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兒科醫生緊缺怎麼辦?官方新規多維度出招破解

2020-12-14 新華網客戶端

  促進醫學人才供給與需求有效銜接、加快建立適應行業特點的人事薪酬制度、積極擴大全科兒科等緊缺專業培訓規模……日前,中國官方發布的一份文件,從多維度出招破解全科、兒科、產科等醫學人才緊缺的困境。

  7月12日,教育部、國家衛計委和國家中醫藥局聯合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關於深化醫教協同進一步推進醫學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意見》的制定背景和重點任務。中新網記者 闞楓 攝

  優化醫療人才培養結構 堅持按需招生、以用定招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深化醫教協同進一步推進醫學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意見》。7月12日,教育部、國家衛計委和國家中醫藥局聯合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這份文件的制定背景和重點任務。

  這份以深化醫教協同為主題的文件提出,到2020年,實現「醫學教育管理體制機制改革取得突破」「醫學人才使用激勵機製得到完善」等目標。在文件列出的2020年的目標中,還特別提到了「全科、兒科等緊缺人才培養得到加強」。

  近年來,醫院中的全科、產科、兒科等遭遇「醫生荒」現象備受輿論關注。這份國務院辦公廳出臺的《意見》,從多個維度給出措施,破解部分專業科室醫療人才緊缺的困境。

  在優化醫療人才培養結構方面,這份《意見》提出,建立健全醫學人才培養供需平衡機制。統籌衛生與健康事業各類醫學人才需求,制定衛生與健康人才培養規劃,加強全科、兒科、婦產科、精神科、病理、老年醫學、公共衛生、護理、助產、康復、心理健康等緊缺人才培養。

  《意見》還提出,省級教育、衛生計生行政部門要定期溝通,堅持按需招生、以用定招,探索建立招生、人才培養與就業聯動機制,省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要定期制定和發布人才需求規劃,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及醫學院校要根據人才需求及醫學教育資源狀況,合理確定醫學專業招生規模及結構。

  發布會現場,相關負責人表示,「人命至重,有貴千金」,質量是醫學教育的「生命線」,此次改革的核心任務就是提高醫學人才培養質量。

攝資料圖。蔣雪林 攝

  完善人才使用激勵政策 創新人才使用機制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意見》特別提到了「提升醫療衛生行業職業吸引力」。

  《意見》提到,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理順醫療服務價格,合理體現醫務人員專業技術勞務價值,加快建立適應行業特點的人事薪酬制度,吸引優秀人才從事醫療衛生工作,特別是全科、兒科、精神科、公共衛生等緊缺專業。

  《意見》要求,建立健全符合行業特點的人才評價機制,堅持德才兼備,注重憑能力、實績和貢獻評價人才,克服唯學歷、唯資歷、唯論文等傾向。完善職稱晉升辦法,拓寬醫務人員職業發展空間。

  上述負責人具體透露,「本科以上學歷畢業生經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合格併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工作的,可直接參加中級職稱考試,通過者直接聘任中級職稱。」

  此外,《意見》還提出,創新人才使用機制,落實公立醫院用人自主權,對急需引進的高層次人才、緊缺專業人才以及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或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合格證書、專科醫師規範化培訓合格證書的人員,可由醫院採取考察的方式予以公開招聘。基層衛生計生事業單位招聘高層次和全科等急需緊缺專業技術人才,可直接考察聘用。

資料圖: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易靈敏 攝

  完善畢業後醫學教育制度 擴大全科、兒科等緊缺專業培訓規模

  這份《意見》在提及完善畢業後醫學教育制度時,也特別提到了緊缺專業的培訓。

  《意見》提到,落實並加快完善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制度,健全臨床帶教激勵機制,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嚴格培訓過程管理和結業考核,持續加強培訓質量建設,培訓合格證書在全國範圍內有效。

  「保障住院醫師培訓期間待遇,積極擴大全科、兒科等緊缺專業培訓規模,探索建立培訓招收計劃與臨床崗位需求緊密銜接的匹配機制,增補建設一批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基地,2020年前基本滿足行業需求和人才培養需要。」《意見》稱。

  上述負責人強調,要嚴格培訓過程管理和結業考核,培訓合格證書全國有效;嚴格實行基地動態管理,不合格者堅決淘汰。

  該負責人還透露,要探索和完善住院醫師培訓、專科醫師培訓人員取得臨床醫學類碩士、博士專業學位的具體辦法。(記者 闞楓) 

