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宮廷珍品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展

2021-01-08 中國日報網

由中國國家博物館與瀋陽故宮博物院聯合主辦「金玉滿堂——瀋陽故宮典藏清代宮廷珍品」開幕以來受到觀眾熱捧。該展通過「皇權與秩序」「生活與習俗」「陳設與清供」「藝術與信仰」「文治與武備」五個單元,集中展示瀋陽故宮博物院典藏的200餘件(套)清代宮廷藝術珍品,同時還精選中國國家博物館館藏30餘件(套)清宮器物參與展覽。圖片來源:ic photo

由中國國家博物館與瀋陽故宮博物院聯合主辦「金玉滿堂——瀋陽故宮典藏清代宮廷珍品」開幕以來受到觀眾熱捧。該展通過「皇權與秩序」「生活與習俗」「陳設與清供」「藝術與信仰」「文治與武備」五個單元,集中展示瀋陽故宮博物院典藏的200餘件(套)清代宮廷藝術珍品,同時還精選中國國家博物館館藏30餘件(套)清宮器物參與展覽。圖片來源:ic photo

由中國國家博物館與瀋陽故宮博物院聯合主辦「金玉滿堂——瀋陽故宮典藏清代宮廷珍品」開幕以來受到觀眾熱捧。該展通過「皇權與秩序」「生活與習俗」「陳設與清供」「藝術與信仰」「文治與武備」五個單元,集中展示瀋陽故宮博物院典藏的200餘件(套)清代宮廷藝術珍品,同時還精選中國國家博物館館藏30餘件(套)清宮器物參與展覽。圖片來源:ic photo

由中國國家博物館與瀋陽故宮博物院聯合主辦「金玉滿堂——瀋陽故宮典藏清代宮廷珍品」開幕以來受到觀眾熱捧。該展通過「皇權與秩序」「生活與習俗」「陳設與清供」「藝術與信仰」「文治與武備」五個單元,集中展示瀋陽故宮博物院典藏的200餘件(套)清代宮廷藝術珍品,同時還精選中國國家博物館館藏30餘件(套)清宮器物參與展覽。圖片來源:ic photo

