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遇冷遇熱都釋放毒素?這是癌症起因?是時候說說清楚了

2021-01-10 澎湃新聞

近日,一段「癌症起因是塑料」的視頻在微信中流傳。這段近5分鐘的視頻圖文並茂,宣稱美國醫藥協會找到了癌症起因是塑料。視頻中還列舉了一系列「證據」,包括「用塑料有雙酚A威脅」「塑料瓶放入冰箱,會產生戴奧辛」「塑料接觸熱力,產生52種致癌物質」,同時還提醒「塑膠袋中有聚乙烯,不可裝任何熱的食物」「塑料杯子製作添加聚氯乙烯,高溫時會釋出,造成慢性中毒」「塑料器皿含四氯化碳,不可在微波爐中將食物加熱」……

網傳視頻截圖

對於這條流傳很廣的傳言,上海闢謠平臺早在2017年12月就已進行分析和闢謠。然而該謠言仍反覆流傳,今日我們再度發布該闢謠文章。↓↓↓

塑料遇冷遇熱都會釋放有毒致癌物?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調查求證,這是一個從「郵件時代」傳到「微信時代」的老謠言。

記者通過網絡搜索發現,類似信息可以追溯到2004年。當時智慧型手機尚未普及,微信更是不存在的。網傳視頻的文字版本被冠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名義,以郵件形式分發到全世界。謠言廣泛流傳,使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不堪其擾,委託彭博公共衛生學院的兩位教授於2008年1月發布闢謠聲明。聲明大意是:網上到處流傳著這樣的信息,警告人們不要將塑料瓶子放入冰箱,也不要把塑料容器放入微波爐加熱。這些信息使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癌症新聞」或「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癌症最新資訊」的標題,事實上,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從未發布過上述信息,也不認可其中內容。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闢謠聲明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公開闢謠之後,「癌症起因是塑料」的謠言卻並未消停,每隔一段時間就出來興風作浪,只是把「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改成了「美國醫生協會」、「美國醫藥協會」等。記者對這些謠言進行比較發現,謠言內容仍是「舊酒」,而視頻的傳播形式以及微信的傳播渠道則成了「新瓶」。

下面,我們對謠言內容一一進行闢謠。↓↓↓↓

用塑料製品裝水或食物,有雙酚A威脅?

【闢謠】

中國食品闢謠聯盟日前表示,雙酚A的確有可能帶來健康隱患,但是目前包括礦泉水瓶在內的所有可能會與食品接觸的塑料包裝,都不會使用雙酚A作為材料,所以基本不存在雙酚A的威脅。

塑料水瓶放入冰箱冷凍會釋放戴奧辛?

【闢謠】

什麼是「戴奧辛」?它還有一個令人厭惡的名字——二噁英。這是一類有機環境汙染物的統稱。在自然環境中,二噁英是由燃燒產生的,比如野火和火山爆發。如今,科學家所擔心的是廢物焚燒。當二噁英被釋放進入大氣,它們就會附著在空氣顆粒上,並最終落入地面,或被魚和其他動物吸收。二噁英是在動物脂肪中聚集和儲存的。大部分時候,人們是通過食用富含脂肪的魚類和肉類而攝入二噁英。

雖然二噁英是劇毒的,但塑料製品中是不含二噁英的。另外,事實上,冷凍可以阻礙化學物質的溶解和釋放。在低溫環境中,化學物質更不容易擴散。

所以,夏天想喝冰凍飲料,儘管可以把塑料瓶裝飲料放進冰箱。

塑料餐具遇熱釋放有毒致癌物?

【闢謠】

塑料含有化學物質,過度加熱、燃燒後確實會產生有害物質。例如,聚氯乙烯塑膠袋中就含有大量穩定劑、增塑劑,遇熱或接觸到油脂性食品時會迅速滲出並遷移到食品中,如果長期使用,被人體吸收會對身體造成致癌危害。

但是,並非所有塑料製品遇熱都會釋放有毒致癌物。早在2008年,我國的消協等相關職能部門就發布塑料購物袋國家強制標準規定,用於盛裝直接入口食品的塑膠袋,原料必須符合食品級要求,且在產品最小銷售單元上註明「QS」標誌和「食品用」或「食品專用」等字樣。另外,使用聚丙烯生產的塑料餐具可專門用於微波加熱,也是安全的。