相關焦點

  • 「醫院急診兒科白天暫時停診」 兒科醫生多緊缺?
    近日,海口市人民醫院急診科張貼出關於該醫院急診兒科白天暫時停診、複診通知,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兒科醫生緊缺」這一話題,也再次成為焦點。連日來,記者先後走訪海南省中醫院、海南省人民醫院、海口市人民醫院等多家醫院了解到,超負荷工作、工作壓力大等成為兒科醫生緊缺的主要原因。
  • 全科、婦兒科醫生緊缺,張治芬代表建議提升急需崗位吸引力
    全科、婦兒科醫生緊缺,張治芬代表建議提升急需崗位吸引力 澎湃新聞記者 陸玫 2019-03-15 08:16 來源:澎湃新聞
  • 廣東:產科與兒科醫生緊缺 基層醫院吸引力提高
    產科與兒科醫生緊缺   20日,2018年春季廣東省粵東西北地區醫技護類人才專場招聘會在廣東藥科大學赤崗校區舉行,47家粵東西北地區升級建設的中心衛生院提供了超過2400個崗位。該場招聘會吸引了來自中山大學、天津醫科大學、廣東藥科大學、廣州中醫藥大學等10多所院校學生參與,進場人數1795人,初步達成意向862人。   筆者現場走訪發現,各個醫院的招聘展臺都吸引了不少學生的問詢和投遞簡歷。應聘者許某稱,隨著政策對基層醫院的傾斜,她願意嘗試在粵東西北工作。
  • 太原兒科醫生緊缺現狀調查:多家醫院僅有一人
    由於沒有專職的兒科醫生和兒童專用藥品,即便遇到兒童急診,醫院一般也不收治。只有普通的小兒外傷,可得到急診簡單處治。目前,市二院、西山煤電醫院、太航醫院、太鋼醫院,以及省人民醫院、山西大醫院、山醫大一院,雖然還有兒科,山醫大二院兒科有門診、沒病房,但這些醫院,都存在兒科醫生緊缺的問題。如市中醫醫院,12個兒科醫生每天從早忙到晚,也總感覺孩子多,看不過來,人手不夠用。
  • 破解兒科「醫生荒」 四川提高兒科醫生薪酬待遇
    國家衛生計生委醫政醫管局副局長焦雅輝認為,兒科具有職業風險高、薪酬待遇低、醫患矛盾多、工作時間長、負荷重等特點,長期以來兒科醫療服務價格和薪酬待遇與其職業特點不相符,兒科醫務人員流失較多。總結而言,便是「錢」「累」「患」三字。  看病難,給孩子看病更難。近年來,我國多地爆發兒科醫師短缺的危機,兒童醫療紅燈頻閃。
  • 湖南首個兒科醫生集團成立,破解兒科醫療資源緊缺
    新湖南客戶端12月23日訊(記者 段涵敏 通訊員 謝小虎 彭真)在國家鼓勵醫生多點執業、自由執業的大潮下,越來越多醫生兼職、全職創業。今天上午,我省首個兒科專科醫生集團在2017橘洲兒童健康管理論壇上成立,吸引了來自湖南省多家公立醫院、私立醫院上百名兒科醫生加入。
  • 渝擴大碩博招生 向全科、兒科等緊缺方向傾斜
    擴大碩博招生 向全科、兒科等緊缺方向傾斜   重慶確定三大類十五項具體任務加快醫學教育創新發展   1月4日,重慶日報記者從市人民政府網獲悉,為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提升醫藥創新能力,市教委和市衛生健康委聯合制定了《重慶市加快醫學教育創新發展實施方案》(以下簡稱
  • 海南兒科醫生遭「用人荒」 壓力大、委屈多、收入少
    海南兒科醫生超負荷工作的背後,是目前醫療系統面臨的一個全國性現象:兒科醫生荒。  據《2015年中國衛生統計年鑑》的數據,近5年來,中國兒科醫生總數從10.5萬人下降到10萬人,平均每1000名兒童只有0.43名兒科醫生。兒科醫生緊缺,成為從業界到普通百姓的痛點。  全面兩孩政策放開後,兒科醫生的緊缺將進一步加劇。
  • 滬一醫院縮短兒科門急診時間 醫生緊缺瓶頸難破
    家長稱今後孩子看病更難了  不少家長稱,兒童醫院夜急診已經人滿為患,九院兒科如果再早關門,那豈不是雪上加霜。「現在全面開放二胎了,照理說要看兒科的小孩越來越多,為什麼醫院反而要減少兒科的門急診時間?這可讓生病的小孩子怎麼辦啊?」市民李女士對九院的做法提出了質疑。而市民施女士則稱,「上海幾個專科兒童醫院,到了晚上人不要太多哦。
  • 首次被列入深圳「緊缺崗位」 全科醫生更有「含金量」
    首次被列入深圳「緊缺崗位」 全科醫生更有「含金量」金羊網  作者:王俊  2019-09-05 深圳將「開足馬力」培養全科醫生,在培養制度
  • 緊缺的兒科醫生:夜班12小時 看診126個患兒
    5月27日,國家衛健委婦幼司司長秦耕回應我國兒科醫生資源不足問題時表示,目前兒童醫療服務資源相對比較緊缺,全國每千名兒童兒科醫生數為0.63。5月27日,國家衛健委婦幼司司長秦耕回應我國兒科醫生資源不足問題時表示,目前兒童醫療服務資源相對比較緊缺,全國每千名兒童兒科醫生數為0.63。距2020年達到0.69有一定距離,且明顯低於世界發達國家水平(0.85—1.3)。
