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虛與陽虛的區別,其常用的中成藥有哪些?

2021-03-04 房源事兒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會有分享,都是免費訂閱,請您放心關注。註:本文轉載自網絡,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僅供讀者參考,著作權屬歸原創者所有。我們分享此文出於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                                                                                                                   

八綱辨證,是指陰陽、虛實、表裡、寒熱八類證候,是中醫辨證學的基本辨證綱領,所謂「治病八字,陰陽虛實表裡寒熱,八字不分,殺人反掌」。而陰陽是八綱辨證的總綱,陰陽可概括其他六個方面的內容,表、熱、實為陽,裡、寒、虛為陰,虛實表裡寒熱是八綱辨證的要點,所以我們也稱「二綱六要」。

陰證:凡病在裡、在血、屬虛,屬寒,正氣不足,機體反應多呈衰退的表現均屬陰證的範疇。其病因病機為年老體弱或內傷久病,或外邪內傳臟腑等導致正氣衰弱、陽虛陰盛。 陽證:凡病在表、在氣、屬實,屬熱,正氣未傷,機體反應多呈亢盛的表現均屬陽證的範疇。其病因病機為邪氣入侵,邪盛而正氣亦強,正邪激爭所致陰虛陽盛。 

中醫理論認為「陰陽互根,陰為陽之根,陽為陰之基。」「善補陽者,必陰中求陽,則陽得陰助而生化無窮;善補陰者,必陽中求陰,則陰得陽升。」「陰得陽而化,陽得陰而通。」,也就是說。陰陽,既相互對立,又相互統一,既在一個規定之內,又相互轉化。

陰證(陽虛)通常表現為畏寒怕冷、口不渴、聲音低微、便溏、小便清長、舌淡苔白、脈細微弱。而陽證(陰虛)通常表現為手腳心熱、口乾舌燥、聲音洪亮、便秘、小便短赤、舌紅苔黃、脈大滑數。

陰陽兩虛是既有陰虛又有陽虛,其主要表現為:既怕冷又怕熱,冬天特別怕冷,夏天又特別怕熱,這是陰陽失調或陰陽兩虛之體質。其病因病機為稟賦薄弱、煩勞過度、飲食不節、大病久病、誤治失治等五個方面。

陰虛治宜滋補陰液,陽虛治宜溫補腎陽,而陰陽兩虛進補宜採用陰陽並補,養陰溫陽和滋陰壯陽等補法,注意脾胃虛弱宜先調理脾胃。

陰虛體質者應以滋補陰液、佐以清熱為治則,可加少量補陽之品。陰虛質者應該多食一些滋補腎陰的食物,常選擇的食物如小麥、小米、黑芝麻、糯米、綠豆、豆腐、百合、黑木耳、銀耳、番茄、菠菜、木瓜、蜂蜜、荸薺、無花果、石榴、蘋果、梨、桑葚、桃子、甘蔗、冰糖等。肉蛋奶可選擇豬肉、豬皮、鴨肉、甲魚、黑魚、烏賊魚、鱉、螃蟹、海蜇、海參、牡蠣、蛤蜊等性味寒涼,有滋陰補虛作用的食物。中藥可選具有滋陰清熱、滋補肝腎之品如女貞子、山茱萸、五味子、旱蓮草、沙參、天冬、麥冬、石斛、玉竹、枸杞子等。陰虛火旺之人,應少吃花椒、辣椒、茴香、蔥、姜、韭菜、桂圓、荔枝、核桃、狗肉、羊肉等辛辣溫燥之品;酒、咖啡、濃茶也應儘量避免。運動時要控制出汗量,因為出汗過多,虧損陰液。保持睡眠充足和良好情緒,以藏養陰氣。

陽虛體質者宜適當多吃一些助陽的食物,如羊肉、牛肉、狗肉、鹿肉、帶魚、麻雀肉、雞肉、黃鱔、豬肚、蝦、草魚、生薑、大蔥、大蒜、韭菜、秋葵、芥子、胡椒、茴香、龍眼、荔枝、蓮子、慄子、核桃等。中藥可選用溫補腎肝之品如鹿茸、淫羊藿、海狗腎、蛤蚧、冬蟲夏草、巴戟天、枸杞子、肉蓯蓉、益智仁、菟絲子、杜仲、紫河車、沙苑子、人參等。注意少吃生冷或寒涼的食物如西瓜、苦瓜、冬瓜、空心菜、大白菜、竹筍、海帶、綠豆、紫菜、梨子、甘蔗等。秋冬季節要適當暖衣,不要熬夜,溫食以養護陽氣。夏季暑熱要儘量避免激烈運動,因為大汗傷陽,也不可貪吃涼飲。

