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學語數外 圓「大學夢」 揚大食堂「掌勺詩人」火了
勤儉節約當思量,三餐光碟美德揚。」……近日,揚州大學瘦西湖餐廳更換了一批海報,上面朗朗上口又接地氣的打油詩,出自食堂炒菜師傅李萬朝之手,一個只有初中文化的「打工人」。記者採訪得知,工作20餘年,他寫下了數百首詩歌。年近半百的他自學了英語、數學等課程,近期考上了常州一高校大專班,圓了「大學夢」。食堂「草根詩人」用詩歌記錄工作與生活感悟「網紅食堂怎麼樣?
-
用詩歌記錄工作與生活感悟 揚大食堂大廚圓了「大學夢」
「勤儉節約當思量,三餐光碟美德揚。」近日,揚州大學瘦西湖餐廳更換了一批海報,上面朗朗上口又接地氣的打油詩,出自食堂炒菜師傅李萬朝之手。記者採訪得知,工作二十餘年,原來只有初中文化的李萬朝寫下了數百首詩歌,年近半百的他,自學了英語、數學等課程,近期,還考上了常州一高校自考成人教育的大專班,圓了「大學夢」。熱愛創作,用詩歌記錄工作與生活感悟「網紅食堂怎麼樣?鍋碗瓢盆奏交響,明廚亮灶都開放,每天人來人又往,五味調和百味香,廚藝交流似課堂……」這不是舞臺上的詩歌朗誦,而是李萬朝寫的工作報告。
-
東方快評丨「食堂詩人」普通勞動者也需要豐富的精神家園
「鹹菜肉片2.5元」「玉米青豆3元」的菜單下面,居然出現了「不錯過花開的美麗/屋簷躲一場雨/星星眨眼的秘密」,「友人拍下肩/要順其自然/指尖無意間/老去的容顏」……12個打飯的窗口被詩歌刷屏,這些詩,全是杭州電子科技大學食堂師傅宋成寶寫的
-
大學食堂師傅寫了1000多首詩 「發表」在打飯窗口上
這幾天,杭州電子科技大學的食堂火了,因為打飯窗口畫風突變。「鹹菜肉片2.5元」「玉米青豆3元」的菜單下面,居然出現了「不錯過花開的美麗/屋簷躲一場雨/星星眨眼的秘密」,「友人拍下肩/要順其自然/指尖無意間/老去的容顏」……12個打飯的窗口被詩歌刷屏,這些詩,全是食堂師傅寫的。
-
詩人成「神經病」代名詞?詩歌惡搞才能引起注意
問題壹 詩歌是什麼? 一種「小眾」的文學體裁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這首出自於《詩經》的《關雎》或許對於大部分人來說,並不會感到陌生。 「其實這樣的情況,在上世紀80年代初期也曾有過,只是地點換在了大學校園裡或者社會上。」在王松的記憶裡,上世紀80年代中國詩歌一度非常火爆,尤其是在大學裡,以及一些公園裡,「都會有定期的詩歌集會,大家一起吟誦自己創作的詩歌,體味其中的美感與思想。」
-
北外灘社區請大酒店名廚掌勺 社區食堂吃到正宗法式色拉
原標題:社區食堂吃到正宗法式色拉 「今天這裡的菜味道真好,沒想到真的是酒店裡大廚燒出來的。」家住塘沽路的薛秀珍阿姨聽說百官街上的虹口區北外灘社區食堂的菜是五星級酒店中外名廚掌勺燒的,連連說自己「口福真好」。
-
詩人成「神經病」代名詞 現時代詩歌被惡搞才能引關注
即使是上世紀80年代,如果你背不出幾句類似「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銘」這樣的詩句,你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文化人。 然而,如今的「世道」變了,更多的時候大眾想到詩歌,源於人們的惡搞,從梨花體羊羔體到後來的廢話體,這種俗化傾向顯示了詩歌寫作者意欲喚起讀者閱讀的願望,但其結果是真正優美的詩歌逐漸被人們所遺忘。
-
詩人醫生談醫學與詩歌的關聯
科文交匯 各行各業的人都可以寫詩,而醫生這個群體是與人打交道的,他們對人性的洞察更透徹,因此,醫生愛好寫作甚至轉行成為作家、詩人的較多,世界各國莫不如此。 約翰·懷特是美國醫生,他畢業於醫學院,行醫數十年,愛好詩歌,直到退休後的70歲才發表了一本詩集。在美國,像懷特這樣喜歡寫詩的醫生逐漸多了起來。
-
最近有大學食堂推出一毛錢米飯,為積極響應勤儉節約必須有所行動
現在隨著我們的祖國發展越來越好,文化教育也越來越受到重視,今天陳晨我來和大家聊一聊大學裡面的事情,一說起大學生活,在我們人生中都會留下最重要的一筆,大學是教育的最高學府,大學成功畢業了我們在踏入社會時會更有自己的選擇權!剛剛開始可能會是個小白,但是這個不會對我們造成很大影響 。
-
"村民食堂"引領勤儉節約新風尚
在衡水市武強縣郭院村,有一個「村民食堂」,村裡大部分的紅白事都在這辦理。這裡,廚房餐廳簡單大方,鍋碗瓢盆一應俱全,酒席有節儉菜單,辦事有專人幫辦……這只是衡水市黨委政府引導、黨員幹部引領、村民自治自發,節儉操辦婚喪喜慶事宜的一個縮影。
-
村書記寫菜單 村主任來掌勺 蕭山這個老年食堂有點意思
經過近一個月的運營團隊組建、制度上牆、裝修準備、廚房物資採購等籌備工作,9月14日,杭州市富陽區臨浦鎮通二村老年食堂如期開業。一大早,村三委幹部及志願者就忙開了,村書記忙著在公示板上寫本周的菜單,村主任則換好廚師服,準備掌勺開業當天的大餐。
-
寫1000多首詩「發表」在打飯窗口 這位食堂師傅火了
貼在窗口菜單下的詩歌。這幾天,杭州電子科技大學的食堂火了,因為打飯窗口畫風突變。昨天,這位「掃地僧」的傳奇被「小時新聞」APP推送後,引來了出版社的關注,著名詩人黃亞洲很有興致地點評了其中幾首。12位打飯師傅聯袂在食堂窗口推薦詩歌他叫宋成寶,41歲,原籍山東。
-
詩歌屬於鄭愁予或北島的時代 年輕的詩人在哪裡?
