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歲進入創作巔峰,他為何是當今最受美術館追捧的畫家?

2020-12-14 手機鳳凰網

2018年1月3日與他的作品在古根海姆博物館畢爾巴鄂分館

藝術市場的保守傾向一直為人所詬病,亞歷克斯·卡茨(Alex Katz)的遭遇就是一個例子。卡茨默默耕耘近70年,才得到他應有的關注與重視。這位創作力豐富的美國藝術家在92歲高齡仍佳作迭出,並在最近迎來藝術市場的重大突破——跨過百萬美元大關。

在如今的藝術市場中,百萬美元並不是一個足夠令人驚嘆的數字,可能某些初出茅廬的年輕人也能輕鬆突破,但卡茨卻為此等待了很久。2019年2月倫敦佳士得拍賣中,卡茨的《Ada and Louise》(1987年作)以129萬美元(94.7萬英鎊),超估價一倍成交,刷新了半年前剛創下的拍賣紀錄。而在整個2019年,卡茨有6幅作品超百萬美元成交,其名作《藍雨傘I(Blue Umbrella I)》更是在倫敦富藝斯拍出337.5萬英鎊,再度大幅度提升了其個人拍賣紀錄。

2006年,卡茨妻子艾達與名作《Blue Umbrella》

經過幾十年的畫廊和博物館展覽,現在的卡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搶手,儘管有人質疑他近年來有點「巔峰過後的筋疲力盡"或者「步入衰退期"了。但這遲到的一切似乎還不足以彌補卡茲在市場表現方面落後於其他同輩畫家的事實。

相比其他同時代的著名藝術家,卡茨寧靜悠然、樸實無華的作品價格一直偏低。一直以來,人們都將英國藝術家大衛·霍克尼與卡茨的作品相提並論,但前者在市場上極受追捧,其1972年作品《藝術家肖像(泳池與兩個人像)》在 2018年11月紐約佳士得拍賣會上創出9,000萬美元天價,轟動一時,成為任何在世藝術家最昂貴的拍賣作品。即使將比較維度下調,卡茨與安迪·沃霍爾、賈斯珀·約翰斯(Jasper Johns),羅伯特·勞森伯格(Robert Rauschenberg),賽·託姆布雷(Cy Twombly)等同時代的美國藝術家相比,也存在極大的價格鴻溝。

亞歷克斯·卡茨《Sharon and Vivien》布面油畫 2009年

亞歷克斯·卡茨《Emerging》布面油畫 213.4×213.4cm 2002年

由此可見,在藝術市場上的成績與藝術品的真正價值不時背道而馳,這一點在卡茨身上尤為確切。

藝術市場的長跑冠軍

1927年,卡茨生於紐約一個俄羅斯移民家庭,成長期間正值經濟大蕭條。1950年代初,從曼哈頓庫珀聯盟藝術學校(The Cooper Union Art School)畢業後,卡茨才真正開始創作。那時的紐約,被來自歐洲的畢卡索、馬蒂斯風格深深的影響。當地的藝術家中,也是在藝術創作中強調潛意識和衝動的抽象表現主義盛行的時代。美國抽象表現主義流派已初步形成,而卡茨在藝術風格上卻沒有和「主流」走到一起。即便很長時間內,他的畫一直沒有被外界接受。即便是他自己,在早期也對自己的創作不甚滿意。他曾毀掉了上千幅自己的作品,「我覺得當我扔掉那些作品後我就進步了"。

「開始一段時間很困難,沒有真正的藏家買我的作品。最初的作品只是圈內朋友們在買。"雖然,這些朋友之一有美國當代最有影響力的紐約派詩人、藝術評論家、後任MOMA副館長的弗蘭克·奧哈拉(Frank O'Hara)。1966年,他為卡茨寫的展評中寫道,「他(卡茨)有一種頑固堅守的美國式傳統,他解放了自己作為畫家對繪畫對象的情感,並在他關注著客體的時刻,由特種意義上、向各種可能的方向上擴展了情感"。即便有O'Hara如此推崇卡茨,批評他的聲音也一直不斷。批評的聲音說他簡單,天真、業餘、沒有深度,缺少內涵。但他似乎並不在意,我行我素。從1950年代開始畫的阿達為模特等肖像畫,一畫就是60年。

