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已出臺 玩遊戲上癮將被認定為精神病

2020-12-17 17173遊戲網

 
北京軍區總醫院醫學成癮科主任陶然

由北京軍區總醫院制訂的我國首個《網絡成癮臨床診斷標準》8日在京通過專家論證。玩遊戲成癮被正式納入精神病診斷範疇。

北京軍區總醫院醫學成癮科主任陶然說,網絡成癮是指個體反覆過度使用網絡導致的一種精神行為障礙,分為網路遊戲成癮、網絡色情成癮、網絡關係成癮、網絡信息成癮、網絡交易成癮等五類,其中以網路遊戲成癮居多,佔82%.其後果可導致性格內向、自卑、與家人對抗及其他精神心理問題,出現心境障礙,如對自己的學業及工作前途感到悲觀、情緒低落、做事沒有興趣等,部分患者還會導致社交恐懼症等。

陶然介紹,網絡成癮症狀表現有:

一、對網絡的使用有強烈的渴求或衝動感。

二、減少或停止上網時會出現周身不適、煩躁、易激惹、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礙等戒斷反應;上述戒斷反應可通過使用其他類似的電子媒介,如電視、掌上遊戲機等來緩解。

三、下述5條內至少符合1條:

為達到滿足感而不斷增加使用網絡的時間和投入的程度;

使用網絡的開始、結束及持續時間難以控制,經多次努力後均未成功;

固執使用網絡而不顧其明顯的危害性後果,即使知道網絡使用的危害仍難以停止;

因使用網絡而減少或放棄了其他的興趣、娛樂或社交活動;

將使用網絡作為一種逃避問題或緩解不良情緒的途徑。

網絡成癮的病程標準為平均每日連續使用網絡時間達到或超過6個小時,且符合症狀標準已達到或超過3個月。

據悉,這部由軍區總醫院牽頭制定的《網絡成癮診斷標準》將由解放軍總後勤部衛生部報批國家衛生部後,在全國各大醫院,特別是三甲醫院精神科推廣使用。屆時,我國將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出臺網絡成癮診斷標準的國家。

陶然介紹說,我國從1994年開始重視成癮醫學的研究和預防。除了網絡成癮,賭博成癮、工作成癮、購物成癮、飲食成癮、性成癮、菸酒成癮等都是成癮疾病。網絡成癮的患者數量最多,很多患者到了難以與真實世界區分的程度。北京公安部門統計,青少年犯罪中76%的人都是網絡成癮患者。(17173綜合報導)

 

