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真是山野村夫嗎?劉備有了他,才算真正融入荊州上流社會

2020-12-13 騰訊網

在《三國演義》裡,周瑜、王朗等人都曾直接大罵諸葛亮為「諸葛村夫」。諸葛亮在出山之前,真的就是一個山野村夫嗎?

在《出師表》裡,諸葛亮曾經這樣寫道:

躬耕於南陽」,「生活在草廬」,這些語句表明,歷史上的諸葛亮,貌似真就是個山野村夫

如果是這樣,那這位被稱為「千古智聖」的諸葛丞相,還真是挺接地氣的。

可是,先別著急,如果了解了諸葛亮的家世背景之後,我們就會更正自己的觀點:諸葛亮雖然曾經自我調侃是個農夫,但他可不是一般的農夫,所謂的「躬耕」只不過是體驗生活罷了,他實際上不光是一個大知識分子,還是荊州地面上的豪門。

諸葛亮的家世顯赫到什麼程度?可以這樣說,如果劉備沒有得到諸葛亮,他甚至根本無法融入荊州的上流社會!

諸葛亮生於山東琅琊的一個官宦之家。諸葛氏是當地的名門望族,其家族在兩漢時期出過多位高官。

但諸葛亮童年十分不幸,他3歲喪母,8歲喪父,不得不與弟弟諸葛均一起追隨叔父諸葛玄來到了荊州。

諸葛玄與當時的荊州牧劉表是老朋友,所以很快諸葛家就與荊州的豪族世家產生了各種各樣的聯繫。

雖然諸葛亮是在隆中耕讀,但他的人際關係實際上已經觸及到了荊州上層社會的各個角落。

1、與蔡氏家族的關係

蔡氏是荊州地區第一大家族,劉表初到荊州任職時,就多虧了蔡氏家族代表人物蔡瑁的幫助,才得以在荊州站穩腳跟。

作為回報,劉表於是就娶了蔡瑁的姐姐,並生下了他的次子劉琮。蔡瑁另一個姐姐則嫁給了當時的荊州名士黃承彥。

而黃承彥就是諸葛亮的嶽父,他的女兒傳說叫黃月英。這樣,荊州權力最大的兩個人物就都與諸葛亮扯上了關係:劉表是諸葛亮的姨夫,而蔡瑁則是諸葛亮的舅舅。

可能因為三觀不同,諸葛亮並沒有為劉表、蔡瑁效力,但有了這層姻親關係,諸葛亮也可謂是在荊州舉足輕重的人物了。

2、與蒯氏、龐氏家族的關係

諸葛亮除了有一個哥哥、一個弟弟,還有兩個姐姐。

在來到荊州以後,他的兩個姐姐也都分別嫁給了荊州當地的豪門。

其中,大姐嫁給了蒯褀,二姐嫁給了龐德公之子

蒯氏是荊州當地豪族,當時的代表人物是效力於劉表的荊州第一謀士蒯越。蒯褀作為諸葛亮的大姐夫,在諸葛亮的成長過程中給予了他很多照顧。後來,身為房陵太守的蒯褀被孟達的部下所殺,這也讓孟達與諸葛亮結下了梁子

龐德公是荊州的大名士,同時還是諸葛亮的授業恩師。他有一個同樣天賦異稟的侄兒,名字叫龐統。龐德公還有一個好友,名字叫司馬徽,也就是「水鏡先生」,他同樣是諸葛亮、龐統的老師。

這兩位老師不光將自己的平生所學傾囊傳授於諸葛亮、龐統,還到處為自己的徒弟們造勢:「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

3、與馬氏、向氏家族的關係

諸葛亮為何會如此器重馬謖?除了馬謖確實有不俗的謀略能力之外,還跟他們倆在荊州時期就已經建立的深厚友誼有關。

跟蔡、蒯兩家一樣,馬氏也是荊州的世家大族。馬氏最傑出的人才就是馬良、馬謖兩兄弟,而且他們皆與諸葛亮交厚。

赤壁之戰後,哥哥馬良就加入了劉備陣營,在劉備入川時,他留守荊州。夷陵大戰中,馬良曾負責為蜀軍籠絡蠻族助戰。後來劉備戰敗,馬良不幸死於亂軍之中。

弟弟馬謖從荊州隨劉備入四川,他深受諸葛亮的器重,被任命為參軍,常常與諸葛亮談論軍事、通宵達旦。

在諸葛亮徵伐南中的過程中,馬謖向諸葛亮提出了「攻心為上,攻城為下」的戰略,被諸葛亮所採納,成為蜀軍拿下南中的指導思想。

但是,在後來的北伐戰爭中,諸葛亮急於求成,在眾人的反對聲中讓沒有實戰經驗的馬謖把守重鎮街亭,致使蜀軍大敗。因為立有軍令狀,諸葛亮也只能揮淚斬了馬謖。

馬謖臨終前說:

