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博物館日丨天一閣「乾隆三寶」首次亮相

2020-12-22 浙江在線

2018-05-18 12:24 |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俞吉吉 通訊員 烏瑩君 王伊婧

展覽現場  天一閣供圖

今天是518國際博物館日,由天一閣博物館特別策劃的《乾隆三寶——天一閣藏御賜珍品特展》在天一閣開幕。此次展覽是天一閣歷史上首次向觀眾完整展示乾隆御賜的三件珍寶,即《古今圖書集成》及銅版畫《平定回部得勝圖》、《平定兩金川得勝圖》。此次展覽共展示包括銅版畫原作、古籍等一百餘件(冊)展品外,還圍繞今年博物館日「超級連結的博物館——新方法、新公眾」這一主題,開啟全新「觀展」模式,通過沉浸式影院、趣味找茬、拼一幅圖等「亮點」吸引新公眾,讓觀眾零距離走進文物中,身臨其境般見證這場200多年前的硝煙與榮耀。

天章特獎  天一藏珍

「乾隆三寶」的故事要從清乾隆年間的一場民間徵書活動開始說起。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皇帝為詔修《四庫全書》向民間藏書家徵書,特別指出浙江範氏天一閣為徵書的重點。為推動這場規模空前的文獻整理工作的順利進行,天一閣範氏族長範懋柱打破「書不出閣」的傳統,奉詔進呈範欽集畢生精力盡心搜求的珍本佳槧。此次徵書,天一閣共進呈各類善本古籍638種,被《四庫叢書總目》著錄有473種,為天下藏書者第一。

觀眾在參觀展覽   天一閣供圖

由於獻書有功,天一閣深得乾隆青睞,先後受賜三件珍寶。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御賜內府銅活字印本《古今圖書集成》一萬卷,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和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又先後受賞反映乾隆「十全武功」的戰圖《平定回部得勝圖》和《平定兩金川得勝圖》各一套,這三件御賜之物並稱為「乾隆三寶」,天一閣由此名聲鵲起,傳播久遠。

儘管「乾隆三寶」被範氏族人妥善保管於寶書樓「雙龍戲珠」大龍櫥中,但由於近代戰亂不斷,天一閣的藏品也多次流散。多年來,惟有《平定回部得勝圖》完整保存於閣中。《平定兩金川得勝圖》不幸於鹹豐年間流失,成為天一閣收藏史上的一大憾事。但幸運的是,2017年,天一閣博物館從國內一位收藏家手中徵得全套完整《平定兩金川得勝圖》,彌補了天一閣舊藏散失的遺憾。而另一件寶貝《古今圖書集成》雖然兩百多年未出天一閣,但從清代刊印的書目著錄和近年工作人員的普查數據可知,《古今圖書集成》略有散失,現尚存正文八千二百二十一卷,目錄二十二卷,共四千一百二十五冊。

乾隆「三寶」  各具風範

《平定回部得勝圖》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大型戰爭組畫,再現了清軍平定厄魯特蒙古準格爾部、天山南路回部大小和卓叛亂的恢宏戰爭場景。該圖用「中西合璧」畫風繪製,由在清宮供職的歐洲傳教士郎世寧等畫家起草畫稿,後送到法國皇家藝術院雕刻銅版,堪稱18世紀歐洲銅版畫製作之典範。銅版畫《平定回部得勝圖》在當時並不是唯一的,檔案記載當時首批共印200部。但天一閣御賜這件卻與其他的複本有所不同。原本16幅乾隆題詩與16幅銅版畫是分開的或詩文是印刷於圖上,而天一閣受賜的《平定回部得勝圖》16篇乾隆「御筆」題詩卻是用毛筆書寫於銅版畫之上,並有乾隆鈐印為證,這正是天一閣藏《平定回部得勝圖》的珍貴之處。在此次展覽中,天一閣的研究人員還結合館藏清代地圖《西域輿圖》對《平定回部得勝圖》中的各大戰役發生地進行定位,讓觀眾能夠更深入地了解文物背後的故事。