一句話概括,只要購買正規廠家生產的合格塑料產品,且合理使用,就無需擔心。

【如何分辨適合加熱的塑料餐具】

塑料製品有7個塑料種類的標誌代碼,即在三個箭頭組成的三角形中間,加上數字的標誌。塑料製品生產企業會將三角形的回收標記標註在塑料製品上,並用數字1到7和英文縮寫來指代塑料所使用的樹脂種類——

1號:聚酯(PET),用於礦泉水瓶、碳酸飲料瓶、飲料瓶等,耐熱至70℃,只適合裝暖飲或凍飲。如裝高溫液體或加熱則易變形,有對人體有害的物質融出。

2號:高密度聚乙烯(HDPE),用於清潔用品、沐浴產品等。

3號:聚氯乙烯(PVC),用於一些裝飾材料,高溫時容易產生有害物質。有毒物質隨食物進入人體後,可能引起乳癌、新生兒先天缺陷等疾病。這種材料的容器已經比較少用於包裝食品。

4號:低密度聚乙烯(LDPE),用於保鮮膜、塑料膜等,耐熱性不強。通常合格的PE保鮮膜在溫度超過110℃時會出現熱熔現象,會留下一些人體無法分解的塑料製劑。用保鮮膜包裹食物加熱,食物中的油脂很容易將保鮮膜中的有害物質溶解出來。因此,食物進入微波爐前,要先取下包裹著的保鮮膜。

5號:聚丙烯(PP),能耐100℃以上的溫度,用於製造微波爐餐盒。一些微波爐餐盒,盒體的確用5號PP製造,但盒蓋卻以1號PE製造,由於PE不能耐高溫,所以不能與盒體一併放進微波爐。保險起見,把容器放入微波爐前要先把蓋子取下。

6號:聚苯乙烯(PS),用於碗裝泡麵盒和快餐盒, 耐熱60-70℃,裝熱飲時會產生毒素,燃燒時會釋放苯乙烯。因此,別用微波爐煮碗裝方便麵,以免因溫度過高而析出化學物質,也要儘量避免用快餐盒打包滾燙的食物。

7號:其他塑料(包括PC等),不應盛放熱水。

因此,在7個類型中,只有5號塑料製品可以在微波爐中加熱。人們在選擇塑料製品時,只要看到底部三角形中有「5」的標識,就可以把它們放進微波爐中加熱。

【使用塑料製品的溫馨提醒】

1.認準有「QS」生產許可標誌的產品;

2.塑料製品沒有註明可加熱的,堅決不要用微波爐等設備加熱;

3.儘量避免用快餐盒打包剛出鍋的滾燙食物;

4.如果發現塑料製品出現破損或者變形,建議不要再使用;

