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在校學生人數越來越多。早在2010年,教育部在每年的教育統計數據中,會單獨對各級各類女學生數量進行統計。2010年,在校女學生數量已經略高於男生,但大體保持一比一。本專科在校女學生數佔總體的50.86%,但博士在校生女生僅佔35.48%。
前些天,教育部發布了2019年教育統計數據。在各級各類在校女學生數單項統計中,女性所佔比例有所提升。今年的數據大體又有怎樣的變化?背後的原因又有哪些呢?
在校女大學生數量超男生逾100萬,但初等教育階段男孩子較多
翻開2019年的數據,不難發現,在高等教育階段,在校女學生數量已經明顯超越男生。在校博士生中,女生所佔比例達到41.32%,相較於2010年的35.48%,有明顯的提升。在校碩士生中,女生數量反超男生,所佔比例達到52.17%。而在普通本科在校學生中,女生佔到了53.9%,比男生高出了逾7個百分點。
如果換算成具體的人數,在校女大學生數量已超男生逾100萬。但是,在初、中等教育階段,在校男女生數量比例則剛好相反。無論是高中階段還是普通初中亦或是普通小學階段,除了中等職業教育之外,在校女學生數都明顯少於男生。
在普通小學中,男生所佔比例高於女生逾7個百分點。與高等階段恰恰相反,儘管兩個不同年齡段不適用於橫向比較,但縱向來看,亦有不小的參考價值。
為什麼教育等級越高,女孩子數量越多呢?
當然,其中的原因相對比較複雜,但大體分為以下三點:
第一,女孩子的特質更有利於全身心地投入學習。大多數男生在青春期之前都比較淘氣,青春期時更不好管教。此外,學習中的誘惑也比較多,比如遊戲、小說等等。而相較於男生,一方面女生更加細心、聽話,更容易全身心地投入學習;另一方面,在學習之外的誘惑也相對較少。女孩子的特質在學習中有不少優勢。
第二,從家長的角度來看的話,男孩子更適合較早的進入社會。如果男生在學習方面一無所成,自己也絲毫沒有學習的興趣。很多父母都會選擇讓孩子儘早地進入社會歷練,學習一門手藝,「養家餬口」。而對於女孩子來說,父母很少會允許孩子輟學,因為過早地進入社會,女孩子在身體以及性格特質方面,並不佔多大優勢。
第三,隨著近些年就業壓力的不斷增加,女孩子在求職中並不佔優勢。在很多崗位,工作環境並不適合女生。女孩子無論是在身體耐力,還是體力方面,都要弱於男生。此外,剛剛畢業的女學生還要面臨結婚、生育等問題。因此,大多數女生都會選擇提升自己的學歷來增加自己的求職競爭力。這也是近些年在校女研究比例不斷增加的原因。
寫在後面
2019年的教育統計數據中,高等教育階段,在校女學生數顯著高於男生。但在初等教育階段則剛好相反。其中,有很多的影響因素,但大體包括三個方面:女孩子的特質更有利於全身心地投入學習、家長看待男女孩子的思想有所差異以及大多數女生選擇提高學歷以增強自己的求職競爭力等等。你覺得呢?
(數據來源:教育部2019年教育統計數據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若侵權煩請聯繫刪除)
喜歡的麻煩點個關注,謝謝大家往期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