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有個致命缺點讓他難成大業,諸葛亮心知肚明,卻沒有能力改變

2020-12-22 觀史談天小阿姨

東漢末年劉備在亂世中起兵徵討黃巾賊,成為了一方諸侯,一心想要匡扶漢室或者說借宗親之名發展自身實力的他,空有抱負但是缺少才華,在戰鬥中屢屢被梟雄挫敗,走投無路的他跑到了臥龍崗請諸葛亮出山,開始了三分天下的爭霸之旅。

諸葛亮剛剛加入劉備集團的時候,關羽和張飛並不服他,諸葛亮用了一番計策才讓這兩位對自己有了好感,但是經過相處他慢慢發現,劉備有個致命缺點註定他一生平庸,難以成就一統天下的霸業。

劉備的這個缺點就是任人唯親,說實話在起兵的前期這樣的方式確實可以拉攏人心,但是等到團隊專業化正規化之後,就應該摒棄這種「小作坊」式的思想,用一個做老闆的心態去管理團隊,但是劉備做不到這一點。

赤壁之戰後諸葛亮有心提醒劉備,想讓他看看感情用事對團隊的危害有多大,後來就有了關羽「華容道義釋曹操」的故事。關羽為了自己的義氣放走了劉備一生大敵,還是在之前給軍師立了軍令狀的前提下,諸葛亮並沒有想要用軍令狀去為難關羽,他只是想藉此提醒劉備,身為一個團隊領袖不要有那麼多私心雜念。可是劉備並沒有當回事

劉備在黃巾之亂接手陶謙的徐州時,其實已經算是名震一方的諸侯了,但是就因為他的三弟張飛喝酒誤事,讓呂布偷襲得了徐州城,妻子家眷都被呂布擄去,自己則被趕到小沛駐守,從呂布的大哥變成了小弟。

劉備和張飛都沒有從這件事中吸取教訓,作為團隊領袖的他依舊放縱自己的三弟,張飛自己也沒有因此反省,依舊在執勤的時候徹夜大醉,劉備對他的處罰也只是訓斥幾句,這種不痛不癢的懲罰更像是大哥對小弟的愛護。

對真正需要尊重的人才,劉備又換上了另一副嘴臉。

跟諸葛亮齊名的「鳳雛」龐統來投奔他,這時候的劉備已經打贏了赤壁之戰,有一片自己的地盤了,龐統雖然是天下名士可是劉備卻因為其貌不揚而嫌棄他,居然把他調到了一個小縣城中去做縣令,美名其曰是「考驗和歷練」,龐統心裡很不高興,差點就撂挑子不幹了。

劉備這個時候就已經沒有「禮賢下士」之心了,更是對寸功未建的龐統沒有一點好感,直到後來諸葛亮力薦,龐統才成了軍師中郎將。

龐統經過這件事就看出了劉備的缺點,但是對他的任人唯親也束手無策,畢竟劉備就是靠著這一手起家的,所以對他的「權術」迷之自信。

讓關羽鎮守荊州就是另一個很好的例子。在劉備入川進攻劉璋的時候,並沒有帶上關、張、趙和諸葛亮,就是因為信任這幾個人可以看好自家地盤,結果沒想到戰鬥失利,需要諸葛亮派兵增援,這時候就要留一個人在荊州駐守,諸葛亮心裡的人選是趙雲,可劉備心裡的人選卻是關羽。

雖然趙雲數次救下阿鬥的性命,可劉備依然更相信自己二弟的能力和忠誠度,根本不考慮實際的情況。

諸葛亮入川前問他如果曹操來進攻荊州怎麼辦,關羽用「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來回答,諸葛亮又問他如果孫權和曹操聯合進攻怎麼辦,關羽想都沒想就回答了相同的話,諸葛亮這時候就知道關羽並非守荊州的最佳人選,但是他又改變不了劉備的想法。