5.最好的做法就是按照產品說明使用塑料製品,並只將它們用於其特定用途。新型的可降解餐具或不鏽鋼餐具都是很好的替代品。

題圖來源:網絡

原標題:《塑料遇冷遇熱都釋放毒素?這是癌症起因?是時候說說清楚了》

相關焦點

  • 塑料遇冷遇熱釋放毒素?這是癌症起因?是時候說說清楚了
    近日,一段「癌症起因是塑料」的視頻在微信中流傳。這段近5分鐘的視頻圖文並茂,宣稱美國醫藥協會找到了癌症起因是塑料。視頻中還列舉了一系列「證據」,包括「用塑料有雙酚A威脅」「塑料瓶放入冰箱,會產生戴奧辛」「塑料接觸熱力,產生52種致癌物質」,同時還提醒「塑膠袋中有聚乙烯,不可裝任何熱的食物」「塑料杯子製作添加聚氯乙烯,高溫時會釋出,造成慢性中毒」「塑料器皿含四氯化碳,不可在微波爐中將食物加熱」…… 網傳視頻截圖塑料遇冷遇熱都會釋放有毒致癌物?
  • 桌布選擇有講究 PVC材質桌布遇熱有毒
    桌布選擇有講究 PVC材質桌布遇熱有毒 2015-10-19 10:35:23 來源:慧聰網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大家越來越注重審美觀。
  • 黃麴黴毒素超標再引關注:毒素汙染重災區與癌症高發密切相關
    黃麴黴毒素是1類致癌物「黃麴黴毒素是真菌毒素(約300餘種)中的一大類,它於1993年被世界衛生組織的癌症研究機構認定為1類致癌物。」6月19日,山西省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中心研究員、國家農業部第八屆科技委員會委員孫毅告訴科技日報記者。黃麴黴毒素是已知真菌毒素中毒性和致癌性最強的。
  • 這兩樣常見的「家用品」,一直在偷偷釋放甲醛,警惕癌症找上門
    特別是下面這些常見的「家用品」,一直都在偷偷釋放甲醛。為了防止癌症找上門,大家還是儘快處理才好。物品一:膠合板的衣櫃衣櫃是我們每個人的家裡都會用到的家具,除了能夠幫助收納衣物之外,還可以填補空間,裝飾房子。但是,現在市面上有不少衣櫃都是用膠合板等人造板打造出來的,這種板材裡的甲醛是公認的高。
  • 微塑料返回人體,毒素不斷積累
    事實上,這是一塊充滿微塑料的北冰洋海冰,科學家從北冰洋的深處極其提取出來。 在北極海冰裡,科研人員發現了大量的垃圾,有各種塑料珠子、細絲、尼龍……這些融化的海冰變成海水後,被冰凍的微塑料進入海洋生態系統,並被魚類誤食。經過食物網層層沉積,毒素最終將積累至人體,貽害無窮。
  • 塑料奶瓶會釋放大量微塑料,四招減少釋放
    目前已知,人在進食、喝水甚至呼吸都有可能攝入塑料微粒,特別是用熱水衝泡茶包時,如茶包採用塑料材質,也可能產生大量塑料微粒。通過對48個地區(覆蓋全球78%的人口)的奶瓶進行調查,都柏林聖三一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聚丙烯嬰兒奶瓶佔全球市場的83%。
  • PP、PC、Tritan塑料材質哪種好
    tritan塑料材質、pp塑料材質以及PC塑料材質了,雖然同為塑料材質,且都比較常見,但是相信很多人都不太了解這些東西,也不容易區別出誰好誰壞,也都不知道它們之間到底有著什麼樣的區別?tritan材質和PC材質同屬與「7」號塑料標識,那麼如果它們兩者相對比的話,tritan材質和PC材質的杯子哪個好呢?
  • 嬰兒可能喝下大量微塑料:含有聚丙烯的奶瓶普遍釋放塑料微粒
    在使用含有聚丙烯的嬰兒奶瓶衝泡標準配方奶粉時,奶瓶可能會釋放出塑料微粒。一項新研究強調了進一步搞清塑料微粒對人類健康影響的必要性,因為人們對這一點的認識仍然不足。相關論文10月19日刊登於《自然—食品》。聚丙烯的年產量佔非纖維塑料產量的20%,是食品製備中使用最廣泛的塑料。但是,人們對這類容器釋放塑料微粒的情況知之甚少。
  • 不得不提:若確診癌症,這4件事可得向醫生問清楚
    另外,要敢於問醫生,身體的護理以及治療的方向都要明確,才能讓癌症帶來的傷害減輕。很多人忽略了這個問題,沒有認真對待疾病,可能會因為癌症的惡化而縮短壽命。如果連基本的治療手段都沒有問清楚,或者依賴偏方,對疾病放任不管,都會因為癌症的持續發展帶來影響。因此,在應對疾病時基本的常識要了解,是通過手術將病灶切除,還是藥物治療、放療、化療等方式來控制癌細胞發展,應該明確清楚。