亞歷克斯·卡茨《在地鐵上的三個人》布面油畫 1948年

亞歷克斯·卡茨《The Cocktail Party》布面油畫 1965年

亞歷克斯·卡茨《Islesboro Ferry Slip》布面油畫 1975年

「漸漸地,陌生人開始買我的作品。這增強我的信心。"但他沒想到第一次的歐洲展覽並不理想。「在德國,留言簿上有人寫到:把這個藝術家送回美術學校去!" 「1975年在巴黎展覽時,畫廊的人告訴我,展覽開幕時有人大聲尖叫,"他還告訴我,又有一次,一位歐洲藏家向畫廊訂了畫作,當拿到畫作時,非常不喜歡,幾乎憤怒得要打經紀人。直到他知道這是卡茨的畫作後,才平靜下來。

1986年,紐約惠特尼美國藝術博物館為卡茨舉辦回顧展,他認為填補了抽象繪畫與具象繪畫之間的空隙,令他盛名遠播。儘管好評如潮,但此次展覽並沒有迅速為卡茨打開銷路,他的創作似乎和藝術市場的遊戲規則格格不入,一如他在《紐約客》雜誌中形容自己:「我從來都是格格不入。我不是波普藝術家,人們也不覺得我的作品走寫實風格」。

「我也很詫異,我以為我畫中明快的色彩會讓人高興"。說起這些往事,他哈哈大笑,「你要讓人慢慢的熟悉你"。

如今卡茨已經是各大美術機構收藏最多作品的藝術家之一。這些收藏機構包括紐約惠特尼美術館、大都會博物館、巴黎蓬皮杜藝術中心、馬德裡索菲亞女王美術館、倫敦泰特美術館、波士頓美術館、紐約現代美術館、華盛頓史密森尼博物院、費城美術館等

亞歷克斯·卡茨《Nine A.M.》1999年

潮流中的獨行俠

卡茨創作六十餘年,歷經美國藝術在歷史上的崛起,但似乎沒有人把他歸於任一美國藝術流派,不是抽象表現主義、也不是波普。他的影響卻沒有因此降低,大家熟知的Richard Prince,Peter Doig, Julian Opie, Elizabeth Peyton 都是卡茨風格的後繼者。

他自己並不介意屬於哪一流派,稱自己是寫實畫家,「但不是倫勃朗那種寫實"。他說:「首先,看你如何定義現實。對我而言,現實即是現在(Reality is now)。"「我只關注表面。風格就是我作品的內容,風格屬於時尚。時尚是一個當下的存在(Fashion is a present tense)。"

有人說,亞歷克斯·卡茨的畫就像是寫給中產階級的情書,那些宜人的午後,樹影婆娑。「我的畫就像一杯紅酒」,曾在泰特(Tate茨如此說道。

亞歷克斯·卡茨《海鷗》 2010

對於那些認為藝術品市場只是被拍賣行和畫廊操縱的人來說,卡茨絕對算得上是一個特殊的個例。在近70年的持續創作生涯裡,卡茨先後得到了三個最著名畫廊(馬樂伯畫廊、佩斯和泰勒畫廊)的支持。2001年,他的代表作《藍雨傘#2(Blue Umbrella #2)》在佳士得拍出66.6萬美元的高價後,一位權威拍賣行專家曾預測,他的市場將在未來幾年內騰飛。然而,經歷了兩次市場繁榮後,當代藝術已成為市場焦點,但卡茨卻的價格增速卻遠遜於市場整體增長。

亞歷克斯·卡茨《橙色帽子2》布面油畫 182.9 x 243.8 cm 1973年作

2019年紐約佳士得成交價:157.5萬美元

從2015年起,歐美藝術市場掀起了一股挖掘被低估的藝術老將的風潮,卡茨成了最先站上潮頭的人。此後,創作力旺盛的卡茨先後在大都會、泰特等最高殿堂展出,其兩個巡迴展也跑遍了歐美主要城市。歐美各大美術館仿佛忽然發現卡茨這個在藝術史上獨一份的香餑餑,大量訂單和收藏訴求向卡茨襲來。目前包括古根海姆、泰特、MOMA等全球最著名的美術館都有數量不小的卡茨作品收藏。

卡茨的市場需求由此開始爆炸式成長:年度成交量從2014年之前的不足50件,一下躍升至150件以上,平均價格也以從2017年前的不足10萬美元成長至如今的60萬美元以上,並且仍在高速增長當中。

