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東正教和新教傻傻分不清?其實一句話就能夠說清楚

2021-02-13 歷史

天主教、東正教和新教傻傻分不清?其實一句話就能夠說清楚!

基督教、佛教和伊斯蘭教是世界性的三大宗教,其中扛把子的無疑是基督教了,無論是從分布範圍還是信仰人數上來看,基督教的影響力都能排在首位。

在中國內地盛行的佛教,在亞洲以外甚至東亞、東南亞以外都沒有什麼影響力,而伊斯蘭教則主要集中在阿拉伯地區。

至於印度教和道教等民族性的宗教,雖然擁有數億的信仰人數,但始終無法走出國門,例如印度教的影響力僅限於印度以及海外的印度籍人員,道教更僅限於華人的圈子。

但基督教則不然,它的影響力實在是過於龐大,無論是白種人、黃種人還是黑種人,都有相當大的人群信奉一個上帝。

一般人在提及基督教時,總會想到被釘在十字架上受難的耶穌,而後就是梵蒂岡高高在上的教皇。

不錯,耶穌和十字架確實是基督教的象徵,但教皇這個東西能否代表基督教,在現在其實是一個有爭議的東西。

基督教內部現在已經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格局,也就是我們熟知的天主教之外,還有東正教和新教。

那麼,基督教內部的三大主流分支到底有什麼不同?恐怕大多數人都傻傻分不清。

其實這三者之間的差別,用一句話就能夠清晰地描繪:天主教忠於教皇,東正教忠於國王,新教忠於《聖經》。

宗教是人類創造出來的,這是毫無疑問的東西,漫長的宗教歷史其實也就是人類精神與物質文明的歷史。

因此,宗教這樣的上層建築所反映的不同形態,在很大程度上能夠體現出人類社會的差別,基督教產生的歷史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耶穌到底是不是人?這個問題其實是很尖銳的,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這就好比我們去問一個佛教徒:"佛陀到底是不是人?"佛教徒往往會回答說:"他不是人,也不是非人,他是覺悟者。"

基督徒的回答也與此類似,他們往往會以宗教的教義去解釋耶穌的身份,然而歷史學家們不會這麼回答。

近現代的歷史學家以極為肯定的態度,回答了耶穌的身份問題:他是人,而且是出生於巴勒斯坦中部地區的人。

耶穌的出生影響非常大,我們現在所採用的公曆紀年就是以他的出生為起點的,也就是說,公元元年就是耶穌誕生的年份。

當然了,歷史學家考證這個時間不準確,耶穌出生的時間應該是在公元前4年左右,當然這個問題沒什麼討論的價值。

總而言之,耶穌的出生以及他創立的基督教很快就風靡羅馬全境,儘管《聖經》中多次記載了耶穌以及其門徒遭到羅馬上層貴族迫害的事情,但毫無疑問,當時羅馬底層的百姓很多人是信奉基督教的。

與佛教一開始在商人以及貴族階級傳播很不同,基督教一開始就帶有平民的血液,比如耶穌本人的世俗身份就比較低微。如果拿佛經和基督教經典對比的話,我們就能夠發現這個問題,佛陀講法的對象往往是國王以及大商人階級,也就是佛經中所說的"長者",而耶穌以及其門徒傳道的對象往往是貧苦人。

這實際上就顯示了兩個宗教截然不同的特點,那就是基督教一開始就展示了它對統治階級的威脅,羅馬的統治者們在基督教誕生的那一刻,就對這一宗教產生了極大的忌憚之心。

公元313年,君士坦丁一世發布了《米蘭敕令》,基督教才正式成為了世俗權力承認的合法宗教。這並不是出於君王對宗教的虔誠,而是君王想藉助教會的力量來加強對羅馬人的統治,這便是教皇權力的直接來源。

