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國時期,蜀漢首領劉備看人的能力一直十分突出,他在臨死提醒諸葛亮不要重用馬謖的建議最終應驗,讓我們感嘆他的識人能力。而在真實的三國歷史中,劉備在晚年也發現了一名出色的將領,其後來為蜀國立下了赫赫功勞,不過在《三國演義》中,他的功勞卻被羅貫中給了諸葛亮,這才讓他不為人所熟知,他就是蜀漢名將馬忠。
馬忠是巴西閬中人,在東漢末年的時候成功入仕,並在家鄉一帶任職,在劉備入蜀之後,他也就成為了蜀漢陣營的一員。當時馬忠並沒有和蜀漢陣營的核心人物見過面,因此他的地位十分低微。直到劉備在夷陵之戰中被擊敗,馬忠的長官讓他帶兵前去接應撤退的劉備,馬忠才和劉備見了面。劉備一看到這名小將,就指出他才能非凡,將來必能成為蜀漢的棟梁之才。
此後馬忠的仕途也變得一帆風順,在諸葛亮開府之後,馬忠便成為了他的得力助手。在劉備去世之後,四川南部的諸多郡縣將領,與當地土著相糾合,紛紛起兵反叛,有的人甚至直接向孫權投降,這讓蜀漢政權出現了動蕩。諸葛亮於是興兵南向,其麾下的呂凱,李恢等將領擊敗了雍闓等人,穩定了南方局勢。當時諸葛亮一心北伐,於是很快就收兵回成都了,在臨行之前,他將馬忠留在了牂牁郡擔任太守。
在諸葛亮離開之後不久,牂牁郡的郡丞朱褒就再次興兵叛亂,不過由於周邊的局勢相對穩定,因此也沒有掀起太大的浪花。在朱褒被平定之後,馬忠在當地重建政治秩序,並收穫了很不錯的結果。不過由於諸葛亮在歷史上並沒有七擒孟獲的行為,蜀漢政權和當地土著部落的關係並不是十分融洽,因此在之後的一段時間裡,蜀漢的南疆經常會發生羌人或者其他民族的叛亂。馬忠作為諸葛亮安置在這裡的幹將,在叛亂發生之後,都能很快將問題處理掉,這讓他的收穫了蜀漢政府的信任,並晉升為平南將軍。
馬忠此時也意識到,自己如果提升蜀漢政權在這一帶的威望的話,那麼叛亂就會一再發生。於是馬忠將更多的精力投放到平日的政治工作之中,他為人有肚量,又十分正直,能夠秉公處理出現的問題,這讓他收穫了當地土著百姓的信任和愛戴。在馬忠去世的時候,蜀漢南部的原住民甚至為他建立起了寺廟,香火也延續不絕。
除了鎮守南疆,維護穩定之外,馬忠在蜀國北伐戰爭中也有不錯的貢獻。在諸葛亮在世的時候,馬忠經常被諸葛亮召到自己的身邊幫助他處理軍中事務。在蔣琬為相的時候,他經常需要到北面抵禦曹魏的進攻。每逢此時,他都會將馬忠召回到成都,讓他代理自己的職務。到蔣琬回來之後,馬忠才會回到南疆,由此可見馬忠在蜀漢政權中的極高地位和出色能力,劉備在晚年的預言也確實應驗了。
不過在《三國演義》中,為了戲劇效果,羅貫中將蜀漢平定南疆的過程濃縮到了諸葛亮七擒孟獲這個虛構的故事之中,這讓馬忠,李恢等人的功績被掩蓋了。而且馬忠之後因為治理南疆而收穫尊敬,並被立廟的事跡,也被安在了諸葛亮的頭上,這可以讓諸葛亮的藝術形象更加豐滿,也是無可厚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