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如何區分陰虛和陽虛,冬季陰陽兩虛補藥何在?不妨看一下

2021-01-12 彬談醫聊

導語:眾所周知,人每天都需要攝入大量的食物,吸入大量的氧氣,這樣才可以產生足夠的能量,而這種能量就是人體的陽氣。如果體內的陽氣不足的話,會造成運化水溼的能力逐漸的下降,進而使得溼氣加重,造成舌苔厚膩,大便不成形,身體容易虛胖。

如果體內的陰氣不足的話,會使人容易出現口乾,便秘,身體消瘦等不良的症狀。正常情況下,胖人一般是陽虛問題,而瘦人一般是陰虛問題。

一、教你如何區分陰虛和陽虛

1、陰虛生內熱,典型的表現

如果身體存在陰虛的話,會容易生內熱,給身體帶來一些不良的症狀,如大便秘結,盜汗,失眠多夢,口渴咽幹,面色潮紅,胸口發熱等。而生活當中有些男性也會出現陰虛的表現。

2、陽虛則生寒,典型症狀

如果身體存在陽虛的話,則會生寒,也容易給身體帶來一些不良的症狀,如唇色蒼白,大便稀爛,容易脫髮、掉發,腰膝酸軟,手腳冰涼等。而生活當中有些女性也會出現陽虛的表現。

3、快速辨別陰虛還是陽虛

一般情況下,如果是陰虛的話,舌苔比較薄,比較少,而且舌質比較紅。而如果是陽虛的話,舌苔比較厚膩,而且發白,舌形比較胖。

如果是陰虛的話,容易燥熱,特別容易愛發火。如果是陽虛的話,特別容易怕冷,經常容易抑鬱,特別愛哭。

如果是陰虛的話,一般容易怕熱,特別愛出汗,手心也會燥熱。而如果是陽虛的話特別容易怕冷,經常會出現手腳冰涼的問題。

如果是陰虛的話,經常感覺到腰酸背痛。而如果是陽虛的話,經常感覺到腰部疼痛,特別是寒涼天氣的時候,疼痛會加劇。

如果是陰虛的話,一般兩頰發紅;而如果是陽虛的話,一般面色蒼白沒有光澤。

二、冬季陰陽兩虛補藥何在?不妨了解一下

生活當中很多人在晚上睡前經常有泡腳的習慣,人的腳部有大量的穴位和神經,如果經常泡腳的話,可以促進腳部的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有利於身體的正常運轉。在泡腳的時候,我們可以加入艾草艾葉藏紅花泡腳包,是由多種原料製作而成的,如艾葉,艾草,藏紅花,丹參等,可以有效溫暖腳部,達到養生的目的,緩解陰陽兩虛的問題。

紅花:擴張外周血管,降低血液粘度,降低血壓。

丹參: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失眠多夢、神經衰弱、記憶力減退等。還可以預防心腦血管疾病、冠狀動脈硬化的發生

艾草:促進血液的循環,趕走體內溼寒的功效。

如果覺得自己尋找這些材料比較費時費力的話,今天給大家帶來一款艾葉艾草藏紅花泡腳包,有獨立的小包裝,泡腳的時候只需要拿出一小包就可以,泡腳的時候水溫不宜過高,可以保持在37攝氏度左右。泡腳的時間儘量保持在20~40分鐘,額頭稍微出汗為止。這款泡腳包採用的是牛皮紙袋包裝,保存方便,特別的防潮,而且方便攜帶,想怎麼泡就怎麼泡。

有需要的朋友可以直接點擊下方連結獲取,為了健康值得這點付出。

結語:所以說陰虛和陽虛都屬於一種不良的現象,如果不加以調理的話,會使得身體容易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而且還會造成身體素質逐漸的下降。所以在平時我們應該多注意身體的一些變化,要採取不同的方式加以調理。平時也應該堅持適當的運動,促進身體的血液循環,有效疏通全身的經絡,補充體內所需要的陽氣,達到陰陽平衡狀態。

