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大學生數量超百萬,千萬別輕易唱衰廣州

2020-12-16 城市觀察

文丨西部菌

2018年,進博會和科創板的政策紅利落地上海,上海經濟一哥的地位更加穩固;北京不用說,海內外的資金、頂級人才結匯集於此,去年資金總量超過15萬億,聚集了最多的五百強企業總部。而地理上比鄰的兄弟城市深圳,自從2017年的經濟總量首次趕超廣州後,2018年再次突破2.4萬億,首次超過香港,位居亞洲第五。

在一線城市的激烈競爭中,定位綜合型城市的廣州,優勢似乎不那麼明顯了。不僅如此,二線城市更是形成了包圍的勢態。比如杭州,憑藉著全國首屈一指的數字產業,目標直指新經濟第一城。在談論網際網路時,人們習慣的說法也是北上深杭,不再帶上廣州。

那些原本低調發展的中西部二線城市,比如重慶、成都、西安,雖然經濟要低一個等級,但在過去兩年的城市營銷中,成功地C位出道成為網紅,賺足了眼球。與之對應的是,很多國家層面的政策利好,開始往中西部遷移,比如越來越多的大型會議論壇在內地召開。

廣州面臨的外部環境變化,不只是區域經濟層面的,還有整個全球產業分工的趨勢。早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全球購買力下降,廣州的強項領域外貿就一度遇冷。近一段時間受貿易環境變化的影響,廣州乃至廣東的進出口,再次面臨壓力。

新的產業形態,新的內外競爭格局,正在重塑經濟的版圖,作為老牌一線城市廣州,在重重壓力下該如何突圍?

其實不管是製造業升級,還是發展附加值更高的網際網路、金融業,都離不開人才。廣州在常住人口上的增長,反映的是綜合吸引力,科創地位的提高,說到底還是得靠尖端人才。廣州要轉型,人才優勢得進一步挖掘。

廣州在高等教育領域的優勢,要超過絕大部分城市。2018年,普通高等院校的在校大學生數量超過百萬,達到108.64萬人,在全國可以排到第一位。龐大的大學生數量,如果能夠就地轉化為產業人才,毫無疑問將為廣州提供豐富的智力支撐。

可以作為轉型抓手的人才優勢,還不止於此。比如在穗院士53人,全國領先;而人才孵化和創新平臺建設方面,目前廣州的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達到18家,國家級的企業技術中心27家,國家重點實驗室20家,要強於絕大多數城市。

數據統計顯示,廣州10年來留學歸來人員,從不到2000人到目前超過6萬人,留學歸來人員相關企業達2500多家。廣州對尖端人才的吸附力逐漸加強,一方面源於從科研平臺到產業研發,平臺建設逐漸完善;另一方面,也是不斷推出真金白銀政策利好的結果。

在二線城市搶人的時候,廣州同樣伸出了橄欖枝。以黃浦區為例,此前發布的《廣州市黃埔區、廣州開發區聚集「黃埔人才」實施辦法》提到,對傑出人才、優秀人才、精英人才分別給予500萬元、300萬元、200萬元的安家費以及每月最高10000元、8000元、5000元的住房補貼,補貼期3年。此外,南沙、番禺、增城等地,同樣有相關的政策出爐。

一個區的補貼力度,要趕超部分城市,真金白銀顯示的是對人才的尊重。當然得看到,人才吸引力最終得看軟環境,補貼只是錦上添花的工具。而對於廣州來說,在人才利用轉化上的不足,恰恰是不容忽視的短板。

深圳的高等院校數量只有12所,在校大學生數量只有廣州的零頭,但這並不妨礙它成為全國科技創新的高地,匯聚了海內外的英才。廣州坐擁全國第一檔的教育實力,不過在發明專利授權量上,遠低於北京、上海和深圳,甚至比杭州和南京還要低,在含金量更高的PCT國際專利授權量方面,廣州甚至不及北京、上海和深圳的十分之一。

在科技轉化上的薄弱,影響了尖端人才的留居意願。它的原因是多樣的,比如缺少相配套的高新技術產業作為人才容器。當然更重要的是,在研發投入上存在不足。

根據統計公報,廣州的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在GDP的佔比,2017年為2.5%,勉強略高於全國平均水平,但低於全省平均水平的2.65%。作為對比,另外三大一線城市,北京、深圳和上海,佔比最低的上海也都有4%左右。和天津、杭州、蘇州等經濟體量略低的城市相比,廣州在研發投入上也有顯著差距。

