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東正教和新教傻傻分不清?其實一句話就能夠說清楚!
基督教、佛教和伊斯蘭教是世界性的三大宗教,其中扛把子的無疑是基督教了,無論是從分布範圍還是信仰人數上來看,基督教的影響力都能排在首位。
在中國內地盛行的佛教,在亞洲以外甚至東亞、東南亞以外都沒有什麼影響力,而伊斯蘭教則主要集中在阿拉伯地區。
至於印度教和道教等民族性的宗教,雖然擁有數億的信仰人數,但始終無法走出國門,例如印度教的影響力僅限於印度以及海外的印度籍人員,道教更僅限於華人的圈子。
但基督教則不然,它的影響力實在是過於龐大,無論是白種人、黃種人還是黑種人,都有相當大的人群信奉一個上帝。
一般人在提及基督教時,總會想到被釘在十字架上受難的耶穌,而後就是梵蒂岡高高在上的教皇。
不錯,耶穌和十字架確實是基督教的象徵,但教皇這個東西能否代表基督教,在現在其實是一個有爭議的東西。
基督教內部現在已經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格局,也就是我們熟知的天主教之外,還有東正教和新教。
那麼,基督教內部的三大主流分支到底有什麼不同?恐怕大多數人都傻傻分不清。
其實這三者之間的差別,用一句話就能夠清晰地描繪:天主教忠於教皇,東正教忠於國王,新教忠於《聖經》。
宗教是人類創造出來的,這是毫無疑問的東西,漫長的宗教歷史其實也就是人類精神與物質文明的歷史。
因此,宗教這樣的上層建築所反映的不同形態,在很大程度上能夠體現出人類社會的差別,基督教產生的歷史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耶穌到底是不是人?這個問題其實是很尖銳的,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這就好比我們去問一個佛教徒:"佛陀到底是不是人?"佛教徒往往會回答說:"他不是人,也不是非人,他是覺悟者。"
基督徒的回答也與此類似,他們往往會以宗教的教義去解釋耶穌的身份,然而歷史學家們不會這麼回答。
近現代的歷史學家以極為肯定的態度,回答了耶穌的身份問題:他是人,而且是出生於巴勒斯坦中部地區的人。
耶穌的出生影響非常大,我們現在所採用的公曆紀年就是以他的出生為起點的,也就是說,公元元年就是耶穌誕生的年份。
當然了,歷史學家考證這個時間不準確,耶穌出生的時間應該是在公元前4年左右,當然這個問題沒什麼討論的價值。
總而言之,耶穌的出生以及他創立的基督教很快就風靡羅馬全境,儘管《聖經》中多次記載了耶穌以及其門徒遭到羅馬上層貴族迫害的事情,但毫無疑問,當時羅馬底層的百姓很多人是信奉基督教的。
與佛教一開始在商人以及貴族階級傳播很不同,基督教一開始就帶有平民的血液,比如耶穌本人的世俗身份就比較低微。如果拿佛經和基督教經典對比的話,我們就能夠發現這個問題,佛陀講法的對象往往是國王以及大商人階級,也就是佛經中所說的"長者",而耶穌以及其門徒傳道的對象往往是貧苦人。
這實際上就顯示了兩個宗教截然不同的特點,那就是基督教一開始就展示了它對統治階級的威脅,羅馬的統治者們在基督教誕生的那一刻,就對這一宗教產生了極大的忌憚之心。
公元313年,君士坦丁一世發布了《米蘭敕令》,基督教才正式成為了世俗權力承認的合法宗教。這並不是出於君王對宗教的虔誠,而是君王想藉助教會的力量來加強對羅馬人的統治,這便是教皇權力的直接來源。
公元395年,羅馬帝國被分成了東西兩部分,西羅馬帝國和東部的拜佔庭帝國從此以後在宗教問題上形成了截然不同的風貌。
由於羅馬城和君士坦丁堡的距離過於遙遠,交流頻率極少的東西羅馬之間差距越來越大。西羅馬正式發展出了"教皇制度",這意味著上帝在人世間有了唯一的權威的合法的發言人。
"教會佔有全國土地的三分之一,國王的賞賜和教徒的捐獻,使得教皇的地位急速提高,甚至要比國王更受尊崇。"
急速膨脹的羅馬教皇開始發生了心態上的流變,他們認為在整個基督教世界,教皇理應是領導全體基督徒的第一人。
正是因為這種原因,東部拜佔庭帝國的教會不幹了,於是東正教就這樣慢慢地發展了出來,東正教的"牧首"成為了教皇抗爭的領導人。
當然了,除了現實利益導致的水火不容之外,天主教和東正教在教義上也有差別,簡單地來說就是天主教更為世俗化和實用化,而東正教反而更加純粹神秘。
這其實是必然的,因為教皇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是凌駕於國王之上,而東正教的牧首一般是聽命於國王。
當然了,這兩個教派雖然打得不可開交,但在對抗基督教外部勢力時還是會攜手共進的,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十字軍東徵。
1517年,基督教世界發生了一件相當重大的事件: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九十五條論綱》發表之後,基督教世界產生了巨大的震動,以英國為首的一些國家開始將"新教"作為自己的國教。
新教的核心教義就是:教皇和國王都不是基督世界的發言人,唯有《聖經》所說的才是唯一合法的權威解釋。
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在世界歷史上有著相當重大的意義,他不僅打破了基督教內部的陋習,還使得當時的英國人掙脫了桎梏,使得歐洲的資本主義急速地發展了起來。
教皇的權威被打破以後,《聖經》的解釋權回歸到了基督徒的手裡,此後的"清教徒改革",以及"光榮革命"使得新教徒獲得了勝利。
這大致就是基督教三大宗派的發展歷程,其中以天主教最為悠久、東正教最為純正而新教最為叛逆年輕。當然了,宗教的本意還是積極向上的,"諸惡莫作,諸善奉行"才是全部宗教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