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雄並起,誰會是最後的贏家呢?目標電子計算機

2020-12-16 喬喬說知識

1937 年,香農完成影響深遠的碩士論文,為後世規劃出邏輯電路,開啟數字電腦的大門。不過歷史上總會有一些先驅者,縱然還沒有理論可依循,就先動手摸索嘗試。數字電腦也是如此,在香農公開發表論文之前,已經有多組人馬試圖打造新型計算機。奇妙的是,他們彼此互不相識,卻宛如心有靈犀,都在 1936 – 1937 年之間開始著手開發。

客廳即工坊,數字計算機的先行者——楚澤

數字計算機的先驅者中,最先動手打造的是德國的楚澤 (Konrad Zuse)。楚澤在大學期間曾對未來感到迷惘而轉換科系,所以直到 25 歲才從土木工程系畢業。畢業後,楚澤到一家飛機公司擔任結構工程師,但不到一年就決定辭職,全心開發計算機。

據他回憶,這個念頭早在大學時期就已萌生。當別人都在玩樂談戀愛,他卻只能埋頭於算都算不完的方程式,不禁幻想著有部計算機可以代替這些大量複雜的計算。沒想到上班之後,竟又深陷大量複雜的計算的境地,這讓他下定決心要打造出一臺可程序化的計算機,用來解各種複雜的聯立方程式。

楚澤 (Konrad Zuse, 1910-1995)

1936 年夏天,楚澤把家裡客廳當成工坊,開始打造 Z1 計算機(原本楚澤取為V1,V 代表德文 「Versuchsmodel」,意思是」實驗機型」。後來為了與德國 V1 火箭區別,才改稱 Z1)。楚澤將 Z1 規劃為運算單元、記憶單元、控制單元、輸入/輸出單元,以及紙帶讀取器。這設計幾乎就是現代電腦的基本架構,唯一差別在於 Z1 的記憶單元只是用來貯存運算的數字,不像現代電腦的記憶單元也用來貯存程序。Z1 的運算程序和巴貝奇的分析機一樣,記錄在打孔紙帶上,再由讀取器傳送到控制單元(後來楚澤聽從朋友的建議,改用廢棄的電影膠捲,更便宜也更耐用)。

Z1 還有外接一臺電動馬達,以每秒轉動一圈的速度,讓各個單元同步運作;這作用就相當於現代電腦中的」脈衝時鐘」。事實上,這臺電動馬達是整部機器中唯一的電氣元件。這聽起來很不可思議,楚澤不用繼電器之類的元件,如何打造出二進位的數字計算機?

原來楚澤家中並不富裕,部分資金還是跟朋友借來的,根本買不起那麼多繼電器。所以他只好另闢蹊徑,找來朋友幫忙鋸出一片片金屬條,每片的末端再釘上一根針,然後將金屬條縱橫交錯地裝在板子上,做成可以左右或上下滑動。每個單元各自都有這樣的板子,透過滑動金屬條改變接觸點,便能形成不同迴路,達到與繼電器一樣的效果。

Z1 計算機的局部設計圖

也因為資源有限,楚澤想出用」浮點數」(floating-point numbers,類似十進位的科學記法 a x 10n) 的形式來貯存數字,可以更有效地利用硬體。浮點運算如今也成了電腦做小數點運算的方式。

雖然楚澤想辦法找出克難的方法,不過光靠家人與朋友的資金還是捉襟見肘,於是他在 1937 年邀請一位製造機械式計算機的企業家前來參觀,希望能獲得他的資助;或許因此還能買得起繼電器,打造下一個機型。

到目前為止,楚澤仍是數字計算機的唯一領先者,但他不知道在大西洋的另一邊,還有多組人馬也已經起跑。香農正在撰寫那篇曠古爍今的碩士論文,此外,有三位先驅者也在 1937 這一年試圖開發數字計算機。當然,他們也都毫不知情自己加入了這場開發數字計算機的競賽。

寶深藏閣樓半世紀,巴貝奇的繼承者——艾肯

艾肯 (Howard Aiken) 比楚澤大十歲,母親也是德國裔。他青少年時全家搬到印第安那州,父親卻開始酗酒家暴。艾肯十二歲時為了捍衛母親,持火棍將撒酒瘋的父親趕出門,父親從此消聲匿跡未再回來,全家生活也因而陷入困頓。