意思是說,諸葛亮待馬謖猶如兒子一樣,而馬謖也視諸葛亮為自己的父親,當年舜為了激勵大禹治水而懲罰了大禹的父親鯀,這次馬謖也要為了不辜負兩人一生的交情,用生命來成全恩人諸葛亮。

4、與向氏家族的關係

最後再說說向氏家族,其代表人物為向郎。向郎最初為劉表的部下,後來歸附劉備,在蜀中做到了丞相長史、光祿勳等高官。

向郎與諸葛亮有一層特殊的關係,那就是他也是司馬徽的學生,與諸葛亮、徐庶、龐統等人都是同窗好友。

向郎的兩個侄子也都得到了蜀漢的重用,他們分別是曾掌握蜀漢禁軍的向寵,還有做到了尚書的向充。

諸葛亮與荊州如此多的大族、名士有著姻親關係、師生關係、同學關係、朋友關係,劉備有了諸葛亮,想不融入荊州上流社會都難。當然,這些內容都被羅貫中在《三國演義》裡刻意隱瞞了,目的還是為了神話諸葛亮的智謀。

在「三顧茅廬」之前,劉備雖然在荊州已經待了幾年,但他時時刻刻被劉表、蔡瑁等人提防,只能跑到新野去給劉表「看大門」,所以才會發出「老之將至而功業未建」之嘆,令人唏噓不已。

公元207年,劉備到隆中探訪諸葛亮,諸葛亮不僅給他獻上了「隆中對」,還把自己背後的雄厚人際關係一併獻給了劉備。這才是劉備真正時來運轉的開始!