【來源:】

相關焦點

  • 網絡成癮 是一種精神病? 專家:國內未將網絡成癮認定為疾病
    原標題:   網絡成癮 是一種精神病? 專家:國內未將網絡成癮認定為疾病   華龍網訊 (記者李珩)日前,美國精神病協會將網癮認定為精神病新病種,其中九條標準全部採納中國醫學教授陶然制定的《網絡成癮臨床診斷標準》。5月29日,相關專家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國內還未將網絡成癮認定為疾病。
  • 打遊戲上癮? 注意:你已被世衛組織定義「有病」
    這句話,相信經常玩某熱門網遊的朋友們絕不陌生。即便是普通的網遊愛好者,也會對「吃雞」有著天然的熟悉感。但是,請注意,愛玩各種網路遊戲的朋友們,尤其是天天蹲在小網吧,窩在宿舍裡沒日沒夜玩遊戲的童鞋,你們已經被世界衛生組織點名了。是的。玩遊戲上癮的童鞋們,你們已經被宣布為「有病一族」了。
  • 首部網絡成癮診斷標準發布明確五種上癮症狀
    對絕大多數魔獸遊戲迷來說,遊戲只是遊戲。但是,玩魔獸遊戲上癮,甚至到了難以與真實世界相區分的程度,就是一種病態。10月8日,我國首部《網絡成癮診斷標準》通過專家論證,玩遊戲成癮被正式納入精神病診斷範疇。  北京軍區總醫院成癮醫學科主任陶然介紹說,我國從1994年開始重視成癮醫學的研究和預防。
  • WHO擬列「遊戲障礙」為成癮病 認定疾病需很多研究
    失控還有一個重要表現是,遊戲是成癮者的第一需要。  這是一段多次發生在郝偉門診的對話。  郝偉:「爹媽重要還是網絡重要?」  就診者:「爹媽重要!」  郝偉:「那為什么爹媽讓你戒你戒不掉呢?」  就診者:「還是網絡重要。」  「是時候讓它被認定為一種疾病了。」郝偉說,「但這非常困難。」
  • 網癮不是精神病,5種方法讓你遠離行為上癮
    一,層出不窮的網癮和戒網癮事件揚子晚報7月11日的一則新聞,連雲港東海19歲網癮男青年為買遊戲裝備,深夜盜竊母校40餘次。因為自己平常酷愛網路遊戲,早早輟學在家的他無所事事沒有任何經濟來源。而痴迷遊戲的張某為了花錢購買裝備,最終選擇鋌而走險盜竊母校學生財物。
  • 玩遊戲上癮了怎麼辦?打遊戲上癮怎麼辦?
    遊戲可以放鬆人的心靈,相信現在不少人都愛玩遊戲,說來也怪遊戲運營商,把有些遊戲做的實在太有趣了,玩著玩著就上癮了,那麼如何客服自己的遊戲癮呢?玩遊戲上癮了怎麼辦?打遊戲上癮怎麼辦?第一招,把時間擠出來做別的事 。
  • 網癮列為精神病惹爭議 對青少年影響負面
    DSM-5中的網路遊戲成癮一共9條診斷標準,例如難以停止上網,以及因遊戲而減少了其他興趣等。這些全部來自陶然教授制定的臨床診斷標準中的8條症狀標準加一條嚴重程度標準。陶然主任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嚴格地說,被列入精神疾病的新病種是玩網路遊戲成癮,這也是首個非物質成癮的精神疾病的病種。
  • 打遊戲上癮的人注意!這是「精神疾病」,得治!
    因為,當時亞洲一些國家和研究中心對年輕男性的研究發現,當人全神貫注於網際網路遊戲時,他們大腦的活動與毒品成癮者相似,在極端的情況下,可能表現為上癮行為。  美國精神病學學會列出了9種症狀,滿足其中5項,才能診斷為「網際網路遊戲障礙」:  1、完全專注遊戲;  2、停止遊戲時,出現難受、焦慮、易怒等症狀;  3、玩遊戲時間逐漸增多;  4、無法減少遊戲時間,無法戒掉遊戲
  • 專家:遊戲障礙不等同於精神病 有嚴格定義標準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7月23日電(記者 張尼)近期,世衛組織宣布將遊戲成癮納入醫療體系引發社會關注。遊戲障礙是否屬於精神病?如何對其進行幹預治療?23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第六醫院院長陸林給出了解釋。
  • 玩遊戲為什麼會上癮?
    玩遊戲為什麼會上癮?當然,我也沒有刻意去戒掉遊戲,因為我的自制力有點感人,越是刻意去約束自己,反而效果越差。唯一讓我不玩遊戲的原因,是因為沒有時間玩了。記得有一次我打王者,旁邊的人說我怎麼邊玩身體還跟著動起來了,一會兒笑一會兒嘆氣的,怪嚇人。我只知道當時的我處於一種特別激動、亢奮的情緒狀態中。
  • 玩遊戲上癮,網癮?行為上癮未必是件壞事
    玩遊戲上癮?行為上癮未必是件壞事之前寫了篇文章,講述了一些基本的行為上癮原理。通常來說,我們把"行為上癮"是作為一個貶義詞。行為上癮是一種精神鴉片,和毒品一樣可怕。小孩玩遊戲上癮,偷偷花大人的錢。沉迷遊戲不愛學習。這些負面新聞一直不斷。早在十幾年前,看過海外一本遊戲設計的書。這書提到了,這個世界需要遊戲。遊戲的成癮性,可以讓生活,工作中的一些枯燥,重複的索然無味的事情,也能津津有味。現代很多大型公司,也都開始,用遊戲化設計,來輔助公司的管理,績效評定。
  • 遊戲障礙是否屬於精神病?專家:不等同,有嚴格定義標準