為了幫忙分擔家中生計,艾肯只好輟學打工。所幸他的老師認為他有數學天分,特地幫他找了個夜間接線生的工作,讓他白天仍能繼續上學。艾肯就這么半工半讀直到完成大學學業,畢業後到電力公司上班,擔任電機工程師。工作將近十年後,他於 1933 年又重返校園,進入哈佛大學攻讀物理博士。

艾肯 (Howard Aiken, 1900-1973)

1936 年,艾肯在準備博士論文時,常因為計算非線性微分方程式,耗費大量時間與精神,讓他深感苦惱,因此也與巴貝奇、楚澤一樣,期盼能交給計算機代勞。

雖然當時已經有許多 IBM 之類的計算機公司,但是艾肯詢問的結果,竟然沒有一臺可以處理非線性微分方程式的計算機。他有聽聞布爾剛發明的微分分析儀,但只能解線性微分方程式,因此也派不上用場。

不過艾肯轉念一想:既然 MIT 可以支持布爾打造計算機,咱們哈佛難道不行嗎?艾肯跑去跟系主任提這個想法。結果系主任告訴他:聽說科學中心的閣樓裡有臺黃銅製的計算機,要不你先拿去看能不能用。

原來在閣樓中蒙塵已久的機器,竟是巴貝奇的差分機模型。這是他的兒子亨利在他死後所造,然後於 1886 年,為了祝賀哈佛建校兩百五十周年,捐贈予哈佛大學。艾肯立刻迷上了巴貝奇的機器,他進一步研究後,才知道還有一架分析機才是巴貝奇的終極夢想。

艾肯埋頭於史料之中,感覺巴貝奇彷彿從過去招喚著他,要他完成使命——倒不是要按照巴貝奇的原始設計圖重現分析機,而是以當代技術實現分析機的功能。

巴貝奇的兒子亨利所造的差分機模型

不過艾肯現在的研究領域是理論物理,已不再是工程師了,所以他無意親自動手,而是打算制定出計算機的規格後,再交由廠商設計打造。

1937 年 4 月,艾肯完成二十三頁的計算機企劃書,除了涵蓋分析機的所有功能,還增列一些要求,包括計算負數,以及運用現有的函數(這意味著要有硬體存儲設備預存這些函數)。

艾肯拿著企劃書拜訪一家大型計算機廠商,但對方評估了幾個月後,還是婉拒他的提案。所幸這家廠商有位中階主管相當熱心,幫艾肯居中牽線,讓他於當年 11 月向 IBM 簡報他的企劃案。艾肯渾然不知,此刻就在不遠處的貝爾實驗室裡,有位博士已經在打造數字計算機的原始電路。

在廚房完成數字計算機的概念驗證——斯蒂比茲

斯蒂比茲 (George Stibitz) 比艾肯小四歲,成長過程算是一帆風順,26歲取得數學博士學位後,就直接到貝爾實驗室上班。當香農於 1937 年暑假到貝爾實驗室實習時,斯蒂比茲已經在那裡工作滿七年,不過他與香農不在同一部門,所以兩人彼此並不認識。

斯蒂比茲 (George Stibitz, 1904-1995)

這一年,斯蒂比茲分到新的任務,恰巧是負責繼電器的設計。身為數學家,斯蒂比茲原本就相當熟悉二進位制,他也注意到繼電器與二進位制的關聯性,而萌生了一個想法。

1937 年 11 月的一個周末,斯蒂比茲把一些零件帶回家,就在廚房餐桌上組裝起來。他剪開菸草罐,裁出幾塊薄鐵片,用它們將兩個繼電器、電池,與燈泡固定在木板上,再用電線把它們連接起來,做出史上第一個繼電器組成的數字加法器。因為它是在廚房誕生的,斯蒂比茲的妻子乾脆把它取名為」型號 K」。

因為斯蒂比茲只帶了兩套零件回家,所以只能輸入二進位的 01 或 10,相加的結果用兩個燈泡顯示,亮代表 1 ,暗代表 0。雖然這個加法器如此簡單,但它的意義在於」概念驗證」 (proof of concept),證明了用繼電器建構的電路,可以成為一部數字計算器。斯蒂比茲相信只要給他更多繼電器,就能打造出加減乘除都能做的計算機。

隔天斯蒂比茲帶著「型號 K 」去公司,興衝衝地展示給同事看,不過大家都只當它是個有趣的玩具,沒有人察覺到它的重大意義。斯蒂比茲多年後回顧當時情景,不禁感慨:」沒有煙火、沒有香檳」。其實就連他也沒想過自己正站在數字時代的開端,他只希望獲得主管首肯,讓他繼續開發數字計算機。