相關焦點

  • 都說「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歷史上的劉備真的借過荊州嗎?
    漢中之戰結束後孫權再次派人要荊州,而劉備則說等拿下涼州後再歸還,引得孫權大怒,所以才有了後來背棄盟約偷襲荊州的行為。 借荊州只是東吳單方面宣傳 孫權答應劉備劃湘水為界是算準劉備不可能打贏曹操,他想等劉備被曹操打敗之後東吳再趁勢出兵奪走南郡,進一步奪走武陵、
  • 諸葛亮早已算準劉備伐吳會失敗,為何不勸阻,原來心中另有定計
    放棄蜀吳聯盟,出兵伐吳如此看似嚴重不對的軍事行為,在劉備決定此舉事,就有很多大臣極力勸阻,其中就包括趙雲的苦苦勸諫「國賊乃曹操,非孫權也。今曹丕篡漢,神人共怒。陛下可早圖關中,屯兵渭河上流,以討兇逆,則關東義士,必裹糧策馬以迎王師;若舍魏以伐吳,兵勢一交,豈能驟解.願陛下察之。」
  • 若劉備統一天下,必定先除掉兩個人,諸葛亮早就心知肚明
    劉備是西漢中山靖王的後代,家族傳承到了他那個時代已經不被朝廷承認,劉備年少時甚至要和母親一起織席販履討生活。因為有野心有夢想,黃巾起義時果斷加入官軍鎮壓叛亂,也成功獲取軍功入仕。天下大亂後又帶著關羽、張飛、趙雲東徵西討,從河北打到中原、豫州、荊州,最終建立蜀漢帝國。
  • 劉備有個致命缺點讓他難成大業,諸葛亮心知肚明,卻沒有能力改變
    諸葛亮剛剛加入劉備集團的時候,關羽和張飛並不服他,諸葛亮用了一番計策才讓這兩位對自己有了好感,但是經過相處他慢慢發現,劉備有個致命缺點註定他一生平庸,難以成就一統天下的霸業。赤壁之戰後諸葛亮有心提醒劉備,想讓他看看感情用事對團隊的危害有多大,後來就有了關羽「華容道義釋曹操」的故事。關羽為了自己的義氣放走了劉備一生大敵,還是在之前給軍師立了軍令狀的前提下,諸葛亮並沒有想要用軍令狀去為難關羽,他只是想藉此提醒劉備,身為一個團隊領袖不要有那麼多私心雜念。可是劉備並沒有當回事。
  • 司馬懿比諸葛亮成名更早,劉備為啥不去請他出山
    諸葛亮的遠祖是西漢司隸校尉諸葛豐,說起來也算名人之後。但到了漢末三國時期,諸葛世家已然家道中落,諸葛亮的父親諸葛珪,只當了幾年泰山郡丞,默默無聞。而且在諸葛亮幼年時,諸葛珪就因病去世,在堂伯諸葛玄的撫養下才得以長大成人。諸葛玄曾被漢獻帝任命為豫章太守,但卻遭到江東實力派孫策的排擠,丟了飯碗,被迫帶著諸葛亮等家人親屬來到荊州投靠劉表。
  • 三國史-關於荊州的那些事:劉備借荊州,真是有借無還嗎
    ,他的兒子劉琮即位,曹操南下時,劉琮在一班荊州豪強世族的裹脅、欺騙與逼迫之下,向曹操投降,除了張繡早已向曹操投降收回南陽郡外,再加上劉琮的投降,實際上在赤壁之戰前,整個荊州八郡名義上歸屬曹操。 孫權佔領了南郡,再加上赤壁之戰前孫權攻殺了黃祖,搶佔了江夏郡長江以南的位置,所以算半個江夏郡。 劉備佔領了荊南四郡長沙郡、武陵郡、零陵郡、桂陽郡,同時包括原來劉琦的駐地江夏郡,和南郡長江以南的部分。是周瑜主動劃給劉備,那裡有一座以劉備名字命名的城池叫公安,也就是今天湖北省的公安縣,以「左公劉備安營紮寨」之意取名「公安」。
  • 諸葛瑾在東吳的下場,諸葛亮早有預料,這就是他跟隨劉備的原因
    原標題:諸葛瑾在東吳的下場,諸葛亮早有預料,這就是他跟隨劉備的原因 諸葛亮是諸葛亮豐的後人郎邪陽都人,諸葛家門閥。雖然不是二袁家這種大門閥,孫權也不敢小視諸葛家地方勢力。打個比方諸葛家不是袁紹這種級別大門閥,但也起碼是曹操這種級別小門閥。
  • 諸葛亮為何一定要劉備賜死兒子劉封?諸葛亮的真實目的到底是啥?
    劉封,本是劉備養子,在劉備集團年輕一代將領中算是比較出眾的一位。然而在襄樊之戰時,由於未曾自上庸發兵援助關羽,坐看關羽敗亡,最終被劉備處死!而劉備在做出處死劉封的決定之前,其中有一個極為重要的關鍵點,便是得到了諸葛亮的強烈建議,也正是因為如此劉備才下定決心處死劉封!
  • 諸葛亮推薦給劉備,天縱奇才,堪比鳳雛,為何折損諸葛亮一世英名
    諸葛亮向劉備舉薦他,劉備吸取廖立的教訓,久經仔細觀察,劉備臨終交代諸葛亮,這個人言語浮誇,並沒有實際才能,不可以委以重任。為了保全諸葛亮的面子,讓諸葛亮多多觀察這個人。 歷朝歷代,擁有一位好的謀士是成就王朝霸業基本條件之一。
  • 關羽大意失荊州,是劉備的決策有誤,還是關羽犯下的錯?