公元395年,羅馬帝國被分成了東西兩部分,西羅馬帝國和東部的拜佔庭帝國從此以後在宗教問題上形成了截然不同的風貌。

由於羅馬城和君士坦丁堡的距離過於遙遠,交流頻率極少的東西羅馬之間差距越來越大。西羅馬正式發展出了"教皇制度",這意味著上帝在人世間有了唯一的權威的合法的發言人。

"教會佔有全國土地的三分之一,國王的賞賜和教徒的捐獻,使得教皇的地位急速提高,甚至要比國王更受尊崇。"

急速膨脹的羅馬教皇開始發生了心態上的流變,他們認為在整個基督教世界,教皇理應是領導全體基督徒的第一人。

正是因為這種原因,東部拜佔庭帝國的教會不幹了,於是東正教就這樣慢慢地發展了出來,東正教的"牧首"成為了教皇抗爭的領導人。

當然了,除了現實利益導致的水火不容之外,天主教和東正教在教義上也有差別,簡單地來說就是天主教更為世俗化和實用化,而東正教反而更加純粹神秘。

這其實是必然的,因為教皇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是凌駕於國王之上,而東正教的牧首一般是聽命於國王。

當然了,這兩個教派雖然打得不可開交,但在對抗基督教外部勢力時還是會攜手共進的,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十字軍東徵。

1517年,基督教世界發生了一件相當重大的事件: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九十五條論綱》發表之後,基督教世界產生了巨大的震動,以英國為首的一些國家開始將"新教"作為自己的國教。

新教的核心教義就是:教皇和國王都不是基督世界的發言人,唯有《聖經》所說的才是唯一合法的權威解釋。

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在世界歷史上有著相當重大的意義,他不僅打破了基督教內部的陋習,還使得當時的英國人掙脫了桎梏,使得歐洲的資本主義急速地發展了起來。

教皇的權威被打破以後,《聖經》的解釋權回歸到了基督徒的手裡,此後的"清教徒改革",以及"光榮革命"使得新教徒獲得了勝利。

這大致就是基督教三大宗派的發展歷程,其中以天主教最為悠久、東正教最為純正而新教最為叛逆年輕。當然了,宗教的本意還是積極向上的,"諸惡莫作,諸善奉行"才是全部宗教的現實意義。