就在斯蒂比茲爭取主管支持之際,美國中西部有位教授研究計算機已經一年多,某一天他突然靈光一閃,想出如何打造出全電子式的計算機。

魔幻時刻!在酒吧想出全電子式數字計算機——阿塔納索夫

阿塔納索夫 (John Vincent Atanasoff) 和斯蒂比茲年紀相仿,兩人只差半歲,同樣也在 1930 這一年取得物理博士學位。他在寫博士論文時,和巴貝奇等計算機先驅一樣,深受繁重的計算工作之苦,因而不時想像是否能用計算機解決。事實上,當時他還真的研究過學校向 IBM 租用的計算機,但發現它無法處理自己所用的方程式。

阿塔納索夫 (John Vincent Atanasoff)

1936 年,阿塔納索夫已經是愛荷華大學的教授,他終於動手打造一臺類比計算機,用來計算拉普拉斯變換。最後雖然打造成功,但他也認清此類計算機存在無法克服的限制,無論是運算速度與數字精確度都無法滿足要求,於是他毅然決定轉向開發數字式計算機。

原子物理是阿塔納索夫的研究領域,他剛好知道英國物理學家溫-威廉士 (C. E. Wynn-Williams) 於 1932 年用真空管電路打造二進位計數器,能以極高的速率偵測粒子,因此他決定也用真空管做為計算機的元件。不過真空管價格昂貴,如果全面採用,所需的資金恐怕他個人和學校都負擔不起。

權衡之下,阿塔納索夫決定只有運算單元採用真空管,但存儲元件則使用電容器。電容器價格便宜許多,雖然充、放電的速度比較慢,但畢竟存儲單元的存取頻率不像運算單元那麼高,拖慢的速度尚可接受。

唯一的問題是,電容器的電力很快就會流失,貯存的內容也就跟著消失。阿塔納索夫一直想不出如何維持電容器的電力,一直到 1937 年 12 月的一個夜晚,他為了整理思緒開車上路,一路開到三百公裡外的伊利諾州。他走進路邊一家酒吧,點了酒慢慢小酌,突然間靈光一閃,電容器的充電機制就在腦中浮現。

這個關卡突破後,他隨即在餐巾上草擬出計算機的整體架構與基本規格。幾個小時後,阿塔納索夫步出酒吧,心滿意足地緩緩開車回家,準備展開全電子式數字計算機的打造計畫。

阿塔納索夫體驗了許多發明家的魔幻時刻,而 1937 這一年在數字計算機的歷史上也是神奇的一年。

群雄並起,誰能在數字計算機徵戰中勝出?

這一年,香農完成影響深遠的碩士論文,等待公開發表;德國的楚澤所設計的 Z1 計算機已在建造中;艾肯試圖說服 IBM 開發他已制定好規格的計算機;貝爾實驗室的斯蒂比茲完成邏輯電路的概念驗證,爭取主管同意開發數字計算機;阿塔納索夫則跳過繼電器,構思出全電子式的計算機。

1937 年,群雄並起,不約而同地追逐數字計算機這座聖杯。究竟哪組人馬最後會脫穎而出呢?

