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18 12:24 |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俞吉吉 通訊員 烏瑩君 王伊婧
展覽現場 天一閣供圖
今天是518國際博物館日,由天一閣博物館特別策劃的《乾隆三寶——天一閣藏御賜珍品特展》在天一閣開幕。此次展覽是天一閣歷史上首次向觀眾完整展示乾隆御賜的三件珍寶,即《古今圖書集成》及銅版畫《平定回部得勝圖》、《平定兩金川得勝圖》。此次展覽共展示包括銅版畫原作、古籍等一百餘件(冊)展品外,還圍繞今年博物館日「超級連結的博物館——新方法、新公眾」這一主題,開啟全新「觀展」模式,通過沉浸式影院、趣味找茬、拼一幅圖等「亮點」吸引新公眾,讓觀眾零距離走進文物中,身臨其境般見證這場200多年前的硝煙與榮耀。
天章特獎 天一藏珍
「乾隆三寶」的故事要從清乾隆年間的一場民間徵書活動開始說起。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皇帝為詔修《四庫全書》向民間藏書家徵書,特別指出浙江範氏天一閣為徵書的重點。為推動這場規模空前的文獻整理工作的順利進行,天一閣範氏族長範懋柱打破「書不出閣」的傳統,奉詔進呈範欽集畢生精力盡心搜求的珍本佳槧。此次徵書,天一閣共進呈各類善本古籍638種,被《四庫叢書總目》著錄有473種,為天下藏書者第一。
觀眾在參觀展覽 天一閣供圖
由於獻書有功,天一閣深得乾隆青睞,先後受賜三件珍寶。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御賜內府銅活字印本《古今圖書集成》一萬卷,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和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又先後受賞反映乾隆「十全武功」的戰圖《平定回部得勝圖》和《平定兩金川得勝圖》各一套,這三件御賜之物並稱為「乾隆三寶」,天一閣由此名聲鵲起,傳播久遠。
儘管「乾隆三寶」被範氏族人妥善保管於寶書樓「雙龍戲珠」大龍櫥中,但由於近代戰亂不斷,天一閣的藏品也多次流散。多年來,惟有《平定回部得勝圖》完整保存於閣中。《平定兩金川得勝圖》不幸於鹹豐年間流失,成為天一閣收藏史上的一大憾事。但幸運的是,2017年,天一閣博物館從國內一位收藏家手中徵得全套完整《平定兩金川得勝圖》,彌補了天一閣舊藏散失的遺憾。而另一件寶貝《古今圖書集成》雖然兩百多年未出天一閣,但從清代刊印的書目著錄和近年工作人員的普查數據可知,《古今圖書集成》略有散失,現尚存正文八千二百二十一卷,目錄二十二卷,共四千一百二十五冊。
乾隆「三寶」 各具風範
《平定回部得勝圖》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大型戰爭組畫,再現了清軍平定厄魯特蒙古準格爾部、天山南路回部大小和卓叛亂的恢宏戰爭場景。該圖用「中西合璧」畫風繪製,由在清宮供職的歐洲傳教士郎世寧等畫家起草畫稿,後送到法國皇家藝術院雕刻銅版,堪稱18世紀歐洲銅版畫製作之典範。銅版畫《平定回部得勝圖》在當時並不是唯一的,檔案記載當時首批共印200部。但天一閣御賜這件卻與其他的複本有所不同。原本16幅乾隆題詩與16幅銅版畫是分開的或詩文是印刷於圖上,而天一閣受賜的《平定回部得勝圖》16篇乾隆「御筆」題詩卻是用毛筆書寫於銅版畫之上,並有乾隆鈐印為證,這正是天一閣藏《平定回部得勝圖》的珍貴之處。在此次展覽中,天一閣的研究人員還結合館藏清代地圖《西域輿圖》對《平定回部得勝圖》中的各大戰役發生地進行定位,讓觀眾能夠更深入地了解文物背後的故事。
展出中的《平定回部得勝圖》 天一閣供圖