相關焦點

  • 天主教、東正教、基督新教傻傻分不清?
    主要分三大教派:天主教、東正教和新教(中國將新教直接譯為基督教)。其中,新教因反抗天主教而產生,兩者差別巨大。而天主教和東正教的差異相對來說較小。接下來,螺螄君帶大家簡單了解下這三大教派。天主教(拉丁語:Catholicismus)是基督宗教最悠久的宗派,其拉丁語本意為「普世的」。
  • 天主教/東正教/新教究竟啥區別
    個人感覺這是說得最全面、清晰和到位的。看完此文,你還是不懂的話,以後有機會再給你講。引子基督宗教是天主教、新教和東正教的統稱。1054年,基督宗教發生第一次大分裂,正式分為天主教和東正教。二、分歧在前述的那些首要的共性的前提之下,天主教、新教和東正教的區別和分歧卻也是顯明的,特別是新教與天主教和東正教之間的差別更大,天主教和東正教雙方的不同倒不是太多。
  • 東正教、天主教和基督新教到底是怎麼來的?
    公元395年羅馬帝國分裂東西教會大分裂——基督教分裂為天主教和東正教公元395年,宗教改革運動——公教分裂為天主教和新教1517年10月31日,修士馬丁·路德張貼了反對贖罪券的九十五條論綱,引發了宗教改革運動,公教再次分裂。
  • 一把捋清:天主教,東正教,新教和猶太教的錯綜關係
    基督教內部又有天主教,東正教和新教三大教派,外部跟猶太教還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今天咱就把樓上四個的關係從頭捋清楚。最早,只有亞當和夏娃,因為他們偷吃房東的水果,被趕了出來。有了穩定收入,再加上不挑食,基督教從此一飛沖天,短短六十多年後,竟一躍成為羅馬的國教,又叫大公教,他們的信徒則被稱作普世基督徒(Catholic Chritians)明朝萬曆年間,禮部尚書徐光啟,從《周禮》中的一句話 「至高莫若天,至尊莫若主」中,取天主二字,作為基督教的官方冠名,從此被咱稱為天主教
  • 天主教、新教、東正教的神職人員能結婚嗎?
    基督教有三派——天主教 新教 東正教天主教:規定神職人員不能結婚,只能獨身,天主教堂中一般有聖母、耶穌、聖徒等塑像。天主教教職人員均為男性。主教、神甫、修士、修女,必須獨身。新教(我們中國常指基督教新教叫基督教):在中國,基督教則專指「新教」,又稱為「福音教」或「耶穌教」。基督教不接受教皇的領導權,沒有自己的權力中心,廢除了天主教的教階制,認為教徒無需神職人員即可與神直接交通。基督教《聖經》只有66卷,《舊約》中有7卷未收入。基督教堂中一般沒有塑像,只掛一個十字架。基督教的教職人員是主教、牧師、傳道員。
  • 天主教、東正教、新教,這些基督教教派到底有什麼差別?
    但是基督教內部其實也是教派臨立,在現代社會至少還可以被分成新教、天主教、東正教以及東方正教會等幾個大類,而這些教派的形成,其實也跟基督教歷史上幾次大分裂密切相關,那麼當時是什麼導致了這些教派的分裂?他們之間最大的不同點又是什麼呢?
  • 猶太教和基督教有什麼區別?天主教、東正教、新教你能分得清嗎?
    所以,對於一些影響力較大的主要教派有一些基本的了解和區分是很有必要的。那麼猶太教和基督教到底有什麼區別?天主教、東正教,新教和它們又是什麼關係?天主教、東正教,新教之間又有什麼區別呢?簡單說,公元前的猶太人都是信奉猶太教的,在耶穌基督誕生之後,基督教才從猶太教中分離出來。
  • 冷歷史:天主教為何追殺新教教徒?新教說信上帝不用交錢
    這跟基督教的分布範圍廣泛是分不開的,當然最主要的原因是當權者們之間微妙的關係。在11世紀中葉,基督教就已經成為世界級的宗教,它的信徒遍布世界。本來,基督教的分布範圍廣而多是好事,但是分布範圍過廣也就意味著,各個國家的由地理、語言、文化等不同,這就容易引發矛盾。
  • 東正教,天主教,基督教三者之間區別
    是與天主教、基督教新教並立的基督教三大派別之一。「正教」的希臘語(Orthodxia)意思是正統。    如果以「東部正統派」的主要的和狹義的定義來分,「東部」教會裡人數最多的教會是俄羅斯正教會和羅馬正教會。而歐洲正教會(不分東西邊)最古老的則是希臘正教會。
  • 知識點普及 二:基督教內三大派別(天主教、東正教、基督新教)
    羅馬天主教的神職人員不可以結婚。東正教原本也如此,但現在已不嚴格。但新教的神職人員完全可以結婚。甚至是鼓勵結婚,因此如此可更合宜適切地服侍家庭。天主教、東正教神職必須為男性,女性只可為修女。新教女性也可以為神職。三、神職的稱謂也不盡相同。天主教為教宗(教皇)、樞機主教(紅衣主教)、主教、神父。東正教為牧首、神父。新教稱牧師、長老(加爾文宗)、主教。