劉備的心裡趙雲只能做個衛隊長,而關羽卻是萬中無一的大將

可是傲氣的關羽,不僅處理不好跟東吳的關係,甚至連僚屬間的關係都處理不好,上庸的劉封和孟達不服他,南郡的糜芳也不管他,關羽沒處理好這些關係,成為了他最終兵敗的重要因素。

而且劉封和糜芳這些草包為什麼能夠上位,全都靠著跟劉備的裙帶關係,一個是劉備的養子,而另一個則是劉備的小舅子,劉備寧願用這樣的人去鎮守一郡,都不願意去發掘和重用其他人才。

如果是趙雲堅守荊州的話,可能沒有水淹七軍斬龐德這樣的大功,但是以他小心謹慎的性格,也不會輕易被東吳偷襲落得身死兵敗的下場。說他不會水戰不適合荊州純屬無稽之談,周瑜病倒後進攻南郡的戰鬥以及後來的截江救阿鬥,都證明他的水戰也十分凌厲。但是他的才華卻得不到發揮。

劉備的任人唯親讓他因此丟失了包括荊州在內的大量資源,可是他依舊不知反省,最終讓蜀漢君臣離心,錯過了一統天下的大好機會。

相關焦點

  • 諸葛亮致命的缺點是什麼?司馬懿說了17個字,康熙帝對他評價極高
    三國時期,出現了許多著名的文臣武將,其中諸葛亮就是最耀眼的一位。據史料記載,諸葛亮前半生基本上在臥龍崗讀書和種地,後半生全部奉獻給了劉備和蜀漢政權,憑藉自己的才華和權謀,最終協助劉備完成了帝王大業,建立了蜀漢政權。
  • 關羽若不死,諸葛亮還會那麼累,劉備能完成中興大業嗎?
    大家應該學過《出師表》,對諸葛亮晚年的北伐應該感到悲憫,覺得諸葛亮太可憐了。有些讀者可能就會說了,假如關羽若不死,諸葛亮還會那麼累嗎,劉備的中興大業還能完成嗎?當時,佔據了廣大的北方地區的魏國最強,其次吳國,最後是蜀漢。
  • 歷史解說:劉備託孤諸葛亮的原因是什麼?
    安排他們去做其它重要的事,並且此時他信任的人並不多。比如趙雲,他就單獨被劉備召見,奉命做好保護劉禪以及他其他家人的安全工作。作為蜀國元老李嚴,他也被分配了重要的工作。那就是統領一部分蜀國軍隊,掌握了軍權。其實,劉備之所以這樣做,也是心存著分權力制衡諸葛亮的考慮。第二能力強弱。相比其他人,諸葛亮最合適,最有能力輔佐那個扶不起的阿鬥。
  • 讓諸葛亮都自嘆不如的奇才,有他在,劉備不會兵敗夷陵!_法正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感謝大家的閱讀,喜歡小編為你精心編輯的文章嗎?歡迎留言評論,小編都會虛心接受的,你們是小編前進的動力哦。每天一點點進步,分享彼此的歡樂!如果喜歡就關注訂閱吧!也不要忘記點讚哦~親,看的開心可以點個好看 。原標題:讓諸葛亮都自嘆不如的奇才,有他在,劉備不會兵敗夷陵!
  • 諸葛亮在劉備的三顧茅廬下,初出茅廬的故事經過
    有關於諸葛亮這個三國時期的傳奇人物,我們都或多或少的聽說過關於他的一些故事。諸葛亮素有臥龍之稱,那麼他肯定是那個時代公認的有才能的人。那麼這樣的一個天之驕子是怎麼選擇追隨劉備的呢?在開始的時候他又作出了怎樣的成績呢?讓我來講講關於他的最開始的兩個故事吧。
  • 關羽失荊州是因為沒有劉備這個缺點,否則來100個呂蒙也白搭
    在《三國演義》裡描述的是關羽大意失荊州,其實關羽是沒有劉備的這個缺點,否則的話,就是來100個呂蒙也拿不下荊州,更不會喪命,往更長遠的來說,魏國的滅亡就只在朝夕間了,為什麼這麼說呢,小編給大家解釋一下。
  • 龐統臨終前一句話表明一切,劉備不能一統天下,諸葛亮心知肚明
    臥龍、鳳雛兩人都是當時的豪傑,劉備三顧茅廬得到了諸葛亮,有了諸葛亮的加入,劉備的事業蒸蒸日上。後來劉備又得到了鳳雛龐統,臥龍、鳳雛都在劉備帳下,但是劉備最終沒能統一天下。龐統臨終前一句話表明一切,劉備不能一統天下,諸葛亮心知肚。
