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近代史上的第一座大學,是創立於1895年的北洋大學堂,以「科教救國,實業興邦」為宗旨,培養高級人才為辦學目標。
隨著時代的發展,如今大學還承擔起: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等更多重要責任,以及兼具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和國際文化的交流與合作。
據不完全統計,自1952年以來,我國已經有約1.275億人左右接受了高等教育。截止到2018年大學錄取率已經達到了81.13%,其中以清華大學為代表的部分大學深造率更是達到了80%以上,而清華、北航、西工大、哈工大、西安交大等大學的升學率也達到了50%以上。
城市的發展與高等教育的發展起到了相互促進、相互影響的共生關係。一方面高等教育為城市經濟社會提供教學服務和科研服務;另一方面高校對所在地的經濟有拉動作用,對一座城市的文化具有引領、提升的作用。因此,越來越多的城市在不斷發展經濟的同時,也注重高等教育的發展。
今天,我們就在校大學生數量、畢業生留存率、應屆畢業生工資等多個方面來看我國當下乃至未來城市間的人才爭奪趨勢。
在校大學生數量 廣州居首,鄭州多而不強
根據各地統計局公開數據資料,2018年我國本專科在校生數量(本科生+專科生)城市排名中,廣州以108.64萬在校生位列全國第1位,鄭州、武漢、成都、重慶、西安、南京、長沙、南昌和北京分別位列2-10位。
出乎意料的是普通高校數量全國第一的北京市(93所),在校大學生僅有58.1萬人。而普通高校數量62所的鄭州市,在校大學生近百萬(99.3萬人)位列全國第二位。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統計數據包含專科生人數,河南是人口大省,2018年河南省高考報考人數位列全國第一,接近百萬人,錄取人數也是全國最高,其中河南專科生錄取率達到了45.04%,錄取率位列全國前列。
研究生在校數量方面,北京以33.6萬人位列全國第一位,獨自領跑第一梯隊。上海、武漢、南京、西安和廣州在校研究生數量也均超過了10萬人,處於全國第二梯隊。而鄭州在校研究生只有3.02萬人,位列全國第20名。
綜合全國城市本專科及研究生在校人數,以及各城市大學數量分布,北京、上海、武漢、南京、西安穩居全國高教實力前五名。
畢業生留存率新一線城市表現搶眼
根據梧桐果發布的《2019屆中國校園招聘報告》顯示,新一線城市成為最受畢業生青睞的城市線級(38.93%)。
其中南京市以接近70%的(69.4%)的畢業生留存率位列新一線城市第一位,另外杭州、東莞、重慶、武漢、西安、成都、寧波、青島、鄭州、蘇州的畢業生留存率也超過了60%。
這裡值得注意的是,西安市成為為數不多的不臨海不靠江的北方城市代表,以64.6%的畢業生留存率位列新一線城市第六位。
近年來,西安市加強與高校深度合作,自2017年開始先後與西北工業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西安工業大學、西安建築科技大學、陝西師範大學等高校聯合舉辦「夢回長安——百萬校友回歸」系列活動,邀請畢業生回母校投資,市政府做好「店小二」全力配合協調。
同時為西安市大學生舉辦全國首個「大學生開學典禮」和「大學生畢業典禮」,在西安市永寧門,以這座城市的最高禮遇「南門入城禮」歡迎選擇西安和留在西安的莘莘學子,並為大學生提供創業指導、稅收減免、財政補貼等多項政策支持。
應屆班畢業生工資
根據國家統計局官方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我國城鎮新增就業人數為737萬人,達到全年目標67%,其中二季度新增就業人數達413萬人,環比增長27.5%。
根據BOSS直聘發布《2019二季度人才吸引力報告》顯示,2019年應屆畢業生最期望工作的前15個城市分別為:北京、廣州、成都、上海、杭州、深圳、武漢、鄭州、西安、南京、重慶、長沙、天津、合肥和蘇州。
而在二季度全國50大城市白領平均月薪方面,北京(12116元/月)、上海(10798元/月)、杭州(9865元/月)分列全國前三位,深圳以9819元/月位列第四名。其他城市平均工資均未超過9000元/月。
但隨著新一線城市平均工資以及重要崗位工資的不斷提升,近年來人才也呈現出從一線城市向新一線城市轉移的趨勢。
以華為為例,2019年上半年新招聘的8名博士年薪達到100-200萬元不等,而且還將持續從世界範圍招進200-300名這樣的高學歷畢業生。
2017年位於西安的華為全球技術支持中心新基地項目啟動,建成後將成為除華為總部外最大的研發基地,主要肩負全球交付項目支持、網絡保障中心、網絡故障指揮中心、重大事件保障和重大災難恢復保障等聯合作戰工作。
2019年5月,華為再與西安市籤訂《人工智慧產業中心建設合作合同》,雙方將在人工智慧、雲計算、智慧城市及相關領域展開深入合作,打造人工智慧產業中心。
華為西安研究所自2000年成立以來,目前在職員工已經超過20000人,每年都是西安市納稅大戶(西安市納稅第二名,第一名是西安菸草)。
2019年華為西安研究所的博士生薪資超過百萬,在華為同樣的薪資水準下,對比西安的消費水平,人才競爭力自然高於一線城市。
綜合全國城市大學生在校數量、畢業生留存率以及各城市的平均薪資我們發現,在一線城市具備明顯的高校實力和薪資競爭力的作用下。新一線城市分別在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提供極具挑戰的薪資待遇,正在逐漸展示出對於人才的吸引力。尤其是在部分企業開始全國布局的同時,更加有效推動了人才向新一線城市的轉移。而在同等薪資的基礎上,新一線城市對比一線城市還具備消費水平低、更容易落戶、更多補貼政策等優厚條件,未來的人才爭奪還將持續膠著和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