  • 全科醫生規培的那些事兒,早看早知道,趕快收藏起來吧!
    由於目前國家對全科醫生的需求量非常大,所以全科和兒科一起成為了規培專業中的緊缺專業。這個緊缺專業的具體表現就是每家醫院的規培招生名額中,這兩個專業的招生名額會比其他臨床專業多出很多。名額多,意味著報考競爭壓力相對較小。政策傾斜國家有關政策規定,全科規培醫生規培結束之後,回到基層單位工作的,可以提前一年參加中級資格考試。意味著從原來的4年變為了3年。
  • 兒科醫生不足?基層全科醫生吸引力不強? 全國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
    兒科醫生不足?基層全科醫生吸引力不強?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陳竺表示,要進一步加強全科醫生隊伍尤其是鄉村醫師隊伍建設,儘快建立一支人數眾多、遍布城鄉、經過正規醫學教育、接受過規範培訓的全科醫生隊伍。建立健全全科醫生制度,是對現行醫生培養制度、醫生執業方式、醫療服務模式的重要改革。
  • 【社論】化解兒科醫生執業風險
    【社論】化解兒科醫生執業風險 為破解兒科醫師短缺的困局,國家衛生計生委提出種種「救急措施」。目前,輿論主要集中在如何提升兒科醫生的待遇上。
  • 醫學生注意,全科醫生規培這三點,每個人都應該知道
    全科規培全稱是全科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同其他臨床專業的規培一樣,培訓時間為36個月。是國家為了發展基層醫療邁出的重要一步,也是建設未來醫共體的關鍵性計劃。由於目前國家對全科醫生的需求量非常大,所以全科和兒科一起成為了規培專業中的緊缺專業。
  • 千名兒童僅0.43位兒科醫生 別讓兒科淪為「小兒科」
    兒科醫生究竟有多緊缺?平均每1000名兒童只有0.43位兒科醫生,與全國平均每千人配備2.06名醫師水平相比相去甚遠。23日,在南京醫科大學舉行的兒科醫學院發展研討會上,多位專家認為,隨著二孩政策的落實,我國兒科醫生將更加緊缺,恢復兒科院系,不是簡單地多培養幾個學生,而是要在生命科學基礎上重新規劃發展兒童醫學。
  • 黃浦中心醫院停止兒科夜班急診 醫院:招不到兒科醫生
    離盧灣區中心醫院不遠的三甲醫院——第九人民醫院小兒科醫生只有4個,卻掙扎著撐起一天24小時的門急診,醫生們白天晚上輪流轉,科室裡不能有一個人生病,否則小兒科就無法正常運轉。  危機同樣在前一陣子出現,其中的一位小兒科醫生要退休了,怎麼辦?一度,九院小兒急診明年一月一日起關閉的消息在業內盛傳。不過昨天九院予以否認,醫院將盡最大努力返聘這位退休的小兒科醫生,急診堅持開下去。
  • 兒科醫生荒,新型兒科診所出路幾何
    兒科醫生工作負擔重我國兒科醫生本就緊缺,二孩政策放開後,兒科醫療資源更加捉襟見肘,兒科急診已佔全科室急診的10%。兒科醫生流失嚴重的原因有:兒科用藥量少,以藥養醫的背景下,兒科收入低,工作量大;兒科溝通的複雜性,兒科醫生往往需要面對多名精神緊張的患兒家屬(包括父母、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常見的醫患溝通困難在兒科更為嚴重。
  • 「兒科醫生荒」調查
    曾經在成都市第二人民醫院兒科工作的範珍向《中國經營報》記者講述了自己的經歷。「醫生全部病倒,兒科暫停接診!」近年來,全國多地多家醫院出現由於兒科醫生資源緊缺,兒科不得不停診的情況。兒科醫生人才流失,已經從特殊現象變成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
  • 缺醫生、「唯論文論」……這些痼疾能否被破解?——透視《關於加快...
    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關於加快醫學教育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對優化醫學學科專業結構、推進醫學與多學科深度交叉融合、提升醫學人才培養質量和醫學科研創新能力等方面做出全面部署。在諸多改革新舉措下,缺醫生、「唯論文論」……這些長期困擾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的痼疾能否被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