相關焦點

  • 陰虛陽虛還是陰陽兩虛?教你快快解決的方法!
    陰虛、陽虛到底如何辨別不過這個話題很大,非常大,上到陰陽五行,下到寒熱沉浮,其實都可以歸類到陰、陽的範疇裡。寒冷的冬季,總是有人會感覺到全身發冷,手腳尤其冰涼的受不了。那為什麼有的人穿得很薄卻不怕冷,而你捂成北極熊卻仍然手腳冰涼呢?老中醫望聞問切:親,你陽虛啊!
  • 陽虛惡寒,陰虛怕熱,陰陽兩虛怎麼辦?
    陰陽是一個簡樸而博大的中國古代哲學。陰陽哲理自身具有三個特點:統一、對立和互化。在思維上它是算籌(算數)和佔卜(邏輯)不可分割的玄節點。自然界中生物的基因,人工智慧中的二進位都充分彰顯了陰陽的生命力。傳統觀念認為,陰陽,代表一切事物的最基本對立關係。它是自然界的客觀規律,是萬物運動變化的本源,是人類認識事物的基本法則。陰陽的概念源自古代中國人民的自然觀,古人觀察到自然界中各種對立又相聯的大自然現象,如天地、日月、晝夜、寒暑、男女、上下等,便以哲學的思想方式歸納出「陰陽」這概念。4、寒熱:陽虛怕冷,陰虛怕熱;陽虛者出涼汗,陰虛者出熱汗。
  • 中醫:陰虛、陽虛和陰陽兩虛有什麼區別?教你3招辨別!
    一般人認為,陰陽陰陽,男為陽女為陰。其實不然,在中醫裡,無論男女都是有陰陽的,只有在陰陽兩氣調和的情況下,人的身體才會健健康康。男性與女性一樣,都會陰虛、陽虛或者陰陽兩虛,這到底是個什麼說法?妙姐來跟大家講講。
  • 如何區分中醫的氣虛、血虛、陰虛、陽虛
    氣虛無力、血虛發燥、陰虛發熱、陽虛怕冷。「四虛」之症,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虛」字。那什麼是「虛」呢?虛,通常和弱聯繫在一起,組成「虛弱」一詞。因而,你也可以把「四虛」之症裡的「虛」,理解成為「弱」。當然「虛」,還有少、虧欠、不足之意,因此諸如,氣虛、血虛之症,又通常被中醫說成是氣虧和血虧,其實叫法不同,說的基本上是一碼事。
  • 如何判斷陰虛還是陽虛呢 陰虛和陽虛如何調理
    陰虛和陽虛其實是中醫上面最常見的兩種體質,這兩種的症狀各有不同,但是卻很難明確的判斷到底是陰虛還是陽虛。那麼具體我們應該如何判斷陰虛還是陽虛呢?陰虛和陽虛的症狀都有哪些呢?下面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陰虛和陽虛是中醫常見體質,但是如果想要具體判斷屬於哪一種還是要了解一下症狀的。
  • 《黃帝內經》:陰陽者,變化之父母,陰虛、陽虛,陰陽誰更重要?
    《黃帝內經》:陰陽者,變化之父母,陰虛陽虛,陰陽到底誰重要?關於陰陽,可以說是中醫理論的核心基礎。而我們的傳統養生,又必定離不開中醫基礎知識。所以說,養好生,對於中醫的陰陽也必須有所了解。什麼是陰陽?《素問.陰陽應象大論》:陰陽者,變化之父母。
  • 你知道陰虛與陽虛的區別嗎?關乎身體健康!
    人體之中分陰陽,而陰陽是分不開的,陰中自有陽,陽中亦有陰,陰陽可互換,亦可相捧相殺;善補陽者:必欲陰中求陽,則陽得陰助而生化無窮;善補陰者:必欲陽中求陰,則陰得陽升而泉源不竭;陰虛生內熱,陽虛生外寒,乃基礎辨別之象,但陰虛也會生外寒;陽虛亦會生內熱