展出中的《平定回部得勝圖》    天一閣供圖

《古今圖書集成》是我國現存最大的一部類書,同時也是我國規模最大的銅活字印本,全書採集廣博,內容豐富,圖文並茂,正文有10000卷,另有目錄40卷,共5020冊,被中外學者譽為 「康熙百科全書」。它的編纂者是康熙朝福建學者陳夢雷。康熙四十五年 (1706年),他在京師編纂類書成冊,初名《彙編》,後由康熙皇帝賜名《古今圖書集成》。雍正即位後,《集成》經戶部尚書蔣廷錫重新校對整理,至雍正四年(1726年)告成,並在兩年內由清內府用銅活字排印,僅印行60餘部。展覽從《古今圖書集成》的版本、結構、流傳、編校印等幾方面來闡述天一閣銅活字本的基本特徵。尤為值得一提的是,天一閣受賞的一萬卷《古今圖書集成》為唯一一部校樣本,是書籍正式出版之前用來校正訛誤的本子,在版本系統中佔有特殊地位,書中保留了不少校對刷印信息,對了解其出版過程具有重要價值。

展出中的《古今圖書集成》     天一閣供圖

展出中的《古今圖書集成》     天一閣供圖

銅版畫《平定兩金川得勝圖》是第一部由中國人製作的銅版畫,描繪了清乾隆十二年至四十一年(1747—1776年)兩次出兵平定四川大小金川叛亂的戰績,記錄了決定戰爭勝負的十三次關鍵性戰役。戰役發生地的方位、地貌、戰鬥場面由前方將士現場繪製後呈乾隆帝欽定,具有很強的寫實性。但較之《平定回部得勝圖》,該組銅版戰圖在造型、透視、構圖等方面受中國傳統畫法影響更深,整個畫面多利用散點透視的方法,去掉了陰影和明暗對比,因而畫面呈現出一種平面效果。

展出中的《平定兩金川得勝圖》       天一閣供圖

此次展覽,是「乾隆三寶」重聚後的首次集中展示,不僅彰顯了天一閣對歷史的尊重與追尋,也弘揚了攻堅克難、世代傳承、生生不息的藏書精神。

延伸「連結」 「閣氣」十足

為了讓文物的展示不再靜止和呆板,此次展覽還設計了豐富多彩的互動遊戲、專屬文創及社教活動,更有精彩大片帶觀眾們沉浸畫中,一飽眼福。

「大家來找茬」和「拼圖大作戰」是兩款集眼力和手速為一體的趣味遊戲,遊戲將《平定回部得勝圖》和《平定兩金川得勝圖》這兩套銅版畫展品作為「欣賞」對象,考驗觀眾的洞察力和眼力,注重互動參與,開啟「賞畫」新模式。希望通過短暫的遊戲讓人們加深對銅版畫的印象。

此次展覽的專屬文創產品也是一大亮點。當下,文創產品儼然已經成為博物館的消費熱點,其不僅能讓文化精髓以生活化的形式再現,也賦予了傳統文化新的生命力。通過挖掘「乾隆三寶」文化內涵和時尚元素,製作成實用性與藝術性兼具的冰箱貼、手機扣、拼圖、膠帶、文件夾等多款文創產品,將文化的精髓濃縮在生活化的物件上,打造「閣氣」十足的專屬IP,既能拉近與觀眾的距離,又能讓更多的人了解和喜愛天一閣的館藏文化。

此外,天一閣書畫藝術院還將舉辦兩場青少年社教活動作為展覽的延伸「閱讀」,分別是「我的第一堂地理課——新疆水果地圖」和「能工巧匠——巧制西域地圖」。活動分別結合此次展覽中的展品《平定回部得勝圖》及天一閣館藏關於新疆的清代古地圖《西域輿圖》,前者用「水果地圖」的形式引導兒童對新疆地理與人文風情的基本認知,後者通過親手繪製讓小朋友們進一步了解古代的地理與製圖技藝。

天一閣·國學堂還特別邀請任教於北京師範大學的中國人民大學博士項旋老師於6月3日做客天一閣,為觀眾朋友帶來《<古今圖書集成>的編纂、刊印與流傳》主題講座。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天一閣」微信,通過微信報名的方式參與以上活動。

此前,浙江新聞客戶端「鎮館之寶」欄目也曾到訪天一閣,並對「乾隆三寶」做了較為詳實的報導。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在此點開查看。

《平定回部得勝圖》(詳情請見《鎮館之寶|乾隆向他家賜了三寶 原來為了報答一事》)

《古今圖書集成》(詳情請見《這套「康熙百科全書」獨一無二 還有200多年前的工匠名字》)

《平定兩金川得勝圖》(詳情請見《乾隆三寶唯缺此寶 百餘年後奇蹟般回歸》)

