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博物館日 一起去看氣象博物館

2020-12-22 中國天氣網

中國天氣網綜合報導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博物館不僅是自然和人類文化遺產的實物場所,更是精神集聚。在博物館裡,不同的收藏理念和展品來源會賦予博物館完全不同風貌。氣象博物館、氣候博物館架起氣象與大眾溝通的橋梁。走進氣象博物館感知氣象歷史變遷。

中國北極閣氣象博物館

位於南京鼓樓東面,北依臺城、玄武湖,是國內首個以氣象歷史為特點的專業性博物館,有著近1600年氣象歷史的北極閣,是中國近代氣象事業的發祥地,氣象博物館見證了我國氣象科技發展的全過程。

圖為記載天氣現象的甲骨文(北極閣藏品)

北極閣有著近1600年的氣象歷史,是中國近代氣象事業的發祥地。博物館利用國立氣象研究所原存建築,秉承「以物為證、以史為脈、以微見著」的宗旨,力圖展現中國豐厚的氣象歷史文化資源,展示現代氣象業務發展成就。博物館將自然景觀與氣象歷史文化相交融,主體分室外展區和室內展館兩大部分。室外展區通過典型古代觀象儀器展示、大型氣象浮雕以及著名氣象歷史人物群雕,宏觀再現了恢弘的中國氣象歷史;室內展館設於原中央研究院氣象研究所建築群內,分為古代氣象單元、近代氣象單元、當代氣象單元,以及現代氣象科技展廳四部分,系統展示了氣象重大歷史事件、氣象儀器沿革、氣象機構變遷以及氣象科技發展藍圖。在景觀區,設古代著名氣象歷史人物群雕和中國三千年氣象歷史記錄浮雕,展示古代氣象觀測儀器,凝練介紹數千年燦爛的中華氣象文明史。

北極閣氣象歷史悠久,自南朝劉宋始建司天台後,數度設有觀象臺,其中尤以明初欽天台規模最為壯觀。1928年民國政府於古觀象臺遺址處興建中央研究院氣象研究所暨氣象臺,現為江蘇省氣象科技業務中心所在地。北極閣觀雲測天歷史延續千年至今,富藏深厚的氣象文化底蘊。

徐家匯氣象博物館

徐家匯氣象博物館(資料圖片)

地處上海徐家匯繁華的鬧市,緊鄰徐家匯天主教堂,在一片摩天大廈的環伺中,一棟三層磚木結構的小樓靜靜地立於水泥森林之中,這就是徐家匯氣象博物館。

整個氣象博物館佔據了觀象臺二樓到三樓一層半的空間。二樓一共8個展廳。進入1廳(也是序廳),43個銘牌赫然映入眼帘,展現了徐家匯觀象臺140年來具有銘記意義的大事記:1872年,法國傳教士高龍鞶在徐家匯創建了觀象臺;1879年,觀象臺首次較準確地做出颱風預報,揭開了天氣預報的序幕;1882年,觀象臺在中、西文報紙上發布天氣預報……2廳懸掛著3張徐家匯觀象臺發展至今的鳥瞰圖;4廳展現了徐家匯觀象臺從選址到建築的原因和風格;5廳主要向我們呈現了外灘信號塔的建築外貌以及其服務功能等。在最大的8號展廳裡,東側的窗戶邊上掛著三張照片,分別是1901年、1954年以及2012年的徐家匯氣象觀測場的照片。樓下正是徐家匯觀象臺的氣象觀測場,百葉箱、地溫表等,一系列氣象觀測儀器安置在場地上,如今依然在運轉中。

這樣的有意設置,有一種「穿越」時空之感。同一片土地,不一樣的觀測站,照片讓人們看到歲月在它臉上留下的記憶,它的變化,又給人們帶來更加準確的天氣冷暖變化、風雨雷電的預報。

