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一則爆料消息稱,百度已與多家手機廠商達成深度全面合作,百度將通過AI技術、產品和內容提升手機的搜索及其他服務體驗,而且這些合作是百度重要高層人士親自出馬帶領多個部門的負責人去談下的。
這個消息並不奇怪。因為在今年9月,小米聯合創始人王川就曾與還與百度總裁陸奇有過一次長時間交流,王川還通過微博發表了此次「交流」的感受。而更早之前,雷軍在小米之家和陸奇有過一次「公開約會」。
11月7日的爆料消息一出,外界對此解讀很多。一種消息是認為,百度與智慧型手機合作也意味著跟其他搜尋引擎廠商爭奪最底層的流量入口來源。這個觀點固然不假,不過從目前手機行業的動向來看,Smart Phone到Intelligent Phone的發展方向可能是百度如此重視與手機廠商合作的核心原因。
從Smart Phone到Intelligent Phone
這一個月來,華為、蘋果的新動作正在表明手機市場正在從Smart Phone到Intelligent Phone的方向轉變。
9月13日,在iPhone新品發布會上,所有人都在關注iPhoneX的全面屏,不過,這次真正值得大書特書的,還是蘋果的A11仿生智能處理器。這款晶片加入了兩核的神經網絡引擎,能夠識別人物、地點和物體,每秒最高的運算次數最高可以達到6000億次,這為Face ID、動畫表情及系統的機器學習提供了動力。
在10月20日的華為年度新品發布會上,華為新旗艦Mate10,華為自研晶片麒麟970,內置神經網絡單元NPU提升手機端的AI處理能力。甚至高通、三星也在開發定製神經引擎晶片,以提升智慧型手機的人工智慧能力。
百度和手機廠商的新動作某種意義上正式在這種大背景之下所展開的。手機正在從2007年誕生的Smart Phone開始,逐漸朝Intelligent Phone的方向發展。
我們可以做一個大膽的假設,未來Intelligen Phone將雲、端、芯結合,從雲端調取資源,在終端上藉助晶片的能力進行高性能運算,以此來提升AI能力,應對未來智慧城市、自動駕駛等更多複雜的場景。
五點猜測,百度和手機廠商會有哪些合作?
當然,雲、端、芯的融合還只是目前的發展趨勢,但是至少在眼下的層面來看,我們可以從五個角度去預測百度和手機廠商之間的合作。
1、內置瀏覽器、搜尋引擎的預裝;
內置瀏覽器、搜尋引擎的預裝是百度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就在做的事情,近一年來,隨著百度在2016年4月成立百度搜索公司,搜索業務和手機廠商的合作正在加強,這次密集訪問手機廠商客觀來看,這一舉措可能會給其他廠商造成釜底抽薪的影響。因為如今很多搜索廠商都在和手機廠商進行預裝合作。比方說,搜狗IPO招股書中提到「為了壯大搜索業務,搜狗與行動裝置製造商緊密合作,比如vivo、OPPO、小米,它們將搜狗設為瀏覽器默認通用搜尋引擎,預裝到部分機型中。如果用PV來衡量整個搜索流量,2017年6月21.8%的流量來自於搜狗自己的產品,38.2%來自於騰訊網際網路資產,40.0%來自於行動裝置製造商及其它流量源。」未來百度可能會通過這種方式,從搜狗等其他搜索公司的手中搶走流量。
2、拓展度秘語音助手,使其成為更多手機廠商的內置語音助手;
百度今年以來,正在加強在語音這個入口加強控制力,搶佔手機市場。事實上,很多小米手機用戶在今年1月就發現,更新系統後多了度秘SDK,與此同時訊飛被移除了。根據小米內部員工的透露,前段時間小米已經把內置的語音助手從訊飛換成了度秘。這種合作恐怕在未來一段時間會延展到更多手機廠商的身上。
3、植入DuerOS與手機廠商進行作業系統級的合作;
之前百度和HTC U11系列產品的合作就是典型案例。今年年初HTCU11系列發布時,HTC直接在作業系統層面和百度DuerOS進行了深度嵌入。在今年3月,DuerOS和vivo展開了合作。 DuerOS這個入口能夠為用戶提供生活服務、信息查詢、設備控制、日程提醒、情感陪伴等諸多便捷、實用的功能。vivo CTO施玉堅則是認為,「vivo與DuerOS合作將打破手機交互壁壘,帶來全新的手機智能體驗。」
4、信息流、服務流內容生態的植入;
現在手機廠商都在內置瀏覽器或者負一屏有信息流的推薦,小米的內置瀏覽器信息流目前是由一點資訊所提供的,一加手機則是接入了騰訊的信息流,華為接入了UC頭條,vivo接入了今日頭條。百度的百家號作為國內最大的內容分發平臺,在未來很可能會成為手機廠商的信息流來源。百度重要高層人士親自出馬帶領多個部門的負責人所談的合作,可能就包括這個部分。
5、未來甚至可能會在作業系統以及手機晶片層面上提供AI支持;
11月6日,百度DuerOS聯合紫光展銳和ARM將打造一站式硬體+軟體+語音雲服務的DuerOS For IoT智能語音交互一籃子解決方案。雖說這個是IoT的解決方案,但要知道,今天的智慧型手機無論是華為的麒麟、高通都採用的是ARM架構的處理器晶片,未來如果百度的人工智慧技術跟ARM在底層架構上就展開合作的話,處理器很可能會在晶片層面上就開始支持AI技術。
何種意圖,百度的戰略目標可能有這三點?
百度做這麼多事情,當然還是有短期目標、中期規劃以及長期遠景的存在。作為一家以搜索其家的廠商,在目前的競爭格局中,搜索已經愈加與AI結合在了一起。
用洪波在《搜尋引擎還重要嗎?》一文中的觀點說:
在人工智慧的加持之下,搜尋引擎的技術和產品都面臨持續的重大更新,未來的搜尋引擎也許會以不同的形態存在於不同的軟硬體產品中。甚至,整個人工智慧都是由搜尋引擎驅動的……你甚至可以說,今日頭條就是個搜尋引擎,小米AI音箱也是個搜尋引擎,Google Assistant、Amazon Alexa和Siri更是搜尋引擎。
既然如此,我們也能夠看到百度的戰略意圖究竟是什麼。
從短期目標來看,百度打算在當下信息流分發的競爭格局之中獲得競爭優勢。目前信息流的競爭中,多數信息流分發平臺只想到了搶佔內容生產者,但沒想到手機本身就是流量分發的一個重要終端,百度實際上是在從另一個方向去搶佔信息流分發的高地;
從中期規劃來看,百度是希望搶人工智慧時代的流量入口、數據入口。過去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很多人以為應用分發、瀏覽器會是流量入口,但實際上手機廠商通過硬體紛紛樹立起了自己的流量入口。應用分發、瀏覽器的入口概念在2013年左右盛極一時以後,逐漸被小米MIUI為代表的深度定製系統解構了。百度和手機廠商的合作實際上是通過進入更底層基礎設施的方式,先獲得人工智慧時代的入口;
從長期遠景區思考的話,手機的未來是Smart Phone到IntelligentPhone,百度要做Intelligent Phone的發動機。手機行業未來的真正方向是人工智慧。工業設計從來都不會是手機行業的主導,軟硬體和人工智慧技術的系統性整合,才真正代表了未來智慧型手機的發展方向——也就是從Smart Phone到Intelligent Ph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