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味的醬油」:部分生產工藝流程不到位|釀造醬油|李錦記|配製...

2020-12-23 網易財經

(原標題:「變味的醬油」:部分生產工藝流程不到位 新標準實行或引發洗牌)

10月12日,江蘇省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下稱「江蘇消保委」)發布的醬油產品比較試驗報告顯示,在120個樣品中有29個不符合國家標準,問題集中在標籤標識、營養成分標註(明示)和品質指標方面,涉及海天、加加、李錦記等品牌。

其中,有4個醬油樣品遠未達到強制標準。據了解,胺基酸態氮是衡量醬油品質的最核心指標之一,我國SB/T 10336-2012 《配製醬油》要求,胺基酸態氮含量不得低於0.4g/100ml,但宿遷市泗洪縣華美調味品廠生產的商標為蟹園的紅燒老抽胺基酸態氮含量僅為0.01g/100ml。對此,遠東正大檢驗集團有限公司工程師高帥稱,這沒有達到我國釀造醬油的最低標準要求,甚至可以說就不能叫做醬油。

對於不達標準的原因,10月15日,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教授陳尚武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胺基酸態氮不達標可能因為原料不足、發酵工藝出問題或者出廠前自檢有漏批,但其實只要醬油發酵工藝沒有問題,一般很難出現胺基酸態氮不達標的情況。」

10月15日,海天味業發布公告解釋稱,海天系標示值低於計算值被點名,但並不構成產品品質問題,也不是食品安全問題;李錦記方面也提出異議,表示多次與江蘇省消保委溝通,要求復檢以及希望帶一些抽樣樣品回公司進行內部分析。10月16日,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聯繫江蘇消保委,但其未對企業說法做出回應。

「此事件對整個醬油產業會有一定觸動,超市、大賣場等目前正在觀望事件是否會進一步發酵。2019年12月要實行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醬油》新標準,將抬高行業進入門檻,提升小企業整體運營水平,優化生產流程。其實除了新標準,環保風暴也是國家進行行業洗牌,促進產業升級的工具之一。」10月15日,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

或因生產工藝不到位

江蘇省消保委此次發布的醬油比較試驗,對來自商場、超市、農貿市場以及網絡電商平臺上銷售的48個品牌、56個企業生產或代理的120個醬油樣品進行了檢測,其中有29個樣品不符合國家標準,主要問題集中在標籤標識、營養成分標註(明示)和品質指標等多個方面。

標籤標識有12款醬油樣品不符合標準,包括配料表中所用原輔料的名稱不符合國家標準要求,標籤上引用的產品執行標準為過期標準,還有營養素參考值(NRV)不符合標準規定等問題。

上述試驗報告顯示, 一瓶在2017年1月份生產的海天生抽營養素參考值不符合規定;根據江蘇消保委的醬油比較試驗結果,「李錦記」三級錦珍生抽鈉含量明示數據與實際檢測數值不符。

對此,海天味業在10月15日晚發布澄清公告稱,公司通過核實和調查,計算出該瓶生抽蛋白質NRV%為1.5%,而公司在該瓶生抽標籤中把蛋白質 NRV%僅標識為1%,因標示值低於了計算值,所以被點名。據了解,NRV%是營養成分佔營養素參考值的百分比,是食品營養標籤上比較食品營養成分含量多少的參考指標。

10月15日,李錦記也發聲明表示「不服」,稱江蘇消保委使用的第三方檢測機構是遠東正大檢驗集團有限公司,當時他們不認可初檢結果,要求進行復檢,沒有獲得同意。後來李錦記把同批次產品留樣送到珠海出入境檢驗檢疫局以及其他權威第三方檢測機構,得到的結果均是鈉含量合格。但最後江蘇消保委還是決定採用他們聘請的第三方公司的檢驗結果。

實際上,醬油行業被曝出問題,這並非首次,如此前的工業醬油、毛髮醬油等,胺基酸態氮不達標、開瓶生蛆等。

根據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國家食藥監總局及各省食藥監局醬油抽檢報告,期間共抽檢醬油2885次,有175次不合格,其中胺基酸態氮項目有136次不合格,佔不合格次數的78%。

朱丹蓬表示,醬油的主要原料是黃豆,胺基酸含量比較高,如果生產過程中殺菌防腐沒有做到位,的確很容易出現問題。「對於醬油出問題的原因,很多都是生產工藝中不嚴格執行相應流程造成的。」