    近期,世衛組織宣布將遊戲成癮納入醫療體系引發社會關注。遊戲障礙是否屬於精神病?如何對其進行幹預治療?7月23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第六醫院院長陸林給出了解釋。會上,青少年的遊戲障礙問題成為關注焦點之一。世衛組織此前發布的新版《國際疾病分類》將遊戲障礙列入精神疾病範疇,並指出相關症狀包括無節制沉溺於單機或網路遊戲、因過度遊戲而忽略其他興趣愛好和日常活動等。世衛組織表示,確診遊戲障礙往往需要相關症狀持續至少12個月,如果症狀嚴重,觀察期也可縮短。
  • 北京市普惠幼兒園認定標準出臺
    原標題:普惠幼兒園認定標準出臺昨天,市教委發布《北京市普惠性幼兒園認定與管理辦法(試行)》,明確幼兒園、社區辦園點、中小學附設幼兒班均可參與普惠性幼兒園申報。普惠園認定有效期為3年。市級財政將向普惠性幼兒園提供生均定額補助、租金補助、擴學位補助。區教育行政部門將及時向社會公布普惠性幼兒園名單、財政扶持經費及收費情況等,並開通舉報電話接受社會監督。依據《北京市第三期學前教育行動計劃》,本市將構建以公辦幼兒園和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為主體、公辦民辦並舉的多種形式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推進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優質發展。
  • 玩遊戲上癮 「多巴胺」發威
    原標題:玩遊戲上癮 「多巴胺」發威   玩遊戲的時候,有沒有一種欲罷不能的感覺?看到下面的結論也許有助於收斂一下:「在遊戲中升級時,和嘗到美食、談戀愛,乃至酗酒等成癮活動時的感受一樣。」近日,實體經濟及貨幣設計領域學者Ramin表示,玩家所以會對玩遊戲的過程感到興奮並樂此不疲,是腦內分泌物——負責傳達快樂信息的「多巴胺」影響下的結果。   遊戲快感類似「多巴胺」   據了解,遊戲神經經濟學是一個非常熱門的領域。「當我們把神經科技和遊戲經濟學結合在一起,創造出神經經濟學,一個關於交互產品的新時代也就此開啟。」
  • 為什麼玩遊戲會上癮?能上癮的娛樂何止遊戲,就該這麼辦
    正規的遊戲運營商都會做一個防沉迷系統,從表面上看,這是防止人沉迷於遊戲,令人無法自拔,造成無法自控的上癮的狀況。然而所謂防沉迷系統,其它是會員認證系統。玩家在註冊時,往往使用系統生成或隨意性強的用戶名和密碼,這些用戶名其實無法了解會員真正的情況。
  • 愉悅寶貝,孩子玩手機遊戲上癮怎麼辦?
    孩子本來就是一個自制力和自控力都比較差的群體,在充滿誘惑力的手機面前變得沒有任何招架之力,不得不沉淪為手機遊戲的傀儡。直到這個時候,家長才發現孩子玩手機遊戲已經上癮了。那麼孩子玩手機遊戲上癮怎麼辦?家長應該怎樣做呢?
  • 為什麼玩遊戲會上癮,而學習不會呢?
    首先說結論啊:把遊戲體驗應用到學習上的思路,是走不通的。幾年之前,就有人有類似的雄論,一時引起無數附和,但隨著時間推移,越來越多的人,慢慢意識到了其中的問題。這其中首要的誤區,是對手遊好玩的誤解。接下來,你將看到這個玩意的真面目。為什麼說是「不可逆」?因為它是一過性的,無法持續和反覆的。時間一長,個個都喊「肝不動」了。真的好玩嗎,一點都不好玩。如果比喻成感情,大部分手遊,都是一夜情。而學習,就像成家過日子。你把你喜歡的手遊,放到學習這個持續時間尺度上,你會發現,比學習還無聊。
  • 孩子為什麼會玩遊戲上癮
    父母在碰到孩子「玩遊戲成癮」的情況下,一般 都是會對孩子說「你這孩子真愛玩」「遊戲有啥好玩兒的」「遊戲能當飯吃嗎」那樣的話堅信大伙兒在學員情況下聽過不僅一遍吧(尤其是男孩子)。孩子怎麼會遊戲上癮呢? 玩遊戲時,當今開心高過成本費,便會成癮。這與遊戲的結構設計相關,遊戲的設計方案有三標準:有明確的目標,難度係數和能力配對,有立即的意見反饋,這三點太順從人的本性了。
  • 為什麼玩遊戲會上癮?從心理學上怎麼分析?
    當我們在玩遊戲時,我們總是玩了一局還想玩下一局,感覺自己控制不住自己,這就是所說的網路遊戲上癮。2017年世界衛生組織宣布將"遊戲成癮"設立為一種疾病,歸類為精神疾病。本來遊戲只是我們消遣娛樂的一種方式,那為什麼人們對這種娛樂方式這麼容易上癮,嚴重者甚至發展成了一種疾病呢?鄭仁強老師說:"只有真正地了解了消費者,才能設計出吸引消費的產品。
  • 西安率先出臺試行《辦法》 精神病患者將被強制送醫
    西安的精神病患者將被強制送醫前段時間,發生在我國各在的疑似精神病患者肇事的新聞讓人唏噓不已。當大家都對精神病患者肇事束手無策時,西安率先在出臺了我國首部《易肇事肇禍嚴重精神障礙患者救治救助和服務管理工作實施辦法(試行)》,《辦法》規定,對篩查出的有傷害自身、危害他人安全行為,或者有傷害自身、危害他人安全危險的嚴重精神障礙患者和疑似患者,由綜治部門和公安機關督促其近親屬或所在單位送醫療機構進行精神障礙診斷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