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三寶之一珍品五花肉現身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

2020-12-22 人民網
肉形石   圖片:Courtesy of the National Palace Museum, Taipei

 

  一件被譽為臺北「故宮三寶「之一的藝術珍品將於本月在舊金山亮相,不過這件價值連城的珍寶真身也許 會令你大跌眼鏡。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以下簡稱「故宮博物院」)近日罕見地將位列鎮館之寶之一,由19世紀中國清朝匠人用瑪瑙打磨而成的肉形石,出借給了 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Asian Art Museum)。這件雕塑由不透明的瑪瑙在表面形成不同顏色層次的紋理,使它看上去如同一塊栩栩如生的東坡肉。

 

  故宮博物院相當以此為傲,在官網上描述到:「(這件藏品)不僅體現出藝匠們以鬼斧神工般的技藝表現了天然礦石的精美與特性,甚至讓經過處理後的礦石會變得更為熠熠生輝。「

 

  在這個吃貨遍地的時代,在各大社交媒體上發布美食圖片的風潮正與Po藝術自拍照的流行互爭一席之地。如今這塊玉石在美國的首次亮相勢必將掀起一股熱潮,甚至連它的專屬標籤也已出現:#PricelessPorkBelly (珍品五花肉)。

五花肉徽章   圖片:Courtesy the Asian Art Museum, San Francisco

 

  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館長許傑(Jay Xu)今年五月在《紐約時報》中說到:「這塊石頭確實非常真實生動,看上去完全就是一塊令人垂涎欲滴的五花肉。你一定會立刻愛上它。「

 

  這塊玉石表面光滑亮澤,紋理細膩清晰,乍一看與大家熟知的名菜「東坡肉「絲毫不差。這道菜相傳是由中國古代著名文人蘇軾(號東坡居士)所發明。

 

  為了配合這一珍品的到訪,12位舊金山的廚師目前已經準備就緒,將以肉形石為靈感做一道烹飪,參與 名為「Priceless Pork Belly, Plated「的活動。持續一個月的活動期間,包括來自龍山小館(Mission Chinese)的丹尼·鮑恩(Danny Bowien)以及Slanted Door的米歇爾·馬(Michelle Mah)等主廚將分別在餐館內展示自己的五花肉菜餚,同時現場還會有一些限量版的五花肉徽章。

大廚Danny Bowien的獲獎五花肉佳餚,以肉形石為靈感烹飪而成。   圖片:Courtesy of Mission Chinese

 

  7月7日當天,博物館參觀者在參與名為「Pork: A Tribute「的導覽同時,還能進行東坡肉試吃活動。這也是博物館相應舉辦的「皇帝品味」項目(Emperors Treasures Programs)的內容之一。

 

  據BBC報導,這塊「五花肉「2014年在日本福岡九州國立博物館(Kyushu National Museum)展出時,曾創下博物館一天內湧入5995人的參觀記錄。此外,臺北故宮博物院的紀念品商店中,這塊令人垂涎不止的玉石縮小版複製品也是店內最受歡迎的禮品。

翠玉白菜(Jadeite Cabbage)   圖片:Courtesy of peellden, via Wikimedia Commons

 

  許傑接受《舊金山紀事報》(San Francisco Chronicle)採訪時說:「每次在故宮博物館參觀時,你都能看到人們在這塊玉石雕塑前排起了長龍。你完全無法阻擋大家對它的喜愛。「

 

  臺北故宮博物院還擁有另一塊更著名的清朝玉石《翠玉白菜》(Jadeite Cabbage),這件作品最大的亮點在於藝匠們將極為細小的爬蟲都如實地雕刻在精緻的菜葉上。2014年,《翠玉白菜》在遠赴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 (Tokyo National Museum)展出時,竟然在一天內驚人地吸引了包括筆者在內的2萬1千人前去參觀。

 

  肉形石將在「皇帝品味: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精品展「(Emperors『 Treasure: Chinese Art from the National Palace Museum, Taipei)中亮相,展期為6月17日-9月18日。

 

  來源:artnet新聞

(責編:董子龍、潘佳佳)