對於頻繁出現的問題,陳尚武也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分析:第一,可能是原料量不足,釀造醬油的原料多是黃豆,黃豆不足就會導致蛋白質和胺基酸態氮不達標,而且發酵過程中微生物也會消耗一部分蛋白質,需要及時補加原料;第二,是發酵工藝可能有問題,導致蛋白質水解不夠,胺基酸減少;第三個是自檢漏批,飛檢又恰好查到漏掉的批次,醬油出廠前企業都會對各項指標進行檢查,因為部分罐中醬油蛋白質含量偏高或偏低,就需要相互調配。

新標準實施或引發洗牌

那麼,到底該如何選醬油?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多位業內專家並查閱相關資料後,將選醬油方法總結為三點:

第一,關注醬油包裝上的胺基酸態氮含量和質量等級。根據GB 18186-2000《釀造醬油》規定,醬油中胺基酸態氮低含量不得小於0.4g/100ml,特級、一級、二級、三級醬油的胺基酸態氮含量分別為≥0.8、≥0.7、≥0.55、≥0.4g/100ml。

第二,通過醬油色澤和香氣判斷。醬油一般呈紅褐色或淺紅褐色,但是一級和特級醬油在燈光下色澤鮮豔有光澤,且醬香及酯香氣比二級三級更加濃鬱。

第三,搖晃醬油瓶。輕輕搖晃,如果瓶壁上粘掛有薄薄一層醬油,則質量較好,若流動性較強,可能質量較差;用力搖晃,如果產生均勻的泡沫則較好,如果泡沫大且容易散去,可能質量較差。

如果消費者對鹽的攝入有嚴格要求,就要關注醬油營養成分表中鈉的含量。同時對於進口醬油,試驗報告表示:醬油的工藝是最早起源於中國,可以說,沒有哪個國家比中國更懂得如何釀造高品質醬油。很多進口醬油由於包裝精緻和名稱特殊,帶給消費者高端上檔次的感覺,但往往不然。

在此次抽檢報告中還顯示,有價格極高的醬油也出現了質量問題。對此,朱丹蓬表示,因為中國市場的複雜性等原因,高價不等於高質這是中國快消品的一個特徵,與國外的情況並不一樣,國外的產業結構已經上升了,他們很大程度上高價就等於高質。

其實我國對醬油也有相關規定,如目前正在實施的《醬油衛生標準》已對釀造醬油和配製醬油做出明確規定:以大豆等為原料經發酵製成的具有特殊色、香、味的液體調味品屬於釀造醬油;而以釀造醬油為主體,與調味液、添加劑等配製而成的屬於配製醬油。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醬油》新標準也將於2019年12月份實施,規定企業不得再採用調配工藝生產加工醬油,只有採用傳統釀造工藝生產才能叫作「醬油」,調配的「醬油」只能稱作「複合調味料」。

在包括朱丹蓬、陳尚武等業內專家看來,上述新標準等實施,對醬油行業來說也將是一次洗牌。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0年以來我國調味品行業總體利潤規模呈現出階梯式增長,2014年利潤總額突破達到225.5億,2015年以來仍保持快速增長,2017年已接近300億元。醬油行業作為我國調味品行業的第一大產業,產銷量和企業規模均居調味品行業首位,根據中國調味品協會公布的數據,醬油類產銷量在調味品中佔比為43%,第二名食醋不及其一半。

陳尚武表示,新標準實施後,那些通過添加劑等調配生產醬油的企業要麼選擇轉行,要麼就要購買傳統發酵設備,對生產工進行合規化更新,但是對於造假企業,新標準無法淘汰他們,仍然要依靠監管部門。

朱丹蓬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介紹,中國醬油的市場分層級非常細分。有特大級市場,也有一線二線三線四線五線市場,農村市場也有廣大市場份額,為此不僅有大型企業,也給中小的作坊式成長留有一定的市場空間。

「新標準可以抬高行業進入門檻,提升小企業整體運營水平,優化生產流程。除了新標準,環保風暴也是國家進行行業洗牌,促進產業升級的工具之一,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一個落地實施的方向。」朱丹蓬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說。

長江證券認為,目前我國調味品市場集中度仍較低,但經濟下行期間龍頭企業壁壘更堅固,市場份額通常趨於穩定,受經濟環境影響較小。故在此階段,行業或出現併購整合浪潮,龍頭企業可以以更低的成本進行收購,進一步完善戰略布局,行業集中度有望進一步提升。