  • 諸葛亮早已算準劉備伐吳會失敗,為何不勸阻,原來心中另有定計
    後來諸葛亮出山協助劉備成就蜀漢大業,正是依據這套方案形成天下三分的格局。然而,後來因為關羽大意失荊州,敗走麥城被東吳所殺,劉備因為要為關羽復仇,親率大軍大舉進攻東吳,蜀吳聯盟正式破裂。諸葛亮隆中對的治國之策,就此徹底改變,也最終未能實現復興天下的事業。
  • 若劉備統一天下,必定先除掉兩個人,諸葛亮早就心知肚明
    劉備是西漢中山靖王的後代,家族傳承到了他那個時代已經不被朝廷承認,劉備年少時甚至要和母親一起織席販履討生活。因為有野心有夢想,黃巾起義時果斷加入官軍鎮壓叛亂,也成功獲取軍功入仕。天下大亂後又帶著關羽、張飛、趙雲東徵西討,從河北打到中原、豫州、荊州,最終建立蜀漢帝國。
  • 你覺得諸葛亮是忠於漢室還是忠於劉備,為什麼?
    我認為,諸葛亮既不忠於漢室,也不忠於劉備,只是忠於自己的抱負和理想而已。諸葛亮為實現自己的抱負和理想而苦苦掙扎。以諸葛亮的智商,在漢室氣數已盡,命運結局已現的情況下,諸葛亮對比心知肚明。他要是真的忠於漢室,絕對不會蟄伏在臥龍崗大門不出 二門不邁,他會出仕為官,為漢室復興而力挽狂瀾。三顧茅廬後,諸葛亮跟隨劉備開始了實現自己抱負的實踐。至於劉備,也就成了諸葛亮實現自己抱負和載體。如果諸葛亮僅僅忠於劉備,那麼在劉備病亡白帝城後,諸葛亮就該收場了,而他偏偏又開始了出祁山、攻曹操,還給後主劉禪上書著名的《出師表》。
  • 司馬懿比諸葛亮成名更早,劉備為啥不去請他出山
    面對難中的諸葛一家,劉表慷慨大度接納了他們,讓他們得以度過最困難的時期。但不久後,諸葛玄同樣染病身亡,留下諸葛亮孤苦伶仃。諸葛亮為了謀生餬口,來到隆中躬耕田畝,當起了農夫,「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整整當了十年的農民。雖然在此期間他飽讀書史,學問才幹日益精進,但因家族凋零,處境微賤,並不為人注意。
  • 劉備生前跟諸葛亮說了一句話,幾十個字,使得諸葛亮不敢謀位
    劉備生前跟諸葛亮說了一句話,幾十個字,使得諸葛亮不敢謀位。不管是在小說、史料,還是電視劇中,諸葛亮對於蜀國的建立和發展都發揮了舉重若輕的作用,主公劉備在世時,他不辭辛苦幫助劉備排除萬難,建立了蜀國。蜀國初建,人才匱乏,百廢待興,且東吳的孫權和北方的曹操對之虎視眈眈,這般內憂外憂的局面並沒有難道陪伴劉備一路走來的諸葛亮,他日日夜夜待在書房中,查閱史料和書籍,思考適於國家發展的各種政策,思量禦敵之策。
  • 若在落鳳坡死的是諸葛亮,龐統來輔佐劉備,能一統三國嗎?
    想必大家都很清楚一點,在三國時期,天下最有才華的人便是臥龍與鳳雛了,徐庶曾對劉備說:「臥龍鳳雛二者得其一,便可成就大業」。從這句話就可以看出臥龍鳳雛的地位了,那麼,臥龍與鳳雛究竟誰更有建國之才呢?曹操的條件臥龍原名諸葛亮,字孔明,他本躬耕於南陽,但被劉備的三顧茅廬所打動,無奈受命於危難之間。
  • 致命缺點不可有
    文/唐定偉俗語有:金無足赤,人無完人。講的就是世間絕對的完人是絕對不存在的。上至偉人名人,下至販夫走卒,或多或少或這或那,都有一定的缺點存在,只是多與少、輕與重不同而已。有缺點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成為致命傷的缺點。張飛在《三國演義》群英譜中,絕對是一個辨識度高且人過留名的武將。論個人武力值,他槓槓的沒得說。
  • 隆中對有個致命錯誤,千年來唯有毛主席看透!