1526617464000

相關焦點

  • 和田玉雕藏品香港秋拍受追捧《故宮乾隆三寶》拍出高價
    《故宮乾隆三寶》香港國際拍賣市場落槌故宮博物院建院90周年創作的《故宮乾隆三寶》完美呈現宮廷藝術的魅力,一經亮相,便受到眾多買家追捧。它以故宮24位帝王中掌權最久、福壽最長、鴻運最隆的乾隆貼身之寶——「太上皇白玉璽」、「龍鳳薄胎玉壺」、「吉祥盤龍玉瓶」等為原型創作,代表了國玉精粹。且玉器帶有文化寓意,帶福壽安康之兆,寓意福運常隨,吉祥如意。
  • 浙江寧波天一閣的介紹
    大家好,歡迎關注我的百家號卉錦看天下,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浙江寧波天一閣。天一閣位於浙江省寧波市城西。這是我國現存建築時間最早、保存又較好的一座藏書樓和金石圖書博物館。在這座藏書樓中不但收藏了大量珍費的古代圖書資料,而且樓房的布局和建築對以後藏書樓的興修也產生過很大的影響。
  • 浙江寧波天一閣博物館、月湖、南塘老街、阿育王寺、溪口旅遊景點
    一、浙江寧波天一閣博物館旅遊景點推薦中國最早的私人圖書館建於1561年,明嘉靖四十年,它是在範欽的領導下建造的,範欽是當時軍隊的正確隨從,「天一閣」是鄭燮《漢書》中以天一閣命名的,因為火災是圖書館最大的災難,而「天一閣」可以以「天一閣」命名,因為「天一閣」可以通過水克服。天一閣包括寶樹樓(天一閣圖書館)、範家宅、民國時期的尊經閣、明州碑林、千晉齋、秦氏支祠。
  • 5·18國際博物館日,這些活動隨你挑!
    每年的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今年的主題是「致力於平等的博物館:多元和包容」。為配合今年國際博物館日主題,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礎上,我市各大博物館將採取線上線下相融合的方式,在5月18日前後推出一系列豐富多彩的展覽、講座與活動。值得一提的是,期間,我市各大博物館將繼續嚴格採用預約制度,控制參觀規模。一大波精彩紛呈的文化活動即將來襲。
  • 天一閣聯名廣博打造寧波文化伴手禮
    10月17日,寧波天一閣博物館與廣博集團於浙江省書展開幕之際,在國際會展中心發布了多款聯名新品。同時,天一閣博物館館長莊立臻女士和廣博集團總經理王君平先生籤署戰略合作協議,表示將從文具領域啟航,為「中國讀書人」打造專屬的文具產品及關聯產品,合力開發天一閣這個有著濃厚歷史底蘊的本土IP。
  • 深圳玩具博物館首次驚豔亮相
    日前,作為2019中國潮流玩具產業大會的主辦單位之一的深圳玩具博物館,在首屆深圳潮流玩具展上驚豔亮相,成為本次潮玩展上最大的亮點。值得書寫的歷史深圳玩具博物館的建立,就是要把深港兩地玩具人創造的40年輝煌歷史記錄並傳承下來。
  • 國際博物館日,正佳自然科學博物館將首次免費開放
    18日,第四十四個「國際博物館日」將如約而至。為積極響應國家文物局的號召,發揮博物館的公益屬性,正佳自然科學博物館將於5月18日(周一)當天對公眾免費開放。據了解,這是博物館響應文化惠民行動的舉措,也是開館以來的第一次門票免費福利。
  • 國際足聯世界足球博物館亮相蘇黎世
    (原標題:國際足聯世界足球博物館即將亮相蘇黎世)
  • 故宮三寶之一珍品五花肉現身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
    肉形石   圖片:Courtesy of the National Palace Museum, Taipei     一件被譽為臺北「故宮三寶「之一的藝術珍品將於本月在舊金山亮相如今這塊玉石在美國的首次亮相勢必將掀起一股熱潮,甚至連它的專屬標籤也已出現:#PricelessPorkBelly (珍品五花肉)。
  • 活動回顧丨博物館「5·18國際博物館日」系列活動精彩回顧
    活動回顧丨博物館「5·18國際博物館日」系列活動精彩回顧 2020-05-22 03: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國際博物館日丨「聲遊徐匯」玩不夠,「身有體會」更精彩!
    一年一度的「5·18國際博物館日」到來之際,徐匯各大文博場館都準備好了豐富多彩的主題活動。這個周末,就請隨我們一起走進徐匯的博物館,開啟一場全感官驚喜之旅。時間:2020年5月18日10:30-16:30(15:30停止入場)活動地點:龍美術館(西岸館)全館(龍騰大道3398號)>「徐行草編」嘉定區級傳承人王勤的30餘件作品,亮相土山灣博物館。