本文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責任編輯:韓玉坤_NBJ11142

相關焦點

  • 媒體曝「化學醬油」可能致癌 與釀造醬油無法區分
    記者採訪發現,和醋一樣,國標也將醬油分成釀造醬油和配製醬油兩種,配製醬油中釀造醬油的比例不得少於50%,意即不含任何釀造醬油、只用化學物配製的「化學醬油」是違規的。       業內專家指出,如果工藝控制過關,配製醬油不會產生致癌物質。但標準雖規定配製醬油中釀造醬油含量不得少於50%,但並沒有方法去區分配製醬油和釀造醬油。
  • 海天、李錦記都有問題!120款醬油送檢,有的不該叫「醬油」!
    120款醬油中,29個樣品不符合國家相應標準。0129個樣品不合格醬油,根據工藝分為釀造醬油和配製醬油:釀造醬油是原料經微生物發酵而成;配製醬油,則以釀造醬油為主,加入了調味液、食品添加劑等。生抽、老抽則是廣東地區的俗稱。
  • 29款醬油不達標,海天、李錦記都檢出問題,有的都不能叫「醬油」
    29個樣品不達標,有的甚至不能稱醬油醬油根據工藝分為釀造醬油和配製醬油。其中,釀造醬油是原料經微生物發酵而成。配製醬油則以釀造醬油為主,加入了調味液、食品添加劑等。此次江蘇省消保委比較試驗的120個樣品,有30個進口醬油、90個國產醬油。其中,112個釀造醬油、8個配製醬油。根據試驗,有29個樣品不符合國標,主要集中在標籤標識、營養成分標註和品質指標方面。據此次比較試驗的檢測方——遠東正大檢驗集團高級工程師劉愛萍介紹,衡量一款醬油的品質,主要看胺基酸態氮含量。
  • 不是醬油的「醬油」驚現?配製醬油、釀造醬油你分得清嗎?
    看清兩點不上當日前,江蘇省消保委曝光一批不符國標醬油,29個樣品「上榜」,其中不乏知名商標;但10月17日,中國調味品協會科技委發聲明否認了上述報導,認為此信息存在譁眾取寵和誇張獵奇的「標題黨」行為,傷害了真正做好產品的企業。
  • 29款醬油不達標:海天、李錦記都有問題 有的不能叫醬油
    醬油,大概是每個中國家庭  必備的調料品了  你家的醬油是什麼品牌?  10月12日,江蘇省消保委發布了醬油產品比較試驗報告,這份報告涉及120款、48個品牌/56個生產(代理)企業的醬油,但在這120款醬油中有29個樣品不符合國家相應標準.
  • 29款醬油不達標!海天、李錦記都檢出問題……
    醬油根據工藝分為釀造醬油和配製醬油。此次江蘇省消保委比較試驗的120個樣品,有30個進口醬油、90個國產醬油。其中,112個釀造醬油、8個配製醬油。根據試驗,有29個樣品不符合國標,主要集中在標籤標識、營養成分標註和品質指標方面。
  • 29款醬油被檢不合格 海天、李錦記均上榜
    近日,江蘇省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發布了醬油產品比較試驗報告。120款醬油中,29個樣品不符合國家相應標準。包括知名的海天醬油、李錦記醬油。此外,而兒童醬油的品質和普通醬油差不多,有的鹽更多。
  • 120款醬油抽檢,海天、李錦記等被點名,它們這麼回應...
    參評的120款醬油中,29個樣品不符合國家相應標準。 120個樣品有:30個進口醬油,90個國產醬油。其中,112個釀造醬油,8個配製醬油。 試驗結果: 29個樣品不符合國標,主要集中在標籤標識、營養成分標註和品質指標方面。
  • 海天、李錦記抽檢不合格,教你怎麼買到合格的醬油!
    據報導,我們每天做飯用到的醬油成分竟然存在不合格的情況,有些還存在假冒醬油的嫌疑,其中不乏有名的李錦記和海天醬油,有網友就表示「花自己掙的錢,買了這麼多年,然後你告訴我買的醬油不是醬油?」,還有的網友表示不知道以後要買什麼醬油了。
  • 有些標稱「釀造醬油」,實際都不是醬油,不要盲目看價格買醬油
    120個醬油樣品,涉及48個品牌,涵蓋生抽、老抽、國產醬油、進口醬油、兒童醬油等各種類型。這次醬油比較試驗的問題:70%樣品加入了增鮮劑、營養成分標示不符合國家標準要求、胺基酸態氮不達標、非釀造的叫「複合調味料」冒充釀造醬油、亂標營養成分、價格亂。
  • 醬油變「味」?李錦記含鹽量超標、海天、加加上黑榜