《古今圖書集成》是我國現存最大的一部類書,同時也是我國規模最大的銅活字印本,全書採集廣博,內容豐富,圖文並茂,正文有10000卷,另有目錄40卷,共5020冊,被中外學者譽為 「康熙百科全書」。它的編纂者是康熙朝福建學者陳夢雷。康熙四十五年 (1706年),他在京師編纂類書成冊,初名《彙編》,後由康熙皇帝賜名《古今圖書集成》。雍正即位後,《集成》經戶部尚書蔣廷錫重新校對整理,至雍正四年(1726年)告成,並在兩年內由清內府用銅活字排印,僅印行60餘部。展覽從《古今圖書集成》的版本、結構、流傳、編校印等幾方面來闡述天一閣銅活字本的基本特徵。尤為值得一提的是,天一閣受賞的一萬卷《古今圖書集成》為唯一一部校樣本,是書籍正式出版之前用來校正訛誤的本子,在版本系統中佔有特殊地位,書中保留了不少校對刷印信息,對了解其出版過程具有重要價值。
展出中的《古今圖書集成》 天一閣供圖
展出中的《古今圖書集成》 天一閣供圖
銅版畫《平定兩金川得勝圖》是第一部由中國人製作的銅版畫,描繪了清乾隆十二年至四十一年(1747—1776年)兩次出兵平定四川大小金川叛亂的戰績,記錄了決定戰爭勝負的十三次關鍵性戰役。戰役發生地的方位、地貌、戰鬥場面由前方將士現場繪製後呈乾隆帝欽定,具有很強的寫實性。但較之《平定回部得勝圖》,該組銅版戰圖在造型、透視、構圖等方面受中國傳統畫法影響更深,整個畫面多利用散點透視的方法,去掉了陰影和明暗對比,因而畫面呈現出一種平面效果。
展出中的《平定兩金川得勝圖》 天一閣供圖
此次展覽,是「乾隆三寶」重聚後的首次集中展示,不僅彰顯了天一閣對歷史的尊重與追尋,也弘揚了攻堅克難、世代傳承、生生不息的藏書精神。
延伸「連結」 「閣氣」十足
為了讓文物的展示不再靜止和呆板,此次展覽還設計了豐富多彩的互動遊戲、專屬文創及社教活動,更有精彩大片帶觀眾們沉浸畫中,一飽眼福。
「大家來找茬」和「拼圖大作戰」是兩款集眼力和手速為一體的趣味遊戲,遊戲將《平定回部得勝圖》和《平定兩金川得勝圖》這兩套銅版畫展品作為「欣賞」對象,考驗觀眾的洞察力和眼力,注重互動參與,開啟「賞畫」新模式。希望通過短暫的遊戲讓人們加深對銅版畫的印象。
此次展覽的專屬文創產品也是一大亮點。當下,文創產品儼然已經成為博物館的消費熱點,其不僅能讓文化精髓以生活化的形式再現,也賦予了傳統文化新的生命力。通過挖掘「乾隆三寶」文化內涵和時尚元素,製作成實用性與藝術性兼具的冰箱貼、手機扣、拼圖、膠帶、文件夾等多款文創產品,將文化的精髓濃縮在生活化的物件上,打造「閣氣」十足的專屬IP,既能拉近與觀眾的距離,又能讓更多的人了解和喜愛天一閣的館藏文化。
此外,天一閣書畫藝術院還將舉辦兩場青少年社教活動作為展覽的延伸「閱讀」,分別是「我的第一堂地理課——新疆水果地圖」和「能工巧匠——巧制西域地圖」。活動分別結合此次展覽中的展品《平定回部得勝圖》及天一閣館藏關於新疆的清代古地圖《西域輿圖》,前者用「水果地圖」的形式引導兒童對新疆地理與人文風情的基本認知,後者通過親手繪製讓小朋友們進一步了解古代的地理與製圖技藝。
天一閣·國學堂還特別邀請任教於北京師範大學的中國人民大學博士項旋老師於6月3日做客天一閣,為觀眾朋友帶來《<古今圖書集成>的編纂、刊印與流傳》主題講座。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天一閣」微信,通過微信報名的方式參與以上活動。
此前,浙江新聞客戶端「鎮館之寶」欄目也曾到訪天一閣,並對「乾隆三寶」做了較為詳實的報導。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在此點開查看。
《平定回部得勝圖》(詳情請見《鎮館之寶|乾隆向他家賜了三寶 原來為了報答一事》)
《古今圖書集成》(詳情請見《這套「康熙百科全書」獨一無二 還有200多年前的工匠名字》)
《平定兩金川得勝圖》(詳情請見《乾隆三寶唯缺此寶 百餘年後奇蹟般回歸》)
152661746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