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海洋霸主,英帝國為何最後會選擇放棄北美殖民地而非死纏爛打?

2020-12-23 騰訊網

摘要:第一英帝國時期英國對殖民地統治的特點表現為政治上控制鬆弛、經濟上控制嚴格;其主要的統治形式是地方治理、公司管理等。在印度,英國通過東印度公司積聚了大量的財富;在美洲,英國的政治控制很微弱,殖民地議會擁有很大的權力,而作為英王代表的殖民地總督,行使權力經常很困難。

1689—1783年是英帝國發展史上的重要階段,英帝國史學家們一般把18世紀的英帝國描述為「第一英帝國」,這是英國在海外急劇擴張的時代,也是英國在全世界利益巨大增長的時期之一。

(《英帝國史》(八卷本),主編:錢乘旦 作者:姜守明、黃光耀、張亞東、郭家宏、張本英、張紅、洪霞、劉明周,江蘇人民出版社,2019年10月第1版)

第一英帝國是以重商主義理論為指導思想的帝國,是一個商業帝國,它所關心的不是對海外領地的政治統治,而是殖民地帶來的商業利潤和商業財富。第一英帝國時期,「帝國」不意味著直接統治,而是對殖民地的經濟控制,把殖民地置於英國自身經濟的總體利益之下,讓殖民地為英國經濟服務。這一時期的英帝國基本上是一個大西洋帝國,它是《航海條例》所體現的商業規則主導下的帝國,加勒比地區和北美大西洋沿岸是這個帝國的基礎。

《航海條例》是英荷戰爭的重要誘因

第一帝國時期,英國通過一系列的對外戰爭,積極開拓殖民地,英國成了最具實力的殖民國家,世界海洋的霸主,擁有最好的技術和製造業能力。殖民地的財富,特別是印度的財富源源流向英國。在重商主義思想指導下,殖民地的財富醞釀了工業革命,最終使它在19世紀成為世界最強大的工業國。

英帝國的建立和發展依賴於強大的海軍,第一帝國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就是一個海洋帝國,或者說是大西洋帝國。第一帝國是在重商主義指導下的帝國,它所追求的就是商業利益,而這一切利益的獲得離不開其海上霸權。從某種意義說,貿易和海上力量只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而已。第一英帝國時期,英國與歐洲列強尤其是法國的海權之爭十分激烈,但通過一次次的戰爭,英國最終打敗了法國,取得了海上優勢,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海軍強國。

1760年,駐守「底特律堡」(Fort Detroit)的法國人向英國殖民者投降,這是「七年戰爭」中北美戰場的一個片斷。

殖民地成為英國的商品市場和原材料來源地。但是英國對各個殖民地的管理各有側重,並不是整齊劃一的。第一英帝國時期英國對殖民地統治的特點表現為政治上控制鬆弛、經濟上控制嚴格;其主要的統治形式是地方治理、公司管理等。在印度,英國通過東印度公司積聚了大量的財富;在美洲,英國的政治控制很微弱,殖民地議會擁有很大的權力,而作為英王代表的殖民地總督,行使權力經常很困難。但英國通過《航海條例》等重商主義性質的法令,嚴格限制殖民地的對外貿易,竭力遏制殖民地工業的發展,以免其與母國競爭。

英荷戰爭時期的荷蘭戰艦

英帝國版圖的擴大和英國軍力的逐漸發展,為英國進一步擴張及海外移民提供了必要條件。第一英帝國時期,海外移民一方面為許多英國人找到了新的生存空間,另一方面促進了殖民地的經濟發展,幫助建立起帝國範圍內的經濟和商業體系。為獲取商業利潤,英國殖民者使用一切手段,包括使用黑人奴隸,與其他殖民國家進行爭奪等,發展了殖民地經濟。

17世紀的維吉尼亞,奴隸正在處理菸草

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國家幹預經濟活動成為財富增長的重要手段,是重商主義理論和實踐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重商主義思想指導下,英國利用國家權力和有效的財政政策對海外貿易進行調節,加強對外貿易,取得了巨大的商業利益。這一時期英國的海外貿易主要限於美洲大陸、西印度群島和印度次大陸,建立在跨洋貿易之上的大英帝國迅速發展。

但北美殖民地爭取獨立的戰爭極大地衝擊了重商主義,加速了重商主義的衰落。貿易獨佔是重商主義在經濟上的集中表現,在重商主義指導下,英國對殖民地所施行的一切法令和規章的最終目的都是為滿足貿易獨佔的需要,為此不惜以戰爭為手段來貫徹執行。