    醬油是越來越貴,貴有沒有貴的道理呢?近日,江蘇省消保委發布醬油產品比較試驗報告給出的結果大跌眼鏡——試驗共抽取120款醬油,結果有29款不合格。不合格率24%。其中,李錦記、海天(海天味業:603288,SH)、加加(加加食品:002650,SZ)均上榜。此外,進口醬油價格相當昂貴,其實並不比國產醬油好。
  • 李錦記兩款醬油榮獲《原釀本味醬油證明商標》
    12月8日,知名國際醬料品牌李錦記兩款熱銷產品「原釀本味鮮醬油」及「零添加醇味鮮特級釀造醬油」榮獲由中國食品工業協會頒發的《原釀本味醬油證明商標》,自此兩款認證產品可正式啟用「原釀本味醬油」證明商標,這也是目前我國醬油行業唯一受國家法律保護的產品證明商標。
  • 都說日本的釀造醬油品質好,我國的醬油究竟差在哪兒?
    在我國,前者被稱為稱為釀造醬油,後者被稱為配製醬油。在日本,前者稱為本釀造醬油,後者被稱為混合釀造醬油或者混合醬油。(ps:後文統一按照我國稱呼來區分這兩種醬油)在我國,據不完全統計,釀造醬油只佔醬油總產量40%左右,配製醬油佔60%。在日本,釀造醬油佔醬油總產量的85%左右,配製醬油只佔15%。
  • 29款醬油抽檢不合格 品牌醬油在列
    10月12日,江蘇省消保委發布醬油產品比較試驗報告。120款醬油中,29個樣品不符合國家相應標準。    29個樣品不合格  4款甚至不該叫「醬油」  比較試驗選中的120個樣品有30個進口醬油,90個國產醬油。其中,釀造醬油112個,配製醬油8個。
  • 江蘇省消保委:29款醬油檢出問題 海天李錦記上榜
    近日,江蘇省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發布了醬油產品比較試驗報告。120款醬油中,29個樣品不符合國家相應標準。包括知名的海天醬油、李錦記醬油。此外,而兒童醬油的品質和普通醬油差不多,有的鹽更多。29個樣品不達標,有的甚至不能稱醬油此次江蘇省消保委比較試驗了120個樣品,有30個進口醬油、90個國產醬油。其中,112個釀造醬油、8個配製醬油。根據試驗,有29個樣品不符合國標,主要集中在標籤標識、營養成分標註和品質指標方面。
  • 八成釀造醬油加味精 為降成本拼「等級」?
    化學醬油風波後,人們對調味品更加關注了。讀者侯先生近日致電本報:「買了一瓶海天醬油,說是釀造的,可一細看配料表裡有穀氨酸鈉,這不就是味精嗎?既然是釀造的為什麼還要加味精呢?」而實際上,「釀造醬油加味精」不止海天一家。記者調查發現,北京市場上如李錦記、加加、味事達等常見品牌的釀造醬油均存在添加穀氨酸鈉(味精)的現象。
  • 「醬油風波」背後真相:衡量醬油好壞主要看這個指標
    ,包括30種進口醬油、90種國產醬油,其中112種是釀造醬油、8種配製醬油。但是,消保委拒絕了李錦記的復檢要求,也拒絕採用李錦記的送檢結果,而是用自己的結果發布了公報。「胺基酸態氮」指標消保委還通報4個樣品「胺基酸態氮」指標不合格,其中兩個的實測值接近零。由宿遷市泗洪縣華美調味品廠生產的蟹園牌紅燒老抽樣品,標籤上標示著「釀造醬油」字樣,但其胺基酸態氮含量為0.01克/100毫升。
  • 李錦記等一系列中國品牌醬油出問題!新加坡的朋友們小心了~
    但最近,中國江蘇消保委發布的一份醬油產品比較試驗報告,讓身處新加坡的我們也不得不警惕起新加坡的食品安全問題。李錦記、海天上榜10月12日,江蘇省消保委發布醬油產品比較試驗報告。120款醬油中,29個樣品不符合國家相應標準。120個樣品有包含:30個進口醬油,90個國產醬油。
  • 29款醬油不達標,李錦記、珠江橋牌都檢出問題
    標稱B.B.牌一款兒童醬油樣品、標稱李錦記牌錦珍生抽樣品、標稱美味思牌本釀鮮特級生抽醬油樣品、標稱珠江橋牌草菇老抽樣品、標稱日本丸天生魚片用配製醬油樣品、標稱日本朝紫配製醬油樣品,鈉含量不符合國家標準要求。釀造醬油的核心成分是胺基酸態氮,這也是衡量釀造醬油品質的最核心指標之一。
  • 海天,加加,李錦記……你們的醬油被江蘇省消保委點名啦
    近日,江蘇省消保委委託第三方檢測機構,從網絡平臺和實體商超,採購了120批次不同品牌、不同類型的醬油,進行了比較試驗,結果,經常出現在我們家庭廚房中的李錦記,老才臣,海天,加加,都被點名了!【120批次樣品29批次不達標 海天李錦記等被點名】比較試驗結果顯示,120款醬油中有29個樣品不符合國家相應標準,主要集中在標籤標識、營養成分標註和品質指標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