相關焦點

  • 誰是E3遊戲展最後的贏家?
    在最新的一輪遊戲機大戰中,任天堂的Wii視頻遊戲機似乎成了最大的贏家。因此在本周舉行的E3遊戲大展上,索尼和微軟都感到了巨大的壓力,它們必須要向業界證明它們的遊戲機PS3和Xbox 360具有很強的競爭力。兩家公司都必需拿出自己的重量級產品來證明這一點。   然而任天堂在這方面做得更加出色。
  • 《春物》輕小說最後一卷封面確定,誰才是最大贏家?
    還是說渡航老賊會給人帶來意想不到的全滅結局呢?小編是實在沒想到杜航老賊竟然更新的一天,《春物》最後一卷的實體封面圖已經更新。從封面我們可以看出好像是在向誰打著招呼的雪乃,如果真的是打著招呼那對面的會是誰呢?一色?糰子?或者大老師?或者彩加和大老師?(彩加小天使天下第一)是道別還是確定了關係在問候?
  • 誰會是最後的贏家
    這兩張也為前區10碼後區1膽2拖,選號方式「五花八門」,可謂是為了中獎也是「黔驢技窮」,各式各樣的玩法都用上了,但開獎號碼誰也無法預知,再怎麼「良苦用心」未必換得來回報,最終的謎底幾小時也將為你揭曉。最後一張為11+2的複式票,投注金額達到924元,可以組成462注單式。因為時間的關係,就不作詳細介紹了啊!
  • 大樂透20128期開獎結果今天公布,這一次,誰是最後贏家?
    大樂透20128期開獎結果今天公布,這一次,誰是最後贏家?今天又到了大樂透20128期開獎的時候,那這一次誰是最後贏家?還是讓我們耐心地等待開獎結果的公布吧。而另一位彩民則說到:「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它真的實現了呢?人生的幸運誰也不知道何時才會降臨,我們能做的只有專心地付出和耐心地堅持下去,直到大獎籠罩到自己的那一刻。」
  • 這所985堪稱本次學科評估最大贏家,4個工科A+「傲視群雄」
    今天小編介紹的這所985堪稱本次學科評估「最大贏家」,這所大學就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相對第三輪學科評估,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本次評估進步明顯。四個學科入選A+,全國第一,分別是儀器科學,材料科學,航空宇航科學和軟體工程。
  • 次公升級群雄並起 2019誰才是最強900cc街車
    對於這個次公升級的存在,依然有著龐大的受眾群體,截止到目前有900cc街車當中已經有不少車型,群雄並起的900cc街車,究竟孰強孰弱我們一起來看下。可加錢選配的配置包括,DTC動態牽引力控制,彎道ABS Pro,DBC動態制動控制,MSR發動機制動控制,自適應彎道燈,無鑰匙啟動,Shift助手,SOS智能緊急呼叫,電子避震、快速換擋等等。不得不承認德系車在電子配置上真的是讓人眼花繚亂,滿滿的科技感。
  • 膽拖組合與複式票的「博弈」,誰是最後的贏家
    每一天都是新的開始,新的希望,購彩路上總是充滿著太多的未知數,能給人帶來驚喜,同時也有太多的失望……每個人追求的目標都不盡相同,但用的方式方法難免會有所不同,膽拖組合與複式票之間的「博弈」,最終的目的還是為了一個,誰是最後的贏家?今晚八點半後也將揭曉答案!
  • 職稱不公平,就撕個魚死網破,誰是最後贏家?期待結果
    職稱不公平,就撕個魚死網破,誰是最後贏家?期待結果。焦作的女老師火遍網絡,就是因為她捅破了那個人盡皆知,卻不敢說出來的職稱潛規則。這樣的事例讓人唏噓,如果那些沒有後臺的人只能用生命來博取晉級的機會,這算不算社會的悲哀呢?我對這位女老師感到佩服,也知道她的憤怒和無奈。她認為自己有能力,所以想憑本事吃飯,誰知道在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面前,「能力」實在太「無力」了。在網絡上捅出來,估計是她已抱定「必死」的信心,要做一個「殉道者」。
  • 權遊最終季:誰是最後贏家?粉絲一起來猜猜猜
    這一季裡哪些角色會領便當?誰將成為最後的贏家?雪諾?龍母?小惡魔?還是夜王?內幕網站在社交媒體上徵集了一下粉絲們的看法。等待首集熟肉的時候,不如先預熱一下吧。HBO電視劇《權力的遊戲》到了第八季也是最後一季,這意味著劇名所提到的權力遊戲很快就會公布贏家了。
  • 李小龍大戰拳王泰森,誰能是最後贏家?格鬥專家給出專業解釋
    那麼,問題來了,李小龍與泰森如果一戰的話,誰能是最後贏家呢?對於這個問題,一位格鬥行業的專家人士給出了自己的解釋。這位專家表示,毫無疑問李小龍是可以成為最後贏家的。原因很簡單,李小龍可以打敗兩個泰森。李小龍留下的影像資料當中,有過兩次實戰。第一次,是中學拳擊的時候,另外一次是與一位叫做黃澤民的民間習武者對決。
  • TV背光進入戰國時代,MiniLED群雄並起
