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銅臭燻得黑了心肝的屠夫,為了掙錢,居然給活牛注水120斤,牛流著眼淚給他跪下,他居然毫不留情,還說什麼,它不知道疼。
要我說,應該給這些良心被注了水的屠夫們也注一注水,不用120斤, 10斤也行,看他是何感受!
當然,他們也沒有好下場,馬上就遭到了報應,這叫現世報。且不說被取締和罰款,就是牢獄之災這杯苦酒也夠他喝上一壺了。
豈不知,活牛被注水後,流淚下跪,呼喚著世人的慈悲心啊!
自古以來,儒釋道三家都強調,人要有慈悲心。
孟子說:君子之於禽獸也,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遠庖廚也。
為了培養自己的慈悲心,道家都不吃牛肉和狗肉!佛家就更不必說了。當年道祖老子出關時騎的正是青牛。相傳有一些牛的前身是修行人,因為未持戒或墮落牛身,所以牛茹素厭葷,吃苦耐勞。牛以耕田的功德升天,牛吃草、耕田、反芻。當我們吃牛肉時,可能就在吃跟我們一樣的修行人啊!
莊子認為世界萬物包括人的品性和感情,看起來是千差萬別,歸根結底卻又是齊一的,這就是「齊物」。萬物等同,沒有差別。由道而生最終又回歸於道。動物尚且如此,何況於作為萬物之靈的人呢?
道教勸善經典也有《牛圖經》,為中國道教武夷山桃源洞道觀印行。圖文並茂,將繪畫和經文合為一體,字字入心,道理分明。見下圖:
《牛圖經》釋文:
牢字從牛,獄字從犬,不食牛犬,牢獄可免。
勸人聽我說因由,世間最苦是耕牛,
春夏秋冬齊用力,四時辛苦未曾休,
犁耙鐵打千斤重,竹鞭身上萬條抽,
泥硬水深拖不起,肚中無草淚雙流。
口渴飲些口畔水,喝聱快走不停留,
肚餓吃口田中禾,一家大少罵瘟牛,
我在山邊食青草,種出禾苗你自收,
遲禾早糯千般有,蕃薯芋子滿倉收。
糖米煮來養性命,糯米做酒待朋友,
嫁女婚男成喜事,無錢商酌賣耕牛,
田糧課稅難完納,家貧要貸這條牛,
見我老來無氣力,牽出街坊做菜牛。
怕死難言慘淚流,將刀割斷寸咽喉,
剖肉抽腸破肚肺,剖肝削骨有何仇,
剝我皮來作鼓打,驚天動地鬼神愁,
殺我之人家不旺,食我之人命不修。
仔細思量為惡者,從今猛省早回頭,
我今受盡千般苦,莫你來世變成牛,
為善農夫休打我,因為成牛不自由,
莫道世間無果報,輪迴造化幾時休。
勸君食味將牛戒,無牛亦有好珍饈,
人從是處行方便,無量陰功萬古流。
我們讀完《牛圖經》,再來說一說牛這種動物的特性。
牛和狗都是高靈性的功臣級別的動物。
牛是感情非常豐富,它溫順,勤勞,念主人家的好,跟人的關係非常親密,能認識主人家的人,儘管它個頭大,如果主人家的幾歲的小孩到它身邊去撫摸它,它都會有所回應,絕不欺主人家的人,而這樣一種非常有靈性,又勤勞付出的動物,它內心一定是對主人家有深厚的感情的,也許它只是不會表達,但它內心一定是知道一些人類的舉動所包含的含義,所以,當人們要殺它的時候它會流淚也是一種情感的表現,而這種表現到目前為止,在牛和狗身上才能很好地體現出來,而別的動物感情估計沒這麼細膩,頂多是一種生理本能的反應。
而這樣一種積極奉獻的高靈性大動物,居然在《水滸傳》中被拿來被好漢們享用。
「來二斤酒,再切二斤牛肉」!
在名著《水滸傳》中,大碗喝酒,大塊吃肉,好像是一件大快朵頤的時尚豪爽美食,確實也給梁山好漢們平添了一股豪情。而這肉應該也是牛肉偏多。一部水滸,讓不知道多少耕牛喪失了性命。我也就納悶兒了:你好好的殺你的歹人,怎麼就偏偏給這溫順而出人的耕牛叫上勁了呢?
北宋初年的《宋刑統》規定:諸故殺官私牛者,徒一年半。但在《水滸傳》的描述中,梁山好漢對牛肉好像是格外喜歡,幾乎進店必點牛肉。且不說那個時代朝廷容許不容許殺牛吃肉,(估計是不容許也管不住這幫大爺)但就從吃肉特別是吃牛肉這件事來說,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耕牛們的痛苦和性命之上,這幫好漢們不知吃掉了幾百幾千頭牛,(梁山上應該設有專門的宰牛場所吧!不然的話,外邊不讓殺,哪有那麼多的牛肉供好漢們享用?)確實也造下了不少殺生害命的罪惡勾當。
《牛圖經》上說:「牢字從牛,獄字從犬。不食牛犬,牢獄可免。」難道這話是無中生有的嗎?翻開《水滸傳》好好看看,那麼多好漢都遭受過牢獄之災,是不是那些無辜被殺的牛們尋仇報復的呢?
萬法皆空,因果不空,因果報應,絲毫不差。本來是正義之師的梁山好漢們,為什麼結局卻那麼慘呢?有沒有這些動物報復的成分在其中呢?可憐一幫粗獷豪放貪吃好殺的義士們怎麼也想不到其中會有這層緣故吧!杯具!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