相關焦點

  • 駐舊金山總領事王東華參訪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
    2018年11月9日,駐舊金山總領事王東華夫婦會見許傑館長,並參訪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王東華總領事對許傑館長及其領導下的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積極推動中美博物館交流給予充分肯定。他表示,文物交流對於推動文明互鑑、增進民心相通具有不可替代作用。
  • 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推出張大千特展,突出海外生活與創作
    11月26日,美國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推出「張大千:得心應手」展,以紀念20世紀這位傑出的水墨畫家。澎湃新聞獲悉,此次展覽共展出34件作品,有18件來自博物館館藏,16件借展自私人收藏和其他博物館。循著張大千藝術生涯的脈絡,展覽大致分為三個主題,從「師古」到「師自然」再到「師心」,涵蓋從張大千早期的仿古作品,到後期拓展傳統水墨可能性的成熟作品。
  • 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藏北京舊影:見證百年今昔之變
    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藏北京舊影:見證百年今昔之變 亞洲藝術博物館SF 2020-09-09 17:03 來源:澎湃新聞
  • 康熙臨董其昌行書現身,瀋陽故宮藏清宮珍品在國博展出
    瀋陽故宮博物院以盛京皇宮為基礎建立,典藏有十分豐富的清代宮廷藝術珍品。澎湃新聞獲悉,近日,「金玉滿堂——瀋陽故宮典藏清代宮廷珍品」在國家博物館展出,本次展覽是歷年來瀋陽故宮博物院在國內舉辦的文物展覽中文物數量最多、類型最為豐富的一次展覽,是系統展示其館藏清宮藝術珍品的一次大型文物展覽,包括200多件清代宮廷藝術品,既有製作精良的官窯瓷器(御用器、陳設器),又有錦繡華美的衣物帽冠,以及康熙、雍正、乾隆等的書法等,如康熙臨董其昌行書詩軸,詩後署款「臨董其昌」
  • 舊金山現代藝術博物館:世界性的當代藝術收藏
    舊金山現代藝術博物館(San Francisco Museum of Modern Art)是坐落於美國舊金山的一座非盈利的當代藝術博物館,其建於1935年,是美國西岸第一座收藏當代藝術的博物館。當前,博物館收藏了超過 33,000多件作品,涉及繪畫、雕塑、建築、攝影、設計及影像作品。
  • 臺北故宮新開的南院裡藏了些啥寶貝?
    臺北故宮南院主體建築示意圖設計者表示,這三種建築線條象徵中華、印度、波斯三種亞洲文明,三種文明的動物象徵龍、象、馬,其形象也不斷出現在南院建築中,契合「亞洲藝術文化博物館」的定位。除了飽含文化氣息,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馮明珠在27日晚的點燈儀式上特別介紹,南院博物館主體建築設計結合最高等級防震措施,兼具防洪、防旱等功能,堪稱鑽石級「綠色建築」。那麼臺灣南北故宮到底有何不同?按照院長馮明珠的說法,臺北故宮本院集千年皇室精華,囊括器物、書畫及亞洲文物等近70萬件;故宮南院則定位為「亞洲藝術文化博物館」,並陳列臺灣本地文化展品。
  • 「毛公鼎」傳奇,臺北故宮博物院鎮館三寶之一
    被譽為晚清「海內三寶」的大盂鼎、大克鼎、毛公鼎,其中大盂鼎收藏於北京,大克鼎收藏於上海,唯獨「海內三寶」中的另外一寶毛公鼎越過海峽,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它與「翠玉白菜」、「肉形石」並稱為臺北「故宮」的鎮館三寶。寶鼎到過海峽,相隔半世紀,向世界講述著中華民族悠悠5000年燦爛的文明歷史。
  • 清代宮廷珍品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展
    由中國國家博物館與瀋陽故宮博物院聯合主辦「金玉滿堂——瀋陽故宮典藏清代宮廷珍品」開幕以來受到觀眾熱捧。該展通過「皇權與秩序」「生活與習俗」「陳設與清供」「藝術與信仰」「文治與武備」五個單元,集中展示瀋陽故宮博物院典藏的200餘件(套)清代宮廷藝術珍品,同時還精選中國國家博物館館藏30餘件(套)清宮器物參與展覽。圖片來源:ic photo由中國國家博物館與瀋陽故宮博物院聯合主辦「金玉滿堂——瀋陽故宮典藏清代宮廷珍品」開幕以來受到觀眾熱捧。
  • 臺北故宮南院開館迎客
    亞洲文明交融 南北展品互通 12月28日,臺灣地區現任領導人馬英九、香港影星成龍等人,浩浩蕩蕩地前往臺北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以下簡稱故宮南院)所在地——臺灣南部的嘉義縣太保市,親臨故宮南院舉辦的盛大開館儀式。 有人說馬英九、成龍現身開幕式,暗合「龍馬精神」的彩頭,並與故宮南院的文化意象相呼應。
  • 「中國紫檀博物館館藏珍品特展」臺灣行巡禮
    這一天,臺北101大樓迎來了自建成以來大陸首個赴臺文化交流項目:「紫檀的奧秘——中國紫檀博物館館藏珍品特展」臺北展覽的隆重開幕。101件價值超過新臺幣十億元的紫檀藝術珍品,讓臺灣民眾有機會近距離領略巔峰工藝之精和傳統文化之美。