    看好MiniLED背光發展前景的各路廠商紛紛使出渾身解數,一個群雄並起的TV背光戰國時代即將來臨。 政策驅動,超高清視頻產業時代到來 2019年3月,工信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印發《超高清視頻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9-2022年)》。
  • 社區團購最後贏家大概率是美團,美團買菜這倆壁壘,對手難以逾越
    今天我們不評論網際網路巨頭們的這種行為是否正確,存在就是合理,主要討論的是未來誰會成為社區團購的最後贏家。筆者判斷美團會是社區團購的最後贏家,因為美團有兩項壁壘,對手很難逾越。第一點就是美團佔領了老百姓關於網際網路上關於吃的心智資源,大家可以自己想一想,如果你不想自己做飯,想通過網際網路解決肚子餓的問題,你會首先想到誰呢,我想大部分人會想到美團,在家裡吃可以用美團外賣,出去吃看美團點評,這一點非常可怕。
  • 參考快評|「勤王大戲」即將在華盛頓上演,誰會成為贏家?
    鑑於此前的類似抗議曾經失控,而此次抗議又是川普陣營的「最後一搏」,華盛頓當局如臨大敵,將在該市部署國民警衛隊士兵,以應對可能出現的暴力抗議活動。問題在於,華盛頓即將上演的這場「勤王大戲」,究竟誰會成為贏家?首先,川普難以成為贏家。
  • 高精地圖成為自動駕駛爭奪關鍵,Apollo會成為最後贏家?
    那麼,為什麼高精地圖會成為自動駕駛的關鍵因素,從而得到海內外從業者的高度關注呢?1. 擁有高精地圖意味著什麼?過去十年,由 iPhone 引領的移動網際網路,不僅帶來了智慧型手機的普及,更加速了基於智慧型手機的移動導航的快速發展,從而也在手機地圖領域掀起一輪輪的「軍備競賽」,並最終造就了百度、高德這樣的兩極格局。
  • 夢幻西遊:力天宮與敏天宮之爭,到底誰才是最後的贏家?
    夢幻西遊:力天宮與敏天宮之爭,到底誰才是最後的贏家?最近夢幻西遊很多玩家都在熱議這個話題:力天宮與敏天宮相比,誰的輸出傷害比較大?針對這個問題,玩家們見仁見智,各有各的看法。那麼今天就來分享一個數據測試,用事實證明誰才是王者!首先,敏和力誰更暴力之爭,來源於天宮的奇經八脈—疾雷(第一行第2個);
  • 她才是《延禧攻略》最大的贏家,走到最後不說,還唱主題曲呢!
    她才是《延禧攻略》最大的贏家,走到最後不說,還唱主題曲呢!這部劇真的是牛了,不僅火主角還火了劇中一票的演員呢,小編是佩服了,不過如果你覺得這部劇中最大的贏家是魏瓔珞,小編覺得也有道理,畢竟她從一個小小的市井平民,一步步走到了獨得皇上恩寵的地步呢,但是如果讓小編說,小編覺得最大的贏家其實是舒妃呢!
  • 處於亂世的劉備,質柔才弱,卻為什麼最後竟還能成就一番霸業呢?
    在看《三國演義》這本書的時候,我自己經常在想的一個問題就是:「當時候天下大亂,群雄並起,有實力的諸侯和氏家大族比比皆是,可是為什麼到了後期卻讓一個沒任何勢力的劉備成為了三國霸主之一呢」?可就是這些看似強大的力量,最後卻紛紛的消亡不見了蹤影,而看似沒有任何機會的劉備,卻逆風翻盤,硬是笑到了最後。這是為什麼呢?
  • 5本巔峰級架空歷史小說:天下大亂,內憂外患,亂世中群雄並起
    首先感謝大家打開小編的文章,小編每天會給大家推薦不一樣精彩的小說,今天推薦5本巔峰級架空歷史小說:天下大亂,內憂外患,亂世中群雄並起。喜歡就關注收藏吧。風月大宋天下大亂,內憂外患,亂世中群雄並起。最後這句話,雖是對著蕭天和梁紅玉說的,眼神兒卻是向著李綱和宋五瞟去。宋五重重點頭道:「自是同去了。」穿越之盛唐風雲片段:「高財主就是為了防範強盜很早就修了這處宅院,僱傭了一幫人看家護院,這傢伙作惡多端久了,能不防備有人惦記他麼?
  • 電子科技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考研經驗
    電子科技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考研經驗其實一直想寫一篇關於這方面的文章,一方面作為自己一個階段性的總結,另一方面,也是希望通過自己的經歷,能夠給到一些想要了解考研或是已經在準備考研的同學們一些參考和建議。先介紹下自己,本科中西部雙非二本院校,二戰電子科技大學計算機專業,最後成功上岸。
  • 在線婚戀進入贏家通吃,珍愛網百合網世紀佳緣誰才是真正贏家?
    「贏家通吃」對於頭部的企業來說,當然是好事,但頭部企業也是有競爭的,並不是佔據了頭部就能「通吃」,誰是真正的「贏家」,才是決定其能夠成為「贏家通吃」的核心要素,不能想當然地空想,市場還是要靠實力說話,誰才是在線婚戀行業真正的「贏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