  • 簡單分辨陰虛、陽虛?這些細節是必須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而萬物有陰陽,人類屬於萬物之中,自然也有陰陽之分,大的陰陽之分咱們今天不多論述,主要聊聊體內的陰陽,這也是很多小夥伴感興趣的陰虛與陽虛,尤其是腎陽虛與腎陰虛(陰虛陽虛還分為脾虛,氣虛,肝虛等)。
  • 陰虛與陽虛的區別~具體甄別具體對待
    首先什麼是虛呢?虛通的說:就是弱的意思。陽虛就是火弱,陰虛就是體內的水液弱。那麼在人體內什麼是陽,什麼是陰?人們吃進的食物,通過脾胃運化,吸收精微物質,而產生的轉化功能,就會產生能量,這種能量就是人體之火,生命之火,在這裡就是所指的陽氣。
  • 你的身體是「虛」還是「實」?是陰虛還是陽虛?看這篇文章就知道
    那麼,被經常掛在在嘴邊的「虛」,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又該如何「補」回來呢?正所謂虛虛實實,有「虛」既有「實」。虛實其實是中醫八綱辯證(陰、陽、表、裡、寒、熱、虛、實)裡重要的兩點。虛證在臨床上又分好多種:如陽虛、陰虛、氣虛、血虛等。
  • 陰陽兩虛、氣血虛,怎麼用中藥調理?中醫說這兩個湯很實用!
    陰陽兩虛為中醫辨證的名詞,意思是既有陰虛又有陽虛,稱為陰陽兩虛。那麼,陰陽兩虛會有些什麼症狀及表現呢?一 陰陽兩虛1.陰虛我們先來講一下陰虛,陰虛生內熱,多表現為消瘦、頭昏、咽幹舌燥、耳鳴、四肢無力、失眠、健忘、手足發熱多汗、皮膚乾燥、尿黃、便秘、胃有燒灼樣疼痛、遺精、早洩、月經量少、閉經等症狀。
  • 氣虛、血虛、陰虛、陽虛,四種「體子虛」,表現不同,飲食有宜忌
    氣虛、血虛、陰虛、陽虛,四種「體子虛」,表現不同,飲食有宜忌。我們平常談及身體狀況,說得最多的應該屬「體子虛」三個字。可以說,「一句體子虛,十人八九中」。之所以體子虛有這麼廣的「殺傷性」,其實也是由它的內涵決定的。雖然我們說到「體子虛」時,大多數人都能會心一笑。
  • 怎麼判斷自己是「陽虛」還是「陰虛」?
    怎麼判斷自己是「陽虛」還是「陰虛」?在說到陽虛與陰虛之前,我們有必要先了解一下「陰」和「陽」的屬性劃分。中醫認為,正常情況下,陰和陽是相互依從,相互制約,處於動態的平衡當中。所以,陰可以簡單理解為以寒涼性和物質性兩個方面;陽可以簡單理解為溫熱性和功能性兩個方面。正常情況下,陰陽是處於動態平衡當中。當陰、陽的某一方出現不足或虧虛,就會出現陰虛或陽虛的情況。陰虛就表明寒涼性和物質性方面出現了不足,所表現出來的症狀就是以陽(溫熱性偏多)相對偏多,即虛熱證,如心情煩躁、手腳心發熱、午後潮熱等。
  • 冬季該如何進補 中醫答疑解惑
    原標題:冬季該如何進補 名中醫答疑解惑 人們都說,冬季是進補的時節。可是冬季為什麼要進補?又該怎麼進補?今天,我們就請遼寧中醫藥大學博士生導師、遼寧省名中醫張豔教授為您說說冬天該咋補? 冬季進補提高免疫功能 中醫有個重要的核心思想,就是天人相應,天人合一。