詩歌節的種種情景一直給人這樣的感覺,詩歌,還是屬於那個時代的,鄭愁予或者北島的時代。年輕的詩人在哪兒呢?詩歌節的嘉賓,60%都是冒了一兩根白髮的中年詩人,剩下的是正值壯年的60後,鮮有年輕的面孔,幾乎看不到85後的詩人。一個年輕的身影讓人很驚喜,她是來自臺灣的女詩人黃岡。她大學時抱著試一試的態度參加了雜誌詩歌大賽,獲了一等獎,之後就算出道了。
-
「不寫詩」的詩人,花四年用西語翻譯《紅樓夢》
身為資深西語詩歌翻譯,在過去幾十年裡,趙振江將包括聶魯達等在內的西班牙語重要詩人詩作翻譯成中文,詞準意達,詩意盎然,讓很多國內詩人以及廣大文學讀者受益。他對語言的見解,也帶給很多詩人啟發。如果說,詩人使用語言,是在用語言的花朵部分工作,詩歌翻譯家琢磨語言,是在語言的根部工作。趙振江在詩歌的內部、根部浸潤之深,領悟之透,早就抵達一名優秀詩人的高級水準。
-
日本「國民詩人」谷川俊太郎和他的詩歌【譯介】 武繼平
事實上,在二戰後的日本,就像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於一瞬間鋪天蓋地佔領了整個日本市場一樣,所謂日本戰後的詩壇都被染成了西方現代主義詩歌的一色。二十世紀後半葉,日本現代詩歌變得奄奄一息,因為那些創作於臆想雲端的仿西洋詩歌沒有被吸收並進化為日本文化肌體的一部分。出於對詩歌尊嚴的維護,詩人們最終只能被迫躲進接不到「地氣」的象牙塔中。
-
【校園詩人】歐陽學謙:香港語文教學中的詩歌教育
歐陽學謙,1994年生於香港,現就讀於牛津大學教育碩士課程研究班,個人作品散見於《詩刊》《新大陸》《聲韻詩刊》《創世紀詩刊》和《人間魚詩社》等,著有詩集《起承轉合》《香港的故事》(英文),曾獲中國第十六屆「岱蕾杯」精短文學創作大賽中的三等獎、瑞士首屆的Woolf國際詩歌大賽並列亞軍、Momaya詩歌比賽的並列入圍出版獎、第五屆Eretez年度詩歌大賽的半準決賽入圍佳作獎等
-
日本頭號詩人念詩歌很有趣 說婚姻很「生氣」
如果你對詩歌還只停留在晦澀難懂的理解上,那麼讀到谷川俊太郎的詩集,一定會驚訝地瞬間改觀,到處都是大樹、小鳥、河流、湖水、泥土這些毫無修飾的詞彙,構成簡單到不能再精簡的句子。昨晚,82歲的日本頭號大詩人谷川俊太郎帶著中文版新作《小鳥在天空消失的日子》來到杭州,他在運河邊的舒羽咖啡館做了一場詩歌交流朗誦會。
-
讓勤儉節約理念深入人心
為了在全社會營造浪費可恥、節約為榮的氛圍,使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成為教師、學生的自覺行動,多所高校開展「光碟行動」,杜絕舌尖上的浪費。首都經濟貿易大學餐飲服務中心面向全校就餐師生開展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光碟行動」,讓勤儉節約理念深入人心。
-
詩人的烏託邦:一個中文詩歌垂直社區的悖論式生存
詩人們顯得不知所措,在感慨八十年代的單純氣氛時,也在反思詩歌在當時政治浪潮中遠被誇大的重要性。商業力量無處不在,詩人們也不可能置身事外——一批詩人下海了,一批詩人留守學院也保持對世界的思考。九十年代中期,在大學畢業後,張爾南下深圳,開始從事傳媒與設計工作。由於工作繁忙,張爾在幾年內都沒有動筆寫過詩,但在他的生活中,詩歌卻一直沒有缺席過。
-
杭州詩人蔡天新達卡國際詩歌節獲大獎
浙江24小時-錢江晚報通訊員 聞訊杭州詩人蔡天新近日應邀參加了第五屆達卡國際詩歌節,並榮獲Kathak文學獎。1月31日晚,頒獎儀式在達卡舉行,孟加拉國文化部長出席並給蔡天新頒發了金質獎章。孟加拉國文化部長(左二)與詩歌節主席、著名詩人一起頒發獎章和獎狀。Kathak是孟加拉國著名的文學社團,也是一家出版集團,已有30多年歷史,Kathak在孟加拉語裡的意思是「誰在說話?」。達卡國際詩歌節創辦於2015年,今年是第五屆,共有15位來自亞非歐美四大洲的詩人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