    不過還是能夠看出來,劉備有著自己的謀略,他能夠借到荊州,也是足夠有能力的。不過後來發生了一些事情,讓劉備費盡心思得到的荊州竟然喪失掉了。歷史上都說劉備大意失荊州,那原因究竟是怎樣呢?一、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 劉備經此人引薦,邀請諸葛亮出山後,慢慢開始變強大
    劉備經此人引薦,邀請諸葛亮出山後,慢慢開始變強大在三國時期有很多著名的戰役,在經過官渡之戰以後,劉備作為一個有抱負的人物,用盡心思逃離到了劉表親戚所在的荊州地區,在他到達荊州地區以後他的親戚對他也是不錯的,給了他一些人手,好讓他有安全感,而且分給了他一些區域
  • 再讀《三國演義》,羅貫中筆下的諸葛亮與漢獻帝,似乎是同一個人
    而茅廬童子是天子近侍,代天子傳話,自然有著傲氣,更有必要先折煞一下臣子們的氣焰。類似的疑問還有很多,比如諸葛亮明明是平民,為何敢自稱臥龍?明明是鄉野村夫,又為何對天下形勢了如指掌,還拿出了《隆中對》?最關鍵是在劉備去世的時候,為何對諸葛亮說「汝可取而代之」?
  • 關羽很委屈,諸葛亮也無辜,是誰的疏忽大意導致了荊州之戰潰敗?
    但是我們細看《三國志》等相關史料,就會發現關羽很委屈,諸葛亮也無辜:當年的諸葛亮沒有發言權,關羽也採取了相當嚴密的防範措施,至於究竟是誰的大意弄丟了荊州,咱們今天就根據正史來進行一番深入的剖析。首先我們必須強調一點,劉備和諸葛亮不會以丟失荊州為代價來剷除不太聽話的關羽,而且諸葛亮當時還沒有兵權,他的任務就是搞後勤,如何調兵遣將,都是劉備獨斷專行。
  • 劉備入蜀之後,明知關羽為人自負還留他獨守荊州重地
    在那個以武力威望解決問題的時候,劉備去蜀中,就劉備集團而言,留關羽應該是最合適的人選。一,劉備看人不會錯劉備在東漢末世,能夠從一無所有到蜀中立國,他是有知人之明的,是個很有本事的人。曹操歷來以知人而著稱於世 。認為劉備是天下英雄 ,有資格和他一起平分當梟雄的資格。
  • 現在這個社會,想靠努力翻身,已經很難了
    我們要知道,一個人能有多大出息,跟他身後的資源是密不可分的。也就是大家口中的背景。領導可不傻,提拔一個有背景的員工,可不單單是讓他的職位變動下。而是在籠絡他身後的資源。劉備為啥三顧茅廬找諸葛亮?而是他知道,諸葛亮就是荊州集團的代言人。籠絡了他,就等於得到了整個荊州勢力。這,才是最重要的。3、站隊的必要性。有句話說得好,你是誰不重要,跟著誰混,決定了你會成為誰。
  • 劉備徵討東吳為何不帶上諸葛亮?並非演義中所說的諸葛亮反對伐吳
    而按照《三國演義》的說法,劉備在發動這場戰爭的時候,是因為沒有帶諸葛亮一起參與討伐孫權,所以才導致了戰爭的失敗。而之所以沒有帶諸葛亮討伐孫權,是因為諸葛亮反對東徵,所以沒被劉備帶著,但真相真是如此嗎?
  • 為什麼李嚴會成為劉備的顧命大臣?李嚴:我才是真正的南陽臥龍
    可當其實就是「可擋」,也就是諸葛亮跟劉禪說,李嚴擋得住陸遜,不用擔心。三國演義的內容,說到底不是靠吹。 絕大部分都有史實做為基礎。 羅貫中們尤其喜歡讓諸葛亮說這些符合史實,但當時還沒發生的事情。 所以搞得諸葛亮很神棍。基本上,陸遜在公元219年領兵突襲荊州西南。 公元222年中發生夷陵之戰。
  • 諸葛亮為什麼不早出山,而是死等三顧茅廬的劉備呢?
    我們知道,在整個三國時期,能夠笑傲天下的人物沒幾個,諸葛亮就是其中之一。諸葛亮有大才這是眾所周知的,諸葛亮的才華不僅僅體現在隆中茅廬中對於時局的分析和未來規劃的展望,還包括對蜀國的治理,以及南徵北伐的將帥才能。
  • 荊州是東吳歷經千辛萬苦打下來的,劉備借荊州時,孫權為何要答應
    當周瑜在攻打南郡時,劉備率軍趁機攻打荊南四郡並佔領,儘管算起來,劉備在赤壁之戰後佔據了四個半郡,但實際上荊州地理位置最重要的南郡被孫權佔領,人口最多的南陽郡被曹操佔領,劉備佔據的荊南四郡是最貧窮、人口最少、經濟最不好、地理位置最差的地方。
  • 把諸葛亮舌戰群儒翻譯成大白話是這樣的,真是一群搞笑的噴子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在曹操大軍的威逼之下,荊州劉表之子劉琮獻城投靠了曹操。聽聞這個消息,劉備放棄了樊城,去江夏劉琦處暫時避難。拿下荊州後,曹操親自率八十三萬大軍直逼江東,布兵在長江北岸,虎視著江東六郡。消息傳到東吳,孫權手下的謀士大都主張降曹自保,只有魯肅主張聯劉抗曹。魯肅把諸葛亮請到東吳,希望能說服孫權一起抗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