來源:中新網

相關焦點

  • 158件清代金玉器珍品帶你「走進故宮」
    記者 郝飛攝  上過《國家寶藏》的金甌永固杯、乾隆皇帝的太上皇帝印章、光緒皇帝大婚時婉容的金龍鈕「皇后之寶」……12月26日,「金玉琅琅——清代宮廷儀典與生活展」在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揭幕,158件清代皇家御用金器、玉器珍品,一現清代宮廷生活中祭祀、萬壽、大婚等生動側面。
  • 瀋陽故宮與中國國家博物館合作辦展——金滿堂,玉滿堂擺駕進京展典藏
    1月7日,記者從瀋陽故宮了解到,「金玉滿堂——瀋陽故宮典藏清代宮廷珍品展」自2020年12月31日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展出以來,大受觀眾的歡迎。在為期3個月的展覽期間,將為觀眾揭開中國最後一個皇朝的神秘面紗,展現清代宮廷藝術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最高工藝。
  • 康熙臨董其昌行書現身,瀋陽故宮藏清宮珍品在國博展出
    澎湃新聞獲悉,近日,「金玉滿堂——瀋陽故宮典藏清代宮廷珍品」在國家博物館展出,本次展覽是歷年來瀋陽故宮博物院在國內舉辦的文物展覽中文物數量最多、類型最為豐富的一次展覽,是系統展示其館藏清宮藝術珍品的一次大型文物展覽,包括200多件清代宮廷藝術品,既有製作精良的官窯瓷器(御用器、陳設器),又有錦繡華美的衣物帽冠,以及康熙、雍正、乾隆等的書法等,如康熙臨董其昌行書詩軸,詩後署款「臨董其昌」
  • 瀋陽故宮典藏清宮珍品亮相國博
    畫琺瑯三羊開泰六角盆景以盛京皇宮為基礎建立的瀋陽故宮與北京故宮並列為目前中國僅存的最完整的兩大古代宮殿建築群,典藏有十分豐富的清宮珍貴文物。此次展示了200餘件(套)清宮藝術珍品,其中既有威嚴莊重、典雅靜穆的禮儀用器,帝後玉寶、玉冊,富麗華美、工巧藝絕的陳設佳器,紋飾精美、寓意吉祥的生活用器;又有富有文人意趣的君臣書畫,法相莊嚴、裝飾華美的金銅佛造像等。此外還精選中國國家博物館館藏30餘件(套)清宮器物同場展出。
  •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清光緒粉彩夔鳳穿花紋捧盒,清末粉彩瓷器精品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清光緒粉彩夔鳳穿花紋捧盒,清末粉彩瓷器精品中國瓷器的發展史,是和中國歷代王朝的興衰史密不可分的。當一個王朝非常強盛的時候,瓷器也呈現出異彩紛呈的發展態勢。當一個王朝出現衰落的時候,瓷器也出現頹廢的情況。
  • ...誕生140周年文物珍品巡展北京站系列活動在中國郵政郵票博物館...
    8月4日,大龍郵票誕生140周年文物珍品巡展北京站系列活動在中國郵政郵票博物館舉辦。8家文博單位、60餘件龍主題文物在京亮相。系列活動包括龍主題文物展覽、「大龍郵票與清代海關郵政」學術研討會、中國郵政郵票博物館郵票主展廳預展和集郵品鑑會等。
  • 故宮博物館院專家詳解清代帝後服飾之美
    故宮博物館院專家詳解清代帝後服飾之美 2013-06-14 09:29:51 來源:網上輕紡城 徜徉在「大羽華裳——明清服飾特展」中,你會讚嘆明清宮廷服飾的精美絕倫
  • 書畫收藏:清代宮廷畫真偽辨析
    書畫收藏:清代宮廷畫真偽辨析在清代宮廷畫200多年的過程中,創作了內容豐富、數量眾多、藝術精湛的作品。而為謀取私利而偽造假畫亦屢見不鮮。本文就宮廷畫如何辯偽問題,作一些初淺的探討。
  • 蘇州絲綢博物館首次與臺灣的博物館合作
    蘇州絲綢博物館研究員王晨向市民介紹黑緞地漁樵耕讀條幅錦的獨特之處。  昨天(3月9日)上午,「瑞慶禎祥——清代織錦珍品特展」在蘇州絲綢博物館現代館開幕。本次展覽由蘇州絲綢博物館與臺北歷史博物館、河南博物院聯合舉辦,共展出清代織錦珍品52件。據悉,這是蘇州絲綢博物館首次與臺灣的博物館合作,也是臺灣收藏的清代絲織品文物第一次在蘇展覽。  織錦代表著中國傳統絲織技藝的最高水平。本次展出的這批清代織錦珍品,在20世紀初期由河南博物館收藏,並按照當時的文物分類編為「月字號」。
  • 山東省濱州市3家博物館入列國家二級博物館
    日前,中國博物館協會發布了第四批國家一、二、三級博物館名單,濱州市博物館、博興縣博物館、霑化區博物館入選國家二級博物館,惠民博物館、無棣縣博物館、惠民惠風民俗博物館、山東眾林文史文獻博物館入選國家三級博物館。
