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0多年前的一個經典名方,四味藥的配伍竟如此與眾不同!

2020-12-22 金蘭健康

水飲,是中醫中一種特殊的病邪。人體水液運行輸布失常,水停為飲,水飲聚積於機體胸腹、胃腸或者四肢等不同的部位所表現的證候,被稱為水飲內停證。

根據水飲停聚的部位的不同可以分為四類,飲停腸胃為「痰飲」,水聚於脅下稱「懸飲」,飲停胸肺為「支飲」,水溢於四肢的叫「溢飲」。

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一個攻逐水飲的方劑——十棗湯,這是《傷寒論》中記載的一個傳世名方。

了解中醫的朋友都知道,《傷寒論》作為「經方之祖」,其中記載的方劑大多用藥簡單,例如此方,僅僅用到四味藥:大棗、甘遂、大戟、芫花。雖然只有簡單的四味藥,其用法配伍亦是獨具特色。

此方的用法為將甘遂、大戟、芫花三藥等分,「各搗為散,以水一升半,先煮肥大棗十枚,去除渣滓,以棗湯送服藥末。平素身強者服用一錢匕,羸人服半錢,溫服之,平旦服。若不下,病不除者,明日更服,加半錢,得快利後,糜粥自養」。

十棗湯主治懸飲,主要症狀是脅下有水氣,咳唾胸脅隱痛、心下痞硬、乾嘔短氣、頭痛目眩,或者胸背掣痛不得息,舌苔滑,脈沉弦。還可以治療水腫腹脹屬於實證者。

甘遂味苦性寒,有毒,是猛烈的峻下逐水藥,可以通利二便,瀉痰逐飲,消腫散結,可以破除腹部的積滯結塊及痰水停留的痰飲病;大戟味苦,性寒,有毒,亦為猛烈的峻下逐水藥,功能消水腫、通二便,可以治療腹脹和瘀血結聚成塊,還適用於痰水停留的水腫脹滿、痰飲積聚;芫花與前兩味藥性味相同,除了通二便、逐痰水之外,還有祛痰止咳。殺蟲療瘡的作用。

不難看出,上面的三味藥都是大苦大寒之品,甚至帶有毒性,若是三藥聯合直接服用,身體必定是承擔不了的,所以大棗的作用在此處就顯得十分重要了,大棗味甘,性溫,能夠調和百藥,並且具有益氣補脾、養血安神的作用。在峻下攻逐身體內停留的水飲後,就算是強人也會有正氣的虧損,原方中也提到了「糜粥自養」,擅自揣度,這裡的大棗怕也有補養正氣的意味。

值得一提的是,甘遂、大戟、芫花三藥都反甘草,不得與其同用,用藥期間一定要注意此點。經典名方之所以是經典名方,其中必定有許多是後人不敢輕易嘗試的,比如三味大苦大寒之品同用治療疾病的大膽,比如十棗數量之為十的特點,這些都是醫聖之為醫聖的地方,值得我們後人在臨床使用的時候借鑑和推敲。

(本文由「金蘭中醫學社」新媒體獨家出品,圖片來源於網絡,作者荷西,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焦點