中成藥的選擇也要辯證使用,比如高血壓早期多以陰虛陽亢(舌紅心煩)為主,所以不可服金匱腎氣丸;後期有的可表現為陽虛(畏寒怕冷),則不宜服杞菊地黃丸。冠心病患者以胸陽不振為主,冠心蘇合丸等芳香、通陽、開竅均為保心良藥,但對心腎陰虛者(舌紅少津)則不宜。

對於腎陰虛兼輕度虛熱者可選六味地黃丸;陰虛火旺者可選知柏地黃丸或大補陰丸,陰虛火旺所致口腔潰瘍者可選口炎清顆粒;腎陰虛兼血虛者可選歸芍地黃丸;肝腎陰虛同時伴有的頭暈目眩、視力減退者可選杞菊地黃丸或明目地黃丸;腎陰虛比較嚴重,而又沒有內熱症狀的者可選左歸丸;老年腎虛性耳鳴、耳聾可選耳聾左慈丸;肺腎陰虧咳嗽虛喘者可選麥味地黃丸或百合固金丸,肺腎陰虧兼元氣內耗嚴重者可選河車大造丸;氣陰虧虛、心悸氣短者可選生脈飲;心陰不足、失眠多夢者可選天王補心丸。

對於腎陽虛者可選的中成藥有金匱腎氣丸、桂附地黃丸、四神丸、右歸丸、濟生腎氣丸、鎖陽固精丸等。脾陽虛者可選的中成藥有附子理中丸、桂附理中丸等。胃陽虛可選的中成藥有香砂養胃丸、小建中顆粒、四逆湯、安中片等。心陽虛可選的中成藥有參附強心丸、芪藶強心膠囊等。肝陽虛可選的中成藥有十香丸、茴香橘核丸等。

陰陽兩虛或是因虛致病,因病成勞;或因病致虛,久虛不復成勞;或陰虛日久,累及於陽,或陽虛日久,累及於陰,以致陰陽兩虛,病情往往較為複雜,多以中藥湯劑辨證使用。陰陽雙補的中成藥如補腎益腦片、龜芪參口服液、參茸衛生丸、參茸延齡片、防衰益壽丸等具有補氣血陰陽之功。

總之,根據中醫治療原則,熱者寒之,寒者熱之;實則瀉之,虛則補之;勞則逸之,逸則勞之,已致中和,陰陽平衡。

註:本文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於網絡,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後臺留言通知我們,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並同時向您表示歉意

