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長總是不期而遇,但是如果家長沒有做好教養孩子的準備,很有可能會和孩子的成長擦肩而過。在孩子性格和脾性可塑造的時候,家長對孩子聽之任之,等到孩子性格已然形成,家長反而對孩子橫加幹涉,孩子不聽家長的話那是必然的。
小雪和老公兩人是同學,結婚之後兩人的小日子過得有滋有味。老公呵護婆婆疼愛,還有什麼比這再幸福的。剛結婚沒多長時間,婆婆就催著要孩子。小雪看著自己幸福的樣子,也想要個孩子和自己一起來分享。
小雪的肚子也是爭氣,一個月就懷孕了,孩子出生以後簡直就成了全家人的"團寵"。
孩子平時吃飯的時候,爺爺奶奶從來不讓孩子自己動手,都是餵到嘴邊,好吃就多吃兩口,不願吃了就會扔碗筷,爺爺奶奶不僅不生氣,還笑著誇孩子力氣大。小雪也給爺爺奶奶說過不要這麼慣孩子,可是爺爺奶奶總說:"孩子小,又不懂"。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現在孩子都上小學二年級了,孩子別的本事沒有,動不動就知道耍脾氣,小雪說他一句不是頂嘴,就是摔門而去。
上次就因為一點小事,小雪說了孩子兩句,結果孩子用絕食來威脅家人。最後家人沒有辦法,只能妥協了。從那之後家人也不敢太說孩子,生怕孩子又做出什麼過激的行為。
其實現在很多家庭都會存在這樣的問題,在孩子小的時候,該培養孩子性格和習慣的時候,家長以孩子小為由,不忍心去約束孩子,只要孩子開心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可是等到孩子的習慣和性格定型之後,孩子也長大了這個時候家長看不慣孩子的行為,想要去幹涉可是孩子卻不聽家長的話。所以教育孩子真的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有些時候該出手就要出手啊!
1.2歲之前的孩子
2歲之前的孩子相對來說孩子的年齡階段是小一些,這個時候對待孩子主要以陪伴和引導為主。因為這個階段的孩子語言理解能力還沒有那麼強,就算說的再多孩子也不明白,還不如家長一個實際動作來的有效。
2.2-3歲的孩子
2歲之後的孩子正是建立規則還有秩序的階段,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家長就要適當的給孩子一些規則和約束,不能再讓孩子跟著自己的性子來做事情,要不然孩子一旦形成習慣,再想改就很難了。而且這個階段孩子長大了能夠懂得是非觀念,知道事情的對錯,所以家長一定要讓孩子知道有的事情是絕對不可以做的。
3.3歲以上的孩子
針對3歲以上的孩子,這個時候孩子的性格基本上已經定型,但是這個階段的孩子更需要家長們耐心的引導,因為這個階段的孩子比較有主見,不再願意讓家長來左右自己的思想,這個時候家長要幫助孩子掌握方向,保證孩子的行為都在正確的軌道上就可以。
家長在孩子成長的每個階段,除了要知道該怎麼去管教孩子,還要注意孩子成長的一些細節,小的時候不注意改正,等到長大想改就難了。
1.孩子不尊重長輩
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家長發現孩子有不尊重長輩的行為,家長不要無視,因為家長的無視就是默認,孩子會認為自己的這種行為是被接受的。孩子就會蹬鼻子上臉,一次一次的去試探家長的底線。如果家長及時的制止孩子,讓孩子知道這樣是不可以的,至少孩子會收斂一些。
2.孩子自私任性
如果家長在日常中,發現孩子自私任性,家長也不能一味的縱容孩子,因為家長的縱容會讓孩子更加的自私。而自私的人長大之後也不會懂得愛別人,因為在他們的眼裡只有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3.孩子太極端
如果家長發現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行為總是太過極端,這個時候家長不要覺得孩子有個性,一定要及時正確的去引導孩子,教會孩子正確表達情緒的方法。如果家長對孩子的行為置之不理,孩子長大之後說不定會做出什麼事情呢!
關於孩子的教育問題真是一門很深奧的學問,如果家長不踏下心來潛心鑽研還真的跟不上孩子成長的步伐呢!孩子需要家長的陪伴,更需要家長的指引,家長在孩子成長過程中責任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