北京古觀象臺

北京古觀象臺位於北京市建國門立交橋西南角,始建於明朝正統年間,是世界上古老的天文臺之一。它以建築完整、儀器精美、歷史悠久和在東西方文化交流中的獨特地位而聞名於世。觀象臺在明朝時被稱為「觀星臺」,臺上陳設有簡儀、渾儀和渾象等大型天文儀器,臺下陳設有圭表和漏壺。清代時觀星臺改稱「觀象臺」,辛亥革命後改為中央觀星臺。清代康熙和乾隆年間,天文臺上先後增設了八件銅製的大型天文儀器,均採用歐洲天文學度量制和儀器結構。它們不僅是實用的天文觀測工具,還是舉世無雙的歷史文物珍品。

北京古觀象臺(來源:百度百科)

觀象臺建於1442年,是明清兩代的國家天文臺。古觀象臺臺體高約14米,臺頂南北長20.4米,東西長23.9米。上設8架清制天文儀器。從明正統初年到1929年止,古觀象臺從事天文觀測近500年,是仍存的古觀象臺中保持連續觀測最悠久的,它還以建築完整和儀器配套齊全,在國際上久負盛名。清制8架銅儀除了造型、花飾、工藝等方面具有中國的傳統外,在刻度、遊表、結構等方面,還反映了西歐文藝復興時代以後,大型天文儀器的進展和成就。是東西文化交流的歷史見證。新中國成立後,古象臺移交給北京天文館,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賽馬會氣候變化博物館

賽馬會氣候變化博物館位於香港新界沙田區馬料水香港中文大學康本國際學術園8樓,佔地800平方米,以多媒體展覽香港及全球各地的氣候變化研究成果,及香港極地探險家李樂詩在珠穆朗瑪峰、南極及北極搜集得來的動植物樣本、照片及影片。

極地探險家李樂詩自1987年首度探索極地後,一直爭取在香港設立以極地為主題的博物館,向香港市民介紹南極及北極的情況,及冀啟發年青一代對科學的興趣,希望能夠吸引對自然科學感到興趣的初級中學生在升讀高級中學及大學時,繼續攻讀自然科學。

1997年,李樂詩創立極地博物館基金,並且擔任總監,一直爭取建立博物館,惟一直未能夠成事,而且一度打算放棄。直至她於2010年在香港中文大學演講時,向當時在場的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沈祖堯道出心願,成功獲得後者支持,後來更遊說到香港賽馬會捐資5400萬港元興建賽馬會氣候變化博物館。

原臺南測候所

原臺南測候所,俗稱胡椒管,為位於臺灣臺南市中西區的氣象觀測用建築。該建物落成於1898年,以圓形建物與寬煙囪塔樓兩種構造組成。此測候所為臺灣日治時期初期興建的少數大型建築之一,不但年代久遠,更是現代氣象觀測的啟蒙地。

雲南氣象博物館

雲南氣象博物館(來源:百度百科)

位於昆明西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太華山美人峰之巔。始建於1927年,於1937年遷至現址,由雲南氣象、天文、地震科學先驅者、中國自然科學家陳一得創辦,其氣象業務延續至今。1993年列為省級文物,後相繼被授予「全國科普教育基地」「雲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稱號,2008年成立雲南氣象博物館。全館包括一得樓和一得夫婦墓,以展示陳一得在自然、人文科學領域所作出的傑出貢獻為主線,並結合現代氣象探測業務平臺,全面反映雲南氣象發展歷程。

國際博物館日由來

國際博物館日是由國際博物館協會(ICOM)發起並創立的。1977年國際博物館協會為促進全球博物館事業的健康發展,吸引全社會公眾對博物館事業的了解、參與和關注,向全世界宣告1977年5月18日為第一個國際博物館日,並每年為國際博物館日確定活動主題。