  • 臺北故宮鎮館之寶,玉白菜五花肉都排不上號,珍貴藏品來了解一下
    對於 臺北 故宮,每一個國人都有著難以言明的特殊感情。那段割裂的歷史讓許多珍貴的藏品都漂洋過海來到了 臺北 ,甚至有一種說法「 臺北 有文物沒有故宮, 北京 有故宮沒有文物」。很顯然這種說法是不正確的,據說由於當年的海運能力有限,所以只挑選了故宮藏品中的六分之一運到了 臺灣 。
  • 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館長許傑:把三星堆和金沙文明介紹給世界
    將這個展覽引入美國和加拿大的,就是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現任館長許傑。4月8日,許傑接受本報專訪。他不僅盛讚了「絲路之魂」文物特展的壯觀,也再度表達了對四川文化的濃厚興趣。他表示,「千古遺珍」展的最大遺憾是沒能把金沙文化帶到北美,隨著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新館的落成,他非常樂意把三星堆、金沙甚至寶墩時期的古蜀文明帶到美國甚至全世界。
  • 舊金山博物館收藏了一組明清茶器,上面圖案精美,是茶器中的珍品
    獨立的茶器直到唐朝時才開始出現,唐朝是我國歷史上最繁華的朝代之一,那時候人們的經濟生活水平很高,因此很多人開始追求生活品質,精神境界,這時品茶逐漸流行起來。日本朝鮮的茶文化也是此時從中國傳過去的,日本、韓國遣唐使來到中國後,發現中國人品茶很有味道,回去之後也跟著學,逐漸發展成為了今天的茶道!
  • 【名器之藏】《美成在久》第13期——"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建館50周年"專刊
    舊金山十九世紀美國淘金夢的承載地沉澱了太多的成敗與榮辱,興衰與浮沉坐落於市中心的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一如其城市傳奇般的歷史藏納著文化與記憶 偉大的博物館往往發軔於豐富的私藏一九六六年亞洲藝術博物館以芝加哥企業家布倫戴奇所贈七千多件文物為基礎正式成立布倫戴奇捐贈大量藏品希望亞洲藝術博物館能夠成為
  • 一周觀展指南|臺北故宮將推巨幅書畫,敦煌呈現吐蕃藝術珍品
    暑假來臨之際,國內外美術博物館新策劃的特展頻頻亮相。7月1日起,臺北故宮博物院將推出包括《明太祖坐像》等在內的「巨幅書畫」以及「筆墨見真章—歷代書法選萃」「受贈名品展—現代書畫選萃」和「故宮動物園」4場特展,其中「臺北故宮動物園」是首次為兒童專門策劃的展覽。
  • 臺北故宮赴美辦展,呈現宋至清代九位帝後收藏品位
    1996年,臺北故宮博物院曾赴美展出「中華瑰寶」大展,20年後臺北故宮的文物將再度踏上美國舊金山與休斯敦盛大展出。經過兩年多的策劃,此次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將於五十周年館慶之際,推出年度大展:「帝王品位——臺北故宮精品展」。
  • 臺北故宮博物館藏,汝窯青瓷橢圓小洗,汝窯傳世瓷器中的珍品
    臺北故宮博物館藏,汝窯青瓷橢圓小洗,汝窯傳世瓷器中的珍品在目前瓷器收藏界,宋代五大名窯之中,汝窯瓷器為收藏界所可遇而不可求的珍貴藏品。汝窯瓷器,傳統觀點認為,目前全世界存世的只有六十多件。我們今天看到的這隻宋汝窯青瓷橢圓洗,是汝窯傳世瓷器中的珍品。這件汝窯青瓷橢圓洗,原本是紫禁城皇宮之中的皇帝藏品。這件橢圓洗,原本是清宮養心殿的陳設用瓷。清朝滅亡後,成為故宮博物院的藏品。但是後來伴隨著故宮博物院文物的遷徙,來到臺北地區,目前成為臺北故宮博物院的館藏珍品。
  • 臺北哪裡好玩兒 臺北故宮博物館值得一去
    要說到臺北值得一去的地方,臺北故宮博物館一定是其中之一。下面就來為大家說說故宮博物館為什麼值得一去!「臺北故宮博物院」又被叫做「國立故宮博物院」,它的原始名字是中山博物院。臺北故宮於1962年開始建造,於1965年正式完工,1966年以「中山博物院」為名正式投入使用,最後定名為「臺北故宮博物院」。
  • 範寬的《溪山行旅圖》為什麼是臺北故宮的「鎮館三寶」?
    眾所周知,臺北故宮有三件文物最負盛名,它們分別是翠玉白菜、肉形石、毛公鼎。而你知道臺北故宮博物館的「鎮館三寶」是什麼嗎?它們均是水墨畫,被譽為北宋巨碑式水墨畫,又有北宋山水三巨碑之稱,它們是什麼呢?它們分別為範寬的《溪山行旅圖》、郭熙的《早春圖》、李唐的《萬壑松風圖》。
  • 首次走出亞洲!臺北故宮南院展出100件4大洲面具藝術品
    法國凱布朗利博物館典藏處長伊夫·勒弗(左)與故宮博物院長吳密察(右)憶起啟動面具繪畫儀式。(張毓翎攝)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華夏經緯網11月16日訊: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臺北故宮博物館南院11月15日起舉辦「法國凱布朗利面具精品展」,歷經2年籌備,精選100件來自4大洲最具代表性的面具藝術作品,此展覽是由法國凱布朗利博物館典藏處長伊夫·勒弗(Yves Le Fur)策畫,首度將館藏文物巡迴至臺灣,期盼帶領觀眾從不同造型的面具作品,一窺世界各地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