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6月23日刊文,新加坡的教育體制健全,但仍須不斷改進,包括為來自不同家庭背景、具備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提供交流的平臺,讓他們在多元環境中成長,從而促進一個更平等和團結的社會。
與此同時,新加坡社會對領袖的整體觀念也應變得更多元,不再只是推崇律師和醫生,而是讓不同領域的傑出楷模,如護士、廚師和社區領袖等都獲得肯定。
新加坡副總理兼財政部長尚達曼昨天出席第四屆新加坡印度人發展協會(SINDA)青年領袖論壇時,發表上述看法。
他說:「把不同背景的孩子帶到一塊非常重要,因為這有助學生了解他們的長處和弱點。有些學生清楚他們的長處,但不曉得他們的弱點,而另一些學生清楚自己的弱點,卻不了解自己的強項。」
「很少人樣樣都了得,而極少人樣樣都不行,所以每個人都能為團隊帶來一些貢獻。這是學生們成長時的重要一課,也是現實生活中的重要一環,它能使我們的社會變得更平等和團結。」
曾擔任新加坡教育部長多年的尚達曼表示,新加坡政府過去十年在教育方面所做出的改變顯著,包括確保不同源流之間有更多流動性、在不同學習渠道之間搭建更多橋梁、不過早地在小學期間判斷學生的學習能力。
此外,新加坡政府在小一報名收生過程中也致力讓學生背景變得更多元,並鼓勵萊佛士書院等頂尖學府招收不同背景學生。
不過,尚達曼強調,新加坡教育體制仍須不斷進步,確保背景相同的學生不會封閉式地聚集在一處。
社會對領袖觀念也應更多元
他說:「這不只關係體制結構、不只關係我們如何去設計任人唯賢制度,而是關乎學生之間的交流機會,課外活動在這方面一直扮演著這樣的角色。」
有與會學生提問,新加坡的領袖人物過去多為律師和醫生出身,這種壟斷局面何時才能打破。尚達曼表示,新加坡社會需要擴大對領袖的固有觀念,並肯定各行各業中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譬如,學府可邀請那些在社區中做出一番事業的人士,如高級護士為學生演講,讓學生了解他們的成功故事。
另有與會學生提問,新加坡政府可如何鼓勵青年參與和關心政治。對此,尚達曼表示,政治本身並不是一種興趣,而是讓社會變得更美好的途徑。
他說:「我們真正需要發展的是機會,讓青年追求他們的興趣理念,包括他們自發想出的理念或是現有的理念,並給予他們參與這些活動的管道。對政治的興趣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出現。」
也有與會學生提問,新加坡政府的各項社區援助計劃為何如此複雜,而新加坡政府在溝通政策方面是否能做得更多。
尚達曼表示,新加坡社會建立在家庭、工作、個人責任和集體援助之上,而新加坡政府在保持計劃申請過程簡單時,也必須設定一些特定的條件,以鼓勵新加坡人為自我負責。
本次的青年領袖論壇共吸引約110名年齡介於17歲至21歲、來自初級學院、理工學院、工教院的印度族學生參與活動和討論。