除了歐美博物館引領的收藏熱之外,卡茨作品在亞洲也深受藏家歡迎。2011年和2016年,卡茨個展曾兩次登陸上海,而在2018年和2019年韓國樂天美術館和大邱美術館也分別為卡茨舉行了大型個展,令亞洲藏家對卡茨的作品興趣大增。2019年上海佳士得秋拍中,卡茨作品《珍妮弗和馬蒂厄》首次亮相國內拍場便以504萬元超估價成交,足見國內藏家對他的熱愛。

亞歷克斯·卡茨《珍妮弗和馬蒂厄》油彩 麻布 244 x 122 cm 1986年作

2019年上海佳士得成交價:504萬元

亞歷克斯·卡茨《Coca-Cola Girl 30》布面油畫 152.4 x 228.6cm 2018年作

92歲的卡茨每天都要作畫,看上去非常健康,這可能得益於每天堅持鍛鍊,早年打籃球、長跑;現在,現在仍然每天做伏地挺身、仰臥起做、伸展。夏天時,每天遊泳半小時。並且在近期他說自己真正進入了藝術創作的「高產期」和「頂峰期」。

他有一個以他名字命名的基金會,買一些年輕畫家的作品,然後捐給美術館。「我覺得一個畫家在25歲到30歲之間是最困難的,我們專門支持這些年輕藝術家。"

生活在混亂紛繁、信息過載的年代,也許「簡單」正是遭人忽略的美德。不少有心人熱切希望向世人傳遞這一信息,近幾年卡茨的展覽邀約不斷,平均每年都有十多場展覽邀約。而在2022年,古根海姆藝術博物館舉辦亞歷克斯·卡茨的大型回顧展,或將是其藝術生涯最大的一次盛會。卡茨的藝術雖然是美國文化的象徵,其美好特質卻舉世共鳴。

