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這本小說,作為中國的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只要是中國人,基本上都讀過或者聽說過。其傳播之遠,影響之廣泛,超出許多人的想像。
其中的許多經典段落所展現出來的智慧,讓人們津津樂道的研究和談論,特別是其中的智謀之士所展現出來的各種匪夷所思的計謀,更是讓人們沉迷於其中而不能自拔。
在我們的鄰國日本,甚至有人研究《三國演義》中的戰略智慧,用來指導自己的商業活動,以求取得在商業活動中的最大勝利。
如果說《三國演義》的研究者是除了《紅樓夢》之外的最大研究群體,可以說是一點也不誇張。
在看《三國演義》這本書的時候,我自己經常在想的一個問題就是:「當時候天下大亂,群雄並起,有實力的諸侯和氏家大族比比皆是,可是為什麼到了後期卻讓一個沒任何勢力的劉備成為了三國霸主之一呢」?
要知道在一開始的時候,劉備還只是一個賣草鞋的販子,在與曹操的青梅煮酒之會中,劉備自己就數說了當時力量比較大的各方勢力,這些勢力對當時的劉備而言,可能都只有羨慕嫉妒恨的份。
可就是這些看似強大的力量,最後卻紛紛的消亡不見了蹤影,而看似沒有任何機會的劉備,卻逆風翻盤,硬是笑到了最後。
這是為什麼呢?
他究竟又做了些什麼而能笑到最後呢?
仔細歸納起來,其實他就只做了兩件事。
一,得人,團結所有可能團結到的力量。當日的漢王朝,面臨搖搖欲墜的危險局面,外戚與宦官輪流專權,把持朝政,諸侯稍微有一點實力的人都在蠢蠢欲動,紛爭不斷戰亂不休,人民生靈塗炭。
在這種國難當頭的時節,打著恢復漢王朝的旗號,用當朝皇帝皇叔的稱號,將一切所有想要恢復漢王朝統治,讓天下重歸太平的人,都團結到了自己的周圍。
至於當時的劉備心裡到底是怎麼想的,那可是誰也不知道。反正不管怎麼樣,總歸是成功將所有可能的力量集聚到了一定的階段,特別是在得到了像諸葛亮這樣的人才之後,其發展已經是沒有誰能遏制得了的了。
有人說劉備的最大本事就是哭,這話一點都不錯。但你不管人家怎麼哭,反正劉備已經將所有人都成功的聚集在了自己的周圍,從這一方面來說,哭也是人家的本事。
要不,你哭一個試試,看有沒有人家的威力。
二,待時,在自己力量薄弱的時候,堅決不做那個出頭的鳥,而是守正不動,決然自守。
在清楚而明白的知道自己處於上下否塞,陰陽相隔,力量薄弱且不可能立刻向好的方面轉換的時候。
劉備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堅決自守,不輕舉妄動,靜待事態的變化和時局的改變。
為了達到保全自己有生力量的目的,劉備寧可像一隻喪家之犬一樣,隨時都在準備著改換門庭。
他的這份辛苦努力的隱忍,最終並沒有白費,而是等來了自己最好的時機,並最終將自己送上了三國霸主之一的位置。
論文他比不過諸葛亮,論武他又比不過他手下的五虎上將。質柔才弱的劉備,最後卻將勝過他許多的一幹梟雄送進了歷史,讓自己成了最後的贏家,笑到了最後,為什麼?
因為他認知到了自己的處境,和自己的優勢,了解了「否、「泰」」之間的發展規律,並且順應了這種自然規律,雖然質弱而有亢動之心,卻能很好的克服自己的不利缺點,所以,最後他笑了。
其實,這就是我們今天所想要講的否卦初六爻的內容。
否卦初六:拔茅茹以其匯,貞吉,亨。
象曰:拔茅貞吉,志在君也。
茅茹,茅草的根,初六爻牽引下卦六二爻、六三爻一起貞固自守,並且能克服因以陰居陽而帶來的質柔欲亢之缺點,所以能得到吉祥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