相關焦點

  • 實不相瞞:陰虛與陽虛的區別,其常用的中成藥有哪些?
    其病因病機為年老體弱或內傷久病,或外邪內傳臟腑等導致正氣衰弱、陽虛陰盛。 陽證:凡病在表、在氣、屬實,屬熱,正氣未傷,機體反應多呈亢盛的表現均屬陽證的範疇。其病因病機為邪氣入侵,邪盛而正氣亦強,正邪激爭所致陰虛陽盛。 中醫理論認為「陰陽互根,陰為陽之根,陽為陰之基。」「善補陽者,必陰中求陽,則陽得陰助而生化無窮;善補陰者,必陽中求陰,則陰得陽升。」「陰得陽而化,陽得陰而通。」
  • 中醫:陰虛、陽虛和陰陽兩虛有什麼區別?教你3招辨別!
    其實不然,在中醫裡,無論男女都是有陰陽的,只有在陰陽兩氣調和的情況下,人的身體才會健健康康。男性與女性一樣,都會陰虛、陽虛或者陰陽兩虛,這到底是個什麼說法?妙姐來跟大家講講。陰虛是由於自身陰液不足,不足以滋潤身體所引發的一系列症候,多表現為內熱。
  • 氣虛 血虛 陰虛 陽虛4種體虛如何養生保健
    中醫認為,體虛分為氣虛、血虛、陰虛、陽虛四種類型 、體虛分為氣虛、血虛、陰虛、陽虛四種類型;人體在生命活動過程中,氣、血、陰、陽是相互依存、相互影響的、一般而論,氣虛和陽虛、表示機體活動能力的衰退,陽虛多兼氣虛,而氣虛也易導致陽虛;陰虛和血虛、表示機體精血津液的耗損,陰虛多兼血虛,而血虛也易導致陰虛。可通過飲食、藥物、運動、起居加以調攝。
  • 如何判斷陰虛還是陽虛呢 陰虛和陽虛如何調理
    陰虛和陽虛其實是中醫上面最常見的兩種體質,這兩種的症狀各有不同,但是卻很難明確的判斷到底是陰虛還是陽虛。那麼具體我們應該如何判斷陰虛還是陽虛呢?陰虛和陽虛的症狀都有哪些呢?下面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陰虛和陽虛是中醫常見體質,但是如果想要具體判斷屬於哪一種還是要了解一下症狀的。
  • 陰虛與陽虛的區別~具體甄別具體對待
    陽虛則生寒,典型的情況有:手腳冰涼,喜食熱飲,腰膝酸軟,脫髮掉發,大便稀溏,小便清長,面色黃白,唇色淡白,舌淡無苔,寡言懶動,神倦嗜睡等。另外陰虛並不是女性朋友的專利,男性朋友也會有陰虛的表現,同樣陽虛也不是男性朋友的專利,女性朋友也會出現陽虛的。陰虛與陽虛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
  • 如何區別陰虛和陽虛?教你4招辨別!
    什麼是陰虛? 陰虛的主要是陰液不足而引起的一系列臨床症狀。陰虛的主要症狀為手足心熱、午後潮熱、盜汗、口燥咽幹、心煩失眠、頭暈耳鳴、舌紅少苔,脈細數等症,治以滋陰為主。 什麼是陽虛? 陽虛主要是人體陽氣不足,溫煦功能減弱而引發的一系列臨床症狀。
  • 陰虛體質吃什麼中成藥,8大調理陰虛體質的中成藥
    每天都會有分享,都是免費訂閱,請您放心關注。註:本文轉載自網絡,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僅供讀者參考,著作權屬歸原創者所有。我們分享此文出於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                                                                                                                   人體內陰陽不調和,陰液缺失時,就會出現中醫上說的陰不能制陽的情況,這就是陰虛。
  • 十種用於陽虛質的中成藥
    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                                                                                                                   陽虛指機體陽氣虛衰,機能減退或衰弱,代謝活動減退,機體反應性低下,陽熱不足的病理現象。
  • 氣虛、血虛、陰虛、陽虛,四種「體子虛」,表現不同,飲食有宜忌
    氣虛、血虛、陰虛、陽虛,四種「體子虛」,表現不同,飲食有宜忌。我們平常談及身體狀況,說得最多的應該屬「體子虛」三個字。可以說,「一句體子虛,十人八九中」。之所以體子虛有這麼廣的「殺傷性」,其實也是由它的內涵決定的。雖然我們說到「體子虛」時,大多數人都能會心一笑。
  • 你知道陰虛與陽虛的區別嗎?關乎身體健康!
    人體之中分陰陽,而陰陽是分不開的,陰中自有陽,陽中亦有陰,陰陽可互換,亦可相捧相殺;善補陽者:必欲陰中求陽,則陽得陰助而生化無窮;善補陰者:必欲陽中求陰,則陰得陽升而泉源不竭;陰虛生內熱,陽虛生外寒,乃基礎辨別之象,但陰虛也會生外寒;陽虛亦會生內熱