華盛頓橫渡德拉瓦河的情景

北美獨立戰爭埋葬了英國在美洲的貿易壟斷,同時也迫使英國反省自己的殖民地政策,開始執行新的政策。這以後,英國把帝國的經濟重心轉向新地區,主要是印度,第一帝國也向第二帝國過渡,逐漸形成與舊帝國不同的新帝國。

華盛頓在約克鎮接受康瓦利斯率領英軍投降

總之,美國獨立戰爭結束後,英國失去了北美殖民地,但通過帝國在地理位置上的轉移以及隨後不久的工業革命,英國走上了現代經濟發展的道路,完成了由農業國向工業國的轉變。到19世紀,英國成為世界上最有實力和最強大的國家,自由競爭對英國而言意味著所向無敵,更能使英國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因此,雖然第一英帝國解體之際重商主義殖民理論還沒有完全退出歷史舞臺,但亞當·斯密的思想漸入人心,自由貿易成了英國政府追求的目標。在這個基礎上,新帝國形成了,雖然我們不能明確確定第二英帝國形成的時間,但可以這麼說:在18世紀末,舊帝國和新帝國同時存在,而新帝國正在取代舊帝國,自由主義帝國正在形成。

(本文摘自錢乘旦主編的八卷本《英帝國史》中的第三卷,江蘇人民出版社2019年10月第1版。內容有刪改。經出版社授權刊發。)

主編簡介

錢乘旦,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歷史學學部委員,國家社會科學獎金專家評審組成員,中國英國史學會名譽會長,英國皇家歷史學會通訊會士,北京大學學位委員會委員,北京大學區域與國別研究院院長、博雅講席教授。長於英國史、現代化和世界近現代史研究。著作有《在傳統與變革之間:英國文化模式溯源》《第一個工業化國家》《走向現代國家之路》《二十世紀英國》,主編有《世界現代化歷程·總論卷》《英國通史》《英帝國史》等;譯著有《劍橋藝術史》《英國工人階級的形成》《帝國斜陽》等。

