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肉:家常補品。雞肉的肉質細嫩,滋味鮮美,適合多種烹調方法,並富有營養,有滋補養身的作用。雞肉不但適於熱炒、燉湯,而且是比較適合冷食涼拌的肉類。雞肉蛋白質的含量比例較高,種類多,而且消化率高,很容易被人體吸收利用,有增強體力、強壯身體的作用。雞肉含有對人體生長發育有重要作用的磷脂類,是中國人膳食結構中脂肪和磷脂的重要來源之一。雞肉對營養不良、畏寒怕冷、乏力疲勞、月經不調、貧血、虛弱等有很好的食療作用。祖國醫學認為,雞肉有溫中益氣、補虛填精、健脾胃、活血脈、強筋骨的功效。雞的品種很多,但作為美容食品,以烏雞為佳。其性味甘溫,含有蛋白質、脂肪、硫胺素、核黃素、煙酸、維生素A,維生素C、膽甾醇、鈣、磷、鐵等多種成分。烏雞入腎經,具有溫中益氣、補腎填精、養血烏髮、滋潤肌膚的作用。凡虛勞贏瘦、面瘦、面色無華、水腫消渴、產後血虛乳少者,可將之作食療滋補之品。
最佳搭配:雞肉與枸杞、金雀花、紅豆、竹筍、牡丹花、金針菇、胭脂菜等都相宜。尤其是同枸杞一起食用可補五臟、益氣血。雞肉與人參食用時,人參大補元氣,止渴生津,二者搭配有填精補髓、活血調經的功效。雞肉適宜與青椒同食,二者搭配,可防止動脈硬化,消除疲勞,減輕壓力,維持毛髮、肌膚與指甲的健康。搭配禁忌:雞肉與芹菜、大蒜、鯉魚等相剋。與芹菜搭配易傷人體元氣。雞肉與大蒜搭配易引起消化不良。雞肉不宜搭配檸檬,雞肉中的蛋白質與檸檬中的醋酸、揉酸結合,會形成不利於人體消化的物質。
烹調技巧:雞肉內含有穀氨酸鈉,可以說是「自帶味精」。烹調鮮雞時只需放油、精鹽、蔥、姜、醬油等,味道就很鮮美。如果再放入花椒、大料等厚味的調料,反而會把雞的鮮味驅走或掩蓋。選購儲存:選購雞肉時以肉質結實有彈性、粉嫩光澤、毛孔突出者為佳。注過水的雞,翅膀下一般有紅針點或烏黑色,其皮層有打滑的現象,肉質也特別有彈性,用手輕輕拍一下,會發出「噗噗」的聲音。雞肉買回來後應立即包好放入冰箱冷凍室保存。
營養食譜:1.黨參黃芪燉雞湯。將母雞下沸水鍋中焯去血水、洗淨;將紅棗洗淨、去核;將黨參、黃芪用清水洗淨、切段;將雞放入燉盅內,加適量水,放人黨參,黃芪、紅棗、料酒、精鹽、味精、薑片,放入籠內蒸至雞肉熟爛入味,取出即成。有健脾胃、補氣益血、提高人體免疫力、強壯身體、延年益壽等作用。2.北芪當歸燉烏雞湯。雞剖好洗淨,放入滾水中煮五分鐘,取起洗淨。北芪、當歸、烏雞、姜同放入燉鍋內加入滾水適量,燉五小時左右,起鍋調味。適宜婦女月經不調、白帶、血虛頭暈時食用,也可作日常保健食譜。
3.官爆雞丁。用蛋白、鹽、太白粉攪拌均勻,調成醃料備用;再用醬油、米酒、太白粉水、糖、鹽、醬色及白醋、麻油、蒜末調拌均勻,調成綜合調味料;雞胸肉先切成約1公分的方塊狀碎丁,切好的雞丁用醃料攪拌均勻,醃漬半小時;雞丁醃好以後,燒熱色拉油,先將雞丁倒入鍋內,用大火快炸半分鐘,撈出來瀝乾油汁備用;在鍋裡留下約2大匙的油,燒熱後將切好的幹辣椒下鍋,用小火炒香後,再放入花椒粒和蔥段一起爆香;爆香後把雞丁重新下鍋,用大火快炒片刻後,再倒人綜合調味料繼續快炒;最後加入花生米,炒拌幾下就可以起鍋了。此萊具有補虛益智的功效。
注意:雞肉雌激素含量高,一般乳腺增生、乳腺癌等乳腺疾病患者不宜多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