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的過程就是相信的過程,是用相信的力量為你的孩子裝上鎧甲,助他抵禦一切人間艱難險阻、擺脫別人的成見與期待,並成為自己的過程。
馬飛爸爸就是這樣一個相信孩子的爸爸,在別人甚至媽媽說馬飛缺根弦時,爸爸選擇了相信並鼓勵自己的孩子;在孩子的成績年級墊底時,爸爸選擇了相信並鼓勵自己的孩子,並站在孩子一邊,勇敢地與教導主任打賭。馬飛爸爸說;「只要腦子一直想、一直想,你就看可以幹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事情。」正是爸爸這相信的力量,給予了馬飛獨立思考的習慣和面對困難的勇氣,幫助他在洪水中成功地實現了自救,在宇宙飛船故障後成功地返航。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父母作為孩子成長過程中最早的「重要他人」,對孩子的成長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馬飛正是看到爸爸在出獄後如何與命運抗爭、如何更好地生活,他寫下了:「爸爸,像你一樣,永遠不認輸。」這不僅是他對爸爸的愛的表達,更是他人生的座右銘,是他戰勝生活中一切困難的武器。就像馬飛爸爸說給馬飛的話:「這世界上的很多事情是我們控制不了的,但我們可以控制的是我們自己。」
電影中充斥著傳統應試教育和新教育理念的鬥爭。勇於挑戰主流應試教育的馬飛爸爸一直在發光。他對馬飛說:「人一定要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而不是大家認可的對的事情,考入清華、北大不是人生的終極目標,學習應該是一個人一生的習慣,找到你一生真正喜歡的事情並為之努力才是你應當做的。馬飛做到了,他放棄了成為高考狀元的機會,而選擇成為了飛行員、太空人,做了自己喜歡的事情。
多年前我就與付老師討論過高考後考生撕書的場景,看似這是一場寒窗苦讀後的狂歡,實則是考生對學習壓抑情緒的一種反抗與釋放,要不怎麼會有那麼多高考成績優異而大學沉迷網絡,無法自主學習被勸退的少年。
電影中馬飛爸爸的一段話讓我感覺很美:「一生中最重要的時刻,應該均勻地散步在人生的每一份每一秒。」馬飛爸爸不顧學校的反對帶著快要期末考試的馬飛,走上了去看航天展的旅程。馬飛爸爸讓馬飛知道每一天都是美好而珍貴的,並告訴他:「真誠地感知這個世界,寫你相信的東西,這世界本來就很美!」
電影最後播放著陳奕迅的《相信你的人》,「我的腦海裡,有許多美景,不知道怎麼形容給你聽,……,你也需要一個相信你的人,暖暖看你,不同於人們的眼神,……,你的腦海裡,有許多美景,不知道怎麼形容給我聽,……」進來打掃的工作人員大爺操著一口方言說:「這個電影沒有彩蛋。」是的,人生也許沒有彩蛋,但卻有相信你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