春拍在即,

雅昌得藏為各位藝術愛好者及藏家

帶來了全新收藏利器

雅昌雲展小程序上線啦

相關焦點

  • 倫敦國家美術館:紀念西班牙畫家巴託洛梅·埃斯特班·穆裡羅誕辰...
    紀念西班牙畫家巴託洛梅•埃斯特班•穆裡羅(1617-1682)誕辰400周年展在倫敦國家美術館舉辦。本次展覽在三百年內首次將穆裡羅的兩幅自畫像同時展出。穆裡羅自畫像作品十分稀少,迄今為止被鑑定識別的僅有16幅。其中,這兩幅自畫像對畫家的生命有著重大的意義和影響。展出的還有其他六幅肖像畫,其中包括穆裡羅與1650年創作的第一幅為人所知自畫像。
  • 青年畫家李大偉與他的少兒創意班,為何受關注?
    3-8歲兒童正處於大腦發育快速期,恰當的藝術訓練對大腦適宜刺激,有助於大腦發育。2、促進感覺統合,刺激智力的成長。感覺統合失調會影響孩子的學習與認知,創意繪畫創作引導孩子從視覺、聽覺、嗅覺、運動感覺渠道觀察物體,進行創作,從而促進感覺統和。3、促進語言發展。
  • 原上海美術館館長、知名人物畫家方增先辭世,享年88歲
    澎湃新聞獲悉,2019年12月3日晚7點36分,20世紀後半葉現實主義中國人物畫創作的代表人物之一, 「新浙派人物畫」的奠基人與推動者方增先先生去世,享年88歲。方增先先生曾任上海美術館館長、中國國家畫院中國畫院院長等職。2013年獲第二屆「中國美術獎·終身成就獎。「中國畫的基本功,第一是線條。」
  • 汪曾祺首次個人書畫展亮相浙江美術館 他40歲時還想過轉行當畫家
    他的書,很多人都讀過;但他的畫,尤其是真跡卻極少看到。現在機會來了。浙江美術館最近開展的「嶺上多白雲——紀念汪曾祺誕辰百年書畫展」,是汪曾祺首次個人書畫作品展,舉辦畫展也是老人生前的一個心願。他40歲時還想過轉行當畫家汪曾祺很小的時候,就想當一名畫家。他認為「用筆、墨、顏色來抒寫胸懷,更為直接,也更快樂」。
  • 個展再進中國美術館 臺灣畫家江明賢談「一生的熱愛與夢想」
    臺灣著名畫家江明賢以「雲月八千裡」為題的墨彩巡迴展1日在中國美術館開幕,這是他第三次在這裡舉辦個展。江明賢1942年生於臺中,畢業於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後留學西班牙,還曾旅居紐約多年,現為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名譽教授。江明賢在開幕式上致辭。
  • 中國美術人物:著名畫家陳清泉
    陳清泉是一位傑出的實力派畫家,也是一位在藝術上較早取得輝煌成就的畫家。他41歲為人民大會堂創作巨作《氣壯山河圖》,47歲時兩幅大作同時登上天安門城樓,38歲時為國家商務部創作《長城萬裡圖》,45歲為解放軍三軍儀仗隊創作《七君問道圖》,28歲作品就入藏銀川美術館,43歲就進入中國人民大學為研究生們講課。
  • 著名畫家:陳清泉筆墨中的《長城圖》
    陳清泉巨作《觀長城圖》每一個人的人生都有許多的故事,中國著名畫家陳清泉與長城就有很多故事,在他的筆下也創作出了非常多的有關長城體裁的作品,用作品來歌頌我們偉大的祖國。但最有故事的是是12年前的往事,由於國家商務部新建的辦公大樓即將完工,其重要廳室都需要有實力的名家字畫來裝潢「門面」。那時的陳清泉又在外地辦畫展,要投入到國家重要場所來裝潢廳室的作品需要實力與勇氣,他在思考畫什麼體裁來匹配商務部理念與精神?
  • 著名臺灣畫家廖文潭作品被中國美術館收藏
    原標題:著名臺灣畫家廖文潭作品被中國美術館收藏自幼習畫,從1987年開始從事中國水墨畫創作及教授書畫,潛心於中國水墨畫的研究與創作。以一位土生土長的臺灣人的生活積澱與精神情感為基點,以臺灣山林獨特的地貌特徵為素材,以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中國山水畫文化為根基,以"中得心源"的化境為追求,用傳統的筆墨涵養,融合臺灣山林的特質所孕育的臺灣人文精神,凝練出富含東方哲學美學精髓的"精筆"山水畫,成為最具中國山水文化內涵、最具民族文化特色、最能代表臺灣山水文化典型特色的臺灣精筆山水畫派。
  • 嶺南畫派著名畫家陳金章向臺灣中研院嶺南美術館贈畫
    人民網廣州6月29日電  繼2015年捐贈書畫作品給家鄉廣東省化州市人民政府後, 第二屆廣東省文藝終身成就獎獲得者、當代嶺南畫派的「山水掌門人」、著名畫家陳金章昨日將自己的畫作——《雲山初曉》捐贈給臺灣中研院嶺南美術館。嶺南畫派大師趙少昂的學生,臺灣中研院嶺南美術館館長歐豪年親赴廣州接受贈畫,並向陳金章頒發收藏證書和回贈詩書畫。
  • 畫壇奇才馬精虎把創作過程搬進美術館
    中國山東網8月19日訊 8月19日上午9點,在青島市美術館羅馬廳,早早就聚集了大批美術愛好者,大家一大早來到這裡,都是為了親眼目睹畫壇奇才馬精虎的現場創作。自從8月14日《極喜》馬精虎人性三部曲第一展」於青島市美術館隆重開幕,吸引了青島藝術界極大興趣,已經成為青島現象級的一次藝術活動。