  • 腎陰腎陽雙補的中成藥有哪些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說到補腎,我們都聽說過六味地黃丸,金匱腎氣丸之類的。是的,它們都是著名的補腎的中成藥。不過我們知道腎虛是分為腎陰虛,腎陽虛,腎陰陽兩虛。有點中醫知識的人知道補腎陰的是六味地黃丸,補腎陽的是金匱腎氣丸。那麼,如果是腎陰陽兩虛的情況,需要腎陰腎陽雙補,那麼有哪些中成藥呢?今天就來介紹幾種腎陰腎陽雙補的中成藥。
  • 如何區分中醫的氣虛、血虛、陰虛、陽虛
    氣虛無力、血虛發燥、陰虛發熱、陽虛怕冷。「四虛」之症,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虛」字。那什麼是「虛」呢?虛,通常和弱聯繫在一起,組成「虛弱」一詞。因而,你也可以把「四虛」之症裡的「虛」,理解成為「弱」。當然「虛」,還有少、虧欠、不足之意,因此諸如,氣虛、血虛之症,又通常被中醫說成是氣虧和血虧,其實叫法不同,說的基本上是一碼事。
  • 一張表辨清楚陰虛陽虛!7個症狀2個方,家長要記牢
    日常家長來看病,每次說到孩子體質差、愛生病,或者動不動就出汗、咳嗽,家長最常用到的一個字就是『虛』。其實,孩子身體虛、體質差,分很多種不同的情況。家長要幫孩子調理體質,起碼要分清楚孩子是陰虛還是陽虛,還是陰陽都虛。只有辨清楚了,才能正確地調理。為什麼要跟大家說陰和陽?其實目的很簡單,就是日常餵養不要讓孩子吃錯!
  • 簡單分辨陰虛、陽虛?這些細節是必須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而萬物有陰陽,人類屬於萬物之中,自然也有陰陽之分,大的陰陽之分咱們今天不多論述,主要聊聊體內的陰陽,這也是很多小夥伴感興趣的陰虛與陽虛,尤其是腎陽虛與腎陰虛(陰虛陽虛還分為脾虛,氣虛,肝虛等)。
  • 教你識別自己是「陽虛」還是「陰虛」?
    當體內陰陽和合的時候,人處於一個平衡的狀態,而當陰虛或陽虛時,就表現為另一個相對面的相對強盛。所以最簡單的分辨陽虛和陰虛的方法就是:陽虛表現為「陰盛」,陰虛表現為「陽盛」。具體有以下區別。1. 冷熱相對腎陰虛的主要表現為一派「熱象」。比如手心腳心發熱,心裡煩躁熱,這就是所謂的五心煩熱。或是手腳心愛出汗,想喝涼水,大便乾燥。腎陽虛就表現為一派「冷像」。
  • 怎麼判斷自己是「陽虛」還是「陰虛」?
    怎麼判斷自己是「陽虛」還是「陰虛」?在說到陽虛與陰虛之前,我們有必要先了解一下「陰」和「陽」的屬性劃分。中醫認為,正常情況下,陰和陽是相互依從,相互制約,處於動態的平衡當中。當陰、陽的某一方出現不足或虧虛,就會出現陰虛或陽虛的情況。陰虛就表明寒涼性和物質性方面出現了不足,所表現出來的症狀就是以陽(溫熱性偏多)相對偏多,即虛熱證,如心情煩躁、手腳心發熱、午後潮熱等。同時陰虛還伴有物質(陰液)的減少,即津液的匱乏,如津虧血少,月經量少,大便乾燥,小便量少色黃,咽幹口燥,口乾舌燥等。相反,陽虛則以陰(寒涼性)相對偏多,即虛寒證,如畏寒怕冷,手腳冰涼,四肢不溫等。
  • 肝腎陰虛吃什麼中成藥 肝腎陰虛的治療方法
    有很多的人現在都會有肝腎陰虛的症狀,那麼患有肝腎陰虛該怎麼辦呢?在平時的日常飲食上,肝腎陰虛吃什麼食物好?在治療肝腎陰虛方面,肝腎陰虛吃什麼中成藥?下面就讓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下吧。肝腎陰虛吃什麼中成藥1.本證肝、腎陰虛同時並見,治療當以滋補肝腎為法。代表方劑為六味地黃湯、左歸飲。常用藥物有沙苑子、女貞子、枸杞子、生地、熟地、山茱萸、首烏等。
  • 陽虛惡寒,陰虛怕熱,陰陽兩虛怎麼辦?
    概括而言,按照易學思維理解,其所描述的是宇宙間的最基本要素及其作用,是伏羲易的基礎概念之一。陰陽有四對關係:陰陽互體,陰陽化育,陰陽對立,陰陽同根。傳統觀念認為,陰陽,代表一切事物的最基本對立關係。它是自然界的客觀規律,是萬物運動變化的本源,是人類認識事物的基本法則。
  • 怕冷是陰虛還是陽虛 怕冷是因為這個原因
    生活中有一些朋友不管是天冷還是天熱都會感覺身體寒冷,這是怎麼回事呢?有的人說這是因為陰虛體質導致的,有的人說是因為陽虛導致的。小編給大家講講怕冷是陰虛還是陽虛、陽虛的症狀有哪些以及陽虛食療方怎麼做。怕冷是陰虛還是陽虛怕冷是陽虛如果只是偶爾感覺怕冷,可能只是感冒寒邪,風寒感冒了。如果人體常常感覺怕冷,四肢冰涼,這是陽虛。
  • 「陰虛」和「陽虛」分不清楚?主要看3方面,調理時,差別可大了
    中醫養生講究陰陽平衡,但人們往往出現陰虛和陽虛兩種體質,這是完全不同的兩種,不管是陽虛還是陰虛都沒有得到有效調理可引起身體不適感,甚至會誘發疾病。中醫裡的陰虛與陽虛有什麼區別?區別一、原因陽虛是因為消耗過多體力、營養不良、頻繁「恩愛」、長期待在高汙染環境中以及食物汙染所引起的。陰虛是不節制的夫妻生活、過度思慮和大病後所引起的臟腑功能失調,陰液損耗,從而導致陰液虧損,陰虛生內熱,形成陰虛體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