  • 大承氣湯全方只有四味藥,卻有兩組君臣藥,治療這種便秘效果不錯
    大承氣湯被歸為瀉下劑,屬於中醫十大名方之一。它也能治療「便秘」,但它治療的便秘可不是普通的便秘。一旦需要用大承氣湯才能治療的便秘,那麼一定會滿足四個條件,即「痞、滿、燥、實」。「痞」就是患者自己感覺前胸部和胃脘部常常有悶塞壓重感,有時還會覺得喘不過氣來。
  • 經典名方中藥複方製劑開發的淺思
    十年間,圍繞經典名方的簡化註冊規定爭議不斷。相當一部分人認為這是傳承經典、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的大好時機;也有部分認為「不做藥效、免臨床」走的是日本漢方藥的開發道路,並不符合傳統中醫藥辨證論治的治療原則,乃「廢醫存藥」之舉。爭議固然存在,但聯繫到近年來中藥新藥創製的低迷及瓶頸,古代經典名方開發無疑將成為經典中藥煥發生機的又一重要途徑。
  • 感冒無論風寒還是風熱,都可以用這兩味中藥,你知道是哪兩味藥嗎
    那麼,在如此豐富的中藥裡,是否有藥物既能夠治療風寒感冒,又能調理風熱感冒呢?其實這樣的中藥也是的確存在的,荊芥與防風便是一對經典「藥對」。荊芥和防風都同屬於解表藥的範疇,顧名思義,兩味中藥都可以解表以治療外感表證。然而兩味中藥相互配伍,在許多經典名方中都有出現過,比如荊防敗毒散、消風散等。荊芥味辛,性微溫,具有解表散風、透疹、消瘡的作用。
  • 從「方」變成「藥」:喚醒沉睡的中藥經典名方
    日前,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推出《古代經典名方關鍵信息考證意見》第一批7首方劑,向全社會廣泛徵求意見。2008年,原國家食藥監局發布《中藥註冊管理補充規定》,提出「來源於古代經典名方的中藥複方製劑,可僅提供非臨床安全性研究資料,並直接申報生產」。從「方」變成「藥」,需要邁過多少道坎?
  • 方劑學基礎理論——七情和君臣佐使配伍原則
    下邊一個話題說,為什麼我們不用單味藥,而要用一串藥呢。其實不是單味藥不好,也不是藥物越多越好。我們學習各種辨證理論,六經辨證,臟腑經絡辨證,衛氣營血辨證,無非是為了讓方劑配伍更有效更簡潔,讓我們知道先用哪個方劑後用哪個方劑。能用一味藥解決問題,絕不用兩味;能用少量藥物解決問題,絕不用很大量的藥物。必須記住這個原則。我看有的醫生開中藥,動輒二三十味,甚至一百多味,這是學藝不精的表現。
  • 中藥配方顆粒是對古代經典名方的傳承和創新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明確「古代經典名方複方製劑在申請藥品批准文號時,可僅提供非臨床安全性研究資料」,《古代經典名方目錄(第一批)》和《古代經典名方中藥複方製劑簡化註冊審批管理規定》正式發布。這些政策對於來源於古代經典名方開發利用具有裡程碑式意義。
  • 經典名方複方製劑研發的文獻考證要點與策略
    2018年,《古代經典名方目錄(第一批)》(簡稱《目錄》)和《古代經典名方中藥複方製劑簡化註冊審批管理規定》(簡稱《管理規定》)相繼發布,明確了經典名方製劑研發、註冊的總體方向和措施,經典名方複方製劑的研發也從政策層面逐漸走向了落地實施的階段,這也成為行業研究和發展的熱點。
  • 醫聖張仲景這個經典良方,被列為中醫十大名方之一,可調理便秘
    雖其主要以病症治療為中心,但書中所載之方堪稱經典,被後人稱之為「方書之祖」,可見其中所載之方的重要性。眾多方劑,配伍嚴謹又精簡,即使到了今天,也受臨床醫者所喜愛。今天我們主要來說說被列為中醫十大名方之一的大承氣湯。大承氣湯出自《傷寒論》,為醫聖張仲景治療陽明腑實證而設立。
  • 補血名方四物湯,為何有「治血之有餘,不治血之不足」之說?
    在中醫方劑裡,有很多一面世就很快獲得大家公認的「名方」。即使歷經千百年,至今猶活躍在中醫臨證之中。補血名方四物湯就是其中之一。說到四物湯,無論對中醫的了解深淺,大多數成年人都會多少聽說過這個方名。它出自宋代官方藥典《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由「地黃、白芍、當歸、川芎」四味中藥組成。
  • 喚醒沉睡的中藥經典名方
    日前,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推出《古代經典名方關鍵信息考證意見》第一批7首方劑,向全社會廣泛徵求意見。2008年,原國家食藥監局發布《中藥註冊管理補充規定》,提出「來源於古代經典名方的中藥複方製劑,可僅提供非臨床安全性研究資料,並直接申報生產」。從「方」變成「藥」,需要邁過多少道坎?記者對此進行採訪調查。
  • 女人用它抗衰老、治失眠、止虛汗,沒想到效果如此出乎意料!
    但是,很多人卻不知道,中醫有一個引血歸脾的經典良方,對於心脾血虛效果挺好。這個方子就是大名鼎鼎的歸脾湯,藥用白朮1錢、當歸1錢、白茯苓1錢、炒黃芪1錢、龍眼肉1錢、遠志1錢、炒酸棗仁1錢、木香5分、炙甘草3分、人參1錢,水煎服。那麼,歸脾湯有什麼樣的作用呢?