  • 愛爾蘭國家美術館-1:畫家葉芝和近代愛爾蘭藝術
    這幅畫表現的就是這個劇團在瀑布邊上的露天場地表演音樂劇的場景,據說那是葉芝第一次看到音樂劇的表演,他在66歲時根據記憶畫出了當時的場景。這幅《在路上》是葉芝晚年的作品,畫這幅畫的時候他已經八十高齡。馬這個題材貫穿了葉芝的一生,是他最鍾愛的選題之一。畫中一匹駿馬從左側樹林的陰影中奔向右前方明亮的道路盡頭,那裡朦朦朧朧的有個人在等候著。
  • 畢卡索上億名畫被撕,他的畫為什麼這麼值錢?
    在倫敦的泰特現代美術館,一名男子把一幅價值2千萬英鎊、約合人民幣1.8億元的畫作撕毀。被毀的畫作名為《女子半身像》,是畢卡索在1944年創作的,原型是畢卡索的情人朵拉·瑪爾。撕畫之人可稱為「狼人」。「當今世界十大最貴名畫」獨佔三幅,但是畢卡索的畫為什麼這麼值錢呢?
  • 來青島美術館看畫家現場作畫!馬精虎畫展帶來藝術新體驗
    大眾網·海報新聞 記者 王熠 青島報導8月19日上午9點,在青島市美術館羅馬廳,聚集了大批島城的美術從業者和愛好者,大家一大早來到這裡,都是為了親眼目睹著名畫家馬精虎的現場創作。自從8月14日《極喜》馬精虎人性三部曲第一展」於青島市美術館隆重開幕,吸引了青島藝術界極大興趣,已經成為青島現象級的一次藝術活動。據了解,這次大展匯集了馬精虎從藝14年來的大部分精品,其中不乏他那幾幅全國知名的大名畫,如《圍觀》《秋蟲》《新八仙傳奇》《大撒幣》《極喜》…等50餘幅油畫精品。青島市美術館高度重視本次展覽,用了9個展廳的空間,為此次大展營造了美輪美奐的觀展效果。
  • 「於小冬油畫展」在李自健美術館開展 免費向公眾開放
    華聲在線8月29日訊(新湖南客戶端·華聲在線記者 田甜 通訊員 丁陽亮)8月29日上午10點,「於小冬油畫展」在長沙李自健美術館隆重開幕,此次展覽展出了著名畫家於小冬150幅油畫、20幅素描,囊括了他近15年創作的主要作品,是其藝術人生和創作歷程的一次全方位的梳理和展現,也是他從藝生涯以來的最大一次個人畫展
  • 張家口市著名畫家劉生展美術館開館
    近日,張家口市著名畫家劉生展美術館在察哈爾文化城開館。劉生展是中國美協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師,市美協名譽主席。劉生展美術館展出了他近60年來創作的代表作品,有連環畫、年畫、國畫共30餘幅,作品表達了劉生展的現實主義創作精神,體現了藝術家熱愛生活、熱愛藝術的心聲。耿俊 攝 想爆料?
  • 著名山水畫家馬山國畫作品展將在北京世紀來美術館舉行
    【展訊】「泓澄冷泉色 寫我清曠心 著名山水畫家馬山國畫作品展」將在世紀來美術館隆重舉行藝術家 | Artists馬山| 北京南三環玉泉營橋西萬興大廈B座二層 世紀來美術館展覽前言2020年12月19日上午10:00,由張大千畫派藝術創研中心、故宮專家書畫藝術交流中心主辦,世紀來美術館、收藏中國珍寶館、世紀來國際文化發展(北京)有限公司承辦的「泓澄冷泉色 寫我清曠心 著名山水畫家馬山國畫作品展」將在世紀來美術館隆重開幕
  • 80歲才成名的畫家黃賓虹:大器晚成,終必遠至
    中國有名的畫家數不勝數,但是大器晚成的著名畫家只有兩位,就是人們尊稱「南黃北齊」的黃賓虹和齊白石。他們都是身經三代的老畫師,創作盛期都在晚年,主要以晚年的作品塑造了自己在畫的形象,是現代畫史上最成熟的兩位藝術家。
  • 去隆福寺文化新地標木木美術館看大衛·霍克尼的世界
    > 說到還在世的當代畫家 最有影響力的莫過於大衛·霍克尼 他被稱為「最著名的英國在世畫家」 他的作品也創下了在世藝術家拍賣的最高價
  • 莫瑞泰斯皇家美術館-1:光影大師倫勃朗
    我下面不按房間順序,而是將每位畫家的代表作放到一起逐個介紹。2019年是倫勃朗逝世350周年,莫瑞泰斯也對這位荷蘭最偉大的畫家進行了特別推介,展出了所藏的全部11幅原作,其中有一幅位於臨展區。莫瑞泰斯所藏倫勃朗作品中最早的一幅為他23歲時創作的《大笑中的男人》。這是一幅被稱為「Tronie」的風俗畫,Tronie一詞由法語演化而來,直譯為臉的意思,通常表現誇張的面部表情或特殊裝扮的頭胸部形象。畫中就是這樣一個形象:飛揚的眉毛、閃亮的眼睛、散亂的鬍鬚和參差的牙齒,洋溢著歡樂。
  • 75歲開始繪畫!現年80歲的他將作品展開進了靜安這家美術館
    12月18日, 「七十以後——周軼華繪畫作品展」 在上海梅爾尼科夫美術館開幕。 現年80歲的周軼華,從70歲開始到世界各地旅遊,參觀世界各地的美術館和藝術館,75歲開始萌發了創作的想法,於是開始繪畫: 人生什麼時候起點都不晚,80歲、90歲都不晚。70歲以後,實際上是我人生最幸福、過得最快活的一段時間。因為我從小喜歡畫畫,但是當時沒有條件專心自由地繪畫,七十歲以後我終於完成了這個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