  • 癌症離你有多遠?這三種食物含有一級致癌物,拉近你與癌症的距離
    癌症的發生讓人猝不及防,尤其是當得知自己患上癌症的那一刻,天也塌了,原來隨手可得的一些東西也逐漸要離開。雖然癌症面前人人平等,但是癌症的治療卻並非人人平等,很多家庭因此而一貧如洗。癌症的發生並非偶然,在日常生活中遠離一些致癌物,您與癌症的距離也會越來越遠。
  • 民生實驗室|菜板上易生會致癌黃麴黴毒素 哪種菜板更安全
    但就是這小小的並不起眼的地方,卻最容易藏汙納垢。一不小心,菜板可能成為各種細菌、致癌物的藏身之地。菜板中容易殘留哪些細菌和致癌物?如何清理菜板?細菌知多少大多數家庭的菜板使用時間較長,長期使用留下的過多刀痕、清洗之後殘留的水分都為細菌的生長繁殖提供了良好的環境。有時甚至菜板上的黑斑、青苔清晰可見。
  • PP、PC、Tritan材質塑料水杯健康知識解析
    生活中塑料水杯隨處可見。塑料水杯有耐摔、方便攜帶、外形時尚等特點,所以很多人在選購水杯時會傾向選擇塑料水杯。其實,多數人對塑料水杯的材質並不了解,平時對水杯材質的分類和安全性並不關注,往往會忽視水杯的材質安全問題。
  • 這2種病外號「不死的癌症」!醫生:沒有特效藥,沒辦法根治
    有這麼2種病,不但不能治癒,還會給患者帶來巨大的痛苦,我們都稱之為「不死癌症」。尿毒症的臨床症狀:終末期腎臟病的患者在早期可能沒有明顯的不適,但隨著腎功能的進一步下降,毒素在體內不斷堆積,會出現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呼吸困難;厭食,噁心、嘔吐或腹瀉,胃黏膜糜爛或消化性潰瘍或出血;淡漠、痴妄、驚厥、幻覺、昏迷、精神異常等症狀。
  • 一次偶然發現揭示了驚人的事實:嬰兒塑料奶瓶在釋放大量塑料微粒
    在我們生活的地球上,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塑料已無處不在。從海洋生物到地球最深處的馬裡亞納海溝;從土壤裡再到我們餐桌上的食材,處處都有塑料的影子。但是你想過,我們每天使用的塑料用品上還會釋放大量的塑料微粒嗎?如果你使用塑料瓶喝水或用可微波加熱的塑料容器吃飯,則很有可能會用到聚丙烯。
  • 科學網—茶包釋放數十億塑料微粒
    一些茶包會向水中釋放塑料微粒。圖片來源:Antagain/Getty Images 本報訊 一項日前發表於《環境科學與技術》的研究顯示,茶包會在每個茶杯中釋放數十億個塑料微粒,因此飲茶者應避免使用塑料茶包。
  • 國際最新研究提醒:含聚丙烯嬰兒奶瓶衝泡奶粉或釋放塑料微粒
    中新網北京10月20日電 (記者 孫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專業學術期刊《自然-食品》最新發表一篇健康研究論文提醒說,在使用含有聚丙烯的嬰兒奶瓶衝泡標準配方奶粉時,奶瓶可能會釋放出塑料微粒。這項研究結果強調了進一步研究塑料微粒對人類健康影響的必要性,因為人們對這一點的認識仍然不足。
  • 母女兩雙雙患上癌症,3個月後離世,這3種食物是「罪魁禍首」
    近年來,中國癌症發病率呈上升趨勢。根據有關數據顯示,目前患癌症的人數已經達到307萬人。這一數字令所有人震驚,但是癌症的起因大多與人們的飲食習慣有關,這也是老人常說的病從口入吧。想要有效預防癌症,首先要改善飲食習慣,少吃致癌的食物,特別是起皺的花生、黴變的紅薯和發芽的土豆,還要多吃新鮮的水果和蔬菜。前不久小區出了一件事,讓所有人都非常意想不到,李阿姨和女兒因為身體不舒服,一直感覺肚子隱隱作痛,就去醫院檢查,沒想到兩個人都患上肝癌,而且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機會,無法治癒。
  • 15分鐘釋放數萬個塑料顆粒進入身體!
    現在很多年輕人都愛喝咖啡,無論是外賣、外帶還是自助咖啡機,很多時候熱熱的咖啡都被直接裝在了紙杯裡。在現代化的辦公環境中,紙杯與自動售貨機和其他熱飲機配合使用。全球外賣服務數量不斷增加,也推動了對一次性產品的需求。不僅僅是咖啡,很多茶、熱巧克力,甚至是湯都被裝在了紙杯裡入口,去年紙杯製造商生產了大約2640億個紙杯,相當於地球上每人35個紙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