  • 喚醒沉睡的中藥經典名方(健康焦點)
    日前,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推出《古代經典名方關鍵信息考證意見》第一批7首方劑,向全社會廣泛徵求意見。2008年,原國家食藥監局發布《中藥註冊管理補充規定》,提出「來源於古代經典名方的中藥複方製劑,可僅提供非臨床安全性研究資料,並直接申報生產」。從「方」變成「藥」,需要邁過多少道坎?
  • 中藥經典名方逐漸消失為哪般?
    這次他還想要此藥,卻被告之醫院已沒有生產這種藥了。  眾所周知,過去很多中醫醫院和大型綜合醫院都有便宜又有效的中藥院內製劑,大多是按名老中醫的經典方子炮製的丸、散、膏、丹、劑等。隨著製劑生產審批標準的提高、加工成本的不斷上升,目前省內很多醫院的中藥製劑室已不復存在,導致大量中藥經典名方正在逐漸消失。連日來,記者就此進行了調查。
  • 這個方子只有四味藥,但治療肝氣鬱結引起的腹脹效果卻很好!
    和不同的藥相配伍的時候可有不同的作用。比如和人參、沉香、天台烏藥組成四磨湯,它的作用就為行氣降逆、寬胸散結。四磨湯一共只有四味藥,可治療因肝氣鬱結所引起的各種症狀,包括胸膈脹悶、上氣喘急、胃脘部感覺悶脹,不思飲食等。肝氣鬱結主要的原因還是情志因素,情緒長期抑鬱以致引起各種症狀,所以在治療的時候以行氣寬胸為主。
  • 7大古代經典名方公示 張仲景的「苓桂術甘湯」名列其中
    出自於東漢名醫張仲景所著《金匱要略》的苓桂術甘湯,南宋醫學家陳自明《婦人大全良方》中的溫經湯,有清肺經熱功效的枇杷清肺飲……日前,為推進古代經典名方關鍵信息考證研究工作,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制定了《古代經典名方關鍵信息考證原則(徵求意見稿)》和《古代經典名方關鍵信息表(7首方劑
  • 流傳千年的治水腫名方,組成竟只有兩味藥!
    今天主要是為大家介紹一個專門治療陽水水腫的方子——禹功散。禹功散的組成十分的簡單,黑牽牛12g、茴香3g。將兩味藥物研磨成細粉末,用生薑汁調服每次3-6g,臨睡前服用。這個方子主要用於治療陽水水腫、腹脹喘滿、大便秘結、小便不利、脈沉而有力。這一證主要是由於水溼邪氣壅滯體內,泛溢出肌膚,變生水腫。
  • 用現代醫學語言講述中藥作用 基於經典名方進行新藥研發 循證醫學...
    《經濟參考報》記者日前從研發該藥的聚協昌(北京)藥業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了解到,金花清感顆粒是中藥使用循證醫學對經典名方創新研發的一次成功嘗試。用現代醫學語言講述中藥的作用,循證醫學模式將助力我國中藥走向國際市場。  作為國家「流感」「新冠肺炎」診療方案官方推薦用藥,金花清感顆粒是一款基於中華民族智慧的創新中成藥。
  • 《古代經典名方關鍵信息考證意見》發布!第一批7首方劑向全社會廣泛徵求意見
    自2018年4月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發布經典名方目錄以來,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和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中醫藥「傳承精華、守正創新」的要求,推進古代經典名方製劑的研製及簡化註冊審批,專門要求中國中醫科學院牽頭組建由全國代表性、權威性的行業內專家組成古代經典名方專家委員會,王永炎院士擔任主任委員,同時,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設立古代經典名方關鍵信息考證課題,選擇部分方劑進行系統考證和梳理研究
  • 淫羊藿的配伍應用與禁忌
    【臨床應用及配伍經驗】1.腎陽虛衰,陽痿尿頻,腰膝無力本品辛甘性溫燥烈,長於補腎壯陽,益丈夫興陽,理腰膝冷痛,腎虛陽痿遺精者,常配伍巴戟天、肉蓯蓉、杜仲等。2.風寒溼痺,肢體麻木本品辛溫散寒,祛風勝溼,人肝腎強筋骨,可用於風溼痺痛,筋骨不利及肢體麻木者,配伍威靈仙茅、肉桂、川芎、蒼耳子等。
  • 日本漢方藥,大部分都是經典中藥方!
    但是其實日本的漢方藥很多都是我國經典的中藥方。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喉幹舌燥麥門冬湯 「麥門冬湯」在日本漢方中常被用於改善口腔和咽喉類疾病。 「麥門冬湯」是出自張仲景《金匱要略》的名方,所謂「七升麥一升夏三兩參二兩草三合米12棗」,由麥門冬60克,半夏9克,人參6克,甘草4克,粳米6克,大棗12枚配伍而成。該方補陰潤肺,對於治療陰津虧虛導致的口乾舌燥、咽幹腫痛、五心煩熱,乾咳少痰、乾嘔,效果很好,是我們很常用的方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