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自古以來就有喝茶的傳統與習慣,茶文化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的一部分。古時候,人們為了彰顯自己的品味,家裡都會準備一組上好的茶器,這些茶器不僅材質特殊,且做工非常精緻。但隨著社會國際化的發展與融合,我國的很多著名茶器開始流落海外,成為了外國人的收藏品!
我國的茶歷史已經有上千年,人們說最早的茶葉來自炎黃時代,神農在嘗百草的過程中,無意間發現茶葉有解毒的功效,後來還發現它的清熱解渴的效果也好不錯,於是逐漸向人們推廣,久而久之,人們便將茶文化傳承了下來。時至今日,茶已經不僅僅是解渴的飲料,它更是交友論道、提現自己修養境界的生活必需品。
有了喝茶的習慣,自然而然地會出現茶器,但茶器的出現要比茶葉晚很多。據史書記載,我國最早的茶器從西周開始出現,但那時候人們並沒有單獨喝茶的茶器,而是用食器、酒器當做茶器,大家相互混合著用。而不像我們今天的茶器一樣,它就是專門用來喝茶的。
獨立的茶器直到唐朝時才開始出現,唐朝是我國歷史上最繁華的朝代之一,那時候人們的經濟生活水平很高,因此很多人開始追求生活品質,精神境界,這時品茶逐漸流行起來。日本朝鮮的茶文化也是此時從中國傳過去的,日本、韓國遣唐使來到中國後,發現中國人品茶很有味道,回去之後也跟著學,逐漸發展成為了今天的茶道!
到了明清,中國的茶文化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人們對茶葉的要求和茶器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出現了很多精美的茶器,這套被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收藏的就是那一時期的典型代表。它用陶泥燒製成功之後,在茶器的表面還要鍍一層彩釉,並在彩釉上繪製精美的圖案,以提升茶器本身的內涵。
這組茶器的杯子繪製的是一幅秋景圖,一個老爺爺穿著單薄的衣服走在路上,周圍樹上的葉子已經掉光,秋風吹來,老爺爺打了一個寒顫,把手鎖緊袖子裡,抱緊了雙臂。放茶杯的碟子和茶碗上繪製的是一幅花鳥蟲魚圖,畫面是一隻大公雞早上起來打鳴,正在捉食小蟲子。碗底寫著大清雍正年代所制,從這幾個字可以看出這套茶器的不凡!
看了這套茶器,很多國人會想,我們明清時期的文物怎麼會跑到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去呢?1940年鴉片戰爭之後,很多西方人開始湧入中國,他們來的目的很明確,就是衝著中國的寶物而來。很多人看到中國的茶器做工非常精美,且用材昂貴之後,他們便想法設法從文物販子手中低價購買。當時的國人很多不識貨,沒有任何文物保護意識,聽說這些罈罈罐罐可以賺錢之後,很多人便偷偷拿出去賣給外國人,致使中國很多價值連城的文物流失國外,這套茶器就是眾多文物中的一批!
如今很多人去舊金山亞洲博物館看到這組茶器後,心裡很不是滋味,就像自己的媳婦被有權有勢的人佔為己有,自己卻只能眼睜睜看著,什麼都做不了。但小編始終相信,有一天這些流失海外的文物,它們會一件一件回到祖國的懷抱,重返故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