即雷子)斐理伯——————————腓力比巴爾多祿茂————————巴多羅買多默———————————多馬瑪竇———————————馬太雅各伯——————————雅各西滿————————
  • 基督新教
    中國大陸通常把基督新教稱為基督教,但在國際上基督教有三大類,分別是天主教,東正教和基督新教。11世紀在歐洲基督教分裂為天主教和東正教,天主教以歐洲羅馬教會為代表,東正教以君士坦丁堡教會為代表(即現在的土耳其伊斯坦堡),由於當時的君士坦丁堡在羅馬教會的東邊,固名東正,這也就是基督教歷史上有名的東西分裂。現在歐洲很多國家和非洲一些國家信仰天主教比較多,東正教則主要分布在俄羅斯及周邊國家。東西分裂以後,天主教和東正教先後在明朝的中期和晚期傳入中國。
  • 天主教與基督新教《聖經》的不同
    聖經中的新約部份,天主教和基督教都是那27卷,舊約則不同,天主教46卷,基督教39卷,相差的7卷是:多俾亞傳、友弟德傳、智能篇、德訓篇、巴路克先知書、瑪加伯上、瑪加伯下,及艾斯德爾傳/以斯帖書的補錄部份,和達尼爾/但以理先知書3:24-90及達13、14章。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