廣州要將現有的高教資源盤活,為新經濟的轉型提供智力來源,就得加大投入力度。如果能夠維持和北上深差不多的水平線,廣州的科創實力將再上一個臺階。

相關焦點

  • 廣州:中國在校大學生人數最多的城市
    廣州,未贏夠,你真是夠厲害的了!根據2019年末GDP五十強及省會城市的大學生人數數量與小學生人數數量排名,廣州的數據突出,領先國內很多城市,如果廣州能夠抓住這樣的機會,加速更多發展,會讓人對廣州再一次刮目相看。
  • 59城市在校大學生及小學生數量:廣州大學生最多,重慶小學生最多
    在校大學生數量是衡量一個城市未來競爭力的重要指標。一方面在校大學生數量越多,則整個城市的未來的人口構成會更加年輕化;另一方面大學生憑藉較高的整體素質能夠為城市的進步帶來核心的競爭力,即人才優勢。所以小學生在校數量能夠更加客觀、真實(相比較於抽查得出的常住人口數量)的反映一個城市的真實人口情況。而每年的小學生增加數量,也更能體現一個城市的增加人口。59城市在校大學生和小學生排名完整榜單如下:
  • 2017年廣東各市在校大學生數量,廣州超百萬,深圳不到十萬
    據作者統計,截止到2017年末,全省普通高校在校生為202.87萬人(含研究生),超過200萬人,這個數量在全國來說,也是位居前列的水平的。在高校數量、質量以及在校生數量和層次上,省會廣州市是具有絕對優勢的,全市共有83所普通高校,其中本科院校為36所,在校本專科生106.73萬人,佔全省高校在校生人數的一半以上,另有研究生9.07萬人,而全省的在校研究生總人數也就10.29萬人,其他的20座在校研究生總人數也就只有1.22萬人了,而廣東全省僅有的四所211(含985)大學,其本部全部都在廣州市,
  • 中國在校大學生城市排名:廣州第1、武漢第2、鄭州第3、北京第5……
    中國每年大學畢業生數量那麼誰是我國高教實力第三、第四城市呢?南京?武漢?廣州?西安?我國哪個城市擁有的大學生數量最多呢?先來看看我國主要城市在校本專科生的數量:排名第一的是廣州,在校本專科大學生有108.64萬,也是我國唯一一個本專科生超過百萬的城市,第二居然是鄭州,99.3萬,第三是武漢,96.9萬,第四是成都91.3萬,第五是重慶,76.28萬,第六是西安72.68萬,第七是南京72.16萬,第八是長沙63.6萬,第九是南昌61.06
  • 鄭州在校大學生數量超武漢,高教比數量還是比質量?
    最近看到了一份在校大專學生的數目排行榜,有些反常識的是,在校大學生數量最多的竟然不是武漢。排名最多的是廣東的廣州,學生數目達到了驚人的108萬,這應該也是全世界人數最多的。排名在第二的是鄭州市,排名在第三的就我們熟知的武漢。
  • 從在校大學生數量,畢業留存率,畢業生工資對比各城市人才爭奪
    今天,我們就在校大學生數量、畢業生留存率、應屆畢業生工資等多個方面來看我國當下乃至未來城市間的人才爭奪趨勢。在校大學生數量 廣州居首,鄭州多而不強根據各地統計局公開數據資料,2018年我國本專科在校生數量(本科生+專科生)城市排名中,廣州以108.64萬在校生位列全國第1位,鄭州、武漢、成都、重慶、西安、南京、長沙、南昌和北京分別位列2-10位。
  • 哪些城市在校大學生人數多?——主要城市在校大學生人數排行
    2017年武漢推出「百萬大學生留漢就業創業工程」時,網絡上曾一度盛傳「武漢是在校大學生人數最多的城市」,果真如此嗎?2019年是否有新的變化?36個主要城市(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2019年統計公報,除少數幾個城市之外,均披露了其普通高校在校生人數(含研究生、普通高校本專科生,不含成人教育)。整理如下圖所示。
  • 大學生數量對一二線城市人口發展和購房需求的推動作用研究
    從在校大學生數量來看,36個城市中僅有6個城市的在校大學生人數少於20萬,包括拉薩、西寧、銀川、寧波、深圳和廈門。這些城市的高校數量相比較少,在校大學生數量也不多,如深圳2019年在校大學生還不到9萬人,是一線城市中大學生數量最少的城市。大部分一二線城市的在校大學生規模基本都在20萬人以上。其中,廣州、鄭州、武漢的大學生數量更是突破百萬,位居一二線城市前列。
  • 一份在校大學生數量排名,揭露中國城市的一個真相
    排在後面的重慶、天津、廣州、成都、杭州、長沙等城市也不差,未來都有潛力成為角逐第三名的種子選手。在這個賽道上,我們可以說,鐵打的冠亞軍,流水的第三名。那麼,誰才是中國(內地)科教第三城?在校大學生和研究生的數量,是一個簡單粗暴但足夠有說服力的參考指標。
  • 大學生超百萬,大學數量80多所,這個中國城市大學生數量世界第一