    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 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 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 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 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 諸葛亮用將選才的能力不及劉備_孔明而
    陳亮將一切歸結於諸葛亮的早死,雖然可能犯了將問題簡單化的錯誤,但也說出了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諸葛亮一死,西蜀再也沒有了第二個諸葛亮。人才的匱乏,造成了蜀漢的敗亡。縱觀蜀漢政權的發展史。初期儘管劉備失勢落魄,幾度全軍覆沒,但總有一幫文臣武將捨命相隨。到了全盛時期,蜀漢武有「五虎上將」與魏延等人,文有臥龍、鳳雛、法正、馬良、蔣琬、費禕等人,可謂盛極一時,蜀漢政權的實力此時也達到了頂峰。
  • 諸葛亮一生最大的一個缺點,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蜀國最早滅亡的命運
    諸葛亮一生最大的一個缺點,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蜀國最早滅亡的命運。而他的這個最大缺點,恰恰也是劉備的最大優點,也是劉備最擅長的一項能力,雖然諸葛亮的智謀超過劉備數倍,但是在這一項能力上諸葛亮卻遠遠不及劉備。那麼諸葛亮的最大缺點是什麼呢?
  • 劉備英明神武,諸葛亮聰明絕頂,可蜀漢為何還是不能一統天下呢?
    可反觀劉備,他最早創業的時候只是一個賣草鞋的,而等他真正佔有第一塊根據地的時候,其他群雄如劉表、袁紹和曹操等,早已經是擁兵數十萬的一方諸侯,所以他根本沒有與之一戰的資格和能力。但反觀劉備,他人生中第一個建立創業團隊的機會是佔據徐州的時候,但可惜因為眾多原因而沒能成功。錯過了這一次機會,劉備就只能和兩兄弟流浪天涯,藉助當時還不成熟的草根階級來完成自己創業團隊的搭建。再往後,直到劉備淪落到荊州附近的時候,他的創業團隊才在徐庶的幫助下勉強完成了框架的構成,也就是文有諸葛亮和龐統,武有關羽和張飛。
  • 劉備看人有多準?晚年看中小將成棟梁,羅貫中卻把功勞給了諸葛亮
    在三國時期,蜀漢首領劉備看人的能力一直十分突出,他在臨死提醒諸葛亮不要重用馬謖的建議最終應驗,讓我們感嘆他的識人能力。而在真實的三國歷史中,劉備在晚年也發現了一名出色的將領,其後來為蜀國立下了赫赫功勞,不過在《三國演義》中,他的功勞卻被羅貫中給了諸葛亮,這才讓他不為人所熟知,他就是蜀漢名將馬忠。馬忠是巴西閬中人,在東漢末年的時候成功入仕,並在家鄉一帶任職,在劉備入蜀之後,他也就成為了蜀漢陣營的一員。當時馬忠並沒有和蜀漢陣營的核心人物見過面,因此他的地位十分低微。
  • 此人接連說出兩成語,從此與劉備天各一方,諸葛亮對其念念不忘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志·諸葛亮傳》,時間是在獻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主人公是徐庶。原文如下:俄而表卒,琮聞曹公來徵,遣使請降。先主在樊聞之,率其眾南行,亮與徐庶並從,為曹公所追破,獲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