  • 陰虛與陽虛的區別,其常用的中成藥有哪些?
    陰陽,既相互對立,又相互統一,既在一個規定之內,又相互轉化。陰證(陽虛)通常表現為畏寒怕冷、口不渴、聲音低微、便溏、小便清長、舌淡苔白、脈細微弱。而陽證(陰虛)通常表現為手腳心熱、口乾舌燥、聲音洪亮、便秘、小便短赤、舌紅苔黃、脈大滑數。陰陽兩虛是既有陰虛又有陽虛,其主要表現為:既怕冷又怕熱,冬天特別怕冷,夏天又特別怕熱,這是陰陽失調或陰陽兩虛之體質。
  • 陰虛和陽虛是怎麼回事兒?老中醫教你來分辨
    那麼怎麼理解精、氣、陰、陽呢?腎陰和腎精是屬於物質的,腎陽和腎氣是屬於功能的,大致可以這樣理解。打個比方說,你用電飯鍋做飯,米和水就是你做飯要用的物質。煲湯功能、蒸煮功能就是你做飯要使用的電飯鍋的功能,家裡沒米了,你做飯的物質就虧虛了,電飯鍋的蒸煮功能壞掉了,你做飯的功能就虧虛了,就這麼簡單。 腎陰虛 回到人身上,如果你的精、陰不足了,你身體的物質就虧虛,如果你的氣、陽不足了,你身體的功能就虧虛了。
  • 陰虛、陽虛、氣虛、血虛,四種體子虛,表現各不同,調理更不一樣
    、陽虛、氣虛、血虛,四種身體虛,表現各不同,調理更不一樣。首先,所謂「虛」,內經有云「精氣奪則虛」。內經所說的「精氣」,其實就是身體的正氣,通俗地說,包括我們常說的「陰陽氣血」四種。因此,簡單說「體子虛」,並不能真正指導如何養生。也有人問,既然「虛」也就是陰陽氣血四個方面而已,我們為何不能四者同補,從而一勞永逸呢?這麼想就有點單純了。
  • 懶,說明你氣虛;掉頭髮,說明你血虛;長痘痘,說明你陰虛
    否則,「虛」在初級階段,會導致人疲乏無力、精力不濟、情緒低落、頭目不清、食欲不振、便秘洩瀉、失眠多夢、陽痿早洩、月經不調等,等「虛」發展到高級階段,各種疾病就來了。而且,虛證的討厭之處在於:它雖不會馬上要你的命,卻會反覆纏綿,變成「頑症」。二、你是哪種虛?
  • 實不相瞞:陰虛與陽虛的區別,其常用的中成藥有哪些?
    陰陽,既相互對立,又相互統一,既在一個規定之內,又相互轉化。陰證(陽虛)通常表現為畏寒怕冷、口不渴、聲音低微、便溏、小便清長、舌淡苔白、脈細微弱。而陽證(陰虛)通常表現為手腳心熱、口乾舌燥、聲音洪亮、便秘、小便短赤、舌紅苔黃、脈大滑數。陰陽兩虛是既有陰虛又有陽虛,其主要表現為:既怕冷又怕熱,冬天特別怕冷,夏天又特別怕熱,這是陰陽失調或陰陽兩虛之體質。
  • 氣虛血弱陰虛陽虛 中藥應該根據個人體質來調理
    陰虛要涼補陰虛俗稱虛火,頭暈、耳鳴、覺得腰酸背痛、睡眠不好,感到口乾、咽躁、覺得很煩,手足心熱容易流汗、容易做夢,這類體質身體比較瘦,吃什麼東西都胖不起來。由於這種陰虛體質的脈搏比較快,舌頭比較紅,身體肌膚有灼熱的感覺,中醫一般會用涼補,常用的中藥有生地、天門冬、麥冬、沙參、西洋參、蓮子、薏苡仁、玉竹等。陽虛要補陽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