部分作者簡介

姜守明,南京師範大學社會發展學院歷史學教授、博導。

黃光耀,江蘇第二師範學院教授。

張亞東,湖南工業大學教授。

郭家宏,北京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博導。

張本英,安徽大學歷史系教授。

張紅,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

洪霞,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

劉明周,華中師範大學政治與國際關係學院教授。

這裡是每天帶給你驚喜的小石頭

微信公眾號:yimeishitou

相關焦點

  • 二戰後英國為何輕易放棄了遼闊的海外殖民地
    文/寂寞的紅酒英國是世界近代歷史上的第一殖民帝國,是世界老牌殖民霸主。二戰後,英國丟掉了殖民霸權,美國人取代了英國人的霸主地位。不過儘管英國丟掉了霸主地位,但仍然是世界級強國,是當時名副其實的世界第三強國,是和美蘇平起平坐的世界三大巨頭之一。但雖然英國仍然有較強的實力,但英國人並沒有像法國、葡萄牙那樣拼命的試圖維持在海外的殖民統治,而是輕易的放棄了海外遼闊的殖民地,英國人大部分的殖民地是通過和平手段獲得獨立。那麼英國人為何輕易放棄了遼闊的海外殖民地?
  • 北美十三洲為何要脫離英國獨立?
    美國最後在二戰之後,取代英國成為世界上海洋霸主,美國在瓦解大英帝國的過場中居功至偉。大英帝國瓦解之後,美國跟英國位置互換,二戰後英國成為跟隨美國最緊的西方國家,成為美國制衡歐洲的基本力量之一。近期,英國脫歐喧囂不已,脫歐成功後英國,成為美國第51州也不是沒有沒有可能。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
  • 在香港,柴契爾夫人送走了大英帝國最後的榮光,是歷史的宿命嗎?
    那麼為何只有英國持久地保持世界霸主的地位。但奠定了英國霸主地位,是那些被英國剝削的廣闊的海外殖民地。廣闊的殖民地為大英帝國源源不斷地輸送血液,讓英國成為事實上的霸主,英國人民享受著建立在殖民地百姓痛苦基礎之上的帝國榮光。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大英帝國的確處於鼎盛顯赫時期和世界霸主地位 。
  • 血戰東南亞:「日不落帝國」為何會在自己的殖民地一觸即潰?
    ▲二戰時期英國軍隊這個時期的英國人實際上已經意識到了自己的日不落帝國體系走到了窮途末路,整個時代已經是暮年了,英國沒有能力來保護自己在亞洲地區的利益,英國的強項在於自己強大的海軍力量,憑藉著皇家海軍,英國人塑造了自己的日不落帝國,成為了人類歷史上勢力範圍最為龐大的帝國,但是時代總是風雲突變,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戰場都不在海洋上進行,而都是在陸地上進行,這兩次世界大戰也讓世界的主旋律從海權變成了鹿泉,這個過程讓英國失去了自己霸主的地位,以至於在亞洲經過並不算激烈的日英海戰之後,英國在亞洲地區連制海權也失去了,這就引發了連鎖反應,
  • 你愛的人不愛你,你應該果斷放棄,不該死纏爛打
    雖然我們無法和喜歡的人戀愛時很不甘心,但也只能放棄,因為愛情是一件需要雙方自願的事。你早晚得明白,不屬於你的愛情應該放棄,你必須要明白,而且要做到,因為事實就是如此,愛情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永遠都不會是你的。你要是明知道你愛的人不愛你還死纏爛打,那不光是對自己不負責任,而且會讓對方越來越討厭你,最後受傷的肯定是你。這個道理沒必要等到最後受傷了才明白,每個人在戀愛之前都應該明白這一點。
  • 大英帝國最後的機會——張伯倫與帝國聯邦運動(上)
    但是英國人明顯將「貿易」放在「統治」之前,他們建立或奪得殖民地後,致力於擴大生產與貿易,而非設官設兵設卡。比如在北美,很長時間內,英國對各北美殖民地都聽之任之,既無特定管理機構,也無一定管制方略與人事安排,而是聽任其自治。北美各殖民地與英國之間的隸屬關係僅體現在英國有權制定帝國關稅及擁有最終的立法審核權之上。為什麼英國的早期殖民模式是這樣的?
  • 不死纏爛打,不做備胎,愛而不得就放棄的四個星座
    感情是兩個人的事情,只有一方的付出是沒有用的,不是努力就一定會有結果的。愛而不得的時候,有些人會堅持,不肯放手,但有些人不會在感情中卑微,他們不會勉強對方,也不會委屈自己,一起來看看哪些星座愛而不得就會選擇放棄吧。
  • 歐洲最後的殖民地,直布羅陀,兩代日不落帝國最後的較量
    當老邁的西班牙遇到年輕強勢的大英帝國,結局已經可以想像,最終在西班牙王室戰爭中被擊敗,割讓了直布羅陀,而這也是兩代日不落帝國最後的軍事較量,其後300多年圍繞直布羅陀的口水戰煞是熱鬧。西班牙人打不過阿拉伯人,跑到了北部山區進行了長達800年左右的「收復失地運動「,最終在1492年收復所有失地。隨著大航海時代到來,西班牙和英國先後稱雄世界,當西班牙用殖民地的財富用來享受,而英國用財富完成工業革命,在實力上大英帝國已經開始逐漸碾壓西班牙。