相關焦點

  • 國際博物館日,了解一下?
    今年5月18日, 就是第44個國際博物館日啦。 對於國際博物館日,你了解多少呢? 自1977年起,國際博物館日在每年的5月18日左右舉行。這一節日是由國際博物館協會設立的。國際博物館協會稱:「這一節日為博物館專業人士提供了接觸大眾的機會,提醒他們博物館面臨的挑戰。」國際博物館日旨在讓大眾了解博物館是服務於社會及其發展的機構。
  • 5·18|國際博物館日
    國際博物館日「博物館」一詞,源於希臘文「繆斯庵」(museion),原意為「祭祀繆斯的地方」。國際博物館日定於每年的5月18日,是由國際博物館協會(ICOM)發起並創立的。1977年國際博物館協會為促進全球博物館事業的健康發展,吸引全社會公眾對博物館事業的了解、參與和關注而設立,並每年為國際博物館日確定活動主題。這一天世界各地博物館都將舉辦各種宣傳、紀念活動,慶祝自己的節日,讓更多的人了解博物館,更好地發揮博物館的社會功能。
  • 今天是世界博物館日,一起去體驗上海博物館們的日與夜
    博物館精彩日5月18日,上海市歷史博物館的國際博物館日主會場裡有「金色名片——改革開放40年文物出入境展覽回顧」圖片展和「海上銀珠 厚德流光——上海市歷史博物館館藏銀器展」兩個展覽同時揭幕;;5月18日下午,進館參觀的青少年學生可以回到保衛戰的四天四夜,近距離感受「八百壯士」的英勇事跡。
  • 「5·18」國際博物館日|穿越千年之約 國際博物館日該去哪打卡?
    一年一度的5·18國際博物館日即將到來,一大波精彩紛呈的文化活動來襲,全國多家博物館將免費開放或者半價售票。哪些是一定要去打卡的熱門博物館?5月15日,高德地圖發布了疫情後最新的全國熱門博物館榜單,並正式與中國教育電視臺《博物館之夜》欄目達成合作。
  • 國際博物館日丨徐匯專業博物館變身網課「外景地」,邀你一起雲觀...
    國際博物館日丨徐匯專業博物館變身網課「外景地」,邀你一起雲觀典藏~ 2020-05-19 02: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今天是國際博物館日!盤點福州那些好玩的博物館
    今天是國際博物館日,你知道嗎?你有多久沒去博物館了?2020年5月18日,我們迎來了第44個「5.18國際博物館日」,今年的主題為「致力於平等的博物館:多元和包容」。這個主題聚焦於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多元化需求,倡導博物館充分發揮其社會教育傳播功能,在當今世界多元一體,文化平等、相互尊重、彼此借鑑、和諧共存的文明發展大格局的背景與新形勢下,不斷拓展延伸、深入到文化、社會、經濟、國際交往等各個領域。今天,就借這個機會跟大家聊聊,在福州,有哪些值得去的博物館吧!
  • 「國際博物館日」去德勒斯登看看時間的記憶
    每年的5月18日,是由國際博物館協會(ICOM)發起並創立的國際博物館日。1977年國際博物館協會為促進全球博物館事業的健康發展,吸引全社會公眾對博物館事業的了解、參與和關注,向全世界宣告1977年5月18日為第一個國際博物館日,並每年為國際博物館日確定活動主題。
  • 5.18國際博物館日 讓博物館行動起來
    5.18國際博物館日 讓博物館行動起來2020年05月19日 17:07:32來源:洞頭新聞網核心提示: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當天,區文物保護所攜手洞頭區東海貝雕藝術博物館走進區城關二小,為師生們帶去了一座豐富多彩的「移動博物館」。
  • 國際博物館日:學生走進博物館 近距離「觸摸」歷史
    國際博物館日:學生走進博物館 近距離「觸摸」歷史 2018年05月18日 16:10  來源:視界網/重慶網絡廣播電視臺
  • 「5.18」國際博物館日,各地博物館精彩活動不要錯過
    5月18日是第44個國際博物館日,今年的主題是「致力於平等的博物館:多樣性與包容性(Museums for Equality: Diversity and Inclusion)」。為了慶祝這一節日,全國各文旅單位和博物館都推出了各色主題的活動。
  • 「國際博物館日」期間市博物館開展系列活動
    「國際博物館日」期間市博物館開展系列活動 發布時間:2020-05-25    作者:文物局 為增進社會公眾對博物館的了解,加強博物館與廣大人民群眾的聯繫,讓文物走近民眾,走進尋常百姓家。
  • 國際博物館日,就今天!
    就是今天國際博物館日來啦!5月17日下午由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主辦2020年「5·18國際博物館日」南京分會場活動在朝天宮拉開序幕多元+包容 系列活動的「南京範」開幕式上,一段2分鐘的先導片概括介紹了南京市博物館事業的發展:各項數據屢創新高