  • 國際博物館日 一起去看氣象博物館
    中國天氣網綜合報導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博物館不僅是自然和人類文化遺產的實物場所,更是精神集聚。在博物館裡,不同的收藏理念和展品來源會賦予博物館完全不同風貌。氣象博物館、氣候博物館架起氣象與大眾溝通的橋梁。走進氣象博物館感知氣象歷史變遷。
  • 孔博「三寶」亮相央視
    本季國家寶藏將走進孔子故裡山東曲阜,孔子博物館館藏商周十供、三聖像、《乾隆御定石經》初拓本三件文物將亮相《國家寶藏》第三季,帶領觀眾們於「一眼千年」的時空聯結中,探索源遠流長的儒家文化之美。孔博國寶之 商周十供「商周十供」即十件商周時期的青銅器,由乾隆皇帝第五次親臨曲阜祭祀孔子時頒賜孔府,專門用於祭祀孔子。
  • 景德鎮活的博物館——三寶陶藝村
    我們今天要介紹的地方,坐落在景德鎮的城南5公裡的位置,現在它是景德鎮陶瓷文化國際窗口之一,這裡是許多藝術的誕生地—三寶國際陶藝村。三寶陶藝村遠離城市,依山傍水,是一個適合藝術創作的地方。原本三寶陶藝村只是一個普通的小村莊,是由景德鎮的陶藝家李見深老師從國外回來創辦的,這裡剛開始只有他個人的工作室。後來慕名而來的陶藝工作者越來越多,慢慢的形成規模成為景德鎮的名片。
  • 天一閣館藏《妙法蓮華經普門品》等將首次赴澳門展出
    佛教在線寧波訊  繼2013年寧波天一閣館藏珍品首度在中國香港展出後,12月中旬,天一閣館藏珍品將再度出境展出,地點是在中國澳門。這也是天一閣首次以碑帖為主體的對外展覽。就天一閣館藏的拓片和碑帖來說,主要有三大來源:一是主人範欽所摹刻的「天一閣帖」;二是豐坊所摹刻的「萬卷樓帖」;三是薛晨所摹刻的「義瑞堂帖」。最為有名的可以說是神龍本《蘭亭序》。此外,還有清代慈谿人姜宸英的文人石刻書法作品20多幅。明代寧波人、範欽的好友豐坊的《妙法蓮華經普門品》、《大悲咒》等是罕見的佛教文化作品,體現了寧波鮮明的地域文化特色。
  • 上海博物館攜三寶亮相《國家寶藏》,實力演繹「文物界半壁江山」
    這周即將亮相《國家寶藏》的是包羅中國古代藝術萬象的上海博物館!上海博物館因精美文物的數量巨大而享譽海內外,素有「文物界的半壁江山」之美譽,所以很多朋友對上海博物館都報了很高的期望。下面就跟歷史君一起來看一下,上海博物館將給我們帶來怎樣的重量級寶物吧。
  • 國際博物館日丨徐匯專業博物館變身網課「外景地」,邀你一起雲觀...
    國際博物館日丨徐匯專業博物館變身網課「外景地」,邀你一起雲觀典藏~ 2020-05-19 02: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開成石經》典藏版首發 亮相西安碑林博物館
    《開成石經》典藏版首發 亮相西安碑林博物館發布時間: 2015-05-23 10:44:40  |  來源: 中國網  |   開成石經經折裝典藏版 中國網5月23日訊 5月22日,西安碑林博物館舉辦《開成石經》文化典藏首發式暨清拓本首次展示新聞發布會
  • 5.18國際博物館日丨曲江藝術博物館 歐洲十字路口的印記
    西安網訊:5月18日,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下屬的國際博物館協會確定的世界性博物館文化宣傳日。2019年國際博物館日主題是「作為文化中樞的博物館:傳統的未來」。  西安擁有130多家博物館,西安也是絲綢之路的起點,是名副其實的「博物館之城」。
  • 國際博物館日是幾月幾日主題是什麼 福州博物館活動
    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今年博物館日的主題是「超級連接的博物館:新方法、新公眾」。福建博物院、福州市博物館備下多道盛宴等著大家,活動全部免費對外開放。  第四屆中國動物標本大賽作品展今起在福建博物院開展,以五彩斑斕、惟妙惟肖的標本形式,宣傳生物多樣性和生態文明,展覽持續至6月2日。同時,福建博物院還將舉辦第八屆「藏友匯」活動,為收藏愛好者免費鑑寶。  正在福建博物院展出的頤和園藏乾隆文物特展也不容錯過,特展共展出79件(套)乾隆皇帝珍愛的文物,特展持續至7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