  • 傻傻分不清的幾個教,到底誰是誰?
    主要分三大教派:天主教、東正教和新教(中國將新教直接譯為基督教)。其中,新教因反抗天主教而產生,兩者差別巨大。而天主教和東正教的差異相對來說較小。接下來,螺螄君帶大家簡單了解下這三大教派。諸如:洗禮時,東正教採用浸水式,天主教採用注水式;舉行聖餐禮時,東正教使用的是發酵餅和酒,而天主教使用的是無酵餅等等。教徒祈禱時用3個手指(拇指、食指、中指)在胸前自上而下,自右向左劃十字。東正教一些大節日與天主教大體相同。東正教舉行儀式時,正式語言是希臘語或斯拉夫語。東正教堂內外裝飾與天主教堂有差異。
  • 天主教和基督新教的區別(完整版)
    在這信仰根源上,沒有區分「天主教」、「基督新教」的名稱。 2.分枝:從教會歷史看,原本是合一的教會,在歷史中有二次大分裂:公元1054年,合一的教會分成二個教會:東方教會和西方教會。東方教會,史稱希臘公教會或東正教;西方教會,史稱拉丁公教會或羅馬公教會。
  • 天主教和新教
    其實這個稱呼是不恰當的,因為在西方國家,基督教是天主教和新教的總稱。新教與天主教有許多相同的地方,都信同一位真神(我們稱天主,新教稱神或上帝),都靠耶穌十字架得救,都信同一本聖經。但也有許多差別。其中最根本的差別是:天主教是耶穌立的,耶穌是神的兒子,他自己也是神。所以天主教是神立。新教是馬丁路德立的,馬丁路德是人。所以新教是人立。
  • 為何說它是新教教派?與新教又有何不同?
    歐洲的基督教,作為當今世界三大教派之一,擁有著悠久的歷史,在歷史中,基督教經過了十分複雜的發展,最終分成了東正教以及天主教,甚至在非洲和中亞還有著科普特教這個教派也是基督教的一部分。
  • 基督新教
    中國大陸通常把基督新教稱為基督教,但在國際上基督教有三大類,分別是天主教,東正教和基督新教。11世紀在歐洲基督教分裂為天主教和東正教,天主教以歐洲羅馬教會為代表,東正教以君士坦丁堡教會為代表(即現在的土耳其伊斯坦堡),由於當時的君士坦丁堡在羅馬教會的東邊,固名東正,這也就是基督教歷史上有名的東西分裂。現在歐洲很多國家和非洲一些國家信仰天主教比較多,東正教則主要分布在俄羅斯及周邊國家。東西分裂以後,天主教和東正教先後在明朝的中期和晚期傳入中國。
  • 天主教和基督新教的區別(最完整版,請耐心閱讀)
    在這信仰根源上,沒有區分「天主教」、「基督新教」的名稱。 2.分枝:從教會歷史看,原本是合一的教會,在歷史中有二次大分裂:公元1054年,合一的教會分成二個教會:東方教會和西方教會。東方教會,史稱希臘公教會或東正教;西方教會,史稱拉丁公教會或羅馬公教會。
  • 天主教、東正教、基督教的區別是什麼?
    其二是語言文化因素,由於西羅馬帝國主要以講拉丁語為主,東羅馬帝國主要以講希臘語為主,久而久之,語言的差異就逐漸生發文化和習俗方面的隔閡,這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天主教與東正教之間差異的形成。日後分裂時的情形便是:天主教都以拉丁語區域為主,東正教都以希臘語區域為主。
  • 幫你徹底搞清楚基督教那些分支
    不過,今天我決定還是和大家聊一聊這個話題。當然,坐觀君(ID:china_2049)可不會只是把二混子的那篇文章放上來就完事了。這不是我的風格。我會從頭和大家講起。二混子將壓軸登場。圖文並茂,絕對有趣。有硬知識,還有趣漫畫。看完了,你不打個賞都不好意思下課。
  • 世界第一大宗教為什麼分裂成天主教和東正教?
    天主教主要在英法德等西歐國家繼續傳播,在傳播過程中又分成新教和舊教;東正教則是在希臘、巴爾幹半島等國佔優勢。天主教和東正教因為對於誰是領導和一些教義的分歧不能達成共識,相互之間封閉了達千年之久。基督教為什麼會在11世紀分成天主教和東正教呢?這兩大派之間有哪些恩怨使得它們分裂長達千年?
  • 概念史視野中的晚清天主教與新教
    儘管耶穌會士不提,清中期的士人並非對新教國家(如英國)的情況一無所知,雍正年間陳倫炯撰寫的《海國聞見錄》中說到歐洲各國,「而尊天主者,惟乾絲臘、是班牙、葡萄牙,黃祁為最。而闢之者,惟英機黎一國」。 但他筆止於此,並沒說「闢天主」的英機黎所信為何教,讀者也不知英機黎人是否有基督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