  • 北京文博|2020年「5.18國際博物館日」主題:「致力於平等的博物館...
    一起開啟2020年博物館之旅吧!來自北京文博00:0001:00博物館是歷史文化的縮影,走進博物館,如同登上一列穿越時空隧道的列車,我們懷著好奇心和求知慾,去觸摸城市輝煌的歷史,探索文化的變遷。2020年「5.18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是「致力於平等的博物館:多元和包容」。北京地區博物館類型豐富多樣、資源特色鮮明,這些博物館如何攜手同行,展現平等多樣的觀點,為不同群體提供更有意義的文化體驗?又如何以包容、開放的姿態,與不同社會背景和年齡層次的公眾展開平等對話、暢談古今?讓我們一起開啟今年的博物館之旅吧!
  • 「5·18」國際博物館日|雲南省博物館日主題活動精彩紛呈
    2020年5月18日是第44個國際博物館日。當日上午10時,雲南省文化和旅遊廳和昆明市文化和旅遊局、五華區人民政府在昆明雲南陸軍講武堂歷史博物館舉行雲南省「5·18國際博物館日」系列宣傳活動啟動儀式,開啟翠湖片區博物館群主題旅遊線路。省文化和旅遊廳黨組成員、副廳長,省文物局局長楊德聰在啟動儀式上致辭,並宣布系列宣傳活動啟動。
  • 國際博物館日|解鎖全球20個最美博物館
    我想,博物館也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今天是5月18日,一年一度的國際博物館日。在這裡和大家分享一份博物館「觀賞指南」,除了那些「正兒八經」的博物館,還有哪些有趣的博物館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每年的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這是一個由國際博物館協會發起並創立的節日。
  • 國際博物館日,解鎖打卡博物館的正確姿勢
    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近年來,參觀博物館是一種比較受大眾歡迎的一種休閒方式,也是探尋歷史真知,獲得歷史文化的最佳途徑。參觀博物館就像讀一本入門書籍,並不是要去記住所有的內容,也並不是期望通過一次參觀就能了解到所有的內容。
  • 國際博物館日 | 崇州這些博物館免費參觀,還有豐富的活動
    國際博物館日 | 崇州這些博物館免費參觀,還有豐富的活動 2020-05-19 16: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進國際博物館日 盤點不可錯過的四類奇妙博物館
    中國日報網5月18日電(信蓮) 5月18日是一年一度的國際博物館日。世界上有千千萬萬個博物館,怎樣從中挑出最有特色的呢?  一、動物主題博物館國際神秘動物學博物館一角。(圖片來源:國際神秘動物學博物館官網)  國際神秘動物學博物館(International Cryptozoology Museum)  坐落在美國緬因州的國際神秘動物博物館是世界上唯一關於神秘動物的博物館。
  • 國際博物館日活動方案
    國際博物館日是世界性,通過博物館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的文化知識與人文之美。因為博物館不只是僅僅的一個機構,它還是教育的其中一個傳播者。那麼,為了提倡更多人對它的認知,我們來計劃一下國際博物館日活動方案。一、國際博物館日活動方案  以「5·18國際博物館日」宣傳活動為依託,在搭建博物館與公眾溝通與互動的平臺的同時,緊扣「博物館(記憶+創造力)=社會變革」這個主題,創新活動形式,加深公眾對博物館的了解,提升公眾對博物館在社會發展中角色的認知,從而營造全社會關注歷史、參與文化遺產保護的良好氛圍,推動我市博物館事業更好、更快發展
  • 518「博物館日」去天津的博物館裡認識歷史和世界
    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天津的博物館系統策劃準備了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在今年博物館日期間繼續為廣大市民獻上一道道文化盛宴,帶觀眾去領略博物館的狂歡。    本市非國有博物館不斷提升博物館展覽水平,博物館日期間將推出多項展覽。濱海新區漢沽國際版畫藏書票收藏館5月18日當天將舉辦《從傳統藝術到觀念藝術——保加利亞羅伯特·巴拉莫夫銅版畫展》,開展「銅版幹刻技法」的專題講座,並為藝術愛好者現場做銅版幹刻技法演示。西洋美術館定於5月16日自主策劃開幕《永恆的經典—李翔龍戲曲人物作品展》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