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會有分享,都是免費訂閱,請您放心關注。註:本文轉載自網絡,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僅供讀者參考,著作權屬歸原創者所有。我們分享此文出於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
陰陽是一個簡樸而博大的中國古代哲學。
陰陽哲理自身具有三個特點:統一、對立和互化。在思維上它是算籌(算數)和佔卜(邏輯)不可分割的玄節點。自然界中生物的基因,人工智慧中的二進位都充分彰顯了陰陽的生命力。
陰陽是中國古代文明中對蘊藏在自然規律背後的、推動自然規律發展變化的根本因素的描述,是各種事物孕育、發展、成熟、衰退直至消亡的原動力,是奠定中華文明邏輯思維基礎的核心要素。概括而言,按照易學思維理解,其所描述的是宇宙間的最基本要素及其作用,是伏羲易的基礎概念之一。
陰陽有四對關係:陰陽互體,陰陽化育,陰陽對立,陰陽同根。
傳統觀念認為,陰陽,代表一切事物的最基本對立關係。它是自然界的客觀規律,是萬物運動變化的本源,是人類認識事物的基本法則。陰陽的概念源自古代中國人民的自然觀,古人觀察到自然界中各種對立又相聯的大自然現象,如天地、日月、晝夜、寒暑、男女、上下等,便以哲學的思想方式歸納出「陰陽」這概念。
4、寒熱:
陽虛怕冷,陰虛怕熱;陽虛者出涼汗,陰虛者出熱汗。
這個不難理解,陽就是太陽,陰就是月亮。太陽光,暖融融的,相反,月亮的光也清冷。
有太陽的地方就溫暖,太多則會熱。沒有陽光就會冷。
人的身體一樣。陽虛喜溫熱,喜溫熱水、怕吃生冷。陰虛喜涼,喜歡冰凍冷飲,怕熱。
一句話「陽虛惡寒,陰虛怕熱」
3)陰陽兩虛怎辨別?
這世界上往往沒有那麼單純的陰虛或者陽虛,我們的身體往往多見予既有陰虛又有陽虛。
如果陰虛陽虛的症狀都能見著就是陰陽兩虛了。例如:燥熱眠差,但又怕吃涼的。再如頭面長瘡,手腳冰涼。
陰、陽虛怎麼辦?
陽虛,缺乏能量,補足能量就可以。用溫陽的方法,用溫熱的食材藥物來調理。
例如羊肉、狗肉、中藥中的附子、桂枝這類。
相反,陰虛是形體不足,那就要吃滋陰補形體的物質,比較營養的食材都比較滋陰,例如豬肉。一般的陰虛,身體瘦,吃豬肉就可以,嚴重一點的可以用豬皮來補。醫聖張仲景有一條食療方就叫「豬膚湯」,用來治療陰虛咽喉疼痛。
陰陽兩虛怎麼補?
陰陽兩虛不能亂補,補陽容易傷陰,滋陰容易敗陽。怎麼辦呢?
從脾胃入手,在養好脾胃的情況下陰陽並補。或者只管調好脾胃,脾胃是氣血生化源頭,陰陽自生。相反,亂補的後果只會,一補救上火,一清就壞事。
太複雜的,例如陰中求陽,陽中求陰。這些需要功力的事就交給專業醫師吧。平常老百姓只需要懂得要好脾胃這一條就夠了。
脾胃是水谷之海,是氣血生化之源。
一句話「陰虛滋陰,陽虛溫陽,
陰陽兩虛抓脾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