  • 被分手後不會徹底放棄的星座,死纏爛打精明到底,甚至打擊報復
    被分手後不會徹底放棄的星座,死纏爛打精明到底,甚至打擊報復雙魚座雙魚座他們的性格比較能多愁善感,而且有些猶豫。在談戀愛的時候,雙魚座的人們他們非常喜歡浪漫,會給自己編很多的浪漫故事,他們自己深深的陷在自己的浪漫幻想裡。到了分手的時候,雙魚座很是猶豫,聽的就扭扭捏捏的,不幹不脆而重的就會死纏爛打,就算自己已經找好了下家或者是跟別人曖昧了,雙魚座的人還是不願意放開。
  • 帝國史丨英帝國:一個非正式帝國(下)
    二是任由某些殖民地獨立,選擇一個「小英格蘭」。1849年以後,《航海條例》(這部法律讓不列顛掌握了對帝國貿易與生產的壟斷)被廢除,重商主義方略被自由貿易政策所取代,就更沒有經濟理由來維繫對帝國的掌控。最後一條路則是找到一種中間交際方式(也可以叫做「潛規則」),來調和結構上的矛盾。我稱之為「無形政治」(相對於明顯的制度行為而言)。
  • 「愛情,不存在命中注定,只有無能的男人,才會對女人死纏爛打」
    本以為他會就此善罷甘休,可沒想到他之後依舊纏著小貝。小貝最後再也忍不了了,大聲告訴他,「你能不能不要再死纏爛打了?我說了我不喜歡你,不想和你戀愛,我現在甚至有點討厭你。」這件事鬧到被老闆知道了,老闆就挨個找他們談話。
  • 西部大講堂⑤高岱:英帝國殖民地行政管理體制的評析(1850—1945)
    隨後,高老師提出:自15世紀以來,西方列強在海外殖民擴張中建立起了各具特色的殖民地行政管理體制,其中英帝國殖民地行政管理體制比較集中地體現了其他各類殖民帝國的統治特點。因此,通過對英帝國殖民地行政管理體制的分析,可以進一步加深我們對殖民主義統治特點的理解。第一部分,英帝國的特徵。
  • 角逐最爛制式步槍!南亞霸主的英薩斯,大英帝國的L85,誰更爛?
    不過這世界上既然有性能優秀、久經考驗的好槍,也就有粗製濫造、設計落後的爛槍。而如今就有兩種口碑不佳的制式步槍臭名遠揚,分別是印度的英薩斯步槍和英國的L85步槍,今天我們就來比一比二者誰更配得上"世界最爛制式步槍"的稱號。(毛病一大堆的英薩斯步槍)南亞霸主印度第一次自主研製的制式步槍就是英薩斯步槍。
  • 比英國還強大的歐洲霸主,世界第一個日不落帝國,如今成三流國家
    英國一直是深入民心的歐洲霸主,19世紀的英國海軍實力之強盛更是令英國稱霸海洋,成為海上霸主。仗著強大的作戰能力,英國對世界進行了大肆的侵略,在鼎盛時期,英國就曾經將世界百分之25的土地變成自己的殖民地。
  • 怎麼讓一個死纏爛打你的男人死心?這三個辦法很管用
    有那麼一個姑娘,她本來不喜歡某個男人,但是當這個男人採取死纏爛打的方式後,這個姑娘竟然就成為了這個男人的女朋友。不得不說,有時候,死纏爛打的確是一種不錯的追求姑娘的方式,仿佛這種持久又沒臉沒皮的方式足以證明男人對姑娘的心意,最後讓姑娘終於繳械投降。
  • 小小的英倫三島,最後崛起成一個大帝國
    (英國擊敗西班牙無敵艦隊)2,英西戰爭 :(1585年–1604年)指西班牙帝國與英格蘭王國之間未經正式宣戰的間歇性衝突。戰爭中英國使用皇家海盜同西班牙爭霸成了以後一百年的國策。七年戰爭最重要的不是在歐洲大陸,它的主要戰場在大西洋、北美以及印度。英國是在七年戰爭中最大的贏家,法國在《巴黎和約》中被迫將整個加拿大割讓給英國,並從整個印度撤出,只保留5個市鎮,英國成為了海外殖民地霸主,邁向日不落帝國的傳奇。
  • 作為帝國,英國和美國有什麼不同?
    任何一種概念都是開放性的,會隨著其所指代的現象變化而改變自己的內涵,或是刪減多餘的意義,或是增加涵蓋的範疇。帝國作為一種歷史概念,也會隨著時間和空間而變化,公元200年的羅馬帝國與公元1600年的西班牙帝國就不同,18世紀的大英帝國與19世紀的美國也不盡相同。
  • 五千年海洋文明史,告訴我們什麼
    偉大的帝國,沒落又崛起。當下,中美博弈、中印爭端和南海問題常常引發我的思考。作為一個海洋專業的學生,回顧世界文明史,從海洋的角度,能夠得出什麼結論?1405-1433年明朝鄭和七次下西洋促進了亞非國家的貿易往來和文化交流但之後中國卻放棄了對海洋的探索歐洲人的大發現公元1453年伊斯蘭世界與基督教在地中海大決戰蘇丹穆罕穆德二世帶領大軍佔領了君士坦丁堡
  • 二戰變局中,海洋強權為何會迅速衰落?一切皆源於法國的不戰而降
    引言「我的一邊坐著巨大的俄國熊,另一邊坐著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間坐著的是一頭可憐的英國小毛驢。」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世界,是一個西歐隕落、美國和蘇聯崛起的世界,這是一個全新的世界格局,英帝國終於從世界最強大國家的寶座上跌落下來。
  • 從英帝國到大英國協,從皇帝到「元首」,看世界霸權的轉世涅槃
    大英帝國,可能是人類歷史上最強大的帝國,在全盛時期(1920年)其總面積高達3400萬平方公裡,佔地表面積的1/4,領土橫跨歐、亞、非、美、大洋這五大洲,比昔日的蒙古帝國更為龐大,統治人口近四億,超越了以往一切大陸性帝國的擴張極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