  • 「中國紫檀博物館館藏珍品特展」臺灣行巡禮
    這一天,臺北101大樓迎來了自建成以來大陸首個赴臺文化交流項目:「紫檀的奧秘——中國紫檀博物館館藏珍品特展」臺北展覽的隆重開幕。101件價值超過新臺幣十億元的紫檀藝術珍品,讓臺灣民眾有機會近距離領略巔峰工藝之精和傳統文化之美。
  • 珍品宮廷金魚來了,要看就來延禧宮!
    此次金魚展由北京市水產技術推廣站承辦,共展出來自北京、上海、天津、武漢、南京、福州、蘇州等12個地區42個品種的近200條宮廷金魚,很多都是難得一見的世間珍品。其中鵝頭紅、王字虎頭、奶牛花蘭壽、十二紅龍睛蝶舞、雪青望天球等品種更是金魚界的「翹楚」,世所罕見。
  • 「津門網」國內各大博物館的館藏玉器欣賞
    中國素有「玉石王國」的美譽,不僅開採歷史悠久,而且分布地域極廣,蘊量豐富。「玉不琢,不成器」,中國人對於玉器的雕琢和利用,也相當熟練。中國各大博物館館藏的玉器品種齊全,工藝精湛,全面地反映了中國玉器的製造、使用和文化內涵。如果沒看過就太可惜了。
  • 讓我告訴您,疫情期間如何去國家博物館
    國家博物館是我常去的地方,越去越覺得國家博物館是咱們國家最好的博物館之一,是大家了解我們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的重要場所。每一個中國人,無論年齡、性別、職業,都該常到這裡去看看。從2020年以來,國博和全國很多博物館一樣,進入了預約時代。再想像以前那樣,拿著身份證到售票窗口換票進入已經行不通了。預約的方式有電話、網站和微信公眾號等幾種,但最方便的該算微信公眾號了。我今天給大家說的就是這種方式。首先,您要在微信中搜索「國家博物館」公眾號,點擊進去並關注。進入「國家博物館」微信公眾號後,您會看到下方有三個菜單。
  • 14張名畫,1分鐘讀懂極致奢華的清代宮廷日常
    清代宮廷生活探究 從衣食住行到行樂消遣,宮廷御用之物都是極其考究精緻的,不但名貴,更有文人的風雅之趣。本期,御承君就帶大家深度感受下清代宮廷的日常生活。 著裝 實用與禮儀兼備
  • 新書丨《最後的皇族:清代宮廷社會史》
    內容簡介《最後的皇族:清代宮廷社會史》是對清代宮廷社會的全景式解讀。全書分為三個部分,分別討論了清代宮廷的物質文化、社會結構和禮儀制度。也因此,清朝宮廷治理和清代社會結構在中國歷史上具有特殊意義和重要影響。《最後的皇族》結構清晰、內容充實,既豐富了清代統治者的形象及宮廷生活的圖景,而且更易貼近清代統治集團內部的真實樣貌,以及他們的治理初衷,是清史研究的裡程碑。
  • 十八世紀清代宮廷的西洋玻璃器
    中國的玻璃工藝,或可追溯到周代,從戰國曾侯乙墓的蜻蜓眼到唐代法門寺地宮的藍玻璃盤,玻璃常涉儀軌、信仰之器物,而被視為珍罕之物。及至清代,玻璃器在宮廷被廣泛運用,或以為玻璃窗、玻璃鏡,而成為生活之側面;或作為望遠鏡、放大鏡,而蘊藉西洋科學之精髓;或經造辦處之巧思匠運,而成案頭之雅玩清供,怡情養性。
  • 清代宮廷十八子手持,獨具一格的審美!
    古時十八子手串多採用珊瑚、翡翠、瑪瑙、碧璽、蜜蠟、水晶、綠松石等名貴材質製成,色澤豔麗、雕工精湛,富貴無比,不僅富有裝飾效果又便於攜帶,因此是宮廷富貴人家非常喜歡佩戴的裝飾物。清代以來,因材質、色澤、雕工的精美,手串已成為文人祈福納祥、把玩珍賞之物,也是互相饋贈的禮品。古時佩帶手串,穿對襟衣時,掛在第二顆紐扣上;穿大褂衣時,則掛在腋上方的襟鈕上,也可挽在手腕或握於手中。
  • 「上海高校博物館珍品故事海外展」在曼徹斯特大學舉行—新聞...
    上海交通大學黨委常委、黨委宣傳部部長胡昊致辭   7月18日,「東方明珠——上海高校博物館珍品故事海外展」在曼徹斯特大學開幕。   本次展覽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縮影,體現了中國高校博物館的發展盛況,以及高校博物館在塑造大學精神、傳承中華文化、推動文明進步等方面發揮的重要作用。
  • 中國的國寶都流失到哪裡:大英博物館最多,丹楓白露宮最精
    大英博物館的中國瓷器其中,最有名氣的應該是東晉顧愷之的《女史箴圖》,這是大英博物館收藏的最重要的中國畫,也是現存的中國最早的絹本之一。郎世寧畫乾隆肖像巴黎國立圖書館還藏有著名的畫作《圓明園四十景圖》,這幅名畫由清代宮廷畫師繪製,並且有乾隆的親筆題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