    不過,可能很多人並不知道,武漢也是世界上擁有大學生數量最多的一座城市。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武漢這座城市。據相關數據統計,武漢目前高等院校已發展到85所,在校大學生和研究生總數達到了118.33萬人,佔全國在校大學生和研究生總數2473.1萬人的4.78%,不僅超過了上海、北京等知名城市,也遠超紐約、倫敦、東京等城市。評價武漢大學生數量世界第一,絲毫不誇張。
  • 專題|大學生數量對一二線城市人口發展和購房需求的推動作用研究
    從在校大學生數量來看,36個城市中僅有6個城市的在校大學生人數少於20萬,包括拉薩、西寧、銀川、寧波、深圳和廈門。這些城市的高校數量相比較少,在校大學生數量也不多,如深圳2019年在校大學生還不到9萬人,是一線城市中大學生數量相對較少的城市。大部分一二線城市的在校大學生規模基本都在20萬人以上。其中,廣州、鄭州、武漢的大學生數量更是突破百萬,位居一二線城市前列。
  • 廣東培養人才最多城市,在校大學生數量全國第一,不是深圳和汕頭
    廣東的教育實力在全國還是非常不錯的,擁有普通高校數量147所,在數量上就佔據了優勢,位於全國第二名。廣東的高校在質量上雖然沒有辦法跟北京、上海、湖北、江蘇等省市比,但是也擁有4所211高校。而在初等教育方面,廣東還是非常具有優勢的,經濟發達使得人們都非常關注孩子的學習,師資和教育資源都非常不錯,而全國前200的重點中學也有22所,如果說廣東培養人才最多城市,小編覺得不是深圳和汕頭,而是在校大學生數量全國第一的廣州。
  • 教育部發布最新統計數據,在校女大學生數量再次超越男生?
    早在2010年,教育部在每年的教育統計數據中,會單獨對各級各類女學生數量進行統計。2010年,在校女學生數量已經略高於男生,但大體保持一比一。本專科在校女學生數佔總體的50.86%,但博士在校生女生僅佔35.48%。前些天,教育部發布了2019年教育統計數據。在各級各類在校女學生數單項統計中,女性所佔比例有所提升。今年的數據大體又有怎樣的變化?
  • 95後在校大學生年入百萬,留給我們的機會還剩多少?
    95後在校大學生年入百萬如果說前兩天「月薪一萬等於討飯」的新聞已經讓你震驚不已,那麼今天圓圓的這條新聞 95後在校大學生年入百萬視頻裡鄭州大學的三名95後同學在學校開起無人智能便利店,試營業期間日營業額就達到了
  • 全國在校發生人數排名,深圳在校大學生人數和經濟嚴重脫離
    深圳的高等教育任重而道遠,截止2019年末,深圳的大學生在校人數只有11.32萬人,在校大學生人數排在全國第46位,每萬人擁有的大學生數量更是只有
  • 中國最霸氣的城市,擁有84所大學容納百萬大學生,數量全國第一
    就在這麼多的城市裡面,北京教育資源是相當豐富的,不僅有很多的211學校,還有許多985名校,不過今天要說的是中國最霸氣的城市,擁有84所大學容納超百萬大學生,數量全國第一。它就是武漢,根據數據統計現在它的高校數量已經有84所,全年在學校研究生的人數是13.8萬,本專科的學生是96.9萬,如果把這些人數加起來就意味著超過了百萬。
  • 我國重點城市在校大學生數量排行
    我國各大城市的大學生數量    注意這張表所統計的數據,是大學生的數量,並不是大學的數量,更不是大學的質量。   首先令人意外的是第一名居然是廣州,上海居然排到了第十二名,我原本以為是統計有誤,但是在了解廣州有多少高校後就理解這是為什麼了,我對廣州的高校進行一個統計。
  • 中國競爭「最激烈」的省會,有84所高校,在校大學生數量全國第一
    眾所周知科學教育是一國發展的關鍵, 如果健全的教育系統不培養各領域的人才,各行業的發展就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制約, 今天談談中國四大科學教育中心城市武漢, 雖然在一流大學的數排行榜上不是第一名,但它的優點是其他城市很難趕上, 大學生的數量居全國第一。
  • 非廣州戶籍的在校大學生可以在廣州辦理護照嗎?
    非廣州戶籍的在校大學生可以在廣州辦理護照嗎?  問:非本市廣東籍在讀全日制本科生可以在廣州辦理護照嗎?需要什麼證明材料?多少個工作日可以領取?  答覆:可以在廣州辦理護照,從2019年4月1日起,出入境證件實行「全國通辦」,即內地居民可在全國任一出入境管理窗口申請辦理出入境證件,申辦手續與戶籍地一致。  辦理材料  ⑴中國公民出入境證件申請表(可現場領取或網上填寫列印)。
  • 中國在校大學生數量最多的城市排名,上海和北京都未上榜!
    現在,中國各大城市都喜歡排名,比如有經濟發展增速最快的城市重慶,有環境最適宜居住的城市蘇州,有中國高等院校最多的城市北京等等;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一座特色的城市,那就是中國在校大學生最多的,它就是——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