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規的嚴格監管力度超預期,民辦園證券化路徑受阻
此次新規表現出來的對學前教育改革規範的監管嚴格力度超市場預期,短期壓制幼教板塊,尤其是幼教併購、加盟、連鎖經營等模式。無論是營利性或非營利性,民辦園的資產證券化上市路徑已經切斷,當前語境下民辦園獨立上市或被上市公司收購幾乎無可能。而上市公司也明令禁止以增發或現金方式收購營利性幼兒園資產。短期內幼教併購將迎來政策手段下的去泡沫,幼兒園新上市希望渺茫,上市公司現有體系內的幼教資產如何處置尚不得知,仍需關注《民促法》送審稿等相關政策的正式出臺,最悲觀預期是需將幼兒園資產打包剝離。省級示範園資質的高要求也將大幅提高幼兒園經營成本。同時,或恐新規將恐慌情緒傳導至教育產業鏈其他環節,尤其是K9階段。監管從嚴的大勢已定,一定程度上打擊投資者信心。
堅持公辦普惠導向,政府加強收費監管
到2020年,學前教育毛入園率要達到85%,普惠性幼兒園(公辦+民辦普惠)覆蓋率達到80%,原則上公辦園佔比要達到50%。政府依然鼓勵社會力量參與辦園,但以普惠性幼兒園為主。從辦園結構來看,國家自始至終堅持普惠性學前教育為主體的辦園體系,並首次新增「堅決扭轉高收費民辦園佔比偏高的局面」的強硬表態。未來公辦和民辦普惠實行政府指導價,大概率佔據80%以上的市場生源,而營利性民辦園一方面發展空間受限,另一方面雖實行市場調節價,但會面臨更多的收費監管,高端園的盈利水平或將受影響。
加大優質供給,幼師培訓有望成為幼兒園toB端新風口
今年以來在政策監管下,校外培訓行業從業教師均需獲得教師資格的規定引爆了教師資格證培訓行業的增長,我們預期新規要求「全面落實幼兒園教師持證上崗」也將大力推動幼師培訓行業的發展。一方面,加大力度支持師範院校設立並辦好學前教育專業;另一方面,考證剛需將帶動社會化的職業教育培訓機構業務發展。目前,中公教育和華圖教育均開設了幼師資格證培訓業務。
投資建議高等教育政策風險相對較小,職業教育享受市場剛需和政策扶持,早教暫不受影響,託育大有可為
(1)高等教育政策風險相對較小。810送審稿對於營利性的民辦高校實質上影響較小,且在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仍較低的背景下(2017年僅為45.7%),社會資本進入能夠較好地完善高教服務提供體系。從上市公司區域布局來看,旗下高校多分布在四川、貴州、重慶、雲南、安徽、廣東等高教資源落後或不足的地區,上市公司大力辦學能夠彌足公辦體系的欠缺。(2)職業教育有考證和就業剛需,且政策大力扶持。公務員、教師資格證(含幼師)、會計、IT等職業教育培訓均存在廣泛的市場剛需,同時政府接連出臺校企合作等改革方案,大力推進職業教育。(3)早教暫不受影響,預計也將迎來政策規範。早教並不受此次新規影響,但行業目前缺乏正式監管文件,預期未來也將有正式文件出臺對早教進行一定程度的規範,提高行業門檻,美吉姆、金寶貝等龍頭較為受益。(4)託育大有可為。二胎放開引發託育制度重生,2018年4月上海市已率先發布了託育服務相關的「1+2」文件,旨在構建長效機制增加託育服務供給,託育市場大有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